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概况

矿井地质概况
矿井地质概况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梁宝寺井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行政区划归嘉祥县,东南距嘉祥县城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6°10′~116°17′,北纬35°32′~35°38′。井田南北长约8km,东西宽约9km,面积约66km2。

本区交通方便,兖(州)新(乡)铁路经井田南部从嘉祥县城通过。该铁路从嘉祥县城向东56km至兖州,与京沪线相连;向西259km经菏泽至新乡与京广线接轨。京九铁路从井田西南部的菏泽经过。南部济宁机场已开航,可直达北京、广州等地。区内有公路直达梁山、郓城、巨野、嘉祥、济宁等城市。另有京杭运河从井田东侧通过,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二、地貌水系

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略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一般为+37~+40m。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主要河流有红旗河、靳庄沟、赵王河,并与区内各沟渠相贯通,且多系人工开掘的季节性河流,旱季可引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

三、气象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日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18.7℃。最早冻结期为12月,最迟解冻期为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31m,最大积雪0.15m。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年最大降雨量1088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156.2mm,雨季集中在7~8月份。该区春夏多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

四、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确定: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五、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情况

本区地处冲积平原,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村庄稠密,农、副、林业生产发达。在工业方面,除乡镇企业外,其井田东南部的济东矿区、济北矿区、兖州矿区均已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唐口矿区正在建设当中,这些矿区的生产建设经验,为本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红薯、大豆等由于土地肥沃,本区

)煤层赋存区内大小小麦单产一般为300~500kg/亩。井田内村庄稠密,3(3

村庄80个,其中首采区内13个村庄。因此矿井生产期间应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的妥善处理占地和迁村事宜。

建材来源:矿井建设中钢材、木材等材料主要由外地供应,水泥、砖、瓦、砂、石等材料均可由当地或附近解决。

六、区域电源和水源

梁宝寺矿井附近已建有菏泽发电厂及济宁发电厂。菏泽发电厂已投入二台12.5万KW机组,第二期工程为二台35万KW机组。济宁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30万KW。距本矿井22km的巨野县建有三里庙220KV变电所。距本矿井20km 的嘉祥县建有110KV萌山变电所和110KV城南变电所。设计自嘉祥萌山变电所和城南变电所以110KV向本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根据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奥灰水含水层富水性强,水质较好,可作为本矿井供水水源,并且解决了与农民争水的矛盾。矿井水经处理后,可满足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用水。矿井水源充足。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1、地层

本井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地层特征见表1-2-1。

梁宝寺井田位于巨野向斜东翼,为一东界F1断层、西界F13断层组成的地

堑构造。区内地层呈南浅北深的趋势,因受区域断层的控制,形成以梁宝寺向斜为骨干向北倾伏收敛的“裙边状”褶曲构造,并伴生北东向及北西向断层组,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1) 地层产状及主要褶曲

全区呈宽缓褶曲构造,次一级褶曲发育,翼部倾角较缓,为5°~10°,受F1、F13断层的影响,东、西地段地层倾角较大,一般为20°左右,局部达30°。纵观全区,地层倾角呈南部缓、西部陡的趋势。浅部地层大致走向为东西向。深部因梁宝寺向斜影响,地层走向呈现向北开口的“V”字形。

(2) 断层

本区共发现断层75条,除F26为逆断层外,其余均为正断层。按方向分为:东西向断层8条;南北向断层14条;北东向断层25条;北西向断层28条。按落差大小分为:落差≥100m的断层10条;落差≥50~<100m的断层14条;落差≥30~<50m的断层26条;落差<30m的断层25条。

主要断层特征及控制程度见表1-2-2。

根据岩浆岩侵入情况分析,岩浆是在煤系沉积之后的构造运动中,沿构造裂隙带上升,遇到煤层及其它软弱岩层时顺层侵入;从侵入体的厚度看岩浆可能从本区东部侵入。

本区岩浆岩侵入层位在三灰到十二灰之间,并以顺16煤层侵入为主,因而对16、17煤层的影响较大,使煤层部分被吞蚀或变成天然焦。因山西组3煤层距岩浆岩间距较大,煤层厚度未受影响,仅在本区中西部煤层变质程度略高。

(4) 冲刷

本井田西南部3煤由于受冲刷影响,形成长约6000m,宽约1800~3000m 的冲刷带,面积约16km2。此冲刷带内煤层被冲刷变薄,形成不可采区,影响井田的采区划分和巷道布置。

二、煤层与煤质

1、煤层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是下二迭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平均地层总厚264.40m。共含煤27层,其中山西组含煤3层,太原组含煤24层,平均总厚8.70m,含煤系数3.3%。大部可采或局部可采的有山西组的3(3上)煤、太原组的16、17煤,稳定性较好,平均总厚4.74m,占煤层总厚54%。其中3(3上)煤层平均厚度3.36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1%,是本井田的主采煤层。

(1) 3煤层

位于山西组的中、下部,上距石盒子组A层铝土岩平均184.66m,下距太原组三灰平均62.45m。该煤层为3上、3下合并后的厚煤层,主要分布于本井田的东北部,合并区内煤层厚5.88m~10.23m,平均7.08m,可采系数100%。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夹石0~4层,夹石岩性多为炭质泥岩及泥岩。煤层顶、底板主要为泥岩和粉砂岩,顶板个别点为细砂岩及中砂岩。

(2) 3上煤层

该煤层为3煤层分叉后的上分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下距3下煤层0~37.24m,距三灰平均86.69m,属较稳定煤层。煤厚0~5.02m,平均2.47m,不可采区分布于勘探区西南部的冲刷带。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3层夹石。夹石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粉砂岩,个别点为中、细砂岩。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少数为炭质泥岩。

(3) 3下煤层

主要分布于本区的中南部,距三灰平均间距63.54m。煤层厚度0~4.68m,平均0.42m。个别点可采,但因分布弧立,未计算储量,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顶底板多为粉砂岩、砂岩。

(4) 16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十下灰为直接顶板,下距17煤层0.34~8.07m,平均2.68m。煤层厚度0~2.09m,平均0.72m,该煤层由于受岩浆岩侵蚀,使东部吞蚀无煤或变为天然焦。可采点主要分布于本井田的南部及西部,可采区内煤层厚度为0.81~2.09m,平均1.53m。就全区而言,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层。个别点含1~2层夹石,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或炭质粉砂岩。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

