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学设计优选篇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学设计优选篇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学设计优选篇《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学设计 1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与欢腾;掌握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阔、仅、雄”等10个字,会写“阔、铺、芒”等13个字,掌握词语“广阔、光芒、山丹丹花、铃铛”等。

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激__感,想象创新。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__课件一、教材简析《锡林郭勒大草原》是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

写的是我__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课文有4个自然段,依据重点句和段的关系,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通过对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第二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

是个欢腾的世界”,通过对动物和人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场景。

动静有序,画面优美,生动感人,引人向往。

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的。

通过学习,感悟课文所描绘景物的意境,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并融入自然中,用真诚的语言去赞美她。

新课标提出小学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写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热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叫什么呀?(生齐读课题)师指导读(在锡林郭勒下画一条线):请你们再读的时候,把这四个字读连贯。

再读。

2、理解锡林郭勒的意思。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用线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吗?(是一个地名)对,它是一个草原的名字。

锡林郭勒是从蒙古族的语言里音译过来的,它背后还有一定的含义。

有人知道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我们来一起看一张图片。

你可以借助这张图片来判断一下锡林郭勒可能是什么意思(多媒体出示图片)。

生说,师注意听:哎,他发现了,一般的草原没有水,而锡林郭勒有水。

老师告诉大家,在蒙古语里,有水有草的地方、水草丰美的地方,就叫——锡林郭勒。

3、再读课题。

(指板书)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它的名字!(生齐读)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会读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读得怎么样。

把书打开!1、齐读课文。

边读边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生读。

3、师:同学们读得不错,看来大家在课前都认真地进行了预习,个别地方还有一点小问题,没关系,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们肯定会越读越好。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掌握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主要动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生态环境意识。

提高学生对锡林郭勒大草原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热爱和保护热情。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锡林郭勒大草原简介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2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动植物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主要动植物种类,如草原植被、野生动物等。

分析这些动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3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锡林郭勒大草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

介绍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如草原生态保护、禁牧减牧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动植物种类等基本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具体案例,如草原退化、资源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锡林郭勒大草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与锡林郭勒大草原相关的教材或教学资源。

5.2 图片和视频收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案例分析等。

5.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锡林郭勒大草原,增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直观感受。

6.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2课时,第1课时用于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第2课时用于介绍动植物种类和资源保护。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第一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与环境1.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面积1.2 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气候特点1.3 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态环境第二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物多样性2.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2.2 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典型动物及其生活习性2.3 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三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历史与文化3.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历史背景3.2 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文化和传统习俗3.3 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四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旅游资源4.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旅游景点和特色4.2 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4.3 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第五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2 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5.3 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第六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牧民生活6.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牧民生活方式6.2 讲解牧民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服饰及饮食习惯6.3 分析现代化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牧民生活的影响第七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民俗活动7.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7.2 讲解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历史起源和举办过程7.3 分析民俗活动对锡林郭勒大草原文化传承的作用第八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8.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源利用情况8.2 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农业发展模式及优势作物8.3 分析农业发展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九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9.1 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9.2 讲解生态旅游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9.3 分析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十章: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未来展望10.1 探讨锡林郭勒大草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0.2 讲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措施10.3 展望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与环境补充说明:地理位置涉及草原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气候特点包括温度、降水等,生态环境包括植被、动物等。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案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案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草原生态的认识1.1 教学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

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探讨草原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自然风光视频。

学生进行草原生态调查,观察不同的植被和动物。

小组讨论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第二章:草原文化了解2.1 教学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掌握蒙古族的历史和风俗习惯。

2.2 教学内容: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探讨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分析蒙古族在草原文化中的特色和贡献。

2.3 教学活动:观看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

学生进行蒙古族文化调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小组讨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上的影响和传承。

第三章:草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源特点和利用方式。

掌握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3.2 教学内容: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自然资源和利用方式。

探讨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分析草原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草原资源调查,了解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小组讨论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观看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介绍。

第四章:草原旅游的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旅游资源和特点。

掌握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式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旅游资源和吸引力。

探讨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

分析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草原旅游市场调查,了解旅游需求和供给。

小组讨论草原旅游的发展策略和可持续发展。

观看草原旅游的案例介绍和影响分析。

第五章:草原环境保护的实践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掌握草原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锡林郭勒大草原》精彩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精彩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精彩教案第一章:草原的生态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

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特点。

掌握草原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草原生态平衡的维持和保护。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特点。

设计生态平衡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草原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草原上的动植物2.1 教学目标:认识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主要动植物种类。

了解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2 教学内容: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主要植物种类和特点。

草原上的主要动物种类和习性。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

设计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草原上的动植物。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和生态平衡。

第三章:草原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文化和传统。

认识草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增强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草原上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草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传统。

设计蒙古族传统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文化。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草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第四章:草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源状况和利用方式。

认识草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草原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草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草原资源保护的实际案例和措施。

4.3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和数据展示,让学生了解草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

设计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草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

2.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动植物资源以及著名景点。

3.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动植物资源和著名景点。

三、教学难点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态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地方的风景,并引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2.教学(25分钟)(1)了解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例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边陲,是一个广阔的草原地区,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丽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

(2)了解动植物资源。

教师向学生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动植物资源。

例:植物资源:有丰富的草原植被,包括著名的锡林河苔草、红醉马先蒿等。

动物资源:有众多的牛羊,还有马、骆驼等。

另外,区域内还有大量的鸟类生物。

(3)了解著名景点。

教师向学生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著名景点,如锡林郭勒草原、润布胡硕大峡谷、南山风景区等。

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开思考:1.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如何?2.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态环境?4.拓展(10分钟)教师播放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研究,了解更多有关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责任。

六、课后作业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短文。

2.请学生收集并整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图片和资料。

以上是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第二章:草原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讲解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如碳氧平衡、水源涵养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展示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草原动植物让学生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常见动植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常见植物和动物,如草原植被、草原鸟类、哺乳动物等。

讲解这些动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标本,展示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动植物。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分类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人类与草原的互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草原的互动关系。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互动关系,包括牧民的生活方式、草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人类活动中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牧民的生活和草原资源的利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人类活动中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第六章:草原文化的传承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Xilinguole prairie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
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
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
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
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
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这里
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
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

这里的景色很美。

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
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

(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
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原的湖水
很清亮,像宝镜一样。

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
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一洼洼说
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

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

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课后作业
锡林郭勒大草原现在是什么样的呢?还这么美丽吗?
教学板书内容
广阔美丽野草(绿)
锡林郭勒大草
原湖水(亮)野花(多)
欢腾动物(欢)
小牧民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