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辛弃疾的农村词》

合集下载

辛弃疾农村词鉴赏

辛弃疾农村词鉴赏

辛弃疾农村词赏析一、前言辛弃疾的农村词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豪放精神,更是开创性的创作了许多具有田园色彩的“农村词”。

农村词指作品的内容主要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的感情词作。

辛弃疾的农村词不仅内容优美、感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更兼有深婉含蓄和平白通俗之妙。

二、代表作品及其赏析1.诗人不仅写农村生活,还把农村生活与城市的仕官生活作对比,表现出对争名逐利、相互倾轧的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宋代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词的上片以清丽的笔触,描绘出农村初春时节的蓬勃生机。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两句写春天已到田野、小路边的桑树枝条柔软,冒出了嫩芽,蚕种生出了幼蚕,勤劳的农家又开始了他们的辛勤劳作。

但词的下片可见词人在流连于农村美好风景的同时,并没有忘怀国事,景物的清新可喜声,心情的轻松愉快,都没有遮掩住为国事忧虑感伤的情怀。

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2.作者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写出歌颂农民劳动生活的作品,描绘了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

不用典故,纯为白描,用清新的文笔来表现农家勤劳恬静欢乐的一面。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这首词写出了农村劳作时的场景,诗人不仅描写景象,同时劳作也是农村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辛弃疾《游山西村》古诗词原文、译文就鉴赏

辛弃疾《游山西村》古诗词原文、译文就鉴赏

辛弃疾《游山西村》古诗词原文、译文就鉴赏《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这首词虽然题材比较普通,但是立意新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词吧。

辛弃疾《游山西村》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及注释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鉴赏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

豚,是猪。

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免费下载】简谈辛弃疾的农村词 作业 田慧

【免费下载】简谈辛弃疾的农村词 作业 田慧

简谈辛弃疾的农村词文学院0901班田慧2009101010112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 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他的词以委婉悲壮的词风著称于世,流传至今的大约有六百余首诗词,其中关于农村题材的词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

淳熙八年(1181年)冬, 辛弃疾被朝廷罢官,于是晚年不得不退居乡野,隐居于江西上饶、铅山农村之地,长达二十年之久。

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环境发生很大改变,也是这一机缘使他创作了许多刚健清新、描写农村闲适生活的农村词。

风格上与他壮年的时候所做的一些豪放词大所不同,让人读了有喜悦、轻松之情,好像是跟他一起在质朴、恬静的乡间游走一般。

以此,发现他不仅具有铮铮铁骨般的刚烈,而且还有一颗浓纤绵密的内心。

在中国古代词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以农村的景致风物入词的词人不多,除苏轼、范成大外,还有就是辛弃疾了。

其实,将农村风光及生活引进文学,应该说最早开始于陶渊明,相对于田园诗的兴盛,词的世界在这方面却是一片荒芜,第一位正式将农村生活写入词中的是苏轼,最有名的是他在徐州任上所做的五首《浣溪沙》,反映了人民久旱得雨后的欣喜之情。

而农村词在苏轼之后又无人涉及,直到稼轩,才又在农村词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发展,辛弃疾的农村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明显优于前辈苏轼。

而关于辛弃疾农村词的篇章数目,历来却是众说纷纭。

在辛弃疾600余首词中,以农村为题材的确实为数不多,据顾之京先生统计和认证,“有二十五首可以确定为农村词”,在他的《辛弃疾农村词篇什探究》一文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其后的学者便也多采用这一数据。

之后研究辛弃疾农村词的论文对这一问题仍有较含糊之处,如梁泳嫦的《辛弃疾田园词研究》中说“田园词的作品大约有四十多首”,作者在文中明确论述“田园词”即“农村词”,二者实质相同。

实际上,造成种种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学者们对于辛弃疾农村词的范围的划定,正如顾之京先生所言:“要辨明稼轩农村词的数量和篇什,首先要研讨的是全部稼轩词中,什么样的词属于农村词,划定其农村词包容的范围。

辛弃疾的农村词(专题讲解)

辛弃疾的农村词(专题讲解)