(5) 17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太原组底界22.61~35.54m,平均25.85m,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厚0~1.55m,平均0.66m。可采范围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南部,可采区内煤厚0.70~1.55m,平均0.95m。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只

有个别点含1~2层夹石,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3。

3(3上)煤层属低灰~中灰、特低硫、特低~低磷、高挥发分、高发热量气煤,可选性良好。由于受岩浆岩影响,3(3上)煤出现弱粘煤、1/2中粘煤、1/3焦煤,对煤质有一定的影响,煤化程度高。3(3上)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及炼焦配煤。

16煤和17煤为特低~中灰、富硫~高硫、特低~低磷、高挥发分、高发热量气煤。受岩浆岩影响,出现弱粘煤、1/3焦煤、贫煤、无烟煤、天然焦。

16、17煤层可用作炼焦配煤,但此两层煤因硫分较高经过洗选后仍要控制配煤比,或应用“缚硫焦”工艺,则能使各煤层硫分均符合炼焦配煤的要求。

各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2-4。

瓦斯含量与岩浆岩对煤层影响及煤层厚度和煤层埋藏深度有关,煤层厚度大,埋藏深及受岩浆岩影响的地段,瓦斯含量相对较高。

根据钻孔测得的瓦斯含量资料,本区瓦斯含量较低,但由于区内各煤层埋藏较深,在开采过程中应做好通风工作,以防瓦斯聚集,发生瓦斯爆炸。

各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表明火焰长度变化于0~700mm之间,扑灭火焰的岩粉量为0~80%,所以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各煤层原样着火温度变化于322~403℃之间,还原样与氧化样着火点之差(△T)变化于4~26℃之间,所以各煤层属不自燃~易自燃煤。

四、水文地质

1、充水含水层

本区从上至下共划分有6个主要含水层:第四系砂砾层、上第三系砂层、石盒子组砂岩、3煤顶底板砂岩、太原组三灰、十下灰及中奥陶统石灰岩。其中3煤顶、底板砂岩和太原组三灰为开采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十下灰及中奥陶统石灰岩为开采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现分述如下:第四系砂砾层含水层:

第四系地层广布全区,与下伏上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94.90~146.30m,平均116.85m。含水的砂、砾层与隔水的粘土、砂质粘土层相间分布,地下水呈多层赋存状态。含水砂层以中、细砂为主,局部有粉砂和粗砂,砂层比较松散,透水性好,据L6-1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6396L/S.m,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SO4-Ca.Mg.K+Na型,矿化度1.522g/L。

上第三系砂层含水层:

上第三系地层厚195.23~368.73m,平均280.84m。由粘土类隔水层和砂砾层含水层相间沉积而成,据其岩性组合、物性特征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厚61.20~185.90m,平均133.33m,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砂层,砂层厚度较大,与杂色粘土、砂质粘土互层,砂层较松散,富含孔隙水。

下段:厚70.10~196.80m,平均147.51m。本段以厚层粘土为主,粘土呈杂色,比重大,常见白色高岭土层或石膏团块。砂层以灰白、棕黄色的中、细砂为主,砂质不纯,多含粘土成份。据L16-3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3831L/S.m,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SO4-Ca.Mg型,矿化度3.556g/L,水质较差。

二迭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该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局部有粗砂岩和含砾砂岩,砂岩中的裂隙比较发育,区内有52个钻孔穿过该层位,10个孔漏水,漏水孔率19.2%。据L7-3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141L/S.m,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SO2-K+Na型,矿化度4.097g/L。该段含水层远离煤层,一般均位于采煤裂隙带之上,正常情况下对采煤没有影响。

山西组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开采上组煤的主要充水含水层。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累计厚度7.00~35.90m,平均20.08m。底板砂岩含水层累计厚度9.10~39.30m,平均24.81m。浅灰色,以中、细砂岩为主,局部有粗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暗色矿物,泥质或钙质胶结,裂隙发育程度较低。区内52个钻孔穿过该层位,12个孔漏水,漏水孔率23.1%。漏水孔大多分布在井田南部。据两次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227~0.0483L/S.m,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SO2-K+Na型,矿化度3.508~3.574g/L。

太原组三灰含水层:

三灰厚度3.20~7.35m,平均5.02m。全区稳定,属裂隙岩溶含水层。浅灰至深灰色,局部含泥质和燧石结核,岩溶裂隙较发育,被方解石充填或半充填。

区内共有57个孔穿过三灰,10个孔漏水,漏水孔率17.5%。据抽水试验资料,三灰单位涌水量0.0121~0.1338L/S.m,富水性弱至中等,矿化度 3.929~4.132g/L,水质类型为SO4-K+Na.Mg.Ca~SO4-K+Na型。

太原组十下灰含水层:

十下灰厚度3.55~7.60m,平均5.83m,灰~浅灰色,多为隐晶结构,局部崐含燧石结核,岩溶裂隙比较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十下灰为16煤层的直接顶板,是采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区内共有37个孔穿过十下灰,漏水孔3个,漏水孔率8.1%。据L4-9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713L/S.m,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SO4-K+Na型,矿化度1.234g/L。

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区内共有23个孔揭露奥灰,揭露厚度7.24~57.06m,浅灰至棕灰色,呈厚层状,裂隙较发育,局部岩芯破碎或发育有小溶洞,有的被方解石充填或半充填。8个孔漏水,漏水孔率34.8%,漏水孔分布在井田西南部。对奥灰进行了两次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1.4188~1.7084L/S.m,富水性强。水质类型为SO4Mg.K+Na~SO4:HCO3-Ca.K+Na.Mg型,矿化度0.971~1.310g/L。

据动态观测,奥灰年水位变化幅度4m左右,水位开始上升时间在7月份以后,所以奥灰的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关系较为密切。奥灰水的补给区是嘉祥灰岩出露区,距井田东南端约10km,井田周围无奥灰水天然排泄点。

