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

合集下载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对比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对比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对比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尽管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它们无疑都为中国带来了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比较和对比这四个朝代,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政权建立方式的差异宋朝取代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是通过政权的和平转移实现的。

而元朝则是在蒙古帝国的征服下建立的,后来帝国内部的政权骚乱导致明朝的崛起。

明朝是汉人推翻元朝统治,恢复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清朝则是满族政权取代明朝的统治。

二、经济发展的变化宋朝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元朝时期,随着蒙古的统治者对商业的开放,中国的商业活动蓬勃发展,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明朝时期,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世界各地的商品通过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交易。

而清朝初期,由于蒙古人对中国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制造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衰退。

三、文化传承的变迁宋朝是文化繁荣的时期,科技成就丰富,文学、绘画、诗词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元朝则是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融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国统一的科举制度的朝代。

明朝时期,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加强,文艺复兴的思潮也传入中国。

清朝则是以满族为主体,同时保留了部分明朝文化传统,如诗词曲艺、戏剧等。

四、政治制度的变革宋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明朝则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贡举制度。

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实行了元史制度,重用外族官员。

而清朝则是以八旗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专属满族的政治体制。

四个朝代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变革,这也反映了不同民族和社会阶层的利益与地位。

五、社会制度和阶级状况的变动宋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元朝时期,朝廷指定的官僚阶层覆盖各地,农民阶层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到较大压迫。

明朝推行农民起义,土地改革使得农民阶层的地位得到提升。

中国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对比

中国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对比

中国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对比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四大王朝承载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这四个朝代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政治制度与统治理念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典范之一,其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

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处理各项事务,着力通过政府的行政能力推动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宋朝追求文治,注重士人的才学素质,尤其提倡儒学。

这使得宋朝文化昌盛,儒学思想深入人心。

元朝则由蒙古族统治,政治制度上保持了一定的蒙古特色。

元朝同样实行集权制度,但统治者更强调武力和战争的手段。

元朝的一位代表性君主是忽必烈,他采取多种方式征服世界各地,形成了蒙元大一统的局面。

此外,元朝引入了科举制度,鼓励汉人士子进入政治和文化领域。

明朝在统治理念上有所突破,采取了一种相对开明的政策。

明朝创立之初,实施了土地红istribution制度,鼓励农民耕地,提高社会稳定性和生产力。

明朝尊崇儒学,但对它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改革,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

明朝政治制度相对灵活,君主权力不太集中,有一定的权力制衡机制。

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呈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和专制的状态。

清朝政权由满洲族构成,采取了封闭的统治思想。

清朝君主强调封建等级和家族血统的重要性,对汉人实行一系列歧视政策,限制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自由。

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二、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宋朝是中国的商业时代之一,其经济体制以农业为主,但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成为一个世界航海和贸易大国,海外贸易和港口城市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元朝和清朝则相对较强调农业和畜牧业,独特的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社会结构方面,宋朝士农工商四民间的相对平等与中产阶级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发展。

元朝由于蒙古族的特殊地位,社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政策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政策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政策一、宋朝的经济政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朝代。

宋朝的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1. 农业政策:宋朝实行了“均田制”,通过平均分配土地来保障农民的生产力和利益。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2. 手工业政策:宋朝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丝织业和瓷器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手工业的发展,例如设立坊市、开办手工艺学校、规定行业标准等。

3. 商业政策:宋朝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行货币、设立市舶司、制定商法等。

此外,宋朝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二、元朝的经济政策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人建立并执政。

元朝的经济政策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1. 统一货币政策:元朝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发行纸币,方便了货物交换和贸易活动的进行。

2. 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元朝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实行均田制以保障农民的生产力。

在手工业方面,元朝大力发展了纺织、冶铁、造纸等产业。

3. 促进对外贸易:元朝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亚、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往来,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和资源。

4. 保护和扶持商业:元朝对商业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筑驿站、发展邮递业务、制定商业法规等。

三、明朝的经济政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1. 鼓励农业发展:明朝积极采取农业政策,如推广耕牛、开展田赋调查以确保农业收入的公平等。

