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

合集下载

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

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

【篇一】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王蓝田性急原文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翻译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

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不是很好,何况是王蓝田呢!”【篇二】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孟德传原文北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

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翻译孟德曾经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他小的时候很喜欢山林,就入了军营,“好山林”的愿望没有实现。

中考文言文专题:人物传记篇

中考文言文专题:人物传记篇

丹山中学文言文专题人物传记篇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1.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1.(1)治理,管理(2)案件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一、课外阅读(2022·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

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俯眉..暂仕①,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

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

①仕:为官。

①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此:_____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①只是;①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样只是委屈自己2.A3.(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4.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①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可根据方法提示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分析(1)“此乐何极”的“此”是“这样”的意思,因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的“此”也是“这样”的意思。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吴隐之传》原文及译文原文: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

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

九年,卒。

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

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

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

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

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

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

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

文言文写人物传记300到500字

文言文写人物传记300到500字

文言文写人物传记300到500字
赵英勇,胆气绝,性沉果,忠义.“血染征袍透甲红,乱世谁敢与争锋,单枪救困扶危主,惟有常山赵子龙.”。


于长坂一战中,备兵不利,而备子阿斗(禅)陷操中.云为救主之子,单骑突入曹操百万军中七进入七出,救了禅.孙尚香孙夫人要抢禅还吴时,以备易以荆州,云又截江夺阿斗.
赵武艺,且有识,有智谋.先主为报关羽之仇,举兵伐吴.赵云谏不成备,只得出征,保护玄德.赖有云在旁保护才出了陷重围者备.云知七十岁,在汉中连斩五将,使贼闻风!
吾敬赵子龙,敬之于君之忠:独救阿斗、截江夺阿斗.钦其勇,取上将首,如探囊取物.吾敬之谋,零贼走懿.吾敬之忠,为救少主不顾身.我在称云:“有勇略,穿梭雄中.心照,济不顾身.。

中考文言文之人物传记(一)

中考文言文之人物传记(一)

【文章主旨】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的寇准形象。

【原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文学常识】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

字平仲。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出身书香门第,少年聪明好学,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

这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基础。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类,情思凄婉,很有贾岛诗的风味。

[1]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

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

【故事会】寇准罢宴青年时代的寇准,得到宋太宗的支持和信任,提升为参知政事。

不久,太宗又为寇准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亲。

宋娥是赵匡胤宋皇后的幼妹、邢国公宋准的幼女,美貌聪慧,贤淑多才。

新婚期间,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一天,寇准与宋娥正在欢宴,忽听门官来报:“相爷,大门外有个老汉,说是相爷的同乡,非要见相爷不可。

”一听是家乡人,寇准忙说:“快请进来!”不一会儿,门官领来一个老汉,衣着破烂,脸上布满皱纹。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
《吾自传》。

余乃某之自传也。

余生于江南之一小村,家贫无以自给,然幼
时即有读书之志。

余幼时聪颖,喜好诗书,每每向乡人借书,饱读
诗书,颇得光阴。

然家境贫寒,无力供余读书,余乃自力更生,辍
学出外谋生。

余行走江湖,历经磨难,遇见良师益友,得以广见识,深得人情世故。

余见闻颇多,心悟日深,乃决心还乡读书,刻苦钻研,终于中举,得以回乡为官,尽孝报亲。

余虽平凡之人,然一生
坎坷,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终得圆满。

吾自传至此,谨以自勉,
庶几后人得以效之,勉励自身,报效国家社会。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贤士张公传》张公者,名讳_____,乃_____之地人士也。

生于_____之岁,家境清寒,然志存高远,自幼聪慧好学,勤勉不懈。

公幼时,即显非凡之质。

入乡塾,同窗皆嬉戏打闹,独公端坐于室,专心诵读经典。

师见其好学,甚喜,常额外授之学问。

公亦不负师望,学业日进,未及弱冠,已通经史子集,能诗善文。

及年长,赴科举,一举中第。

初入仕途,任_____之职。

时该地民生凋敝,匪患丛生。

公到任后,不辞辛劳,亲察民情。

见百姓受苦,心急如焚,遂定方略以治之。

先是整肃治安,招募勇壮,组建乡勇。

亲率之剿匪,数战皆捷,匪患渐息。

继而兴水利,垦农田,教民耕织之术。

又开办学堂,延请名师,使贫家子弟亦有读书之机。

未几,该地物阜民丰,百姓皆安居乐业,对公感恩戴德。

公为官清廉,不贪财帛,不受贿赂。

有富商欲以重金赂之,求行方便,公严词拒绝,曰:“吾为官,当为百姓谋福,岂可为一己私利而损公义!”富商惭退。

后因政绩卓著,迁升_____。

任上,公依旧兢兢业业,心系民生。

每逢灾年,开仓赈济,亲往灾区安抚灾民。

又改革弊政,革除官场陋习,使政风为之一新。

公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朝中有奸臣当道,鱼肉百姓,公上书弹劾,无所畏惧。

虽因此遭奸人陷害,被贬谪_____,然公不悔,曰:“吾为国为民,虽九死犹未悔!”在贬所,公亦未忘忧国忧民。

与当地士绅共商发展之策,兴修道路,发展商贸。

数年后,该地亦渐繁荣。

及奸臣伏诛,公得以复用。

复官后,公愈感责任重大,夙夜在公,鞠躬尽瘁。

终因积劳成疾,于_____之年,卒于任上。

公一生,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功绩卓著,为后世传颂。

其风范长存,激励后人,当以公为楷模,为社稷苍生谋福祉,不负家国之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进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昭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

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②漫,抹掉。

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

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B.所在以礼遣之。

遣:送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D.又移金戎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朝廷不吝以报功。

B.进兄弟饮食而已。

C.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3.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B.刺入即出见之。

(余玠见到名贴请冉氏兄弟进底邸并马上出来会见他们。

)C.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

)D.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

(都依山势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样错落分布。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

”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

错衣朝衣,斩东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绐:欺骗。

D.吾亦恨之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上发兵以御之②杀之以应陈涉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①其意不在错也②齐国其庶几乎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5.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①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

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注]①涴(wò):沾污。

1.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讯:审问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秦伯说,与.郑人盟C.坐客莫有知者.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言之,貌若甚戚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断案明察。

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

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

因此。

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译文:(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译文:(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

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

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

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

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顷之,为什邡令。

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

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迁为参军。

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