2、隔水层

本区隔水层大多与含水层相间分布,沉积连续,厚度稳定,隔水性能良好,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四个隔水层组。现分述如下:

第四系、上第三系粘土类隔水层:

第四系、上第三系内的粘土层分布广泛,厚度稳定,隔水性能良好,且大多与含水的砂层交互沉积,从而使得各砂层间的水力联系不密切。上第三系底部普遍沉积有一层含砾粘土,局部块段有粘土质砂砾层不整合于基岩上,除这最底部的砂砾层外,其它砂砾层水因上述砂层和粘土层相间沉积的多元结构的存在,而不能补给基岩含水层,使得基岩含水层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

二迭系石盒子组隔水层:

该地层中的杂色泥岩和粉砂岩厚度大、隔水性能良好,使基岩含水层的垂向补给微弱,进一步阻隔了上部水对煤系含水层的补给。

煤系地层隔水层:

本区煤系地层除主要含水层——3煤顶底板砂岩、三灰和十下灰外,其它层段因其含水条件差,富水性极弱,故均视为隔水层。它们与含水岩层相间沉积,阻隔了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本溪组隔水层:

本区17煤层至奥灰的正常间距为38.32~50.12m,平均43.08m。主要有泥岩、砂岩和薄层灰岩组成,为奥灰强含水层的压盖隔水层。因隔水层厚度小,

煤层埋藏深,不足以抵抗奥灰水的强大压力,使得奥灰成为开采下组煤的直接底鼓突水含水层。

3、断层导水性

井田内断层较发育,经观察穿过断层的钻孔,断层带的岩层较破碎,含泥质且大多被破碎的原岩物质所充填,钻孔穿过时均未发现冲洗液漏失或明显消耗现象,这说明断层带本身的含水性较弱,导水性较差。

F10断层为井田内主要断层之一,为调查它的水文地质特征,施工了L4-11号孔进行断层带单孔抽水试验,据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0022L/S.m,说明其含水性弱,导水性较差。另又在L4-11号孔以北约160mF10断层的上盘施工L4-12号孔,组成群孔抽水,进一步调查该断层的导水性。主孔L4-12抽三灰水,观测孔L4-11观测奥灰水位的变化情况。据抽水试验结果,主孔降深37.37m,水量18.00m3/h,抽水延续时间72h,在此期间未发现观测孔的水位下降,另据主孔水位恢复曲线表明,末段曲线明显反映出受隔水边界的影响,这都说明了F10断层在该试验段部位属含水微弱的阻水断层。应当指出,断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是很不均一的,即使是同一断层的不同部位或地段,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4、水文地质类型

本区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和太原组三灰。其中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0.0227~0.0483L/S.m,富水性弱;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0.0121~0.1338L/S.m,富水性弱至中等。上述两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均较差,故本区上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裂隙、岩溶类简单~中等类型。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十下灰和奥灰。十下灰的单位涌水量为0.0348~0.0713L/S.m,富水性较弱,但基底奥灰含水层的崐富水性强,补给较充沛,采下组煤时有底鼓充水的威胁,故下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岩溶类复杂型。

5、矿井涌水量

本矿井主采3煤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3煤顶、底板砂岩。根据地质报告3煤层顶底板砂岩和三灰的涌水量为352.7m3/h和196.2m3/h,考虑到井筒淋水、防火灌浆回水、消防洒水等因素的影响,设计确定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20m3/h,考虑三灰及三砂涌水量的不均匀性,矿井最大涌水量取837m3/h。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东起F1断层,西至F13断层,北以3938000纬线为界,南部以17煤隐蔽露头为界。井田南北长约8.0km,东西宽约9.0km,面积66km2。

梁宝寺井田属巨野向斜东翼孤立含煤块段,东西边界皆为落差大于700m 的断层,南部开采边界为煤层隐蔽露头,北部为-1200m边界可延续至F24断层。井田范围较大,而且井田范围内新生界松散层平均厚为398.2m,煤层埋深一般在-500~-1000m,井筒施工费用高,从经济合理角度来看,宜建大型矿井。从煤炭资源开采条件来看,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储量较丰富,开采技术条件较简单,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条件。因而设计认为划为一个井田是合理的。

二、储量计算

1、地质储量:

本井田精查勘探参加储量计算的有3(3上)、16、17共3层煤,煤层计算深度至各煤层-1200m等高线,-1200m以深不参加储量计算,作为远景后备储量。全井田共获得地质储量:A+B+C+D级共57497万t。其中:3煤:37156万t,16煤:14174万t,17煤:6167万t。详见表2-1-1。

2、设计利用储量

(1)本井田3(3上)煤层-1200m以浅A+B+C+D级储量37156万t,其中D级储量6629万t,主要分布于-1000m以深,按有关规范规定,列入设计暂不利用储量。

(2)井田西南12勘探线以西块段,3(3上)煤层薄,分布孤立,开采不经济,列为设计暂不利用储量,计920万t。

(3)F10断层以南3(3上)煤层露头附近,扣除断层煤柱和防水煤柱后仅剩297万t储量。且F10落差大,巷道联系困难。地面村庄大,故该部分储量也列入设计暂不利用储量。

(4)16、17煤层距离奥灰顶界面距离分别为46m、43m,计算的开采16、17煤奥灰突水系数绝大多数在1.5以上,受奥灰水突水威胁严重,另外16、17煤含硫量高。设计将这两层煤列为暂不利用储量。

经分析统计,设计暂不利用储量28187万t。设计利用储量29310万t。

(1)村庄下采煤损失储量

据统计本井田3(3上)煤层赋存范围内共有村庄80个,中部有梁宝寺镇政府所在地,压煤面积占煤层赋存面积的94%。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村庄搬迁越来越困难,因此设计对地面村庄搬迁进行了初步规划,把梁宝寺镇作为村下采煤区。按40%的采出率计算,村庄下开采损失1885万t。

