尿蛋白定量和定性结果为何“对不上号”

合集下载

两种尿沉淀定量检测法结果差异原因分析

两种尿沉淀定量检测法结果差异原因分析

淀分析 仪检测法 对尿沉 淀检测结 果 的差异 , 现对 两种 方法 检测 所得 出 大 了 4 0 0 倍的高倍 显微镜 而 言 , 其 景深 远 远小 过 于计数 池 的高 度 , 进 的结果 , 进行 比较分析 , 且 总结如 下。 而 导致在 同一 个镜下 视野 范 围之 内部分成 分难 以显示 清 晰。诸如 看 1 资 料 与 方 法 清 了上层 的细 胞 , 但是难 以看 清 中间层 的 细胞 , 而下 层 的细胞 则基 本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资 料 文 献 当 中 使 用 离 心 定 量 板 镜 检 测 法 以 上难 以看见 , 最终造成漏 检的情况发 生 。这一 点是 离心定 量板镜 检测 及 uF一 1 0 0型 全 自动 尿 沉 淀 分 析 仪 检 测 法 检 测 得 出 的 男 性 及 女 性 尿 法 出现结果偏 差 的主要 原因 。所 以 , 在使用 离心定 量板镜 检测 法进行 沉 淀 当 中 红 细胞 与 白 细 胞 参 考 值 。 尿液 定量检测 之时 , 需要 在标本都 冲池完毕 之后 , 再 进行镜 检 , 提 高检
样本, 其所 含有 的白细胞及 红细胞 实际数量应 该是 固有的 , 检 测 出来 的 结 果 不 应 存 在 明 显 的 差 别 。 所 以 针 对 尿 沉 淀 检 测 法 还 需 进 行 标 准 化 以 检 测结 果 ; 定量板镜 检测 ; 尿 液分析仪 ; 结 果 比较 【 中图分 类号] R 4 5 3
2 0 1 3年 第 8期
两 种 尿 沉 淀 定 量 检 测 法 结 果差 异 原 因分 析
周 晓玲
( 浙 江省 海 宁 市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浙 江 海 宁 3 1 4 4 0 0 )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离心定量板镜 检测 法 以及 UF一1 0 0型全 自动尿沉 淀分析仪检 测法对尿 沉淀检测 结果的差异 , 并且展开分 析研 究 。方

尿白细胞检查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尿白细胞检查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尿白细胞检查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尿干化学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较过去的手工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干化学法经常出现假性结果,如果得不到很好的鉴别,往往给临床诊断造成困扰。

作者收集了800例干化学法测定与沉渣镜检不符的标本,探讨导致两者不一致的原因。

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留尿后2小时检测完毕,选取干化学法测定与沉渣镜检不一致的标本800例,每例分为两份进行分析。

1.2仪器与试剂H-500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Olympus双目显微镜。

1.3检测方法1.3.1 干化学法尿液充分混匀,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1.3.2 沉渣镜检发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操作方法操作。

(白细胞正常范围为O-3/HP)。

1.3.3 取步骤1中的第二份标本首先在室温(20℃)用干化学法测定,再将尿液标本及试纸条密封置于4℃冰箱中15分钟后取出进行干化学测定。

分析两种温度的尿白细胞检测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的结果。

1.3.4 取步骤1中的第二份标本首先在室温(20℃)用干化学法测定,再加入蛋白(1.0g/L),5分钟后进行干化学法测定。

分析两种情况下尿白细胞检测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的结果。

1.3.5 取步骤1中的第二份标本首先在室温(20℃)用干化学法测定,再加入糖(10g/L),5分钟后进行干化学法测定。

分析两种情况下尿白细胞检测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的结果。

1.3.6 取步骤1中的第二份标本首先在室温(20℃)用干化学法测定,然后标本室温放置3小时后进行干化学法测定。

分析两种情况下尿白细胞检测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的结果。

2 结果2.1 从表1可以看出,800例标本中,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仅为64%,白细胞(+):37.5%,白细胞(++):40.6%,白细胞(+++):30.6%,白细胞(++++):26.7%。

