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漯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河南省漯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河南省漯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A . 攥住/攒动噱头/戏谑兴奋/兴致B . 幕布/羡慕抻面/呻吟闷雷/闷热C . 对峙/依恃樵夫/憔悴荷锄/负荷D . 半晌/军饷摩挲/描摹起哄/哄骗2. (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 .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 . 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D .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3. (4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朱湘先生在《书》一文中是这样与历代的藏书家和文人不期而遇的: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

我们这里说的读书见人,目的与传统解释学不同。

【乙】传统解释学研究作者,是为了通过了解作者其人、得知作者之意,再推知文本之意。

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解读路径。

就像直奔证据的逼供信,非得从作者那儿得到个“意”不可。

【丙】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表现——存在论阅读,作者的原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测、感悟、洞悉作者的言语动机。

通过文字的甲胄,触摸鲜活的言语生命的脉息,感悟其汹涌起伏的言说悸动和激情,体察其览尽世态炎凉的狂喜或悲泣,以获得对言语生命、言语人生的觉悟,为自己的言语生命注入动力。

02 常用逻辑用语

02 常用逻辑用语

考点1 命题及其四种形式题组一四种命题的关系调研1 已知a,b,c∈R,命题“若a+b+c=3,则a2+b2+c2≥3”的否命题是A.若a+b+c≠3,则a2+b2+c2<3 B.若a+b+c=3,则a2+b2+c2<3 C.若a+b+c≠3,则a2+b2+c2≥3D.若a2+b2+c2≥3,则a+b+c=3【解析】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故选A.题组二命题的真假判断调研2 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为A.真,假,真B.假,假,真C.真,真,假D.假,假,假【答案】B☆技巧点拨☆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的判断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往往会结合其他知识点(如函数、不等式、三角、向量、立体几何等)进行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1.判断四种命题间关系的方法①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②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解题时注意灵活应用.2.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①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则只需举一反例即可.②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证明命题的真假.考点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组一直接判断充分、必要条件调研1 已知集合A={1,m2+1},B={2,4},则“m=3”是“A∩B={4}”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B={4}⇒m2+1=4⇒m=±3,故“m=3”是“A∩B={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调研2 “x<0”是“ln (x+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是⌝q的调研3 给定两个命题p,q.若p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q⇒⌝p,但⌝p⇒/q,那么其逆否命题p⇒⌝q,但⌝q⇒/p,所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技巧点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作为载体,考查知识面广,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1.命题判断法设“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①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时,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时,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当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真时,则p是q的充要条件;④当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假时,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集合判断法若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q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即p:A={x|p(x) },q:B={x|q(x) },则⊆,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①若A B②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③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⑤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⑥若A B ⊂≠且B A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等价转化法①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p 是q 的充要条件⇔q ⌝是p ⌝的充要条件;④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题组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调研4 “不等式x 2−x +m >0在R 上恒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m >14B .0<m <1C .m >0D .m >1【答案】C☆技巧点拨☆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主要涉及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具体解法如下:1.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考点3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调研1 命题p:若sin x>sin y,则x>y;命题q:x2+y2≥2xy.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A.p∨q B.p∧qC.q D.⌝p【答案】B☆技巧点拨☆1.判断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方法与步骤(1)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的关键是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应根据组成各个命题的语句中所出现的逻辑联结词进行命题结构与真假的判断.(2)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2.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等价关系(1)p∨q真⇔p,q至少一个真⇔(⌝p)∧(⌝q)假.(2)p∨q假⇔p,q均假⇔(⌝p)∧(⌝q)真.(3)p∧q真⇔p,q均真⇔(⌝p)∨(⌝q)假.(4) p∧q假⇔p,q至少一个假⇔(⌝p)∨(⌝q)真.(5)⌝p真⇔p假;⌝p假⇔p真.考点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题组一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调研1 命题“所有实数的平方都是正数”的否定为A.所有实数的平方都不是正数B.有的实数的平方是正数C.至少有一个实数的平方是正数D.至少有一个实数的平方不是正数【答案】D【解析】该命题是全称命题,其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存在实数,它的平方不是正数,结合选项知D正确.☆技巧点拨☆全(特)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题组二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调研2 命题p:∃x∈N,x3<x2;命题q:∀a∈(0,1)∪(1,+∞),函数f(x)=log a(x−1)的图象过点(2,0).则A.p假q真B.p真q假C.p假q假D.p真q真【答案】A☆技巧点拨☆全(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①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x验证p(x)成立,但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x=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②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为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中,找到一个x=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题组三由命题真假求参数或参数取值范围调研3 已知命题p:存在x0∈R,mx20+1<1,q:对任意x∈R,x2+mx+1≥0,若p∨( q)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2,+∞) B .(0,2] C .[0,2] D .R【答案】C☆技巧点拨☆根据命题的真假求参数取值范围的求解策略(1)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要先确定构成命题的(一个或两个)简单命题的真假,求出此时命题成立的参数的取值范围,再求出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成立的参数的取值范围. (2)若给出命题为全称命题,则可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1.