(2)各类煤柱

新生界防水煤柱:按照“三下开采规程”规定,计算留设高度45m,煤量736万t。

断层煤柱:4157万t。

工业场地和后期风井场地煤柱:2900万t。其中工业场地煤柱976万t,后期风井场地煤柱1924万t。

(3)可采储量

上述设计利用储量,扣除村庄下采煤损失、各类煤柱损失及开采损失,获得可采储量:15077万t。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初步设计简介 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自然地理条件 孟村矿井及选煤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彬长矿区中北部,地处咸阳市彬县与长武县交界地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管辖。井田东西长10.5km,南北宽6.5km,总体规划井田面积61.2km2。可采面积约58.77km2。 井田公路交通便利,312国道由东南向西北从中部穿过。以冉店为中心,东南距西安178km,距咸阳153km,距彬县28km,西北距长武县12km。井田内有县级公路与县乡相通,福银高速(G70)从井田东侧通过,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平(凉)铁路,通过井田东侧,便利的交通为煤炭外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彬长矿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与陇东黄土高原结合部的塬梁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泾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中部,将全区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加川道的地貌格局。孟村井田处于长武北塬,基本地貌有河谷平川、黄土塬梁和沟壑三种。总的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塬面最高海拔高程+1183.1m(西坳),河谷最低海拔高程+846.4m(亭北),相对高差150~230m。 本区地处中纬带高原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而冷,夏短而凉。3~5月份为西北季风期,最大风速12.7m/s。据长武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9.1℃,年均最高气温14.9℃,年均最低气温4.1℃,本区极端最高气温36.9℃(1966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4.9℃(1975年12月13日)。冰冻期一般为10月至来年3月。年均冻土层厚度35cm,冻土层最大厚度68cm。全区年平均降雨量587.8mm,雨热同季,年蒸发量为1552.4mm。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据历史记载,区内无破坏性地震记录。据2001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抗震设防裂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 矿区河流以泾河为骨干,呈羽状分布,共有大小11条河流汇入。年平均流量57.60m3/s,最大洪峰流量15700m3/s(1911年),枯水期最小流量1m3/s(1973年)。

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 百贯沟煤矿位于甘肃省崇信县赤城乡水磨村,目前已有矿区简易公路向南至梁家胡同与崇(信)——大(湾岭)公路相接。由此东至崇信县城27km,向西23km至大湾岭与宝平公路相接,由大湾岭向北距安口南站11km,平凉市70km;向南至陇海线宝鸡车站124km,由宝鸡站东达西安173km;西抵兰州445km,交通尚称方便。井田面积为7.5707km2。目前开采煤层为煤3,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改扩建完成后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 百贯沟煤矿井田,位于赤城煤田北部矿区东北边缘区,属华亭煤系向安新煤田向东延续的一部分。赤城煤田的基本地质构造为一呈北北西至南南东的较宽缓的向斜,和两翼不对称的梁龙背斜构成。煤田总的构造形态是受F1和F9控制的,并伴有次一级构造。本井田煤层为不稳定--较稳定型,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煤层倾角小于30o。百贯沟煤矿含煤地层为侏罗纪中统延安组,含煤3层,主要可采煤层两层(即煤3和煤5),两可采煤层均位于延安组。煤3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上部,煤层不稳定,平均厚5.99m,与煤2层间距约44m,结构较复杂。煤5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下部,是本井田主要可采层,煤层较稳定,煤厚一般为11m左右,含矸3-5层,结构较复杂,与煤3层间距约28m。本井田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1.66~2.41℃/100m),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煤层经试验测得燃点在298℃-308℃之间,平均为305℃,着火点低、易于自燃,故本矿煤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地质、防治水 305工作面地质、防治水

地质、防治水安全生产预控制度 1、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提高地质防治水人员超前防范意识,做 到主动预防,超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制定地质防 治水预控管理制度。 2、坚定不移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提出的“安全惟一”工作原则,紧密结合矿井各阶段的生产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 3、各矿井必须由矿分管领导组织地质、设计、生产等部门 进行专门研究,地质科负责编制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的材料。各 级领导要在人、财、物上给予必要的保证,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 负责技术指导,保证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正常进行。 4、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要结合矿井整体设计,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前提出相应的文字材料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45万t监测方案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45万t/a(整合)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二O一五年七月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评价在矿井工业场地东偏南和工业场地西偏南运煤道路旁各设置2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点具体位置见表1及图1。 2)监测项目 、NO2日均值,NO2、SO2小时浓度。 TSP、SO 2 3)监测方法与频率 进行一期监测,根据HJ2.2-2008中有关规定,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天数为7天;取值时间、采样频率、监测分析方法按规执行(小时浓度监测值每天至少取得02、08、14、20时的4个小时监测值,日均浓度应符合GB3095-2012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据监测结果统计各点1小时浓度值、日均值,计算各点污染物超标值,最大超标值数。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评价。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矿井水水质调查及评价 (1)监测点的选取 比德煤矿在整合施工过程中已经掘穿煤层,因此评价选取比德煤矿主斜井排出的矿井水进行水质采样分析,监测点位置详见图1。 (2)监测项目 pH、悬浮物、总铁、总锰、化学需氧量(COD)、氟化物、总砷、总汞、石油类、硫化物等共10项,并同时监测矿井排水流量。 (3)监测方法与频率 作一期监测,连续采样3天,采样频率按《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执行(正常生产条件下,每3h采样一次,每次监测至少采样3次)。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1)监测点的选取 根据矿井排水路径,本次评价在大寨沟、比德河、三岔河上共布设了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用以评价区域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断面布置情况见表2及图1。 (2)监测项目 pH、悬浮物、BOD 、铁、锰、总砷、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 5 指数、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14项。同时测定水温、流速、流量。 (3)监测方法及频率 监测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作一期监测,连续采样3天,每天1次。 (4)评价方法及标准 地表水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评价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的模式。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点的选取 据调查井田及周围500m围共2个泉点,环评选取2个泉点作为本次评价地下水监测点,监测布点见表3及图1。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 mm,年蒸发量882.4 mm;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 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 C, 1月最冷平均为3.6 C, 7月最热为27.8 C。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 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 m2,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 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 4.5M 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 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 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 2.5K m ,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 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 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 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 , 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 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 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 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 下100 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C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上 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0?10M温度在13.3?17.6 C,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由于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淮南矿业集团各矿概况

