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概况
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百贯沟煤矿位于甘肃省崇信县赤城乡水磨村,目前已有矿区简易公路向南至梁家胡同与崇(信)——大(湾岭)公路相接。
由此东至崇信县城27km,向西23km至大湾岭与宝平公路相接,由大湾岭向北距安口南站11km,平凉市70km;向南至陇海线宝鸡车站124km,由宝鸡站东达西安173km;西抵兰州445km,交通尚称方便。
井田面积为7.5707km2。
目前开采煤层为煤3,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改扩建完成后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百贯沟煤矿井田,位于赤城煤田北部矿区东北边缘区,属华亭煤系向安新煤田向东延续的一部分。
赤城煤田的基本地质构造为一呈北北西至南南东的较宽缓的向斜,和两翼不对称的梁龙背斜构成。
煤田总的构造形态是受F1和F9控制的,并伴有次一级构造。
本井田煤层为不稳定--较稳定型,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煤层倾角小于30º。
百贯沟煤矿含煤地层为侏罗纪中统延安组,含煤3层,主要可采煤层两层(即煤3和煤5),两可采煤层均位于延安组。
煤3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上部,煤层不稳定,平均厚5.99m,与煤2层间距约44m,结构较复杂。
煤5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下部,是本井田主要可采层,煤层较稳定,煤厚一般为11m左右,含矸3-5层,结构较复杂,与煤3层间距约28m。
本井田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1.66~2.41℃/100m),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
煤层经试验测得燃点在298℃-308℃之间,平均为305℃,着火点低、易于自燃,故本矿煤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地质、防治水305工作面地质、防治水地质、防治水安全生产预控制度1、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提高地质防治水人员超前防范意识,做到主动预防,超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制定地质防治水预控管理制度。
2、坚定不移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提出的“安全惟一”工作原则,紧密结合矿井各阶段的生产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防治水超前预控工作。
煤矿开采的矿井地质条件

矿井地质是煤矿开采的基础,为 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科学 依据,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高效 开采。
矿井地质的主要任务
查明矿床赋存条件
预测矿井瓦斯、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埋藏深度 、矿石品位等,为矿井设计和生产提供基 础数据。
评估矿井瓦斯含量、分布和危险性,以及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预防瓦斯突出和突水 事故。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 采场和巷道的维护。
瓦斯地质条件
瓦斯含量与压力
瓦斯含量和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矿井 安全和瓦斯利用。
瓦斯涌出量与流动规律
瓦斯涌出量和流动规律对矿井通风系 统和瓦斯治理措施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与分布
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对矿井开拓、采掘和排水系统有重要影 响。
水压与涌水量
矿井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方法
包括地面勘探、井下勘探和地球物理 勘探等。
技术
应用钻探、物探、化探等多种技术手 段,获取地质资料,进行地质编录和 综合分析。矿井地质勘探的程序和步骤 Nhomakorabea程序
先进行初步地质调查,再进行详细地质 勘探,最后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 。
VS
步骤
包括制定勘探计划、设计勘探工程、施工 勘探工程、综合分析勘探成果、编写勘探 报告等。
煤层的厚度和稳定性对采煤方法和采掘设备选择 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产状
煤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对矿井开拓 和巷道布置有直接影响。
煤质与工业用途
煤的品质和工业用途不同,对采煤方法和煤质控 制要求也不同。
围岩地质条件
顶板岩性
