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期中考试卷错题整理
2015年秋初三年数学科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剖析

2015年秋初三年期中检测试卷数 学 试 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 )A .BC .3D 2、一元二次方程290x -=的根是……………………( )A .9x =B .9x =±C .3x =D .3x =± 3、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 A .6,4,10,5a b c d ==== B . 3,7,2,9a b c d ==== C .2,4,3,6a b c d ==== D .4,11,3,2a b c d ====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3=D 2=± 5、用配方法解方程2410x x +-=,下列配方结果正确的是……………………( )A .2(2)5x +=B .2(2)1x +=C .2(2)1x -=D .2(2)5x -= 6、某饲料厂今年三月份生产饲料600吨,五月份生产饲料840吨,若四、五月份两个月平均每月生产增长率为x ,则有………………………………………………( )A .840)21(600=+xB .840)1(6002=+x C .840)1(6002=+x D .840)1(6002=-x7、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第7题图)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8、当x时,二次根式 9= ;10、当k = 时,方程24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1、已知47a b b +=,则ab= ; 12、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16:9,那么它们对应边的比是: ; 13、若2(2)0x +=,则xy = ;14、如图,DAB CAE ∠=∠,补充一个条件: ,可使ABC ∆∽ADE ∆; 15、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结DE ,已知20BC cm =, 则DE = cm ;1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BC 上的点,AE 交BD 于点F ,如果23BE BC =, 那么BFFD= ; 17、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的两根为1x ,2x ,则两根与方程的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12b x x a +=-,12cx x a⋅=.根据该材料完成下列填空:已知m ,n 是方程2201320140-+=x x 的两根,则:(1)m n += ,mn = ;(2)22(20142015)(20142015)m m n n -+-+= 。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C ; 2.B ; 3.D ; 4.C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8分)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9.解:原式=12123+- (4分) 20.解:原式=221)12(-+- (4分) =2. (2分) =2-. (2分) 21.解:原式=)324(3-+- (4分) 22.解:原式=)3(32)3(3146-⨯-⨯÷ (2分)=321-. (2分) =16161÷ (2分) =38. (2分)23.解: 依题意得:)23(+m +)10(-m =0 (1分) 解得: m =2 (1分) 则: 3m +2=8 [或m -10=-8] (1分)6482= [或64)8(2=-] (1分)所以4643= (1分)答:这个数的立方根是4. (1分)24. (1) 作图、痕迹1分,字母1分; (2) 画图、字母1分;(3) 0 1分;(4) 42 2分.AB25.因为CD ∥EF (已知)所以∠F =∠BCD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分) 因为∠1=∠F (已知)所以 ∠1 = ∠BCD ( 等量代换 ) (3分) 所以 DE ∥ BF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分) 所以∠ADE =∠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分)26.解:因为∠A =∠ABC=90° (已知)所以∠A +∠ABC=180°(等式性质) (2分) 所以A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分) 所以∠1=∠D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分) 因为∠1+∠BFE =180°(已知)所以∠DBC+∠BFE =180°(等量代换) (2分) 所以B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分)27.(1)解:∠1+∠2=∠3 (1分) 过点P 作PQ ∥1l (1分) 因为1l ∥2l (已知)所以PQ ∥2l (平行线的传递) (1分) 所以∠1=∠APQ , ∠2=∠ BPQ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分) 所以∠1+∠2=∠ BPQ +∠APQ =∠3 (等式性质). (1分)(其他解法参照给分)(2)解:∠1+∠3=∠2 (1分) 如图记∠4因为1l ∥2l (已知)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分) 因为∠4=∠1+∠3(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1分) 所以∠1+∠3=∠2 (等量代换).(其他解法参照给分)(3)∠2+∠4=180°+∠1+∠3. (2分)321 4 BP(第27题图2)2l 1l A。
15级语文期中试卷(第二册)分析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15级语文期中试卷一、(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折.扣(shé)璀璨.(càn)同胞.(pāo侦.察兵(zhēn)B.廿.三(niàn)惩.戒(chéng)荫庇.(pì)搓.搓手(cuō)C.供给.(jǐ)温馨.(xīn)姗.姗(shān)黑黝.黝(yǒu)D.噩.梦(è)忏.悔(qiān)漂泊.(bó)凉飕.飕(sōu)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嘱咐虔敬祭伺兴高彩烈B.臆想兀立摇曳赏心悦目C.委屈懦夫罪孽瓢拔大雨D.筹画溪畔驱逐雅雀无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只有而无,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而无,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
A. 重复变化变化重复B. 变化重复重复变化C. 重复发展发展重复D. 发展重复重复发展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太阳就要落山,落日的余晖将自然界幻化得金碧..辉煌..。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吸引了不少听众。
C. 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D. 春天的花园里五彩缤纷....,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历史是时间写在记忆中的一首诗。
B.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
C.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D. 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追逐游戏。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河南河北”古代是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地区。
C.五音十二律是指我国古代音乐中高低不同的各种音阶。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2015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错题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错题分析
这次半期试卷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体系,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卷面看本次试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础题,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计算等方式检测,另一类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题,解决问题进行检测。
学生答题错误率较高的题是:
1、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②③④
2、54减18的差除以6,商是多少?
