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9406课程中文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经济学开课学期: 5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其他4学时)总学分: 3二、课程目标针对修过《经济学原理》课程本科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力图在经济学直观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代数、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讲授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例证,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兴趣和思路,使学生学习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达到:(1)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逻辑线索和分析方法,在思维方法上经济学化;(2)能够将现实中松散和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和抽象为适合于经济分析的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人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基本决策问题;(3)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导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帮助学生建立这门课程的基本框架,明确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和达到的目标。

教学内容:1.1市场:建立模型、最优化与选择、保留价格、市场均衡、帕累托效率2 消费者理论(2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消费者选者面临的约束条件;认识几种常用的描述消费者口味的方法;理解消费者如何做出自己的消费决策,并进一步理解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会如何改变;理解为什么价格变化对需求存在不同的影响。

掌握几种常用的描述消费者福利变化的工具;掌握市场需求是如何加总得到的,理解弹性在描述市场需求时的作用,理解市场均衡的概念,深刻理解税收的实质及其对市场均衡的作用,熟练掌握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担的。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6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目标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

目标2: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图形描述,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3: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由消费者均衡论、生产者均衡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市场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论组成。

对于微观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应运用图形、案例和数学方法加以分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应细讲、精讲;对于与微观经济学相重复的内容,应粗讲或选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问题,启发式讲解,化整为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归纳总结。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采取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自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

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理论讲授与最新发展介绍的结合。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大纲 经济

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大纲 经济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观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提供给学生分析市场行为和经济决策的框架和工具,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和模型分析,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1.2 课程重点本课程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市场供求、市场均衡、用户和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经济效率、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等。

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学生、金融学专业学生以及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2.1 市场供求本章主要介绍市场供求曲线的基本概念、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达成以及外部因素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2.2 用户和生产者理论该章节主要介绍用户和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包括边际效用理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等方面。

2.3 市场结构本章讲述市场结构的种类和特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2.4 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该章节主要介绍市场效率的概念、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以促进效率和公平。

2.5 政府干预最后一章重点探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包括税收、补贴、价格管制和反垄断法等。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解课堂上老师将以幻灯片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整体框架和认识。

3.2 课堂讨论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开展全班讨论,以便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

3.3 作业与实践案例老师将布置一些与理论通联紧密的作业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4.1 教材Frank R. H., Bernanke B. (2001).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Special Asia Edition). McGraw-Hill.4.2 参考书目Varian, H. (2014).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ith Calculus. W.W. Norton Co.Perloff, J. M. (2011). Microeconomics: Theory Applications with Calculus. Pearson.五、评分标准5.1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平时表现、课堂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368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总学时:48学分: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适用范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中级微观经济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并能熟练地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从长远看,还要力求将教学与辅导学生的考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高学生经济论文写作与科研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主要教学方法(一)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1.需求、供给以及市场均衡的性质;2. 消费者理论:效用与偏好,预算约束和选择;3.生产理论:生产函数、最有要素组合、扩张路线与规模收益;4.成本理论: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规模经济理论;5.利润最大化;6.完全竞争市场:基本特征、短期均衡、供给曲线;要求学生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熟悉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及其均衡与变动,弹性的概念和各种需求及供给弹性,掌握需求弹性与厂商的收入之间的关系,动态的蛛网模型;了解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熟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了解生产的基本问题,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掌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条件,掌握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熟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掌握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 要素市场理论1.要素的需求2.要素的供给3.要素市场的均衡要求学生了解引致性需求的含义,熟悉以劳动为例的要素供给的原则,并且掌握要素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收入分配与要素价格等理论(三)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2.寡头垄断3.完全垄断4.垄断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以及对垄断的治理要求学生了解几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熟悉垄断竞争下的均衡条件,寡头垄断的古诺模型、斯泰克伯格模型以及完全垄断下的均衡条件,掌握垄断条件下造成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造成的剩余损失,并且掌握如何对垄断进行管制。