顶板岩性的稳定性对采场 支护方式和安全有重要影 响。
底板岩性
矿井地质及构造简概

矿井地质及构造第一部分矿井地质和构造一、矿井地质矿井地质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复杂,不同于地面地质,要求比较细严,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要求很快给予解决。
矿井地质问题有煤层沉积问题,煤层对比、煤层尖灭煤层分叉,煤层后期冲刷,煤层同期沉积夹矸变厚等;构造问题判别断层性质寻找煤层断失翼,区域构造甚至大地构造特征井田构造,单一条件下主压应力及应力场分析,断层预报,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研究配套分析,煤层陷落柱,煤层地应力分析。
水文地质,包括用地质力学分析研究水文地质。
瓦斯地质等等,下面分别叙述。
(一)矿井地质中心煤层沉积问题以实例说明:1、红水煤田、煤层对比问题当时甘肃酒泉钢铁公司刚成立,急需在甘肃省附近找焦煤,甘肃省北祁连山北麓和内蒙古交接处发现焦煤并做详细勘探,当时煤层较多而且厚薄变化很大,虽然四年钻探已完成,但迟迟提不出勘探报告,按原煤炭指令,要我们搞清煤层对比,最终计算出储量。
采用野外岩相对比法和室内煤层对比,煤层对比采用煤岩薄光片,孢子花粉分析,岩层重矿物分析、粘土颜色法分析,光谱分析等等,最终完成了任务;2、煤层分岔及煤层Z字型构造沉积规律研究辽宁阜新兴隆煤矿,煤层分叉的研究,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煤层厚薄变化及煤层对比;徐州闸河煤矿Z字型煤层分岔合并问题的研究;3、永荣矿务局双河煤矿等10个矿井,煤层后期冲刷问题的研究;(二)构造断层问题寻找煤层断失翼永荣矿务局贵州老鹰山煤矿随时听矿领导召唤下井,解决煤层掘进当中遇到断层,用地质力学方法确定煤层断失翼解决巷道向何方向掘进。
(三)矿井水害开滦范各庄煤层陷落柱突水灾害、四川龙滩煤矿特大突水事故1、开滦范各庄矿煤层9号陷落柱突水特大灾害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煤层9号陷落柱突水一夜淹井,次日相邻煤矿被淹,第二日和第三日林西矿浅部巷道有沟通被淹,威胁唐家庄矿和赵各庄矿,该矿全国开采标高最深的,达到1300m~1400m,造成全国煤炭产量亏损,需从波兰进口煤炭满足需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四川龙滩煤矿特大突水事故可能在2009年10月4日平洞水平,长4000多米,顺岩层向上掘进,快速掘进到长兴灰岩底部暗河,造成28人死亡,特大岩溶突水事故。
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一、概述1.交通位置位置:公乌素煤矿三号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桌子山煤田东南部,公乌素精查区6-19勘探线间原精查范围内,行政区划属乌海市海南区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4′28″—106°58′01″北纬:39°21′14″—-39°15′18″矿区范围由37个拐点圈定的范围;矿区面积15.3106km2,开采深度1300米-1000米标高。
交通:矿区距乌海市约45km,西距拉僧庙车站11km,并且109国道从矿区通过,乌海市车站是京—兰线重要的交通枢纽,本矿铁路线是从乌海市车站直接进入矿区,交通便利。
储量:矿井剩余地质资源量18516万吨,剩余可采储量12961万吨。
2、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1)地质构造本矿区位于拉什仲背斜向南倾没部分,公乌素背斜东翼,本井田为单斜东倾,地层产状25°倾角12-25°倾向为115°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单斜形态,且断层较发育。
(2)煤层特征公乌素三号井煤矿各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表1(3)煤岩类及煤质特征煤岩类型多为暗淡型及暗亮型,煤呈黑色、条痕为褐黑色,比重较小,中等硬度,玻璃光泽,线理状及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参差状及阶梯状断口;煤岩组分以暗煤及亮煤为主,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局部为半暗型;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属中镜质组煤;煤中杂质以粘土类矿物为主,含黄铁矿;镜煤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990~1.050之间,区内煤的变质程度为中阶烟煤。
各煤层煤质特征表表2(4)水文地质本井田地面处于干燥的半沙漠的丘陵地带,公乌素沙沟从井田中部流过,无常年表流。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岩层含水微弱,含水层单一补给来源有限,故地下水对矿区开发影响不大。
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10m3/h,最大涌水量为315m3/h。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原勘探属孔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第一类。