丁集煤矿位于淮南市西北,潘谢矿区中部,凤台县境内,阜淮线及矿区铁路专用线经过矿井南部,工业广场紧邻省道凤蒙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井田东西长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共有可采煤层9层,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地质储量亿吨,可采储量亿吨。煤层属中灰、中高挥发份、中高发热量,为特低硫、特低磷、富油的气煤和1/3焦煤,可供动力、炼焦配煤和化工之用。 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设计原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主要系统生产能力800万吨/年。选煤厂与矿井配套,同期建成。矿井投资30亿元,定员1200人,2004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26日矿井投产。 2.谢桥煤矿 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位于安徽省颍上县东北部,距颍上县城约20公里,1983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1997年5月14日移交生产,现有4个工作面同时生产。是年生产能力为400万吨的大型矿井。也是一座原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配套800万吨选煤厂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2012年产量达到1080万吨。 井田东西走向长,南北宽,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矿井采用主井、集中运输大巷,分石门和上下山开拓方式,共划分为四个采区,即东一、东二、西一、西二,全井团划分两个水平,第一水平—6lOm,第二水平—900m。 目前全矿职工1万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在聘高级职称43人。是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矿区煤种以焦煤为主,特低磷、特低硫,灰份20%以下,发热量KG 以上,被喻为“绿色能源”,适用于动力、化工、冶金等工业用煤及各类民用煤。 谢桥煤矿内主要有颍(上)——利(辛)和潘(集)——谢(桥)两条公路通过,区外南侧分别有淮(南)——阜(阳)铁路和颍(上)——凤(台)公路经过,邻近的颍河、西淝河可以通航,并可转接淮河水运;矿区铁路专用线与大京九线相连,附近还有蚌埠、合肥、阜阳三个飞机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贵州省及六盘水市煤炭状况(DOC)

六盘水市现有地方煤矿分布情况 更新时间:2005-5-16 一、六枝特区(54对) 中寨乡22对、新窖乡10对、落别乡4对、堕却乡5对、箐口乡3对、郎岱乡4对、龙场乡2对、平寨镇1对、岩脚镇1对、新华乡2对 二、盘县(199对) 柏果镇29对、旧营乡2对、淤泥乡20对、石桥镇13对、红果镇21对、火铺镇5对、普古乡5对、大山镇10对、洒基镇17对、羊场乡5对、松河乡16对、乐民镇13对、断江镇4对、盘江镇4对、坪地乡3对、滑石乡4对、新民乡4对、响水镇7对、鸡场坪乡2对、西冲镇7对、平关镇2对、水塘镇2对、坪地乡1对、民主镇1对、板桥镇1对、玛依镇1对 三、水城县(152对) 保华乡12对、红岩乡4对、勺米乡20对、鸡场乡9对、木果乡7对、玉舍乡21对、化乐乡9对、都格乡3对、阿戛乡29对、比德乡7对、纸厂乡9对、陡箐乡6对、董地乡5对、蟠龙乡7对、双戛乡2对、发耳乡2对(猴场乡、米罗乡、杨梅乡无) 四、钟山区(64对) 汪家寨镇14对、老鹰山镇19对、德坞办事处2对、大河镇18对、大湾镇11对 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资源 六盘水市已探明产地或井田81处,保有储量149.1亿吨(其中A+B+C84.4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30.3%,炼焦用煤94.3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63.2%,占全省炼焦用煤总量的88.7%;非炼焦用煤54.8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36.8%,占全省非炼焦用煤总量的14.3%,本市煤田勘探工作程度较高,已建成我国江南最大煤炭基地,统配矿设计能力年产原煤100万吨,生产矿井利用储量26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17.4%。在利用的储量中,炼焦用煤24亿吨;非炼焦用煤2亿吨。 本市煤炭产出层位有下二迭统梁山组,上二迭统龙潭组、上三迭统火把冲组、三迭系与朱罗系“过渡层”。以龙潭组中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颇佳,最有经济价值。其它矿层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含煤程度低,工业意义小。 根据省煤田勘探公司煤田予测资料,本市区内煤炭资源予测储量尚有569亿吨,其中盘县煤田306亿吨,水城煤田88亿吨,六枝煤田175亿吨。

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68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概述 XX矿始建于XX年X月,XX年X月投产,原批准核定生产能力XX万t/a。XX99XX年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XX万t/a。XX年生产能力核定为XX万t/a,截止XX年底保有资源储量XXX万t,可采储量XXX万t。 矿井井田位于XX矿区中X部,X起XX向斜轴,北、西至XX 正断层及XX XX煤层露头,东到XX XX煤层-XX00底板等高线,南北走向长9.XXkm,东西倾斜宽XX.XXkm,面积约XX.XXXXkm XX。 矿区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之间过渡地带,开采煤层为XX叠系山西组XX XX煤层。该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属特低硫、中灰分瘦煤,是良好的动力和配焦用煤,煤层走向近SN,倾向E,倾角0~3XX°,平均倾角XX0°,煤厚0.XXXX~XXXX.XXXXm,平均煤厚XX.XXXXm。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即Xm、Xm、Xm水平。目前生产水平为XX水平,水平标高XXm,XX水平上山采区已基本结束,现生产主要为XX水平下山采区,南翼XX和X两个采区,北翼X和东翼X两个采区。 目前井下布置有XX个采煤工作面,分别为XX、XX工作面,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作面。

XX矿现有X个岩巷队,主要掘进地区为X采区皮带上山、XX运煤横川;有X个煤巷队,主要掘进地区为XX上顺槽、XX上、下顺槽等。掘进工艺为:岩巷为打眼放炮破岩,锚网喷支护,耙岩机装矸,矿车出矸,煤巷为打眼放炮,U型棚支护,运输机出煤。 矿井安全出口有XX风井(斜井)、XX井(应急罐笼),共XX 个。 第XX节矿井各系统系统情况 一、XX系统 XX矿矿井XX方式为两翼对角式XX,XX方法为抽出式,XX、XX井、老副井为进风井;XX风井、X风井为回风井。X风井主要承担XX水平东翼和北翼采掘头面的回风;XX风井主要承担XX水平南翼采掘头面的回风。 矿井总进风量为Xm3/min,总回风量为Xm3/min,有效风量为Xm3/min,有效风量率为X%,总等积孔为Xm XX。各回风井均有两台同等能力主扇,一台运转一台备用。矿井最大XX流程为Xm,进回风井、各类巷道均无风速超限现象。各风井主扇运行情况(风量、负压、等积孔等)。 XX、抽采系统 XX矿煤层瓦斯有效抽采半径为XX.XX3m,煤层透气性系数为XX.XX3~XX.99m XX/(MPa XX·d),钻孔流量衰减系数为0.0XX9XXd-XX,为可抽放煤层。抽放方式主要为本煤层钻孔抽放、