错误列式计算: 54-18÷6
=36÷6
=6 (原因是没有掌握四则运算顺序)
3、填一填。
(6分)
六年级各班种树情况统计表
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到本题是求合计,另外对于比谁多,比谁少个别学生理解掌握不够好。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情况分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情况分析
一、成绩分布情况分析
应考人数32 人,实际参考人数32人,平均分为81.98 分。
从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最高分94.5分,最低分62分。
其中86分以上15人,60-85段17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点、典型性错误的分析
1、学生审题出现偏差,导致答题错误如日历制作图,学生作图没有看到星期日是5月31日,6月1日应是星期一;
2、学生计算粗心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如应该进位而没有进位;
3、试题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最后一题,很多学生将12也相乘,导致错误。
4、有些学生答题习惯不好,如乱涂,书写了草。
三、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教学,让学生打牢基础,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验算能力等。
2、进一步提高审题能力。
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题意,明确条件,认清问题,正确运用运算符号解题。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写规范字,强化答题格式要求,不乱涂乱画,作答时尽量靠左,作图时用铅笔等。
期中的错题整理

期中的错题整理1. 题型整理在进行期中考试错题整理时,首先需要根据题型进行分类。
根据考试科目的不同,题型也会有所差异。
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将错题按照题型进行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 选择题选择题是较为常见的题型。
在期中考试中,许多同学经常会出现选择题答错的情况。
对于选择题的错题整理,可以按照各个科目进行分类,然后再进一步细分。
例如,在数学科目中,可以将选择题分为代数、几何、概率等不同的子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找到出错的规律和弱点。
3. 填空题填空题也是常见的一种题型。
在期中考试中,填空题的要求往往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填空题的错题整理,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语文的填空题可以按照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划分,数学的填空题可以按照题目的内容进行分类。
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将常犯错误的填空题进行特别标注,以便于后续的复习和巩固。
4. 解答题解答题是较为复杂的一种题型,常常需要学生全面、准确地回答问题。
在期中考试中,解答题通常占据较高的分值比重,因此对于解答题错题的整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整理解答题错题时,应注重题目的思路分析和解题过程的逻辑性。
可以按照学科和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补充知识点在进行期中考试错题整理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错题是对知识点的一种检测和映射。
因此,在整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补充相关知识点的内容,以便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通过教材、参考书籍或者网络资源等途径来补充知识点的学习。
6. 反思与总结整理期中考试的错题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后续的学习和考试。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反思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后的学习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并逐渐提升学习能力和成绩。
通过以上的错题整理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进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015年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5年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共五大题,一是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二是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三是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四是解答题,每小题11分,共33分;五是综合题,15分。
满分150分。
二、所考知识点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概念、求代数式的值及其整式的加减。
三、得分情况满分1人,张领峰,140分∽149分2人,120分∽139分2人,100分∽119分5人,60分∽99分3人,60分以下1人。
四、试卷讲评第一大题错误较多的有4、6、7、8小题。
第4小题:已知数a、b的对应点的位置,找不准它们的相反数的对应点的位置,主要是绝对值的概念没有弄懂。
第6小题:学生没有注意括号前面的系数应与括号内各项都相乘,且括号前是“一”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变号,正确答案为D。
第7小题:学生没有观察出2x 2-4x 是x 2-2x 的2倍,正确答案为B 。
第8小题:学生习惯认为数a 是正数,正确答案为B 。
第二大题错误较多的是11、12、13、14小题。
第11小题: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数量约为1340000000人,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1.34×109人。
第12小题:学生没有弄清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各字母的指数之和,正确答案为-31a 2b 的系数为-31,次数为3。
第13小题:学生没有掌握同类项是哪“两同”,学生不知道解简易方程,正确答案为2m-21n=3。
第14小题: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当且仅当每个非负数为0时,和才为0,正确答案为-1。
第三大题错误较多的是15、16小题。
第15小题:学生没有掌握好有理数乘法的符号确定法则。
第16小题: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没有弄清(-2)2与-22的区别。
第四大题错误较多的是19、20、21小题。
第19小题:应先化简后再求代数式的值。
第20小题: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初始位置在海平面下500米,学生都认为初始位置为0米。
2015 年 期中综合检测