2. 发展手工业:明朝尤其重视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和制造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手工业的规范和管理。

3. 促进国际贸易: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有很大突破,尤其是通过航海活动,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4. 加强税收管理:明朝建立了完善的税收制度,通过对税收的统一管理和调整,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宋元明清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
书法
宋代书法风格以行书、楷书为主,元代书法风格以行草为 主,明代书法风格以草书为主,清代书法风格以篆、隶为 主。
雕塑
宋元明清时期雕塑艺术以佛教雕塑为主,宋代雕塑风格细 腻逼真,元代雕塑风格粗犷豪放,明代雕塑风格庄重肃穆 ,清代雕塑风格华丽细腻。
文学、戏剧与音乐艺术
01
02
文学
戏剧
宋代文学以诗词为主,元代文学以曲 为主,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清代文 学以散文为主。
与日本的战争
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一些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朝时期的“文永之役”和“ 弘安之役”。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而引发的。
与欧洲国家的交流与战争
与蒙古的战争
在宋元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主要通 过蒙古帝国进行。蒙古帝国曾派遣使节 访问欧洲各国,并进行了商业和文化交 流。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中国 与欧洲的交往逐渐减少。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皇权,削 弱了地方权力。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入关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也有一 些变化,如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来加强皇权。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经济上表现为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
纺织技术
宋朝的纺织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棉纺织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中国的纺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瓷器技术
宋朝的瓷器技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窑和瓷器品种,如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其工艺水平 和质量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元朝的科技成就
军事技术
01
元朝的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火器技术

宋元明清四大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特点

宋元明清四大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特点

宋元明清四大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特点一、宋代文学家1. 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以豪放洒脱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创作风格: - 能够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古今经典。

- 以诗为主要形式,多以自我表达为主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

- 探索新颖的表达方式,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形象感人。

思想特点: - 强调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

- 热爱自然与生活,认为人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并激发内在价值追求。

- 提倡乐观向上、快乐过日子。

2.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歌谣词作家。

他以其热血激昂、壮志豪情的作品而闻名。

创作风格: - 表达豪迈激情、振奋人心的精神风貌。

- 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增强表现力。

思想特点: - 对民族命运充满关怀和忧愤。

- 心系国家动荡不安的形势,渴望有志之士能够团结起来,为国家复兴而努力。

二、元代文学家1. 关汉卿关汉卿(约1247年-约1320年),元代戏曲作家,以其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而著称。

创作风格: - 写实主义手法,追求真实性和生活感。

-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情节冲突与社会反映。

思想特点: - 折射社会问题,描述民生百态。

- 关注底层人民的遭遇和苦难,呼吁社会关爱和正义。

三、明代文学家1.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559年),字子昂,号二山堂主人,是明代杰出的诗人、书画家。

他以其清新脱俗的作品而受到广泛赞誉。

创作风格: - 追求自然真实与纯粹之美。

- 使用简练、明快的表现手法,注重韵味和节奏。

思想特点: - 提倡“田园诗”,追溯古代律诗之源,推崇道家哲学思想。

- 关注人类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渴望回归自然与纯净生活。

以上所述是关于宋元明清四大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特点的介绍。

通过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他们为中国文学传承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历史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历史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历史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兴衰变迁中国的历史上,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被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四个王朝。

这四个王朝分别在不同的时期统治着中国,并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探讨宋、元、明、清这四个王朝的兴衰变迁。

先来看宋朝。

宋朝由赵匡胤建立于960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尽管遭受了北方的辽、金的侵略,但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巅峰,经济繁荣也得到了推动。

南宋时期,金朝继续侵略南方,宋朝国土缩小。

不过南宋在文化和科技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悬崖绝壁的黄山、丰富多彩的南宋瓷器等,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

接下来是元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由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统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贡献。

然而,在元朝后期,外族统治和民族矛盾加剧,导致了朝廷的衰落。

到了14世纪,元朝政权的统治越来越混乱,经济也出现了严重问题。

然后是明朝。

明朝是由朱元璋创建的,这也标志着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的统治者非常注重社会稳定和农业发展,使得经济恢复,军队强大,对外扩张。

