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年台风排名
登陆广东的台风强度和路径特征分析

登陆广东的台风强度和路径特征分析陈劲;杨玺;汤振鹏【摘要】采用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RSMC-Tokyo)发布的1951~201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对影响中国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65年间影响到广东沿海的台风共计300次,年均4.6次,较多的年份达到10次,较少的只有1次,每年第一次影响广东沿海台风的生成时间主要在7月前后,最早到4月份,最迟到9月份;其源地均位于赤道以北,主要分布在10° N附近、120° ~150° E之间;在广东沿海登陆的台风每年在3次左右,主要集中在都在7~9月,只有极少部分出现在4、5、11月,而临近台风年均在1.5次左右,其分布的时间较分散,除1、2月外几乎全年都有出现;影响到广东沿海的台风主要以超强台风为主,占总数的49%.【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4页(P35-37,56)【关键词】广东沿海;台风;路径;强度;统计特征【作者】陈劲;杨玺;汤振鹏【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广东江门529000;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广东江门529000;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广东江门5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4引言广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是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地区。
每年的夏秋雨季广东省都受到台风的侵袭,是我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省份。
因此,研究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台风的变化规律,掌握其特征,对准确预测台风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TC)的生成、结构特征、移动路径、登陆过程、时空分布以及TC 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Chan等[1,2]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陈世荣[3]根据1949~1986年热带风暴在各经纬度生成的分布频数统计确定出西北太平洋的3个热带风暴源地;陈敏等[4]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并研究了台风源地随季节的变化及台风源地与台风强度的关系;黄荣辉、陈光华[5-7]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 活动的年际变化,指出热带西太平洋TC生成与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热状态和季风槽的位置密切相关;于玉斌等[8]对1949~2003年西北太平洋TC强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南海北部和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增强TC频数的高值区;Webster[9],曹楚等[10]指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热带风暴的生成、路径和强度在发生变化。
登陆我国台风统计(包括港澳台)

1956年12 WANDA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 1956年8月1日 浙江象山
1956年15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6年8月5日 海南文昌-琼海 热带低压 1956年8月6日 广西东兴
1956年19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6年8月17日 海南东方 热带低压 1956年8月18日 广西防城港-钦州
1957年23 / 热带风暴 热带低压 1957年10月15日 广东台山-斗门
1958年04 / 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1958年6月2日 海南海口-文昌
1958年10 WINNIE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 1958年7月15日 台湾花莲-台东 强热带风暴 1958年7月16日 福建厦门
1958年13 / 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1958年7月24日 福建厦门
1956年20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6年8月27日 海南文昌
1956年22 DINAH 强台风 强台风 1956年9月3日 台湾花莲 台风 1956年9月3日 福建长乐
1956年25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6年9月16日 海南万宁
1956年26 FREDA 强台风 台风 1956年9月16日 台湾宜兰 强热带风暴 1956年9月18日 福建龙海-厦门
1952年17 NONA 台风 台风 1952年9月6日 海南文昌
1952年18 / 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1952年9月13日 台湾台东 强热带风暴 1952年9月14日 广东汕头-澄海
1952年19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2年9月10日 台湾花莲-台东 热带低压 1952年9月10日 福建莆田
1956年27 GILDA 超强台风 强台风 1956年9月22日 台湾屏东 热带风暴 1956年9月23日 福建惠安
近58年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位置和生成源地的变化

近58年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位置和生成源地的变化胡娅敏;宋丽莉;罗晓玲【摘要】根据1949-2006年《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8 a登陆广东及各区域热带气旋的频数、时间、强度及其与生成源地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近58年登陆热带气旋最多(少)集中于粤西西区(粤东中区),7-9月是各区登陆高峰期,其中粤西和珠三角呈现出弱的下降趋势,而粤东无明显变化趋势.②登陆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大部分热带气旋从5月开始生成,随后源地逐渐向东向北扩大,9月达到最东和最北位置,从10月开始逐步南移和西移.但各区登陆时间与发生源地的关系无明显规律性.③登陆广东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其生成区域也不同:登陆时达到热带气旋等级的集中生成于南海、菲律宾海盆和加罗林群岛,登陆时达到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等级的主要生成于南海,登陆时达到强热带风暴和超强台风等级的生成于西太平洋.各区均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登陆居多、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较少,登陆粤东的强度强于粤西.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气旋以登陆粤西最多,其次是珠三角,登陆珠三角和粤东的超强台风源地较粤西偏南偏东.登陆粤西和粤东的热带气旋源地分布于在西北-东南走向的带状分布区间内,而珠三角较为分散.%Based on the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for short) making landfall in Guangdong from 1949 to 2006, the variations of TC parameters, such as frequency, landfall time, intens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and the source regions, have been analyzed. The follo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1) The highest (lowest) landfalling frequency of TCs occurs in the western sub-region of western Guangdong (the middle sub-region of eastern Guangdong). The peak period is from July to September. There occurs a weak descent trend inwestern Guangdong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but not in eastern Guangdong. (2) The source regions of TCs show an obvious seasonal distribution. Most of TCs are generated from SCS in May, then, the source region of TCs expands eastwards and northwards until September. Since October the source region moves southwards and westwards. There is no distin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fall time and source region. ( 3) The TC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are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The source regions of TCs are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Philippines sea-basin and the Caroline Islands. The Tropical Depress (TD) and Tropical Storms (TS) are mainly generated from the SCS, and the Strong Typhoons (STY) and Super Typhoons (SUPERTY)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 Pacific. There are more STS and TY than TD and TS. The intensity of landfalling TCs in eastern Guangdong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western Guangdong. TCs originated from the SCS mostly make landfall in western Guangdong an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source regions of landfalling SUPERT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eastern Guangdong move further southwards and eastwards than those in western Guangdong. The source regions of landfalling TC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Guangdong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a belt-shaped area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whereas the source regions of landfalling TC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dispersed.【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50)004【总页数】8页(P113-120)【关键词】热带气旋;广东;登陆位置;生成源地【作者】胡娅敏;宋丽莉;罗晓玲【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广州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P444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是破坏力最强的气象灾害之一,尤其是登陆TC,它常常给登陆地区造成严重的灾害,一直是气象业务和科研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而弄清影响该地区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是进一步开展热带气旋研究和提高预报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
建国以来最大台风