期中综合检测(第十三~十六章)(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15·齐齐哈尔阳光中学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路上尘土飞扬,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手相互摩擦发热,是靠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D.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D.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3.如图所示,实验室内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c煤油=2.1×103J/(kg·℃)]( )A.1∶2B.2∶1C.1∶1D.1∶44.(2014·昆明中考)如图是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表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5.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热机工作的过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B.为了防止热机过热,通常用水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可以采用增大热机功率的方法来增大热机的效率D.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6.(2015·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期末)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7.下列各组材料中,通常都是导体的一组是( )A.铜、陶瓷、大地B.油、橡胶、石墨C.铁、塑料、玻璃D.铝、人体、盐水8.(2015·成都七中质检)如图所示,开关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 A,A2的示数为0.8 A,则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为( )A.1.2 A,0.8 AB.0.8 A,1.2 AC.0.4 A,0.8 AD.0.8 A,0.8 A9.(2015·哈尔滨香坊区期末)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时观察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期中考试卷错题整理一、显微镜放大倍数问题用显微镜观察一个正方形的细胞,显微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看到的细胞面积为0.04cm²,则细胞的实际边长是多少厘米(B)A、0.0005厘米B、0.005厘米C、0.0001厘米D、0.016厘米[解析]: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此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
但这里要明确的是:放大倍数是相对于长度来说的,即放大后的长度是原来的400倍。
题中看到细胞面积为0.04cm²,则看到的边长为0.2cm,这是放大400倍后的长度,那么实际边长为0.2÷400=0.005cm。
[变式]1.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A)A.2个B.4个C.10个D.40个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细胞充满视野,如图。
在放大10倍的镜头下能看到64个细胞,那么在放大40倍的镜头下能看到多少个细胞(B)A.2个B.4个C.10个D.40个[知识点讲解]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度关系。
当把镜头从10×转换成40×,若细胞成行排列,则只需除以倍数即可,8÷4=2个,即长度放大了4倍,视野中的细胞数就只剩下原来的1/4.若细胞原来充满视野,当镜头从10×转换成40×,视野中长宽两个方向都放大了4倍,即长宽各缩小1/4,64÷4÷4=4个。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右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A.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B.图中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没有涂抹均匀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等结构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解析]中考卷中的绝大部分图片、表格都是课本原图,所以同学们对所有图片要有清晰的认识。
图中黑色圆圈是在制作装片时盖盖玻片这一步骤出现问题,导致装片内充满气泡(黑色圆圈),而看不清细胞结构。
若不看黑色圆圈,会发现视野中的5个细胞分布均匀,没有细胞间的重叠现象,说明在涂抹时是均匀的;细胞中黑色小点即为细胞核,可以看清;反光镜和遮光器是用来调节光量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
[变式]1.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不动,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是在(B)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都有可能[知识点讲解]在制作临时装片的时候,各个步骤若出现问题,会对观察有怎样的影响?首先明确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1.若没有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最后观察时视野中可能会有污渍。
2.若没有滴加0.9%生理盐水而用了清水,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会因吸水涨破,若用了高浓度盐水,细胞会失水皱缩,所以滴加0.9%的生理盐水是为了模仿人体内环境,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3.视野中若找不到细胞,可能是刮细胞时失败,导致没有细胞被刮下来。
4.若在涂抹时没有涂均匀,视野中的细胞可能有重叠、分布不均匀现象(上题中属于均匀)。
5.在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再缓缓盖下。
猛的盖下可能会产生气泡,观察时会看到黑色圆圈。
6.染色失败很难看清细胞内部结构,当视野中细胞轮廓不清晰,说明染色太浅。
7.若视野中细胞轮廓有些清晰有些看不见,说明部分染色较好,可能是没有用吸水纸吸染液,染液分布不均匀所致。
三、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分别属于(B)A.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C.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D.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解析]只有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才能看到染色体,染色体的出现是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
细胞分裂是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是内部物质的复制,复制成两份后,细胞核先分裂,其次是细胞质的分裂,然后再形成细胞膜,若是植物细胞,最后会形成细胞壁。
细胞分裂的结果:单细胞生物个体数增加,多细胞生物细胞数量增加。
细胞分化是形成了各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即组织。
[变式]1.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是?怎样才能观察到染色体?细胞分裂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要观察染色体有三步。
1.找到正在分裂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叶芽等;2.制作成临时装片,用碱性染料染色(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3.用显微镜观察。
