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个级数的读法来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学生读数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每级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掌握得较好,对每级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容易读错,在后面练习的时候作为一个重点进行强化。
读数前强调要先分级,再读数,这样不容易出错。
在巩固练习时发现学生读数前因为分级错误,造成读数错误;在口头读数时,学生都会读,但是在书写读数时丢掉了“亿”字或“万”字;还有的同学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混着用等。
针对这些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要强调指出,引起学生注意。
万以上数的读法数学教学反思

万以上数的读法数学教学反思万以上数的读法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以上数的读法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以上数的读法中级开头、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利用教学活动突破难点,我一方面强调写数时先"想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 再写几位数,写完必须先分级后读一遍。
因为读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
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还有些大写文字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在一起写。
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想好最高位是什么?有几位数、再读写”的方法,不论写完或读完一个数,必须再读一遍是否正确的习贯,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不足之处,读数,用文字表示,有学生把文字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在一起写,中间两个零少写一个,还有学生离开数位表不会写。
本学期我们重点进行了万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这部分知识学生对于一般的读写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于每一级开头、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法,学生很容易出现混乱。
虽然反复强调,但也是问题百出。
针对这个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比较容易记忆。
而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于形象的再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根据根据活生生的图片与谐音,进行多位数级末尾以及中间有零的读写法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如教师出示了一幅图(鸡)然后把这个鸡图划分成鸡头、鸡中间(鸡身)、鸡尾巴三部分。
然后结合一个数级开头、中间、以及级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引导学生加深记忆。
鸡头(级头)级中间的零不论几个,只读一个,鸡(级)尾巴的零不读。
通过这种结合数与形的结合的记忆,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效果明显。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昌乐县红河镇朱汉小学高怀娟今天上午上了本学期的第一节新课《万以上数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相隔的时间比较长,很多同学对这一部分知识遗忘很严重,昨天的练习就很说明问题。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复习。
这次的复习,我没有直接出示复习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忆,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
看到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就提示可以想一想昨天做过的题目,终于有同学回答,学习了“个十百千万”。
我没有进行板书,而是顺势提问: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说出了学习过的数位顺序,我进行了板书。
接下来,又有同学回答出了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我也在一旁进行了板书。
然后又引导他们将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在此基础上,从一万开始,继续往下数,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相应的数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和“亿位”,并随时板书,完善“数位顺序表”。
通过数数,学生们认识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然后引导学生将数位进行分级,强调,“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将学过的数位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最后,和学生一起进行读数的练习,并总结读数的方法:读万以上的数时,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对学生读数情况进行检查。
总体来说,自我感觉这节课还算流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旧知的复习到学习新知,水到渠成,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学生的信息效果没有及时进行检测。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万以上数的认识》一、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数,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
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二、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单元主题图中的例子引入,课中让学生读一读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三、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来自动作发端。
”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
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
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整节课采取“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教学反思《万以上数的读法》万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我在让学生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时,不仅引导学生很好地概括一些规律和方法,还引导学生分解出每一个小的步骤,使其操作性更强,更容易学生去理解掌握。
《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上了四年级数学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结合指导老师的点评,为了纠正不足,总结经验,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服务,特对本节课做个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考虑较多的是:(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兴趣一开始,通过谈话引出一些数据,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然后根据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
又通过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重视近似数的学习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我先布置前置性作业:三实小的人数1105人,大约是几千人,二实小小学的人数2920人,大约是几千人,让学生知道省略千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思考三实小的人数1105人,为何大约是1千而不是2千,还有对二实小小学的人数2920人,为何不是2千而是3千。
让学生观察大屏幕:数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认识近似数。
接着让学生观察:11030大约是几万?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几万”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让学生独立作答并板演。
在学生板演过程中,又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
最后通过17页的“做一做”的练习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万位和亿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共把学生平均分成三组比赛。
本课的不足之处:(一)没有借助直观,让学生充分理解“尾数”的含义本来已经准备好了磁铁,应该适时把数位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应着数位表理解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指哪些,要是借助数位表直观可以加深学生对尾数的理解。
(二)没有强调好求近似数与改写的差别这段时间学生学习万以上的大数的改写,数级等,很多学生把求近似数与改写易弄混淆。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万以上的数,能够读写万以上的数,并能用万作单位进行计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万以上的数:使学生能够认识万以上的数,能够读写万以上的数,并能用万作单位进行计数。
2. 万以上数的组成:使学生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
3. 万以上数的比较:使学生能够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万以上的数,能够读写万以上的数,并能用万作单位进行计数。
2. 教学难点:万以上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万以上数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万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进入万以上数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万以上数,使学生了解万以上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讲解:总结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万以上数的认识》2. 板书内容:- 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万以上数的组成- 万以上数的比较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2. 提高题: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拓展题:寻找生活中的万以上数,了解万以上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了解了万以上数的组成和比较方法。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万以上数的认识”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不少的感悟和反思。
还记得刚开始教授这一单元时,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让孩子们轻松掌握这些知识。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打击”。
在课堂上,当我讲到“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时,我发现不少孩子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我问大家:“谁能想象一下十万到底有多少?”教室里一片安静,只有几个孩子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一个孩子说:“老师,十万是不是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另一个孩子说:“十万是不是能堆满整个教室?”看着他们充满疑惑的表情,我意识到,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抽象的数字概念实在是太难理解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万以上的数,我尝试了各种方法。
我带着他们一起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个一百个地数……当数到一万个小方块的时候,孩子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们终于对“一万”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
然后,我再引导他们去想象十万、百万、千万……在练习环节,我出了一道题:“一个大型图书馆大约有藏书五百万册,五百万是多少个一万?”大部分孩子都能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但有个孩子却皱着眉头说:“老师,五百万册书得有多少啊,是不是能把我们学校都堆满了?”听到他的话,我笑着说:“五百万册书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如果把这些书都堆在一起,可能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还要高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孩子们在读写大数时容易出错。
比如,有的孩子会把“50000060”读成“五千万零六十”,把“八亿零七万”写成“800070000”。
针对这些问题,我让孩子们多读多写,并且互相纠错。
同时,我也给他们总结了一些读写大数的小技巧,比如先分级,再读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孩子们对万以上数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一次课堂小测验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读写大数,并且能够解决一些与大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写数和读数,理解读数、写数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准确、快速地读写整万数”,从而总结归纳出整万数的读写法,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流出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下,更容易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借助计数器数数,从而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和十进制度计数法,在认识数级的基础上学习读数。
通过练习大部分同学对于万以上数的读法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对于中间带0的情况,出错的同学还是不少,以后我们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强化,尤其是待优生更需要辅导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昌乐县红河镇朱汉小学高怀娟
今天上午上了本学期的第一节新课《万以上数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相隔的时间比较长,很多同学对这一部分知识遗忘很严重,昨天的练习就很说明问题。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复习。
这次的复习,我没有直接出示复习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忆,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
看到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就提示可以想一想昨天做过的题目,终于有同学回答,学习了“个十百千万”。
我没有进行板书,而是顺势提问: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说出了学习过的数位顺序,我进行了板书。
接下来,又有同学回答出了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我也在一旁进行了板书。
然后又引导他们将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在此基础上,从一万开始,继续往下数,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相应的数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和“亿位”,并随时板书,完善“数位顺序表”。
通过数数,学生们认识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然后引导学生将数位进行分级,强调,“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将学过的数位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最后,和学生一起进行读数的练习,并总结读数的方法:读万以上的数时,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对学生读数情况进行检查。
总体来说,自我感觉这节课还算流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旧知的复习到学习新知,水到渠成,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学生的信息效果没有及时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