根据在开采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情况、采掘揭露的含水带,为复杂属第二类裂隙充水矿床,在实际生产中出现断层水、孔隙水、地表渗透和季节性洪水,危害着井下的正常生产。
矿井地质报告

xxxxxxxxxx沟煤矿矿井地质报告xx地质科学研究所一九九八年九月第一章矿井地质第一节矿区地层西庙沟煤矿位于东山背斜西翼,观家峪精查区的中部,区内梁上有红黄土覆盖,大部分地区岩石出露,根据勘探资料及矿井揭露的岩层,综合描述如下: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b2)钻孔中揭露该组厚度12.37-36.28m,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及1-4层石灰岩,底部可见一层黄铁矿,不整合于奥陶系侵蚀面上。
2.石炭系上统xx组(C3t)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矿区内仅见其上部岩层出露,该组厚度为99.45-119.57m,平均厚度为106.71m,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三段:一段(C3t2):从K1砂岩至15#煤层顶。
K1砂岩为中料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厚度变化较大,由1.20-18.76m,平均5.30m。
向上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其顶部为15#煤层,发育稳定,是区内只要可采煤层,厚度5.98-6.03m,矿区内平均进度6.0m。
二段(C3t2):主要由南窑沟灰岩(L1)、关门沟灰岩(L2)、石齐凹灰岩(L3)组成。
L1灰岩为15#煤层直接顶板,为生物碎屑灰岩,富含腕足类化石,厚1.50-3.50m,平均2.5m,向上为砂质泥岩。
L3灰岩为13#煤层顶板,含大量生物碎屑,厚度为1.30-3.60m,平均厚度为2.5m,13#煤层厚0.9-1.2m,平均厚度1.00m。
本段以海相沉积为主,三层灰岩发育稳定,是良好的标志层。
三段(C3t3):自L3灰岩顶至L4灰顶。
L3灰岩之上为窑头砂岩。
系中粗料石英砂岩,厚10米左右。
L4灰岩为12#煤层之顶板,富含贝类化石,厚度为4.5m左右,局部有冲蚀现象。
12#煤层厚度1.90-2.40m,平均厚2.10m。
1.二迭系下统xx组(P1t)该组总厚度34.29-86.0m,平均厚度68.0m,连续沉积干太原组之上。
根据岩性组合,分三段描述如下:(1)下部含煤带:从K3砂石岩底至8#煤层顶,其底部K3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厚度15.0m左右,向上为灰黑色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中夹8#、9#煤层厚0-4.42m,平均1.49m,8#煤层厚0-2.50m,平均0.79m,井田内不稳定,但区域上为可采煤层。
闫家沟煤矿地质概况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闫家沟鑫东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部,位于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范围之内,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7km。
该矿向北200m与神~公公路相接,神~公公路为柏油路面的运煤专线。
经神~公公路到109国道、包府公路仅15km。
煤矿距包~神铁路沙圪台集装站20km左右,交通较为方便。
闫家沟鑫东煤矿行政隶属准格尔旗神山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5″~110°21′08″北纬:39°40′46″~39°42′14″闫家沟鑫东煤矿交通位置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为内蒙古高原主体部分之一。
受黄河支流勃牛川的影响,井田内地形切割甚剧,“V”字型冲沟十分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形成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形特点,属典型的侵蚀性丘陵地貌类型。
井田位于勃牛川上游西侧的峁梁之上,由于勃牛川支沟的切割,地形十分复杂。
峁梁总体上呈东西向横贯井田,井田北部的贾明沟和井田南侧的公沟地形相对较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的峁顶上,海拔标高为1424.3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缘的勃牛川西畔,海拔标高1275m,比高149.30m。
一般地形标高1350~1300m,相对高差50m左右。
三、河流分布及范围井田位于东胜煤田区域性分水岭“东胜梁”南侧的勃牛川流域。
井田北部为贾明沟,南侧为公沟,二沟谷呈NE向展布,均为勃牛川的支流,井田西侧为哈拉庆沟,大致呈南北向展布,由北向南汇入束会川。
束会川在东胜煤田南部汇入勃牛川。
