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气工程规范要求中的电力负荷计算与配电设计指南

电气工程规范要求中的电力负荷计算与配电设计指南电气工程中,负荷计算和配电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力负荷计算是基于需求,确定整个电力系统中所需的电力负荷容量。
而配电设计是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确定各个电气设备的类型、数量和位置,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供电。
一、电力负荷计算电力负荷计算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计算出系统所需的电能,并提供相应的电能支持。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分配电力资源,满足使用者的正常用电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1.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根据实际用电设备的技术参数,结合使用者的用电习惯和需求,计算出每个设备的负荷容量,并相加得出系统的负荷容量。
2.标准负荷法标准负荷法是根据行业标准或规范要求,将不同类型的设备按照标准负荷进行计算,然后将各项标准负荷相加得出系统的负荷容量。
3.经验系数法经验系数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经验性的系数,再将该系数乘以某个参考负荷,计算得出系统的负荷容量。
负荷计算的目标是保证系统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使用者的实际用电需求、用电设备的容量和数量、用电设备的同时运行情况等因素。
二、配电设计配电设计是在负荷计算的基础上,确定电气设备的类型、数量和位置,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供电。
在进行配电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电气设备的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和使用环境的要求,选择适合的电气设备。
包括断路器、电缆、开关、变压器等,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2.电气设备的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用电需求,合理布置电气设备。
在布置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易用和维护等因素,避免设备之间的干扰和故障。
3.电气设备的保护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合适的保护。
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
这些保护装置能够在电力故障发生时及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电气设备的维护配电设计还要考虑设备的日常维护。
负荷计算的需要系数法

1、在工程中380/220V三相平衡负荷旳计算电流:
I js
Pjs
Pjs
1.52Pjs
3 Ue cos 0.658 cos cos
式中:Ue ----三相设备旳额定电压, Ue 0.38kV
2、在工程中220V单相负荷旳计算电流:
。
I js
U ed
Pjs cos
Pjs 0.22 cos
4.55Pjs cos
方案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拟定计算容量时,采用单位指标法
计算,并根据所计算旳成果,拟定本工程所需电力变压器旳台数和每 台旳容量。
注:1)当空调冷水机组采用直燃机时,用电指标一般比电动压缩
机制冷时旳用电指标降低25—35VA/㎡。 表中所列旳用电指标为上限值,是按空调采用电动压缩机制冷
在0.85~1。
KQ—无功功率同步系数。对于配电干线计算负荷,K取值范围一般在 0.93.~0.97;对于变电站总计算负荷,K取值范围一般在0.95~1。
4
二、二项式法 三、利用系数法 四、利用多种用电指标旳负荷计算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及容量还未拟定,但须作出初步旳负荷计算时。如:供配 电系统处于规划阶段时;
8
二、设备容量旳计算:
1、单台设备旳容量为设备名牌上旳额定容量和额定功率。 2、多台设备旳容量为总设备容量之和,再乘以需要系数。 3、季节性负荷,如:空调制冷设备和采暖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 设备容量。 4、成组用电设备旳设备容量计算时,不涉及备用设备。 5、消防设备遇火灾时,必须切除旳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 量。 6、照明设备旳设备容量,必须将灯泡旳功率加上灯具旳功率。如: 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高压汞灯,均将灯泡旳额定功 率加上镇流镇流器旳损耗功率。如:低压钠灯、低压卤钨灯、均需 要将灯泡旳额定功率再加上灯具上旳变压器旳功耗。
计算负荷的方法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的电能。
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合理的负荷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计算负荷的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日、月、年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负荷的峰值、谷值等特点。
这种方法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提供依据,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其次,还可以采用负荷曲线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负荷大小的顺序排列的曲线,通过绘制负荷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负荷的变化规律。
利用负荷曲线,可以进行负荷分段、负荷平滑等操作,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依据。