《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均,眉头不似 去年颦。殷勤谢却甄忠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亡赖 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四,不事雕琢,自然平淡
• 上下篇所写事项与物象互相映衬,共同营造出 一种和乐、喜悦的气氛,甚是可人。雨水充足 预示着丰收的年景,老农舒展了眉头,争先恐 后向词人传达喜悦。词人为农民高兴,就连小 鸟婉转的唱歌也好像在劝人开怀畅饮。“啼鸟 有时能劝客,小桃亡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 新。”这三个拟人句恰到好处,只用平凡的景 物就衬托出了词人的喜悦之情,自然而又十分 新颖。
辛弃疾的农村词
辛弃疾一生,金戈铁马,渴望收复山河。但他是不得 志的。在他闲置的岁月里,他的作品别有风景。辛弃疾笔 下的农村风光的词,成为他豪放报国的背后的独特风景。
Hale Waihona Puke 综 述• 辛弃疾在近二十年的投闲置散生涯中, 创作了不少抒写啸傲溪山情趣和描绘田 园风物的农村词。这些农村词的思想内 容较为丰富且具有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对词境的别种开拓,对词的风格的新突 破。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清新平实, 词风质朴自然,但反应了农村生活的闲 适美好。
结 束 语
• 辛弃疾的农村词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 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 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以及自己生活在 农村里的轻松和欣喜。农民的憨真、民风的淳 朴无不组成一幅幅动人、诱人的画面,令人心 弛神往。他的农村词风格别具特色,更加有力 地证明了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一个 伟大的作家的创作风格是多样化的。
《清平乐· 柳边飞革空》
• 柳边飞革空,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 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影, 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 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三,纯朴善良的人物
• 全词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上片开头两句是词人描 写自己。一位被迫闲居的英雄,夜晚在柳荫道上飞驰, 露水都已沾湿了衣服。不仅写出了词人的马上英姿, 而且写出了他当时畅快的心情。后两句写景,描写了 一幅鹭鸶捕鱼的情景。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一幅浣纱 女群体的形象,用“娉婷”一词来形容浣纱女子在月 下浣纱的身影,显得风韵优雅,顿使画面更为增色。 最后两句是全词中最有生气的一幅画面:词人突然听 到那边宁静的村庄中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其中一位 浣纱女急忙向陌生人羞涩地一笑,然后起身匆匆去。 这不但是读者如见其人,而且使人能感受到她的心理 活动,词人把画中的女子写活了。

辛弃疾农村词探析

辛弃疾农村词探析

辛弃疾农村词探析【摘要】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辞赋作品以“辞章且,词章丽”而著名。

本文将主要探讨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特点、风格特色、意义和影响,以及与现实的关系。

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创作农村词的动机和内在意义。

结合现实背景探讨辛弃疾农村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位文学大师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辛弃疾农村词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辛弃疾、农村词、生平背景、艺术特点、风格特色、意义、影响、现实关系、中国文学史、地位、价值、传承、发展。

1. 引言1.1 辛弃疾农村词探析辛弃疾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辛弃疾的农村词被认为是他创作中的精华之一。

农村词以其真挚深情、朴实质朴的风格著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现了辛弃疾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辛弃疾的农村词中,常常描绘了农村景色,农民劳作的场景,以及农民的艰辛生活。

这些词作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农村的热爱与关怀。

辛弃疾的农村词还常常融入他对政治、社会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批判。

通过对辛弃疾的农村词进行深入探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够寻找到这些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辛弃疾的农村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精品,更是对中国农村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记录,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正文2.1 辛弃疾的生平背景辛弃疾,原名辛文,字士诚,号稼轩,北宋文学家。

他生于一雄秀望族为生的家庭,自幼善于文学,八岁能够作诗,十二岁通《史记》。

辛弃疾的父亲在屯田之事上不得志,一直生活拮据,这使得辛弃疾在早年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挫折。

辛弃疾自幼聪慧好学,曾就学于著名学者司马光门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对于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诗歌创作,成为了北宋时期备受瞩目的诗人之一。

《村居》教学反思5篇

《村居》教学反思5篇

《村居》教学反思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村居》教学反思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村居》教学反思5篇(村居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供大家参阅。

【诗歌鉴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4、翁媪(ǎo):老翁、老妇。

5、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6、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7、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8、卧:趴。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翻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清平乐?村居》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感悟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感悟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感悟原文: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译文:小溪边上满是翠绿的青草,溪边上有座低小的茅屋,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用当地土话轻声交谈着。