(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命题“若,则a c b c +>+”的逆否命题是 A .若,则a c b c +≤+B .若,则C .若a c b c +>+,则D .若,则a c b c +≤+【答案】B【解析】由逆否命题的概念可知,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若a c b c +≤+,则a b ≤”,故选B .2.(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凌源二中2018届高三12月联考)“0x ∀>,2sin x x >”的否定是 A .0x ∀>,2sin x x <B .0x ∀>,2sin x x ≤C .00x ∃≤,002sin x x ≤D .00x ∃>,002sin x x ≤【答案】D【解析】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可知“0x ∀>,2sin x x >”的否定是00x ∃>,002sin x x ≤,故选D .3.(广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设命题p :1x ∀<,21x <,命题q :00x ∃>,0012xx >,则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答案】B4.(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宿城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考试)已知向量()()1,,,4x x ==a b ,则“2x =-”是“a 与b 反向”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若a 与b 反向,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0λλ=<a b ,即 所以2x =-是“a 与b 反向”的充要条件,故选C .5.(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 .2,log 0x x ∃∈=RB .,cos 1x x ∃∈=RC .2,0x x ∀∈>RD .,20x x ∀∈>R【答案】C6.(广东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已知命题:p “2x >”是“2log 5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q 若sin 3x =,则2cos2sin x x =,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答案】A【解析】由对数的性质可知:222log 4log 5=<,则命题p 是真命题;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知:若sin x =221sin 33x ⎛⎫== ⎪ ⎪⎝⎭,且211cos212sin 1233x x =-=-⨯=,所以命题q 是真命题.则所给的四个复合命题中,只有p q ∧是真命题. 故本题选择A 选项.7.(全国名校大联考2017−2018年度高三第三次联考)已知数列{}n a ,“{}n a 为等差数列”是“*n ∀∈N ,32n a n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不一定是3,32n a n =+不一定成立,即充分性不成立; “*n ∀∈N ,32n a n =+”,则13n n a a --=,即{}n a 为等差数列,必要性成立, 所以“{}n a 为等差数列”是“*n ∀∈N ,32n a n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B .8.(湖北省稳派教育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若0,0x y >>,则“2x y +=不必要条件是 A .x y =B .2x y =C .2x =且1y =D .x y =或1y =【答案】C9.(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期中))已知命题“x ∃∈R ,使()212102x a x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 B .()1,3- C .()3,-+∞D .()3,1-【答案】B【解析】由原命题是假命题知其否定“x ∀∈R ,()212102x a x +-+>”是真命题,()2114202a ∴--⨯⨯<,解得13a -<<,故选B . 10.(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命题“200020x x x ∃∈--=,R ”的否定是“220x x x ∀∈--≠,R ” B .在ABC △中,“sin A >cos B ”是“ABC △为锐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C .命题“若a =0,则ab =0”的否命题是“若0a ≠,则0ab ≠” D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 【答案】B【解析】命题“200020x x x ∃∈--=,R ”的否定是“220x x x ∀∈--≠,R ”,故A 正确; sin 30cos120︒>︒∴,在ABC △中,“sin A >cos B ”是“ABC △为锐角三角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B 错误;命题“若a =0,则ab =0”的否命题是“若0a ≠,则0ab ≠”,故C 正确;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故D 正确.所以错误的是B .11.(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已知,a b ∈R ,则“1ab =”是“直线10ax y +-=和直线10x by +-=平行”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C12.(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已知l ,m 是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m α⊥,l 与m 无交点”是“l m ∥,l α⊥”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解析】考虑充分性,若m α⊥,l 与m 无交点,则l m ∥或者l 与m 为异面直线,不一定有l α⊥,即充分性不成立;反之,若l m ∥,l α⊥,则一定有m α⊥,l 与m 无交点,即必要性成立,综上可得,“m α⊥,l 与m 无交点”是“l m ∥,l α⊥”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本题选择B 选项.13.(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已知p :∃x 0∈R , 2010mx +≤,q :∀x ∈R ,x 2+mx +1>0.若p ∧q 为真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2)B .[−2,0)C .(−2,0)D .[0,2]【答案】C 【解析】∵p ∧q 为真命题,∴p 、q 全为真命题,若p 真,则m <0;若q 真,则m 2−4<0,解得−2<m <2,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2,0).本题选择C 选项.14.(江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命题“24,0x x x ∀∈-≥R ”的否定是__________.【答案】24000,0x x x ∃∈-<R15.(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重点高中11月联考)若“13x <<不必要条件,则正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30,5⎛⎤ ⎥⎝⎦【解析】由题意知()13,()21a x a -<, ①当210a -=时,即12a =(0,)+∞,符合题意; ②当210a -<时,即102a <<(0,)+∞,符合题意; ③当210a ->时,即12a >,所以021a x a <<-1325a <≤. 综上所述,正数a 的取值范围是30,5⎛⎤ ⎥⎝⎦.1.(2017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有下面四个命题1p :若复数z 满足1z∈R ,则z ∈R ;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3p :若复数12,z 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4p :若复数z ∈R ,则z ∈R .其中的真命题为A .13,p pB .14,p pC .23,p pD .24,p p【答案】B2.(2015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命题p :2,2n n n ∃∈>N ,则p ⌝为A .2,2n n n ∀∈>NB .2,2nn n ∃∈≤N C .2,2n n n ∀∈≤ND .2,=2n n n ∃∈N 【答案】C【解析】根据命题的否定的概念知,p ⌝:2,2n n n ∀∈≤N ,故选C .【名师点睛】全称命题的否定与特称命题的否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特称命题的否定,将存在换成任意,后边变为其否定形式,注意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否定的书写,是常规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3.(2017年高考天津卷)设x ∈R ,则“20x -≥”是“|1|1x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4.(2017年高考浙江卷)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d >0”是“4652S S S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解析】由46511210212(510)S S S a d a d d +-=+-+=,可知当0d >时,有46520S S S +->,即4652S S S +>,反之,若4652S S S +>,则0d >,所以“d >0”是“S 4 + S 6>2S 5”的充要条件,选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通过套入公式与简单运算,可知4652S S S d +-=, 结合充分必要性的判断,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该题“0d >”⇔“46520S S S +->”,故互为充要条件.5.(2017年高考北京卷)设m ,n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λ=m n ”是“0<⋅m n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若0λ∃<,使λ=m n ,则两向量,m n 反向,夹角是180︒,那么c o s 1800⋅=︒=-<m n m n m n ; 若0⋅<m n ,那么两向量的夹角为(]90,180︒︒,并不一定反向,即不一定存在负数λ,使得λ=m n ,所以是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6.(2017年高考北京卷)能够说明“设a ,b ,c 是任意实数.若a >b >c ,则a +b >c ”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a ,b ,c 的值依次为___________.【答案】−1,−2,−3(答案不唯一)。