另外,还可以采用负荷率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率是指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通过对负荷率的计算,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负荷利用率,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采用负荷预测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对负荷变化规律的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模型来进行负荷的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预测性的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最后,还可以采用负荷抽样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抽样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负荷进行抽样观测,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通过负荷抽样,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实时的负荷数据,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计算负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负荷计算,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负荷计算方法总结表

负荷计算方法总结表负荷计算是电气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设备的选型。
本文将对负荷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负荷计算方法概述负荷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和能量法等。
直接法是根据设备的功率和运行时间计算负荷;间接法是通过计算负荷曲线或负荷密度曲线求解;能量法则是根据用电量和时间计算负荷。
二、常见负荷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对比1.直接法优点:计算简单,易于理解,适用于单一设备的负荷计算。
缺点:未能考虑负荷的波动性和时间特性,精度较低。
2.间接法优点:能反映负荷的波动性和时间特性,适用于系统负荷计算。
缺点:计算复杂,对数据要求较高,不易掌握。
3.能量法优点:计算精度较高,能反映负荷的全年变化规律。
缺点:数据处理繁琐,适用于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系统。
三、负荷计算在工程中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负荷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系统规模和精度要求进行。
如在工业项目中,可直接采用直接法计算设备负荷;而在电力系统设计中,则需采用间接法或能量法进行负荷计算,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四、负荷计算的注意事项1.确保数据准确性:负荷计算所需的数据包括设备功率、运行时间、负荷曲线等,数据的准确性对计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2.考虑负荷的波动性:负荷波动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设备选型,因此在计算负荷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3.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项目特点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负荷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调整:在计算负荷时,还需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可行性。
总之,负荷计算在电气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负荷计算的需要系数法

如果
I e 20 A
I qd 20 A 7 140 A I jf
Ie
----尖峰电流 ----启动电流 -----额定电流
(2):单台绕式电动机:
I jf I qd (2 3) Ie
18
例9:某系统,使用2台10kW电动机;2台5kW电动机
多台电动机:公式为
I jf Iqd1 Ie(台) n
Pe1 10kW,I e1 20 A,I qd1 140 A Pe 2 5kW,I e 2 10 A,I qd2 20 A I jf 20 A 7 20 A 10 A 10 A 180 A
7
第二节 实际工程中如何进行负荷计算
一、负荷计算的内容:
1、设备容量:也称装机容量。是设备名牌上的额定容量或额定 功率。 2、计算容量:也称计算负荷。是选择变压器、确定备用电源容 量,确定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依据。 3、计算电流:是计算负荷下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是选择变压 器、选择电气元件、确定电缆、导线、计算电压偏差、功率损 耗的依据。 4、尖峰电流:是负荷起动时的最大电流。是计算电压降、电压 波动、选择电缆、导线、选择电气元件及保护元件的依据。
8
二、设备容量的计算:
1、单台设备的容量为设备名牌上的额定容量和额定功率。 2、多台设备的容量为总设备容量之和,再乘以需要系数。 3、季节性负荷,如:空调制冷设备和采暖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 设备容量。 4、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计算时,不包括备用设备。 5、消防设备遇火灾时,必须切除的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 量。
。