表1 白细胞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结果对比2.2 从表2可以看出,200例标本中室温与4℃时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结果差异较大,4℃阳性程度明显降低。

临床尿蛋白检测标本留取不合格原因、检测方法影响及蛋白尿来源明确要点

临床尿蛋白检测标本留取不合格原因、检测方法影响及蛋白尿来源明确要点

临床尿蛋白检测标本留取不合格原因、检测方法影响及蛋白尿来源明确要点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尿蛋白检测的金标准,其可检测包括白蛋白、肾小管性蛋白及球蛋白等在内的总蛋白。

在临床工作中,随机尿蛋白检测与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不一致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但很多医生在门诊工作中,常常忽视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的重要性,导致疾病的漏诊和误诊。

标本留取不合格未准确留取24小时尿液:正规的24小时尿留取方法为晨 8 时排空膀胱并弃去此次尿液,采集此后直至次日晨 8 时的全部尿液。

同时,嘱患者照常饮食饮水,避免患者因饮水量少导致化验结果低于实际数值。

留取24小时尿液时,未混匀后取样,致化验结果假阴性或低于实际结果。

检测方法的影响❶尿常规通过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主要对白蛋白敏感,对其他蛋白如肾小管性蛋白、球蛋白等不敏感;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 ACR)检测的也是白蛋白;➌尿系列蛋白主要检测肾小球和肾小管性蛋白;➍尿蛋白肌酐比值(尿 PCR)检测的是总蛋白;➎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则可检测尿液中总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等)。

虽然尿 ACR、PCR(尤其晨尿)与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存在一般对应关系,但受尿肌酐排泄水平及尿蛋白波动的影响,根据尿 ACR 或PCR 推测的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会低于实际数值。

因此,尿 ACR 和 PCR 不能直接取代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需要评估尿 ACR、PCR 与实际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否匹配。

明确是否为真性蛋白尿,需除外假性蛋白尿当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白带、精液、前列腺液或炎症分泌物等可导致尿蛋白检测假阳性,多见于肾脏以下的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及尿液内混入阴道分泌物等。

明确蛋白尿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和直立性蛋白尿,其主要表现为白蛋白尿。

❶功能性蛋白尿指因高热、寒冷、精神紧张、剧烈运动或劳累、急性疾病、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导致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导致可逆性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蛋白尿的发生。

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 THINDUSTRY常规检验是诊断患者疾病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包括生物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物理方法为患者实施疾病的诊断[1],从而为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使得患者可以接受相应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诊断结果对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不合理、存在误差的诊断则会对患者疾病的确诊和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得患者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存在误差的诊断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对医疗部门造成负面影响[2]。

因此,加强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可信、准确、及时的检验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尿常规检验是常规检验项目之一[3],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估十分有益。

尿液样本具有采集容易、检验设备简单等特点,但是为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的结果较易出现误差的情况[4],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该文主要对导致出现尿常规检验误差的原因作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现分析2014年3月—2015年5月间常规检验600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000例尿常规检验案例,对这6000例存在误差的尿常规案例进行误差原因分析。

1.2方法所有存在误差的尿常规检验案例,其均采用一次性尿杯采取患者的尿液,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检验人员[作者简介]邢美荣(1971.1-),女,山东聊城人,本科,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DOI:10.16659/ki.1672-5654.2015.27.109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邢美荣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目的探究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尿常规检验6000例,对这6000例中存在误差的尿常规检验进行分析,探究导致出现误差的相关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果6000例中出现300例误差发生,影响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为尿液采集前、采集中以及采集后的检验等存在不规范性。

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摘要】目的:对尿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查出发生误差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

结果: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误差因素较多,常见的有患者因素、采集因素、存储因素、检验因素等,其中患者自身因素导致误差有9例,采集因素出现误差有7例,储存因素导致误差有6例,检验因素有5例,操作因素有3例。

结论:尿常规检验的误差因素较多,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给予重视,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发生。

【关键词】尿常规;误差;策略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手段,其检验结果能够客观的反应出患者的健康状况,有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评估和判断,但在检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误差,影响医生对疾病正确的判断,从而降低治疗效果[1]。