[知识点讲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不会改变。
四、经纬网某考察队沿图中虚线箭头穿过极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方向没改变B.方向改变了C.方向一直为西北D.方向一直为西南[解析]看到地图先寻找视角,从左下角纬度判断,越往中心纬度越高,且是北纬N,说明这是在北极点上空的视角。
虚线所指的路线穿越了北极点。
即它从起点先往北方走,走到北极点后方向改变了,因为对北极点来说,四面八方都是南,因此穿过北极点后又往南走。
只是因为这里是北极点的视角,感觉路线方向没有改变。
[变式]1.某人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最后能否到达C点?为什么?如从A点出发一直向西走,最后能否到达B点?为什么?从A点一直往北走不能到达C点。
因为从A点往北走会到达北极点,走过北极点后,方向已经改为往南走,故一直往北走不能到达C点。
而从A点出发一直向西走,最后能到达B点。
因为同一纬线是一个圈,一直往同一方向走可以回到原点。
[知识点讲解]经线是一个半圆,沿着同一条经线走不能回到原点;而纬线是一个圆,沿着同一纬线走,可以回到原点。
东西半球界线为以20°W和与其相对的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
20°W以东,160°E以西是东半球,剩下的就是西半球。
可以用口诀“大大为西,小小为东”来判断。
东经就和160°去比,若大于160°,则在西半球,小于160°,就在东半球;西经就和20°比,若大于20°,就在西半球,若小于20°则在东半球。
五、孢子植物的特征秋冬季节,杭州又容易陷入“十面霾伏”,PM2.5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下列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C)A.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D.裸子植物[解析]苔藓植物只有一层细胞,所以对空气的污染程度非常敏感,如果空气受污染严重该地区就不会生长苔藓植物。
所以苔藓植物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例如葫芦藓是测定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因为在叶片内,除中部外,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污染物可以从叶片两面直接侵入叶的细胞。
所以植物体对有毒的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葫芦藓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藻类植物也有类似功能,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体中,可以监测水体污染,苔藓植物监测空气污染。
[知识点讲解]关于某些植物为什么长得高大的原因,侧重点不同,答案也不同。
1.植物为什么能够挺立,和什么结构有关?(相比于动物而言)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外多了一个结构——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因此植物体的挺立主要和细胞壁有关。
2.为什么甘蔗会直立?(相比于一些容易随风倒的小草而言)因为甘蔗的茎中含有大量的机械组织,对植物体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3.为什么蕨类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和同样用孢子繁殖的苔藓类、藻类相比)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中最高大的,因为已经有了输导组织的分化。
六、量筒读数题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A.大于8 mLB.小于8 mLC.等于8 mLD.无法估算[解析]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实际读数为两次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的差值(蓝色部分),而读数是视线与刻度的交点(红色部分),若俯视读数,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偏高。
最终读图比较,蓝色部分大于红色部分,即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读数8ml。
[变式]某同学在用量筒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5毫升,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A)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判断七、温度计的原理有两支量程都是0-100℃的合格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水银量一样,但玻璃管粗细不同。
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D)A.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相同 B.内径粗的上升得高,示数也大C.内径细的上升得高,示数也大D.内径细的上升得高,示数相同[解析]不管温度计的构造如何,测量同一杯液体,最后的示数都是相同的。
如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一定都是100度。
温度计的构造是,在玻璃管内放一定量的水银(或其他液体),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把此时的液柱高度定为0度,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液柱高度定为100度。
再在中间分成100小格,每格1度。
因为放入的水银质量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若玻璃管做的比较粗,那么上升得就比较少(根据V=sh,管径粗,即底面积s大,那么相应的高度h就小),而玻璃泡越大,与待测液接触充分,轻微的温度变化就能捕捉到,因此更灵敏。
[变式]两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量程都是,玻璃泡容积也一样大,放在同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管内水银面一样高,且都显示为0℃,然后把它们放入另一杯温度较高的水中,观察发现甲上升的高度比乙的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必定其中有一只温度计是坏的B.甲的内径较细C.两只温度计最后的示数不一样,甲的是准确的D.乙温度计较精确[知识点讲解]温度计的玻璃泡越大,玻璃管越细,温度计越灵敏,读数越精确。
其中玻璃管的粗细对读数的精确度影响更大。
八、科学探究题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
我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大豆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___蒸馏水___将其稀释10、20、30、40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____等量________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
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__C____℃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A.0B.5C.25D.50【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__萌发数量___________,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