(2024版)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2024版)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0140035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2.课程性质:必修3.适用专业:经济学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5.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W.W.Norton & Co., 2005;[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表现(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表现占30%)7.教学环境:要具备必要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是迈进经济学殿堂的重要阶梯。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可经证伪的理论体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它更趋近于自然科学,因而是一门更为“科学”的社会科学。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代码:ZX100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财政学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 3第二讲偏好与效用 3第三讲选择与需求 3第四讲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3第五讲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3第六讲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3第七讲生产技术 3第八讲生产成本 3第九讲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3第十讲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3第十一讲垄断行为 3第十二讲寡头垄断 3第十三讲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3第十四讲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3第十五讲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3第十六讲外部效应 3第十七讲公共物品 3第十八讲信息与激励 3合计54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学科(120201)教学大纲《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译名: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预修课程: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开课学期:1课内总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经济学》原理基础之上继续进一步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学会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经济问题,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

该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掌握微积分的知识,线性代数的知识和一定的数理统计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第二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第三节经济模型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效用最大化第三节需求函数第四节收入与闲暇第五节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第六节n个变量的一般化问题第七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新进展第三章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第一节预期效用与主观概率第二节两个悖论第三节风险测定第四节风险防范第五节风险规避度量第六节资产需求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企业最优化行为第三节投入需求第四节成本函数第五节联合产品第六节m个变量的一般化问题第七节企业行为理论的新进展第五章市场均衡第一节完全竞争假定第二节市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第三节商品市场均衡第四节要素市场均衡第五节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第六节均衡的稳定性第七节间歇调整的动态均衡第六章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一节市场结构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与产出第七章垄断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一节垄断及其形成的原因第二节垄断市场的定价与产出第八章垄断竞争与寡占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一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二节寡占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分析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第三节市场失灵三、教材[美] Pindyck, Rubinfeld著,张军译.微观经济学(四、参考文献1、Varian, Hal 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6th. Ed.W.W.Norton.2003.(中文版《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Gravelle and Rees.Microeconomics,3th.ed .FT-Prentice Hall,2004.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英文影印版.2005)4、Andreu Mas-Colell, Michael D. Whinston and Jerry R.Green. Microeconomic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8、Fudenberg D and Tirole J. Game Theory. MIT Press9、Myerson,Roger. B. Game The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会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理论研究英文译名: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开课单位:会计学院预修课程: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开课学期:1课内总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思考就是比较”,通过比较,抓住特点,了解异同。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大纲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大纲

第 30 章 3 第 31 章 3 第 32 章
课外作业 4
各章复习题
各章复习题 各章复习题 课外作业 5
3
各章复习题
3 第 23 章、第 24 章
各章复习题
3 第 25 章、第 26 章
各章复习题 课外作业 3
3 第 27 章、第 28 章
各章复习题
3 第 29 章
各章复习题
2
偏好汇总、社会福利函数 公平分配、嫉妒与平等 外部效应 14 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Pigou 税与 Coase 定理、共有地悲剧 公共物品 15 公共物品的定义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 信息与激励 16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与激励
生产要素禀赋与预算约束
跨期选择与资产市场
4
跨期预算约束、风险度量、
资产收益与 CAPM 模型
不确定性与消费者剩余
5
期望效用、拟线性效用、
补偿变化、等价变化
市场需求与均衡
6
弹性、边际收益曲线
市场均衡、比较静态学、税负与 Pareto 最优
生产技术与利润最大化
7
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短期、规模报酬、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反要素需求函数
二、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案例分析讨论、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贯通教学全程,以期教学相长,互动互励。
三、教材 Varian, Hal 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8th. ed, W.W.Norton, 2009. (中文翻译版《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
1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 大纲与进度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中级微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2、学时/学分:40/2
3、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
5、面向对象:硕士生
6、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R.Varian,费方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练习册》,费方域、李双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钟根元、陈志洪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针对修过《经济学原理》课程本科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力图在经济学直观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代数、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讲授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例证,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兴趣和思路,使他们学习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