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2.7)岁;其中外科样本10例,内科样本16例,皮肤科样本4例。

1.2方法对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存在误差的30例患者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在尿常规检验中易出现的误差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2结果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误差因素较多,常见的有患者因素、采集因素、存储因素、检验因素等,其中患者自身因素导致误差有9例,采集因素出现误差有7例,储存因素导致误差有6例,检验因素有5例,操作因素有3例。

3讨论3.1影响尿常规检验常见的因素①患者因素:在尿常规检验前部分患者未听取医生嘱咐,没有进行饮食控制,或在检验前使用青霉素等药物,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出现误差。

实验室玄学千千万,预测和结果不符占一半。WB实验是各位

实验室玄学千千万,预测和结果不符占一半。WB实验是各位

实验室玄学千千万,预测和结果不符占一半。

WB实验是各位艾粉们,时常光顾的一个实验。

但就是这样一个初级又常用的实验,却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怎么我的条带每次都不一样!比如在WB实验鉴定蛋白时,我们得到的蛋白质条带大小常常会和预测值有所偏差。

这是身患「强迫症」的艾粉们不能忍的。

猛男落泪,谁来看看到底问题在哪里?如果是实验出错或者预测不准这种情况,小艾是没办法跳出手机屏幕救你了。

但这下面的5条准则,艾粉们倒是可以珍藏一下,在遇到蛋白质条带大小和预测值偏差的时候,拿出来分析一下。

我们可以对照着这张图来看原因。

下面小艾就来详细地讲解一下这5条具体是个啥。

当我们做WB实验鉴定蛋白的时候,最喜欢看到的是这样的条带:但通常,自己做出来的,就会变成这样:是生活对我们这些实验小可爱下手了吗?还是水逆没过去?为什么WB跑了这么多次,都和预测差了这么多?当然不是那些玄学流原因啦。

让我们科学地分析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内源性蛋白or重组蛋白查问题要从源头查起,所以各位艾粉们要先看一看样品是内源性蛋白还是重组蛋白?如果是内源性蛋白还不打紧,如果是重组蛋白,那么马上就要看一看重组蛋白是否为全长序列了。

假如样品是重组蛋白,还不是全长序列,那么条带大小一定会和预测大小不一致。

多个isoform辨仔细如果确定了样品是内源蛋白,那就要看看我们的目标蛋白是不是有其他的isoform,这个我们通常会去查看NCBI或者SWISSPROT来确认。

▲SWISSPROT会标出有些基因有多种isoform做着实验,结果换了别的isoform可就一顿瞎忙活啦。

剪切活化要注意如果在SWISSPROT或者权威的文献里提到了,样品的这个蛋白需要剪切活化,那么结果又要和预测值不同啦。

成倍增长多聚体如果蛋白大小和预测值有明显倍数关系,那就要考虑一下这个蛋白是不是二聚体或者多聚体啦。

蛋白修饰要变大如果排除了以上4条原因,预测值和实验结果不一致,那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蛋白质,是个善变的对象,它不仅会剪切活化,还有在翻译表达后修饰。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方法比较分析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方法比较分析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方法比较分析目的比较(UPRO)定性与定量方法测定尿蛋白的符合率。

评价尿蛋白的临床常见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对蛋白尿的诊断价值。

方法用试带法(定性)和比浊法(定量)、比色法(定量)测定尿蛋白。

分别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一定数量标本,进行符合率比较。

结果尿总蛋白低于1.63g/24h时,其与尿蛋白定性实验的阳性符合率为52.24%;微量白蛋白大于300mg/L时,尿蛋白定性实验的阳性符合率为98.47%,微量白蛋白100~300mg/L的患者共有61例,尿蛋白定性实验的阳性符合率为21.31%。