以上所述沟谷均为间歇性河谷,旱季干涸无水,丰雨时形成短暂的洪流,通过勃牛川向南流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四、气象及地震井田内气候特征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夏季温热、冬季寒冷,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多雨。
全年降水量小且集中,每年7、8、9三个月为雨季。
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7~10倍。
井田概况及地质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条件1.1 井田概况1.1.1 交通位置青春塔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煤田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魏家峁镇、哈岱高勒乡、长滩乡。
本井田东起煤田边界,西至史家敖包,北起甲保塔,南至薛家疙旦,东西长10.64km,南北宽4.15km,面积44.1974km2。
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4′00″~111°22′30″北纬:39°35′45″~39°38′00″本矿交通较为便利,丰准铁路经过矿区北部的薛家湾镇,井田距离丰准铁路唐公塔车站约40km。
薛家湾镇至万家寨水电站的省级公路从井田西部边缘通过,自魏家峁镇向南有两条县级公路通往山西省天峰坪镇,矿井建设期间的设备可经过公路运往工业场地。
另外有拟建的西煤外运大通道准格尔~朔州铁路,为青春塔矿井建成后煤炭外运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1。
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1. 地形地貌准格尔煤田位于鄂尔多斯黄土高原东部,西北高而东南低,海拔标高最高+1366m ,最低+870m,最大高差496m。
区内黄土覆盖范围广,厚度大,部分为风积沙地形。
地貌受流水、风蚀等外力的作用,己变得十分复杂,沟谷纵横交错,树枝状的冲沟十分发育,原始黄土高原地貌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地貌形态复杂,植被稀少。
井田内海拔最高+1331m,一般在+1050~1250之间,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2. 水系区内较大的沟谷自东向西有:哈拉合少沟、银盖沟、古城圪梁沟、庙沟、薛家沟、黄榆树峁和罐子沟等。
这些沟谷都比较发育,多呈放射状分布,向源侵蚀为主,多数支沟均有泉水涌出,各分支溪流汇成小河,汇入黄河。
遇有大雨或暴雨时可形成山洪爆发,洪水流量大、时间短,危害性大。
大部分沟谷中村镇修有容量不等的水库,用于灌溉、淤田、人畜饮用等。
本区属黄河水系,黄河从本区东缘自北向南流过,距本区15km。
水位标高在矿区北端头道拐水文站+987.04~+987.98m,在矿区中部的城坡一带+950.67m;在矿区南部万家寨一带+920m;在矿区南端壕米疙坨+870m。
红阳三矿地质概况资料

红阳三矿地质情况简介
1 概况 1.1 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四邻关系
红阳三矿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与灯塔市的接壤部位,行政区划属
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及辽阳灯塔市柳条寨镇管辖,位于灯塔市西北 11.6km。地理座标为:东经123°10′~123°17′,北纬41°25′~41°36′。
区内有铁路专用线和公路通过,距井田东部9km有长大铁路,北距红菱 煤矿铁路专用线8.5km,红菱煤矿距长大铁路林盛堡车站5km,有矿专用铁路 与国铁相接。哈大公路通过本区东侧,距井田中心部位5km,区内各村镇均 有公路相通,可通行汽车,交通较为方便。
1.2 自然地理情况 本区位于下辽河平原东部,浑河及沙河冲积扇的前缘与河间地块接壤地
带,地面平坦,东北高,西南低,微微向西南倾斜。区内局部地区地面低洼, 地下水涌出地表,常出现一些沼泽地,散布在本区西部。煤田东部外围为山 前倾斜平原,往东有缓丘和低山起伏,呈南北向展布,系由下古界地层和局 部燕山期花岗岩组成。
红阳三矿简介 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红阳三矿井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南25km,行政区划隶属于沈阳市 苏家屯区红菱镇及辽阳灯塔市柳条镇,井田面积49.11km2。井田内地面平坦,东北高,西南低, 地表标高+20~+26m。距井田东部9km有沈大铁路,矿区内设专用铁路与国铁相接,沈大高速公 路从井田东部通过,距井田中心部位5km,交通较为便利。 本井田含煤地层上覆有第四系、第三系和侏罗系地层,属隐蔽型井田。煤系地层属石炭系、 二叠系。主要可采煤层分别为3煤、7煤、12-1煤、12-2煤及13煤,其中3煤属局部可采的薄煤层, 其它为中厚煤层。井田为轴向北东35~45°、向南西倾伏,西冀宽缓,东翼窄陡的不对称宽缓倾 伏背斜,区内小构造以断层为主。 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中等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4m3/h,最大涌水量为143.4m3/h。 煤层自燃倾向等级:7、12-1、12-2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有煤尘爆炸性。