2018届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数学(理)试题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4|0log 1A x x =<<, 3=|112B x x ⎧⎫≤-⎨⎬-⎩⎭,则A B ⋂= ( ) A. (0,1) B. (0,2] C. [2,4) D. (1,2] 【答案】D【解析】{}{}4|0log 1|14A x x x x =<<=<<, 由3112x ≤--,得24021x x -≤-,解得: 1x 22≤≤,即1|x 22B x ⎧⎫=≤≤⎨⎬⎩⎭∴A B ⋂= (1,2] 故选:D2.已知复数122z =--,则||z z +=( )A .12-B .12-C .12D .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111||||1222z z z z +=+=-=-+=,故选D .【考点】1、共轭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模.3.设m , n 是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m n λ= ”是“0m n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解析】m , n 是非零向量,,存在负数λ使得m n λ=,则向量m , n 共线且方向相反,可得0m n ⋅<.反之不成立,非零向量m , n 夹角为钝角,满足0m n ⋅<,而m n λ=不成立.∴m , n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m n λ= ”是“0m 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4.若点(cos ,sin )P αα在直线2y x =-上,则cos(2)2πα+的值等于( )A .45-B .45C .35-D .3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sin 2cos tan 2ααα=-⇒-,所以22cos(2)cos2cos sin 2παααα+==-222222cos sin 1tan 4cos sin 1tan 5αααααα--===-++,故选B . 【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5.设1F 和2F 为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两个焦点,若1F ,2F , ()0,2b 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A. y x =B. 7y x =±C. y =D. 3y x =± 【答案】C【解析】若F 1,F 2,P (0,2b )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设F 1(﹣c ,0),F 2(c ,0),则|F 1P|= ∵F 1、F 2、P (0,2b )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c 2+4b 2=4c 2, ∴c 2+4(c 2﹣a 2)=4c 2, ∴c 2=4a 2,即c=2a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b ax ,即为y =.故选:C .6.如图.程序输出的结果132s = , 则判断框中应填( )A.10i ≥B.11i ≥C.11i ≤D.12i ≥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按照程序框图执行如下:1,12;12,11;1211132,10s i s i s i =====⨯== ,因为输出的结果为132s =,故此时判断条件应为:11i ≥或10i >.【考点】1、程序框图的运算;2、循环语句.7.已知M , N 是不等式组11{106x y x y x y ≥≥-+≥+≤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两个不同的点,则MN 的最大值是( )A.B.C. D. 172【答案】B【解析】作出不等式组11{106x y x y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得到如图的四边形ABCD ,其中A (1,1),B (5,1),C (52, 72),D (1,2) ∵M 、N 是区域内的两个不同的点∴运动点M 、N ,可得当M 、N 分别与对角线BD 的两个端点重合时,距离最远 因此|MN|的最大值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性规划问题,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让其斜率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8.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33a =,且1a , 2a , 4a 成等比数列,则5=a ( ) A. 5 B. 3 C. 5或3 D. 4或3 【答案】C【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则a 1=3﹣2d ,a 2=3﹣d ,a 4=3+d , 由a 1,a 2,a 4成等比数列,得22a =a 1a 4,即(3﹣d )2=(3﹣2d )(3+d ), 解得:d=0或1,当d=0时,a 5=a 3+2d=3; 当d=1时,a 5=a 3+2d=5. 故选:C .9.若()523450123451x a a x a x a x a x a x -=+++++,则012345a a a a a a -+-+-=( )A. 0B. 1C. 32D. 1-【答案】A【解析】由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551rrr r r r T C x C x +=-=-,可知135,,a a a 都小于0.则012345012345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在原二项展开式中令1x =,可得0123450a a a a a a +++++=.故本题答案选A .10.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48B. 36C. 32D. 24 【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三棱柱截去一个四棱锥而得到的。