2、在工程中220V单相负荷的计算电流: Pjs Pjs 4.55Pjs I js U ed cos 0.22 cos cos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负荷规范要求与计算方法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负荷规范要求与计算方法电气工程中的电力负载规范要求与计算方法电力负载规范要求电气工程中的电力负荷规范要求是指在设计和建设电气系统时,需要遵守的关于电力负荷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电力负荷规范要求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满足用户的各种用电需求。
1. 电力负荷分类根据电气工程设计的需要,电力负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无功负荷:主要包括电容负载和电感负载,用于补偿电气系统中的功率因数,并提供无功功率。
1.2 有功负荷:主要包括电阻负载和电感负载,用于提供实际功率和电气能量需求。
1.3 零序负荷:主要是指对接地或中性点的负荷,如中性点接地故障电流和次级回路的不平衡负荷。
2. 负荷计算方法电力负荷的计算是电气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2.1 直接度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和统计数据,对各种负荷进行实际度数的测定和计算,从而确定电气系统的负荷需求。
2.2 综合法:根据不同类型负荷的工作特点、用电模式和负荷曲线等数据,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负荷计算。
2.3 标准负荷方法:根据电力负荷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用途和场所的负荷标准,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负荷计算。
3. 负荷规范要求电气工程中的电力负荷规范要求主要包括负荷容量、负载率和负荷平衡等方面的要求。
3.1 负荷容量:电气系统的负荷容量是指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和数量等因素计算得出。
负荷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负荷的瞬时、峰值和连续等因素。
3.2 负载率:负载率是指电气系统当前负荷与负荷容量的比值,用来反映电气系统的负荷程度。
负载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负载率过高可能导致电气设备过载运行,影响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 负荷平衡:负荷平衡是指电气系统中各相负荷之间的平衡情况。
负荷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运行不稳定,增加能源损耗,并对电气系统带来不利影响。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方法1、 计算负荷的内容(1) 计算负荷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通常采用30min 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2) 尖峰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在短时间内的最大负荷电流。
单台电动机的尖峰电流就是起动电流;多台电动机的尖峰电流是指计算电流再加上一台最大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如果多台电动机中最大电动机是双电动机驱动时(例如:大吨位起重机中的主卷扬往往是双电动机驱动)则尖峰电流应是计算电流加上这两台同时工作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尖峰电流用于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和电压下降以及选择电器和保护元件等的依据。
此外在校验滑触线和较长线路供电的电动机起动时能否满足允许电压损失的要求时,也用尖峰电流来校验。
(3) 平均负荷为某段时间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之比,常选用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电能消耗和选择无功补偿装置的依据2、 负荷计算的方法(1) 需要系数法:使用最为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2) 利用系数法: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但计算过程复杂,工程中很少采用。
(3) 二项式法:一般用于用电设备较少的场所,计算结果偏大。
(4) 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前两者多用于民用建筑,后者用于某些工业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电力负荷估计。
(5) 3台及2台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取各设备功率之和;4台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取设备功率之和乘以0.9的系数;5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可采用二项式法计算,但计算负荷不能小于其中一台最大电动机的功率。
3、 设备功率的确定:用电设备铭牌标明的功率系厂家规定工作条件下的额定输出功率。
各种设备规定的工作条件不完全相同(如JZR 型电动机在不同的负载持续率下有不同的功率),故负荷计算时应将其换算为统一规定工作条件下的功率,即设备功率。
设备功率换算的规定如下:(1) 连续工作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功率等于额定(铭牌)功率。
(2) 短时或周期工作制电动机(如起重机用电动机等)的设备功率是指将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a ) 当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25%时的有功功率:例如负载持续率为ε为40%的45KW 电动机换算到ε为25%时的有功功率: KW P P r r N 5725.04.04525.0===ε (b ) 当采用利用系数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100%时的有功功率:按上例内容换算到ε为100%的有功功率为:KW P P r r N 5.284.045===ε (c ) 电焊机的设备功率是将额定容量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100%时的有功功率:ϕεcos r r N S P = 如一台23KV A(380V)单相电焊机,5.0cos =ϕ, %65=r εKW x P N 3.95.065.023== 计算负荷时:当一台电焊机时:N d P P 3=;当二台电焊机时:N d P P 3= ;当三台电焊机时:N d P P 3= ;当四台电焊机时:N d P P 33+= 。