井田内瓦斯 含量沿背斜轴倾伏方向由北向南逐渐增加,背斜轴部是瓦斯的富集区,背斜的西翼瓦斯含量小, 为低瓦斯区,东翼瓦斯含量大,为高瓦斯区。矿井为突出矿井,12煤为突出煤层。 现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31492.7万吨,可采储量18330.3万吨。煤种为贫瘦煤、贫煤。 本矿1991年12月建井,2000年正式投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500万吨。矿井为立井单水平 开拓,建有五座井筒(2个主井、1个副井、2个风井),井底运输水平标高-850m。现有四个采区: 北二采区、北三采区、西二采区、南一采区;三个采煤工作面(北二1216、西二1201、南一 703);一个拆除面(西二1209);六个掘进工作面(南翼1#回风斜巷联络道、西翼轨道斜巷、 北三1203-2运顺、北三1203-2回顺、西二1206运顺、西二1206回顺)。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 式,矿井总排风量为19990m3/min,有效风量率为96.9%。矿井现有1套监测监控系统、5套瓦斯抽 采系统(地面3套、井下2套),2套注浆系统,消防火、防尘系统完善,主提主运安全保护齐全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梁宝寺井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行政区划归嘉祥县,东南距嘉祥县城约20km。
地理座标为东经116°10′~116°17′,北纬35°32′~35°38′。
井田南北长约8km,东西宽约9km,面积约66km2。
本区交通方便,兖(州)新(乡)铁路经井田南部从嘉祥县城通过。
该铁路从嘉祥县城向东56km至兖州,与京沪线相连;向西259km经菏泽至新乡与京广线接轨。
京九铁路从井田西南部的菏泽经过。
南部济宁机场已开航,可直达北京、广州等地。
区内有公路直达梁山、郓城、巨野、嘉祥、济宁等城市。
另有京杭运河从井田东侧通过,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二、地貌水系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略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一般为+37~+40m。
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主要河流有红旗河、靳庄沟、赵王河,并与区内各沟渠相贯通,且多系人工开掘的季节性河流,旱季可引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
三、气象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9℃,日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18.7℃。
最早冻结期为12月,最迟解冻期为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31m,最大积雪0.15m。
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年最大降雨量1088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156.2mm,雨季集中在7~8月份。
该区春夏多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
四、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确定: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五、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情况本区地处冲积平原,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村庄稠密,农、副、林业生产发达。
在工业方面,除乡镇企业外,其井田东南部的济东矿区、济北矿区、兖州矿区均已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唐口矿区正在建设当中,这些矿区的生产建设经验,为本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红薯、大豆等由于土地肥沃,本区)煤层赋存区内大小小麦单产一般为300~500kg/亩。
井田内村庄稠密,3(3上村庄80个,其中首采区内13个村庄。
因此矿井生产期间应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的妥善处理占地和迁村事宜。
建材来源:矿井建设中钢材、木材等材料主要由外地供应,水泥、砖、瓦、砂、石等材料均可由当地或附近解决。
六、区域电源和水源梁宝寺矿井附近已建有菏泽发电厂及济宁发电厂。
菏泽发电厂已投入二台12.5万KW机组,第二期工程为二台35万KW机组。
济宁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30万KW。
距本矿井22km的巨野县建有三里庙220KV变电所。
距本矿井20km 的嘉祥县建有110KV萌山变电所和110KV城南变电所。