袁店二矿简介

袁店二矿简介 袁店二矿位于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境内,其中心东距宿州市约55Km,东距淮北市区约76 Km。该项目是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和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淮北矿区“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重要支撑项目之一。 井田内有32、72、81、82和10煤层五个可采煤层。均为低磷、低硫中高热值煤。可采储量为8432.8万t,设计能力90万吨/年,建设规模150万吨/年,服务年限59年。总投资13.2亿元。 2006年3月24日成立袁店二矿筹备处。2007年1月16日,筹备处进驻施工现场。同年6月1日,副井正式开钻,标志着袁店二矿正式拉开矿井建设的序幕。2010年6月21日袁店二矿正式翻牌,2010年7月26日矿井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2010年12月28日实现联合试运转,实现了淮北矿业“十一五“期间“开工最晚、工期最短、安全高效“的建井目标,再次奏响了跨越式发展的开拓者之歌,实现了淮北矿业十一五完美收官,谱写了一曲新矿井建设的绚丽壮美篇章,在矿区的建设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袁店二矿“二元文化”解读 一、二元文化提出的背景: 袁二煤矿坐落于老子故里——涡阳县,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二元文化提出的文化依托即为道家文化,又取其“袁二”与“二元”相衬之意。 道家文化朴素宇宙观告诉我们,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无时无刻不表现为二元元素,如天地、日月、阴阳、刚柔、表里、内外等等,它们之间既相融相触又相辅相承,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哲学辩证观和中国传统的思辨智慧。正如我们的煤矿企业管理,安全与生产、刚性的制度与人文的关怀、被动管理与自主管理、精细与粗放、经验与科学等等,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并立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才能够相得益彰,达到生生不息,和谐依存,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二元文化的精神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取自《周易》,清华校训亦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上天之所以刚毅方能亘古运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代表了阳刚之气,寓意以刚性的制度和高效的执行为依托,追求的是务实和创新。 大地之所以厚德方使万物生生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煤矿智能化实施计划方案

钰祥矿业集团投资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二O一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智能化矿山建设简介 “智能化矿山”的主要容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生产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建立智能化矿山既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信息保障,也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为打造高产高效矿井提供决策手段。 二、智能化矿山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河坝煤矿实施“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的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我矿智能化矿山建设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完成智能化矿山建设。 (二)发展目标 智能化矿山是建立在矿山数字化基础之上,能够完成矿山企业所有信息的精准适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化集成、可视化展

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务的数字化智慧体。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力争在两年时间,建立矿山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构建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煤矿信息共享体系,逐步形成覆盖整个矿区、协调统一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能够提供移动的、智能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信息。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于一体综合管理平台和办公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以便领导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实时掌握生产现场数据,实现对生产一线的实时掌控,有效地做出决策,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智能化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我矿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按照规划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把现有生产系统与ERP 系统接入智能化矿山管理平台,现有系统功能不能满足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的,进行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充,确实无法实现的,开发建设新系统。 (一)基础网络建设 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所有信息包括实时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管理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准时、可靠、安全的传输,必要的数据还要求保证时钟同步,因此建设高效、可靠、完备、多业务、可管控的基础网络平台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必备条件。

矿井概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是以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项目投资开发为主的能源经营的国营企业,公司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和高新技术装备实现了煤矿全系统的综合自动化。 下面就***矿井建设项目的总体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进行汇报。 矿井概况 ***位于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 该矿井井田面积14.446km2,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井田批准开采16—25号煤层,井田内保有资源储量201.0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21.26万吨,设计服务年限72.2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三个井筒,新掘主斜井、副斜井,刷大改造原有井筒作为回风斜井,井田设计划分三个盘区开采,一盘区主要可采煤层17、22和25-1号煤层;二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18、22-1和25号煤层;三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22和25-1号煤层。 通风系统 1、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风机工作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通风采用两进一回,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主通风机采用两台FBCDZ№26/2×315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

机,每台通风机配用YBF系列,两级专用防爆电动机两台,电机容量为315千瓦,电压为10千瓦,通风机设备采用电动机反转的方式反风,反风风量大于正常风量的40%,反风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启动反风时间小于10秒。 2、回采工作面采用单进单回的U型通风,各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配备双风机、双电源,一用一备,自动切换,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二)、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50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100 立方米/小时,井下设有主排水泵房、主、副水仓,水仓总容量2500 立方米。 主排水泵房装有三台MD85-45×6型耐磨多级离心泵,水泵额定流量85立方米/小时,额定扬程≥270m,配套110kw、660v矿用隔爆型电动机。 (三)运输系统 1、主运输系统 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布置有22号煤层主运输大巷带式输送机。22号煤层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斜长为480米,倾角为-4.3°,运量为800吨/小时,带速为2.5米/秒,带宽为1000mm,配套隔爆电动机YBPT315S-4,功率为125千瓦。 2、辅助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运输采用有轨运输方式,由井底车场运来的物料转运至南翼辅助运输大巷,其通过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直接运到盘区车场挂