漯河市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漯河市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漯河市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6高三上·绥化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

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_________的事情。

②马云称,他目前的规划都是为以后的全面国际化做准备,预计再有4年的准备时间,国际化就会_________。

③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_________,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对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的行为,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管理,不能_________。

A . 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顺其自然放任自流B . 放任自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顺其自然C . 顺其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放任自流D . 顺理成章顺其自然放任自流水到渠成2. (2分) (2018高二下·丹凤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B . 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C . 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高位调整且很难下跌,国际粮食供需失衡正在加剧,但中国的粮食生产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

D . 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3.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摸底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提出的,二者根本的区别就是各自所遵循的逻辑不同。

西方是资本逻辑,以资本为中心;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逻辑,坚持人民至上。

资本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轴心,也是各种矛盾危机的原因;与之相反,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内涵。

何谓“人的逻辑”? 简单说,就是人的发展规律,包括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发展的推进方式、发展的实现条件等。

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按照人的逻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很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发展的逻辑主线。

依据这个逻辑, 现代化建设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适合人的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也正因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而现代化的推进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一矛盾。

当然,讲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注意需要的合理性。

这里涉及内在、外在两个尺度,分别看的是需要的提出和满足是否符合人的正常生存发展,并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是否从实际出发,以现有条件为前提。