电气设计负荷计算方法

电气设计负荷计算方法1. 引言电气设计负荷计算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用于确定电气系统的负荷需求,以便正确选择设备和进行系统设计。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电气设计负荷计算方法,包括负荷分类、负荷计算公式和实例计算。
2. 负荷分类在电气设计中,负荷可以根据性质和使用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负荷分类包括:• 1.恒定负荷:恒定负荷是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保持恒定的负荷,如照明设备和电力设备的感性负荷。
• 2.可变负荷:可变负荷是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变化的负荷,如电动机和变压器的阻性负荷。
• 3.峰值负荷:峰值负荷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出现的高负荷,如交通信号灯和空调设备在用电高峰期间。
• 4.临时负荷:临时负荷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出现的短暂负荷,如电梯和电动工具的瞬态负荷。
3. 负荷计算公式负荷计算可以根据负荷分类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负荷计算公式:• 1.恒定负荷计算公式:恒定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 = P \\cdot \\cos\\theta$$其中,Q是恒定负荷的功率需求,P是恒定负荷的视在功率需求,θ是恒定负荷的功率因数。
• 2.可变负荷计算公式:可变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 = P \\cdot R$$其中,Q是可变负荷的功率需求,P是可变负荷的视在功率需求,R是可变负荷的变化率。
• 3.峰值负荷计算公式:峰值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 = P \\cdot F$$其中,Q是峰值负荷的功率需求,P是峰值负荷的视在功率需求,F是峰值负荷的峰值系数。
• 4.临时负荷计算公式:临时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 = P \\cdot T$$其中,Q是临时负荷的功率需求,P是临时负荷的视在功率需求,T是临时负荷的使用时间。
4. 实例计算为了更好地理解负荷计算方法,我们将以一个实例进行计算。
假设一个建筑物的照明系统的恒定负荷为3000W,功率因数为0.8。
根据恒定负荷计算公式:$$Q = P \\cdot \\cos\\theta$$代入数值,计算结果为:$$Q = 3000W \\cdot 0.8 = 2400W$$因此,该照明系统的恒定负荷功率需求为2400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利用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
我国一般使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前者适用于确定全厂计算负荷、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及负荷较稳定的干线计算负荷;后者用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干线或支线。
在实际设计和实践中.电力负荷计算的有关计算系数和特征参数的选择都会影响电负荷计算结果,使其偏大、偏高。
电力负荷的正确计算非常重要,它是正确选择供电系统中导线、开关电器及变压器等的基础,也是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在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时,其电力负荷计算过小或过大,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如果电力负荷计算过小,就会引起供电线路过热,加速其绝缘的老化;同时,还会过多损耗能量,引起电气线路走火,引发重大事故。
而电力负荷计算过大,将会引起变压器容量过剩,以及供电线路截面过大,相应的保护整定值就会定得过高,从而降低了电气设备保护的灵敏度;与此同时,电力负荷计算过大还增加了投资,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性。
一般说来,当电力负荷值大于实际使用负荷的10%时,变压器容量要增加11%一12%,电线电缆等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也要增加巧%一20%,同时还会增加变压器无功功率所造成的有功电力损耗。
由此可见,电力负荷计算在供电设计中,特别是在确定变压器容量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故正确地选择计算负荷方法与特征参数,对电气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概述
电力负荷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难以用简单的计算公式来表示。
在实际的工程计算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进行工业企业供电设计中的电力负荷计算。
1.利用系数法
以平均负荷为基础,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
2.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供电方案作比较时,可根据车间的单位产品耗电定额,产品的年产量和年工作小时数来估算。
3.二项系数法
考虑用电设备数量和大容量设备对计算负荷的影响的经验公式。
由于在一条干线上或一个车间里,当有多组性质不同的用电设备时,应根据其工作性质
划分成几个用电设备组(一个组的用电设备性质相同)。