矿井地质概况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梁宝寺井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行政区划归嘉祥县,东南距嘉祥县城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6°10′~116°17′,北纬35°32′~35°38′。井田南北长约8km,东西宽约9km,面积约66km2。 本区交通方便,兖(州)新(乡)铁路经井田南部从嘉祥县城通过。该铁路从嘉祥县城向东56km至兖州,与京沪线相连;向西259km经菏泽至新乡与京广线接轨。京九铁路从井田西南部的菏泽经过。南部济宁机场已开航,可直达北京、广州等地。区内有公路直达梁山、郓城、巨野、嘉祥、济宁等城市。另有京杭运河从井田东侧通过,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二、地貌水系 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略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一般为+37~+40m。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主要河流有红旗河、靳庄沟、赵王河,并与区内各沟渠相贯通,且多系人工开掘的季节性河流,旱季可引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 三、气象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日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18.7℃。最早冻结期为12月,最迟解冻期为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31m,最大积雪0.15m。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年最大降雨量1088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156.2mm,雨季集中在7~8月份。该区春夏多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 四、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确定: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五、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情况 本区地处冲积平原,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村庄稠密,农、副、林业生产发达。在工业方面,除乡镇企业外,其井田东南部的济东矿区、济北矿区、兖州矿区均已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唐口矿区正在建设当中,这些矿区的生产建设经验,为本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红薯、大豆等由于土地肥沃,本区 )煤层赋存区内大小小麦单产一般为300~500kg/亩。井田内村庄稠密,3(3 上 村庄80个,其中首采区内13个村庄。因此矿井生产期间应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的妥善处理占地和迁村事宜。 建材来源:矿井建设中钢材、木材等材料主要由外地供应,水泥、砖、瓦、砂、石等材料均可由当地或附近解决。 六、区域电源和水源 梁宝寺矿井附近已建有菏泽发电厂及济宁发电厂。菏泽发电厂已投入二台12.5万KW机组,第二期工程为二台35万KW机组。济宁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30万KW。距本矿井22km的巨野县建有三里庙220KV变电所。距本矿井20km 的嘉祥县建有110KV萌山变电所和110KV城南变电所。设计自嘉祥萌山变电所和城南变电所以110KV向本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根据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奥灰水含水层富水性强,水质较好,可作为本矿井供水水源,并且解决了与农民争水的矛盾。矿井水经处理后,可满足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用水。矿井水源充足。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1、地层 本井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地层特征见表1-2-1。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 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 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 图1.1(杜文佳摄)图1.2(杜文佳摄)图1.3(杜文佳摄) 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 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 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 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

矿井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方案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三岔沟煤矿有限公司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方案二零一三年一月

矿井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方案 一、矿井概况 1、矿井位置与交通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属于水城县比德乡所辖。矿区距比德乡政府约3km,距水城县城区约46公里,到滥坝火车站里程约40公里,有乡村公路与比德乡政府相通,矿井位于乡村公路边。矿区北有S307省道,南有S102省道及株六复线铁路,由S307道的立火至比德乡的县道在矿区西南侧经过。交通较为方便。该矿行业管理隶属水城县煤炭局管辖。 2、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 (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峨眉山玄武岩(P3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2)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比德向斜的西南翼北段的比德井田西端,以单斜构造为主。地层走向北西向,倾向50-85°,倾角在10-20°之间。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局部具挠曲现象。因此,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 (3)含煤性:含煤岩系为龙潭组,厚度326-349m,平均厚342m,其中本矿区内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K13、K14、K15、K16、K17分布于龙潭组第二段中,K29煤层分布于龙潭组第三段中,K29煤层以下含多层不可采煤层及煤线。矿区可采煤层有K13、K14、K15、

K16、K17、K29,含煤平均厚度为10.81m,含煤系数为3.16 %。 煤层特征表: 二、矿井瓦斯 1、瓦斯: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及瓦斯检测记录,防止局部瓦斯积聚,必须关注瓦斯涌情况,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矿井在建设及生产期间必须进行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发测定,并定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52号文《对六盘水煤炭管理局〈关于煤矿瓦斯等级及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报告〉的批复》;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802号文《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1〕833号文《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见下表: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交通 新源井田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部昭阳湖区。行政区划归滕州市和微山县共同管辖。 地理位置:新源井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4′31″,北纬35°01′35″。井田东西长约8-9km,南北宽约7-9.5km,面积约54km2,其中湖区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87%。 交通情况:本区东有京沪铁路,区内辛安港距滕州火车站25km;井田东侧有济(宁)微(山)公路和两条县级公路;井田内有京杭大运河,北达济宁,南通苏、沪、杭,湖滨筑有留庄港、辛安港两个航运码头,经昭阳湖与大运河相连,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 本区北面为丘陵和凫山中低山区,区内大部分为湖区,地面标高+30.14~36.35m,湖底标高约32m。地势为东高西低。 井田东侧中部有一条北沙河,河水自东北流向西南至昭阳湖,属季节性河流。井田大部分面积位于湖水区,湖面辽阔,常年积水,最高洪水位+36.48m,沿湖筑有堤坝,湖堤顶标高+37.19~39.89m,堤坝宽2~5m。近十年水位偏低,丰水期水位标高+34.04~35.25m。 三、气象及地震 1、气象 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海洋与大陆间过渡性气候,四季分

明。年平均气温约为13.5℃。 降雨多集中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768.3mm。 本区四季风向变化较大,春、夏、秋三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北风、西北风较多。4月份和夏季大风较多,历年最大风速29m/s(1969年7月22日)。 2、自然地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井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山东省第一组)。 四、周围其它煤矿开发情况 新源井附近已建矿井有武所屯、休城、徐庄、赵坡、留庄、级索、王晁、北徐楼、滨湖和锦丘等10对地方、国有煤矿(详见图1—2 周边矿井分布示意图)。东邻枣庄市台儿庄区王晁煤矿、北邻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湖煤矿,西和南为新安煤矿南井。新源井与四邻间边界皆为人为划定。 其中王晁煤矿为年产量0.3Mt/a滨湖煤矿为年产量1.20Mt/a,新安煤矿为年产量3.00 Mt/a。这些矿井的建设和生产为本井田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五、矿井建设条件 1、水源 本区水源可靠,水量丰富,可供矿井选择的有第四系的冲击层的砂岩水和奥灰水。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SHANGHAI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8年)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九年五月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8年) 编制部门: 矿产资源管理处(地质环境和勘查管理处)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九年五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市政府领导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关于实行地质环境状况公告制度的请示》一文的批示精神,为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成果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现发布本市2008年地质环境公报。