词人与老人攀谈了起来,许是喝了点小酒的源故,老人不无得意的给词人介绍到:河东豆地里锄草的是家里的老大;手巧的二犯正在用毛竹片编织着鸡笼,待到来日赶集时卖了换取一些生活用品;最让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草丛边,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作品赏析:辛弃疾晚年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带湖,往来出游期间,写过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清平乐·村居》是其中的一首。

也许是实实在在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许“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士不正是为了守护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吗?普普通通的农家生活场景,在词人的笔下,就显出蓬蓬勃勃的生机,透出恬静温馨的意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展示了“村居”的环境,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清新明净的画面。

低矮的茅舍前有一道清澈的小溪流过,溪边是青青的草地。

也许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同样会觉得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吧。

这个环境是农家活动的背景,也是农家生活情调氛围之所在。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接着便描写了村居主人,“醉里”在这时当指以吴音相媚好的“白发翁媪”。

“吴音”,这里指江西方言。

江西在春秋时代属于吴国,所以把这个地方的话叫做“吴音”。

吴音软媚,更增加了几分亲昵。

“媚好”是宋人诗词中常用的语词,即“喜悦、喜爱”的意思。

感悟:词人写白发翁媪,神情毕肖地描摹了他们的情态。

他们喝了些自酿的米酒,脸带着几分醉意,用软媚的方言说着亲热的话语,气氛亲切愉悦。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声,不是叱咤风云的怒吼,也不是肆无忌惮的狂笑,而是“昵昵儿女语”的亲近,或许还有几分打趣,几分调侃吧?正是这个“声”首先吸引了词人的注意,然后才是“寻声暗间弹者谁”,结果才发现倒不是儿女情长的俊男倩女,而是一对和睦亲密、白头偕老的伴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辛弃疾的农村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一天,假期中闲暇独处的我,在家中翻看唐宋诗词欣赏时,看到了这两句词的出处,它出自辛弃疾的农村词,西江月《夜行沙道中》。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它的音乐旋律把我带回到八年前……
那时,我正在河口上班,单位的居所地在河口的王家窑这个村庄旁边,我宿舍背后的一块平平的场地就是这个村的稻场,稻场的四周是参差不齐,随着地势的高矮平整出一块块错落的田地。

夏季的傍晚,单身的我在同事们正在忙着做饭,带孩子,一切都在进行时地享受着合家欢乐的天伦之乐时,我已早早地了理完了我的晚餐坐在了这屋后田边青青的草地上,脚上的鞋也散放在田埂上,脚轻轻的放入田边的小水沟里,轻轻的拍打着水面,两手着地,看着、欣赏着远近的小山峦,山峦中座落着零碎的村户人家,此时这些村户人家的屋子上空正缭绕着迷迷蒙蒙的烟雾,用鼻轻轻地吸一下,好香的饭菜混合味呀!
那时,孩子和丈夫都不在身边,单身的日子是清静的,生活也是简单的,清静中透着一份孤寂。

“呱!呱!呱!……”脚丫底下只感觉到一丝冰凉,随着这阵呱叫声一只青蛙从我的脚背上飞快的掠过,田野里欢快的蛙叫声惊醒了我,收回了我的思绪,从眼前的田边里,放眼望出,这只青蛙已蹦跳到下面的一个田园里,忽地青蛙离弦、落地一瞬间的水声、蛙叫声此起彼伏,远近呼应,像一个大型的音乐团在演奏一场精典的交响乐曲……
心底里倏地串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词,再往前想,却怎么也想不起这两句词的完整词句,也不知它的出处,更想不起是学生时代老师教过的,还是自已课后阅读过的,脚踩着田间的小溪流,手抓着田边的泥土,一个心结就这样堵在了心头。

夜色,已经由外边不知不觉地进入我的周围,天凉爽起来了,蝉鸣声小了,蛙声也停息着越来越弱了,我该回家了……
现如今,我已回家了,家的周围是高层的建筑楼房,从家通往单位的进出路口全都是硬化的水泥路面,一年四季,看到的是高楼大厦,听到的是鸣叫的汽笛声,嘈杂的叫卖声……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曾想起,忆起这心结,也不曾刻意去查找,翻阅,而这一天,假期中闲情逸致的我无意中翻阅到了这两句词的出处,心里豁然开郎起来,只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已离去工作地多年的我,什么时候能再次融入您的怀抱,光着脚丫亲吻一下您的脊背,能再次掬一捧泥土,将您的芬芳倾心地沁入心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