设计自嘉祥萌山变电所和城南变电所以110KV向本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根据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奥灰水含水层富水性强,水质较好,可作为本矿井供水水源,并且解决了与农民争水的矛盾。
矿井水经处理后,可满足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用水。
矿井水源充足。
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1、地层本井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
地层特征见表1-2-1。
梁宝寺井田位于巨野向斜东翼,为一东界F1断层、西界F13断层组成的地堑构造。
区内地层呈南浅北深的趋势,因受区域断层的控制,形成以梁宝寺向斜为骨干向北倾伏收敛的“裙边状”褶曲构造,并伴生北东向及北西向断层组,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1) 地层产状及主要褶曲全区呈宽缓褶曲构造,次一级褶曲发育,翼部倾角较缓,为5°~10°,受F1、F13断层的影响,东、西地段地层倾角较大,一般为20°左右,局部达30°。
纵观全区,地层倾角呈南部缓、西部陡的趋势。
浅部地层大致走向为东西向。
深部因梁宝寺向斜影响,地层走向呈现向北开口的“V”字形。
(2) 断层本区共发现断层75条,除F26为逆断层外,其余均为正断层。
按方向分为:东西向断层8条;南北向断层14条;北东向断层25条;北西向断层28条。
按落差大小分为:落差≥100m的断层10条;落差≥50~<100m的断层14条;落差≥30~<50m的断层26条;落差<30m的断层25条。
主要断层特征及控制程度见表1-2-2。
根据岩浆岩侵入情况分析,岩浆是在煤系沉积之后的构造运动中,沿构造裂隙带上升,遇到煤层及其它软弱岩层时顺层侵入;从侵入体的厚度看岩浆可能从本区东部侵入。
本区岩浆岩侵入层位在三灰到十二灰之间,并以顺16煤层侵入为主,因而对16、17煤层的影响较大,使煤层部分被吞蚀或变成天然焦。
因山西组3煤层距岩浆岩间距较大,煤层厚度未受影响,仅在本区中西部煤层变质程度略高。
(4) 冲刷本井田西南部3煤由于受冲刷影响,形成长约6000m,宽约1800~3000m 的冲刷带,面积约16km2。
此冲刷带内煤层被冲刷变薄,形成不可采区,影响井田的采区划分和巷道布置。
二、煤层与煤质1、煤层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是下二迭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平均地层总厚264.40m。
共含煤27层,其中山西组含煤3层,太原组含煤24层,平均总厚8.70m,含煤系数3.3%。
大部可采或局部可采的有山西组的3(3上)煤、太原组的16、17煤,稳定性较好,平均总厚4.74m,占煤层总厚54%。
其中3(3上)煤层平均厚度3.36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1%,是本井田的主采煤层。
(1) 3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下部,上距石盒子组A层铝土岩平均184.66m,下距太原组三灰平均62.45m。
该煤层为3上、3下合并后的厚煤层,主要分布于本井田的东北部,合并区内煤层厚5.88m~10.23m,平均7.08m,可采系数100%。
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夹石0~4层,夹石岩性多为炭质泥岩及泥岩。
煤层顶、底板主要为泥岩和粉砂岩,顶板个别点为细砂岩及中砂岩。
(2) 3上煤层该煤层为3煤层分叉后的上分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下距3下煤层0~37.24m,距三灰平均86.69m,属较稳定煤层。
煤厚0~5.02m,平均2.47m,不可采区分布于勘探区西南部的冲刷带。
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3层夹石。
夹石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
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粉砂岩,个别点为中、细砂岩。
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少数为炭质泥岩。
(3) 3下煤层主要分布于本区的中南部,距三灰平均间距63.54m。
煤层厚度0~4.68m,平均0.42m。
个别点可采,但因分布弧立,未计算储量,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顶底板多为粉砂岩、砂岩。
(4) 16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十下灰为直接顶板,下距17煤层0.34~8.07m,平均2.68m。
煤层厚度0~2.09m,平均0.72m,该煤层由于受岩浆岩侵蚀,使东部吞蚀无煤或变为天然焦。
可采点主要分布于本井田的南部及西部,可采区内煤层厚度为0.81~2.09m,平均1.53m。
就全区而言,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层。
个别点含1~2层夹石,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或炭质粉砂岩。