目录 一、概述 二、城市地质 三、地质环境监测 四、地下水和矿泉水 1、地下水 2、矿泉水 五、地质灾害防治 1、地面沉降防治 2、汛期防灾 3、编制地质灾害专项防灾预案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资质管理 六、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八、法规制度建设 九、大事记 十、附件

一、概述 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地质环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业务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各项任务;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得到扎实地推进;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压缩到37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回灌量增加至1700万立方米以上,保持了地下水人工回灌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使全市各含水层地下水位继续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步趋缓,全市平均地面沉降为6.4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其中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为7.6毫米,比2007年减少0.2毫米。郊区地面沉降量为6.2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

嵩山煤矿矿井概况

嵩山煤矿矿井概况 嵩山煤矿为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焦村煤矿夹沟矿井技术改造井,隶属于永煤集团与香港华润集团合资成立的公司-—-河南永华能源有限公司.2005年11月30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采矿许可证号为41批准矿区范围,东西长2.35—7。08Km,南北宽1.70-3。90Km,面积16。6624Km2,矿区位于偃龙煤田嵩山井田中东部,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倾角14°~20°。 嵩山煤矿设计能力6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80年,2006年10月16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5月19日,河南省能源规划建设局以豫能局煤炭〔2010〕19号《关于永华能源焦村煤矿夹沟矿井进行联合试运转的的批复》批准了矿井试运转,期限6个月,2010年12月26日正式通过验收。 一、井田位置 矿区位于偃师市南东(145°),中心坐标为x:3826000,y:38397000,直距偃师市17 km,北西距洛阳市37km,北东距郑州市60 km.北距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22km,西距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33km,310国道由矿区北侧11km处的营房口车站穿过,207国道由矿区中部呈北西~南东向穿过,交

通便利。 交通位置图 二、生产系统 (1)副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机采用JKMD-3×4(Z)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电控设备采用ASCS-3型全数字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LC控制,主电机电压600V、功率600kW。提升钢丝绳型号为32ZBB6V×37+FC—1670型. (2)主井提升系统:主井提升机采用JKMD-3×4(Z)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电控设备采用ASCS—3型全数字控制系统,主电机电压800V、功率1250kW,提升钢丝绳型号为32ZBB6V×37+FC—1670,装载采用定重装载. (3)运输系统:煤流系统采用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系统采用防爆安全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1t固定矿车运输,21采区胶带上山安装单码往复式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 (4)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主、副井进风,西一风井和东风井回风)。西一风井安装FBCDZ-№22/2×160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2台,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每台风机配2台160kW专用防爆电机。矿井可根据井下实际用风需要,随时进行风量调节. (5)排水系统:井下设东、西翼水仓,两水仓容量约6535m3,满足矿井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要求。安装5台PJ200A×8型矿用耐磨离心式排水泵,配备矿用防爆型电动机,电压 10kV,

10301回采地质说明书2017.5.23

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水城县比德腾庆煤矿 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施工单位: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编制人: 编制时间:2017年5月24日

贵能股份腾庆煤矿回采地质说明书审批单 措施名称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会审时间会审地点调度会议室 主持人编制人 参加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单位会审人员签字 综采工区年月日通风工区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

技术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采掘副总年月日地测副总年月日通风副总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 贵能股份腾庆煤矿回采地质说明书意见单

会审意见 总工程师 审批意见签字: 年月日 矿长 审批 意见 签字: 年月日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是根据以往地质勘探报告、10301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切眼掘进过程中所收集的实测地质资料,结合邻近区域已掘巷道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而成。它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施工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指导井下生产,预测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的一份综合性资料,确保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关系 10301工作面井下位于井田南翼中上部,东南方向、东北方向均为井田未开采区域;西南方向为煤层地表露头线;西北方向为10304设计工作面;东北方向正上方为10201采空区。地表地形属荒山陡坡地形无民房建筑物;工作面对应地面标高为+1715m~+1950m之间;10301工作面煤层最大埋藏深度约为278m,最小埋深约为65m,地表无湖泊、河流、池塘,无河流穿过。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情况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该

第1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江仓矿区六号井位于木里煤田江仓区的最西端,南、北两翼分别以矿区边界为界,东与勘查区(1)接壤。井田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约4.0km,面积约为5.29km2,属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管辖。井田边界呈不规则形状,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56″至99°25′50″;北纬38°02′48″至38°05′26″。井田内无村庄,夏季有少数游牧民在此放牧。 江仓矿区六号井距西宁335km,至刚察125km,至聚乎更矿区30km,至热水煤矿112km。矿区至祁连、热水、木里有简易公路可以通行。青海省第一条地方铁路柴达尔—木里铁路已建成通车,将热水煤矿区、江仓煤矿区、聚乎更煤矿区相连,极大的改善了外部交通运输条件。但江仓矿区六号井地面为沼泽湿地,地表广布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鱼鳞状平底积水洼坑,夏季车辆无法行走,只能依靠履带式拖拉机运输物资,冬季气候寒冷,积水洼坑冻结干涸,车辆可勉强通行,井田内交通较为不便。 井田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江仓六号井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属高原草甸低位沼泽地,地表植被较为完整,但无树木生长,只有大面积多年生低矮的草科植物。 井田地表地势起伏不大,构成木里断陷盆地的一部分,盆地两侧的山脉走向大致呈北西西向延伸。井田中部阿子沟河从南至北通过,为低洼的河谷地带,西段地势较高,为北西西向的山梁,东段地势平坦开阔。井田内最高点位于46—47勘探线中部附近,最高海拔标高为+3949.47m;最低点位于井田50勘探线的河谷地带,海拔标高+3852.20m,相对高差约97m左右。 江仓六号井典型地表地貌见图1-1-2。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情况

上海地区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表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表2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假定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0m,基础埋深d为1.00m,地下水位深度为0.50m。)

表3 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备注: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 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⑤层可分为⑤11、⑤1A、⑤12、⑤2、⑤3A、⑤3B、⑤4层7个亚层和⑤3T层一个透镜体。 第⑤11层灰色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 第⑤1A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遍布,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盾构在该层中掘进时阻力较大,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层为场地内微承压含水层。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场地内分布较稳定,不均匀,土质一般,夹粉砂较多,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2层灰色粉砂:场地内呈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桩号SCK47+451以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