两大尺度的确立,事实上提出了需要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问题,以及二者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规律,又突出人民至上,从而形成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化道路。

人的发展逻辑是渐进的,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也需要稳健推进,那就又涉及到如何看待人是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

应当肯定,人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关系中,始终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目的,“人是目的”的价值指向和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潔河高中2017-2018学年(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命题人:董艳丽一、选择题(4X13=52分。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9—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B.物体受到的合力始终为冬,物体的运动状态始终不变C.只有给物体施加适当的力,才能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物体一定保持静止状态2.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按如图所示的规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在2〃的时间内始终沿正方向运动,且在2/。

时距离出发点最远B.质点做往复运动,且在2心时回到出发点C.质点在良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学2 4D.质点在2*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蹦床决赛中,我国选手董栋.高磊分摘银、铜牌。

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正在比赛时的照片.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离开銀床后处于失重状态,B.运动员上升到最髙点时加速度为零C・运动员下落確到蹦床后立即做减速运动D.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机械能一直守恒4. 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存在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即“磁单极子裂如图示为一个“N磁单极子”形成的磁场,将一个半径为j质量为m的导体线圈水平放置在该磁单极子的正上方,线圈所在位置的必感应强度大小为B,与圆环相切的磁感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巫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线圈恰好在该位置悬浮,则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为2nrBN 第1页(共6页四摂物理)2nrB第1页(共6页四摂物理)mg nrBnrBmg 2nrBB. D.第3页(共6页四莫物理)5.质量为m 的物体P 置于倾角为q 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一轻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分 别连接P 与小车,P 与滑轮间的细绳平行于斜面.小车以速率y 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 运动,此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A. 细绳的拉力等于mgsinqB. 细绳的拉力小于mg sin q c. P 受到的璽力功率大小不变D. P 受到的重力功率大小小于加gvsinq6.如图所示.A 、B 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颗卫星,X 、B 两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 相竽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之比为上,不计A 、B 两卫星之间的引 力。

漯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漯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漯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摆脱了物质的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耀武扬威了。

B . 各自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以后,两位科学家一拍即合,当年便开始正式合作,研究试管婴儿。

C . 要在这样的高平台上开设公开课,校长首先想到了本校的特级教师,所以这个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到了于老师身上。

D . 竹笋炖鸡冒着热气,油闷大虾闪着亮光,面对这顿精心准备的饭菜,心情不好的他浅尝辄止。

2.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 . 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 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 .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2017·青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

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①,直到整个村落(安然/欣然)眠睡,高枕无忧。

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②;一盏灯火被陡然惊醒,起床声隐隐传来,开门声赫然响起,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猛烈/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

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涮涮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却又好像很远,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语文)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语文)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际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

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

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高中2017—2018学年(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带会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人民日报》(2017年08月23日05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C.“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人为加剧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D.人工智能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它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B.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C.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科学家的观点,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问题。

D.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能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必将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B.如果我们正确认识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理性看待人机关系,我们会发现人机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

C.如果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人工智能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兵胡玲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

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

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

男人朝我讨好一笑。

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路。

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

赵经理面带愠色。

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

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

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

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

男人憨厚地说。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

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

对不起,这里不慈善机构。

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

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

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

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

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

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

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找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

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

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

说好了五十块的。

男人朴实地笑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

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

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

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

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

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

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

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老兵的相貌以及赵经理的反应,突出老兵伤疤的可怕,是为了反衬他内心的美好,同时,相貌的丑陋也为他找不到工作作了铺垫。

B.对老兵各种理由的反复请求,赵经理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来应答和拒绝,表现了他内心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

C.小说多次写到老兵身上所带的“三个红本本”,并用“红绸布包着”“我最重要的东西”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

D.对老兵的伤疤,“我”从开始时“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的感受到了解真相之后“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赞美,反映出“我”对老兵的心理变化。

5.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6.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然而,自2010年以来,5年中有4年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

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大幅上升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媒体报道也随之跟进。

城市内涝的“病根”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

从全球气候大环境来看,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

加之往年受厄尔尼诺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更大的挑战。

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

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大范围地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面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地下车库、地铁等),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薪(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城市内涝之困如何解?》)材料二: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