明朝时期,杭州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明朝的瓷器也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宝贝。

然而,明朝后期,内外因素的困扰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汹涌而来的农民起义和外族侵略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最后是清朝。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清朝统治者依靠武力征服整个中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

清朝的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对于商业和民族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清朝后期,外族统治引发了民族矛盾,而内部政治腐败也加速了国家的衰落。

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最终清朝衰落,中国进入了近代史的时期。

四大王朝的兴衰变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衰败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造福于人民。

宋元明清古诗时间轴

宋元明清古诗时间轴

宋元明清古诗时间轴
1、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2、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3、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4、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盛世,北宋为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南迁。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南宋灭亡五十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国称汗。

清朝先后灭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
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宋元及明清时期

宋元及明清时期

宋元及明清时期时代特征宋元:总体上,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时期政治上,分裂统一,民族融合,封建制度加强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活跃文化上,文化繁荣,又一高峰明清:总体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逐渐衰落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文化上,文化专制,反封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历年高考(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007·广东单科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09·广东单科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8.(2009·广东文基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 C.汉 D.秦(2008·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 实行了内阁制B. 设立了军机处C. 实行了分封制D. 郡县制受到挑战(2008·广东历史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2009·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907-1368年)阶段特征: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政治:①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并立B.北宋的局部统一(979年)*北宋为何无法完成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采取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需外等政策;少数民族政权刚建立,处于上升阶段,力量强大;民族矛盾激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加强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影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加强;造成三冗。

元:中央:一省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地方:行省制(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地区)、通政院(驿站制度、传递公文)经济: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农业:①宋土地兼并严重:北宋初不抑兼并;②租佃制仅次于自耕农;③南方经济发展:北宋定都汴京,通过汴水运粮,说明北宋立国靠东南地区的财富。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地位确立,南方经济重心。

(天下粮仓:苏湖常秀-浙江嘉兴)南方农业发展原因:唐安史之乱后,南方开始北民南迁;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南移手工业:金属冶炼:北宋:煤普遍使用(汉开始)南宋:焦炭开始使用(明普遍)纺织:宋:棉花种植从边疆传到内地。

元:黄道婆发明了“捍弹纺织”的工具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中心。

制瓷: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各地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朝:彩瓷时代,青花、釉里红;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技术和规模都有一定发展商业:①突破了坊市界限,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夜市草食晓市兴盛;②北宋出现了交子,反映商品经济发展;③专门娱乐场所:瓦子适应市民阶层需要;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政府的监视控制减弱,北宋政府不直接管理商业活动。

⑤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泉州;泉州在元朝为最大贸易港口,是货物集散地。

⑥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表现:商人地位提高)文化:①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毕昇(北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前司南多用于看风水,南宋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宋广泛应用;火药武器:火箭、突火枪元朝火药传入欧洲,约14世纪,使资产阶级战胜贵族天文历法:郭守敬(元)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授时历》;沈括(北宋)《梦溪笔谈》农书:王祯(元)《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农桑辑要》(元)②思想:理学——儒学的新发展理学产生背景:佛道的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合一;唐宋一些儒学家进行思考、探究,形成宋代新儒学。

含义: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代表:程朱理学:理是万物本原;体现到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到人身上是人性;方法: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成为官方哲学,元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著》为科举考试内容。

陆九渊:南宋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也,理是万物的本原方法:发明本心,内心反省;评价:积极: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③文学艺术:世俗化,多元化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有意无法)绘画:文人画、风俗画发展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人画:注重内心修养,宋代,文人画由写实转向写意。

北宋:构图气势雄伟,画风阳刚豪放。

(北宋局部统一;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南宋:以江南风光为主,构图不对称,(南宋偏安江南)风俗画: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文学:宋词元曲宋词产生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便于吟唱,表达情感。

代表: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产生原因: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城市经济发展,民俗文学繁荣。

代表:马致远、张养浩戏曲:宋末:南戏,浙江温州一带,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瓦舍,娱乐场所。