结论尿蛋白检测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在检测尿蛋白时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UPRO)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protein.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rine 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of proteinuria.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test with the method (Qualitative)and the ratio of the turbidity method (Quantitative),colorimetric method (Quantitative)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protein. 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a certain number of specimens,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compared. Results When total urinary protein lower than 1.63g/24h,th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with qualitative urine protein test was 52.24%;microalbuminuria is greater than 300mg / L,uric albumen is qualitative experiment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was 98.47%,albumin 100mg / L ~300 mg / L with a total of 61 people,uric albumen is qualitative experiment positive with rate was 21.31%.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ll kinds of methods for detecting urine protein. In the detection of urine protein,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linical situation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Key words:Urinary protein;Qualitative detection;Quantitative detection在尿液的化学成分的检查中,蛋白质是十分重要的项目之一。

尿蛋白定量与定性

尿蛋白定量与定性

尿蛋白定量与定性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尿蛋白定量与定性正常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24小时尿中含量约为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

由于量少,常规定性检查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于说正常人尿液无蛋白质。

当尿中蛋白质浓度超过150毫克,日时,尿常规定性检查己能将此蛋白检出,此尿即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炎的主要表现之一。

尿蛋白定性能判断病人是否有蛋白尿,并能通过半定量分析粗略估计尿中蛋白质含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加热醋酸法及磺基水杨酸法等。

试验结果尿液若无混浊及沉淀则为阴性,以(-)表示;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或沉淀则为阳性,用(+)~(++++)作半定量估计。

尿蛋白定性(半定量)结果与其相应尿蛋白浓度间大致对应关系已显示见表1。

表1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尿蛋白定性尿蛋白浓度(毫克/100毫升)估计无混浊(-)无微混浊(±)10以下混浊(+)30(10~50)颗粒状混浊(++) 100(50~200)絮状混浊(+++) 300(200~500)凝聚成块(++++) 1000以上近年,尿蛋白定性及半定量已多用试纸浸条法进行测定,以机器读报结果。

此法是利用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与试纸上某些染料结合显色,来判定尿中有无蛋白质及其相对量。

试验简易、快速,但是干扰因素多,易出假阳性。

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在反映尿蛋白排泄量上有诸多局限性。

首先,尿蛋白定性(半定量)结果易受尿量影响。

尽管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未变,但是,如果病人饮水多,尿液稀释,定性(半定量)结果则加号减少,反之,则加号增加。

此加号变化不能反映病情。

其次,在尿蛋白排出量较(1000毫克/100毫升)的情况下,定性(半定量)结果均为(++++)。

在此范围内的尿蛋白量变化也无法真正被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反映出来,所以,肾科医生常常要给病人做尿蛋白定量检查,唯此才能较准确了解病人尿蛋白排泄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因素不同
尿蛋白定性试剂主要与白蛋白反应,对球蛋白反应很弱,如遇尿中含大量球蛋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当PH9或服用奎宁、嘧啶、季铵盐或头孢类药物等,易产生假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有一定线性范围,遇到高浓度时需要稀释,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使其产生假阳性。
鉴于这些原因,我们不需要问“以哪个为准”的问题。尿蛋白定性取样方便,检验快速,适合疾病的初步判断。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取样繁琐,结果准确,适合疾病的监测跟踪。医生首先要把握检验目的,再选择检验项目,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最终做出合理诊断。
浓度不同
尿蛋白定性用晨尿或随机尿,而定量则用24小时尿,在物质浓度方面会有明显不同。虽然尿中出现蛋白质表示有一定肾损伤,但肾的浓缩稀释功能仍然可以很强大。
检测原理不同
尿蛋白定性多采用尿分析仪配合干化学试带法,利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尿中蛋白质与试带上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以粗略判断蛋白质浓度,属于定性实验,当尿中蛋白质>200mg/L时能检测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采用邻苯三酚红钼法,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于定性法。
尿蛋白定量和定性结果为何“对不上号”作者: Nhomakorabea彦平丁弘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5期
有些患者拿到化验单后问医生:为什么我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结果为什么不一致?这也是很多医生的疑问。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专业重点不同,在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小矛盾。比如,有些临床医生经常会产生疑问,尿蛋白定性和定量结果为什么不一致?下面仅就此给予解释,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