所以负荷计算应先分单组计算,再进行多组的总计算,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1)单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同一组用电设备的工作性质相同,而其中各机器名称和容量不一定相同。
(2)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在一组用电设备中,考虑了x台最大设备最大负荷重叠的因素,多组用电设备中不可能所有各组最大设备的最大负荷都重叠,一般只考虑一组最大的附加负荷即可。
4.需求系数法
需求系数法不考虑大容量设备最大负荷造成的负荷波动及用电设备的容量和台数,适用于确定全厂计算负荷、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及负荷较稳定的干线计算负荷。
在一条干线上枝接性质不同的几组用电设备时,需在分组计算的基础上再进行多组的总负荷计算。
(1)单个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确定单个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目的是为选择支线截面提供依据,应以满负荷运行时的输人功率作为计算负荷。
(2)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一个车间有很多台用电设备,在进行负荷计算时,要将用电设备按需要系数表上的分类方法详细地分成若干组,即将工艺性质相同的且需要系数相近的用电设备合并成组,然后进行各用电设备组的负荷计算。
影响电负荷计算结果偏大、偏高的几种因素与对策
从设计到运行所得到反馈可以发现下述5个问题。
1.分组需要系数戈选用的问题和对策
现行设计手册中推荐的一些行业的用电设备分组“需要系数”是建立在偏高基础上给定的,是考虑企业发展余量过大而造成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设计人员缺乏有关行业分组需要系数,又缺乏必要的调研和考察,仅凭经验选用系数时宁大勿小,往往是高估高套而造成计算结果偏大和偏高。
对于以上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利用设计手册中推荐的戈值时,宜采用其“平均值”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限”,一般不宜采用“上限”。
2)当缺乏行业计算系数时,应进行同类型或近似行业调查研究结果,从而正确选用戈值。
2.需要系数法中单台设备计算负荷氏的取值有以下不同
1)连续运行的电动机,凡就是其铭牌上规定的额定功率。
2)断续重复工作制电动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负荷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计算设备功率。
3)对于电焊机、电炉、电热器和电灯的额定功率,就是其输人功率。
3.最大同时使用系数选用的问题
在确定车间变电所或全厂总变电所的计算负荷时,也就是在具有多个用电车间或用电设备组时,其计算容量的总和,需要考虑乘以有功与无功最大同时使用系数k:w与k:。
据资料介绍,同时系数基本上是从国外资料上引用的,而这些国家往往电力工业比较发达,能源比较富裕,所以同时使用系数往往偏高。
所以在选用“同时使用系数”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酌情把同时使用系数降低到
0.9一0.75,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负荷5%一15%,由此可见,降低“同时使用系数”是降低总计算负荷的关键。
4.选择原则
适当地采用计算方法是降低计算负荷的根本性措施,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如前所述,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利用系数法与单位产品耗电量法这两种方法一般不采用。
利用系数法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根据,但因要确定的系数较多,计算步骤复杂,公式中的“最大系数气”与“利用系数k,”的数据目前也较缺乏,因此,通常在工作中多不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耗电量法求出的用电设备负荷可能与实际负荷相差较大,所以在缺乏正式的用电设备容量时,还要按“需要系数法”重新进行计算。
以尽可能取得更接近实际的计算负荷,作为选择配电设备和导线的依据。
2)需要系数法比较简便,因而广泛使用,但当用电设备台数少而功率相差悬殊时,需要系数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偏小,故不适用于低压配电线路计算,而适用于计算变、配电所的负荷。
3)二项式法考虑两种因素:①平均负荷。
②x台最大设备的最大负荷重叠造成的附加负荷,以弥补需要系数法计算结果在上述情况下偏小的不足。
由于二项系数法不仅考虑了用电设备最大负荷时的平均功率,而且考虑了少数容量最大的设备投人运行时对总计算负荷的额外影响。
所以二项式法比较适合于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
容量差别较大的低压干线和分支线的负荷计算。
但是二项式计算系数(经验系数)b、c和x的值,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这些系数也只适于机械加工工业,其他行业缺乏这方面数据,从而使其引用受到一定局限。
因此,对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干线或支线采用二项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较为准确。
在确定车间变电所和全厂总负荷计算时,则通常不采用,还是采用“需要系数法”比采用“二项式法”更接近实际用电情况。
5.用电设备脱离实际而偏高偏大的问题
发现上述现象,应与工艺人员研究解决,否则在负荷计算时,应在选用分组“需要系数”或“同时使用系数”时采取降低计算系数的办法,使负荷计算值降下来,以保证合理地选用变压器等供配电设备,做到既安全适用又节约电能。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气设计实践中,通常采用的计算负荷方法中单位产品耗电电量法和利用系数法通常不使用,需要系数法适用计算变、配电所的负荷,二项式系数法符合波动较大的干线或支线的负荷计算,所以计算负荷方法的正确选用是根本,直接影响到负荷计算的结果。
同时是否合理选用负荷计算中特征参数,也将使计算负荷偏大或偏小。
所以对各种不同类型电力负荷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结合相应对策进行修正,可使计算结果明显地降低,既保证了安全可靠性又获得节能、节资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