元: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成熟,进入黄金时期。

特点:时空自由,象征虚拟动作表意。

代表: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杂剧四大家)明清(1386-1840)一.朝代更替明(1386-1644):1386朱元璋定都南京;1421朱棣迁都北京(迁都原因:势力在北方;加强巩固边防;防止蒙古南下);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清(1636-1912):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顺治入关;1840鸦片战争;1912清帝退位,亡。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中国有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农耕经济高度繁荣③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带有转型趋势)三.特征表现政治: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西藏:元朝宣政院设置,使其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域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正式归属中央1683 清军进入台湾1684 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 改为台湾省,加强我国东南海防东北:唐朝在东北设两个都督府,正是归属中央新疆:西汉设西域都护,正式归属中央清设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明:A.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称尚书,直属皇帝。

加强了君权。

B.设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在文渊阁成立内阁,内阁主要权利:票拟后由皇帝批红C.废行省:(行省是中央向地方的派出机构,权力大)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监察)都指挥使司(军事)三司互不统属,直属中央。

D.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文体为八股文,不允许有独立见解,应按朱熹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阻碍科技文化发展,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

清:内阁制:沿用明,可管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乾隆废除)南书房:康熙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

军机处:最初处理军务,后扩大,开始参与机要政务,跪奏笔录。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原因:压制反清思想,加强思想控制(顺治-雍正)影响: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束缚思想,摧残文化。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农业:A.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B.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C. 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番薯D.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还有烟草(原产于美洲)E.赋税制度:明一条鞭法(征收白银货币地租,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清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农耕社会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F.租佃制超过自耕农,普及农村。

手工业: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铁:普遍用焦炭冶铁纺织: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

丝织:中心:苏杭,分工较细,新经济因素产生。

制瓷: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商业:A. 明清国力强盛a.商业市镇兴起,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要冲),城市经济功能加强。

b.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普遍流通。

c.农产品商业化,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条变法的实行),d.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e.商业资本日趋活跃,不仅在流通领域,而且接入生产领域,小生产者失去了生产独立性,商人也称为包买商。

f.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欧洲;g.19C初,世界10个50万以上人口城市中,中国有六个;h.明中后期至前期,世界白银一般流入中国;i.中国是世界经贸中心之一B.新经济因素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中后期地点:江南地区特征:雇佣劳动;工场手工业的经营形式;购买劳动力;商品生产工场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区别:工场手工业工厂规模大,分工协作好,集中生产,效率高地位:封建社会内部新事物,代表社会发展的进步事物,但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C.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封建专制制度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市场)②闭关锁国(海外市场)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根本);防止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天朝上国,统治者盲目自大。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通商影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失去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契机。

③重农抑商:政府压制手工工场向商人征重税,影响了手工工场的规模;商人买田置地缺乏资金,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④官府盘剥:征收重税,使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文化:承古萌新①科技:传统科技继续领先,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A.《农政全书》徐光启(明)屯垦、水利、荒政三大主题,吸收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方法。

B.《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总结了中国16C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是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推进世界生物学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C.《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辉煌的原因: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⑵强大的中央集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⑶各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⑷中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特点: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专制统治⑴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⑵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⑶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⑷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⑴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大实用性,服务于农耕、生产,巩固统治;⑵重视队典籍的整理,忽视实验;⑶多集中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数学等领域,没有涉及近代科学;⑷经验性、技术化,很多具有不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②思想:A.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王阳明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途径:克己私欲,回复良知评价:重视人的道德修养B.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背景:政:君主专制统治发展的顶峰,日趋衰落,阶级矛盾激化;经:商品经济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竞相逐利;文: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是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外: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人:思想家的探索代表:明:李贽作品:《焚书》《藏书》内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认了“天理”的存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⑴王夫之:作品:《船山遗录》内容:理在气中;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私欲之中,天理所寓⑵黄宗羲:作品:《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内容:反对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思想否定三纲五常;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⑶顾炎武: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评价:①带有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②对君主专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③对后世影响深刻(共同: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