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
(5) 17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太原组底界22.61~35.54m,平均25.85m,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厚0~1.55m,平均0.66m。
可采范围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南部,可采区内煤厚0.70~1.55m,平均0.95m。
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只有个别点含1~2层夹石,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
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3。
3(3上)煤层属低灰~中灰、特低硫、特低~低磷、高挥发分、高发热量气煤,可选性良好。
由于受岩浆岩影响,3(3上)煤出现弱粘煤、1/2中粘煤、1/3焦煤,对煤质有一定的影响,煤化程度高。
3(3上)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及炼焦配煤。
16煤和17煤为特低~中灰、富硫~高硫、特低~低磷、高挥发分、高发热量气煤。
受岩浆岩影响,出现弱粘煤、1/3焦煤、贫煤、无烟煤、天然焦。
16、17煤层可用作炼焦配煤,但此两层煤因硫分较高经过洗选后仍要控制配煤比,或应用“缚硫焦”工艺,则能使各煤层硫分均符合炼焦配煤的要求。
各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2-4。
瓦斯含量与岩浆岩对煤层影响及煤层厚度和煤层埋藏深度有关,煤层厚度大,埋藏深及受岩浆岩影响的地段,瓦斯含量相对较高。
根据钻孔测得的瓦斯含量资料,本区瓦斯含量较低,但由于区内各煤层埋藏较深,在开采过程中应做好通风工作,以防瓦斯聚集,发生瓦斯爆炸。
各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表明火焰长度变化于0~700mm之间,扑灭火焰的岩粉量为0~80%,所以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各煤层原样着火温度变化于322~403℃之间,还原样与氧化样着火点之差(△T)变化于4~26℃之间,所以各煤层属不自燃~易自燃煤。
四、水文地质1、充水含水层本区从上至下共划分有6个主要含水层:第四系砂砾层、上第三系砂层、石盒子组砂岩、3煤顶底板砂岩、太原组三灰、十下灰及中奥陶统石灰岩。
其中3煤顶、底板砂岩和太原组三灰为开采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十下灰及中奥陶统石灰岩为开采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现分述如下:第四系砂砾层含水层:第四系地层广布全区,与下伏上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94.90~146.30m,平均116.85m。
含水的砂、砾层与隔水的粘土、砂质粘土层相间分布,地下水呈多层赋存状态。
含水砂层以中、细砂为主,局部有粉砂和粗砂,砂层比较松散,透水性好,据L6-1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6396L/S.m,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SO4-Ca.Mg.K+Na型,矿化度1.522g/L。
上第三系砂层含水层:上第三系地层厚195.23~368.73m,平均280.84m。
由粘土类隔水层和砂砾层含水层相间沉积而成,据其岩性组合、物性特征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厚61.20~185.90m,平均133.33m,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砂层,砂层厚度较大,与杂色粘土、砂质粘土互层,砂层较松散,富含孔隙水。
下段:厚70.10~196.80m,平均147.51m。
本段以厚层粘土为主,粘土呈杂色,比重大,常见白色高岭土层或石膏团块。
砂层以灰白、棕黄色的中、细砂为主,砂质不纯,多含粘土成份。
据L16-3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3831L/S.m,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SO4-Ca.Mg型,矿化度3.556g/L,水质较差。
二迭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该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局部有粗砂岩和含砾砂岩,砂岩中的裂隙比较发育,区内有52个钻孔穿过该层位,10个孔漏水,漏水孔率19.2%。
据L7-3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141L/S.m,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SO2-K+Na型,矿化度4.097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