建国以来最大台风中国每年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影响,主要是福建沿海,广东广西沿海,浙江沿海,海南沿海。
每年都有大的台风对我们一些地区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譬如2014年影响海南全岛的9号台风威马逊,2016年影响厦门的14号台风莫兰蒂。
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出了中国自1960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年最大台风,看看这些中国历史最大台风排行榜。
截至目前,第二大风王是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强度是18级以上,风速72米/秒,中心气压945百帕。
第一大仍是1979年的风王泰培。
历史上最大的台风到底是1979年台风泰培还是1961年台风Nancy,气象历史记录已经很明确,截至2016年,历史上最大的台风就是1975年1961年台风泰培,Nancy没有实测记录,无从考究。
1960年飓风Donna 北大西洋 140kts,中心气压930hPa;1961年台风Nanc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85kts,中心气压882hpa;1962年台风Karen,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3年台风Jud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20hPa;1964年台风Sall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70kts,中心气压895hPa;1965年台风Bess,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6年台风Ki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70kts,中心气压880hPa;1967年台风Carl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8年台风Agnes,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00hPa;1969 飓风Camille 北大西洋 165kts,中心气压905hPa;1970年台风Hop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00hPa;1971年台风Irm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884hPa;1972年台风Rit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5kts,中心气压910hPa;1973年台风Nor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877hPa;1974 飓风Carmen 北大西洋 130kts,中心气压928hPa;1975年台风Jun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875hPa;1976年台风Louis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895hPa;1977 飓风Anita 北大西洋 150kts,中心气压926hPa;1978年台风Rit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80hPa;1979年台风Tip,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5kts,中心气压870hPa;1980 飓风Allen 北大西洋 165kts,中心气压899hPa;1981年台风Elsi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95hPa;1982年台风Mac,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895hPa;1983年台风Forres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85hPa;1984年台风Vaness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880hPa;1985年台风Dot,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1986年台风Pegg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00hPa;1987年台风Nin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5kts,中心气压930hPa;1988 飓风Gilbert 北大西洋 160kts,中心气压888hPa;1989 热带气旋Orson 南半球 140kts,中心气压905hPa;1990年台风Mike,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915hPa;1991年台风Yuri,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895hPa;1992年台风Gay,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900hPa;1993年台风Ed,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15hPa;1994 飓风John 东北太平洋 150kts,中心气压929hPa;1995年台风Angela,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10hPa;1996年台风Herb,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25hPa;1997 飓风Linda 东北太平洋 160kts,中心气压902hPa;1998年台风Zeb,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00hPa;1999 热带气旋05B 北印度洋 140kts,中心气压912hPa;2000年台风达维,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30hPa;2001年台风法茜,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15hPa;2002 热带气旋Zoe 南半球 155kts,中心气压890hPa;2003年台风鸣蝉,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0kts,中心气压2004年台风暹芭,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10hPa;2005 飓风Wilma 北大西洋 160kts,中心气压882hPa;2006 热带气旋Monica 南半球 155kts,中心气压916hPa;2007 飓风Dean 北大西洋 150kts,中心气压905hPa;2008年台风蔷薇,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5kts,中心气压905hPa;2009年台风妮妲,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05hPa;2010年台风鮎鱼,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60kts,中心气压885hPa;2011年台风桑达,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40kts,中心气压920hPa;2012年台风三巴,生成地西北太平洋,风速155kts,中心气压900hPa;2013年台风海燕,西北太平洋,315km/h (170kt) ,895百帕;201409号台风威马逊,17级以上,风速72m/s,每秒72米,中心气压881.2百帕。
登陆我国台风统计

6012
热带低压 1960年8月15日 广东惠来-陆丰
1960年8月14日 台湾宜兰
6016 ELAINC 台风 强热带风暴 1960年8月23日 台湾台东 热带低压 1960年8月25日 广东汕头-澄海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6022 KIT 强台风 台风
6024 ALICE 台风 台风
6103
1955年6月26日 海南三亚
1955年7月17日 山东乳山-海阳
1955年7月11日 广东台山-斗门
5518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5年8月17日 浙江象山 IRIS 强台风 强台风
5519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5年8月24日 福建惠安-龙海 热带低压
5524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5204 GILDA 强热带风暴 热带低压
5207 HARRIET 台风 热带风暴
5208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5212
1952年7月6日 广东电白
1952年7月19日 浙江台州-温岭
1952年7月21日 广东陆丰
1952年8月12日 广东徐闻
5214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52年8月20日 广东台山-阳江 ROSE 台风 台风
4908 IRMA 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1949年7月28日 台湾屏东-高雄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4911 /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1949年8月9日 广东台山 热带低压
4913 / 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4919
1949年8月8日 海南万宁
1949年8月9日 福建福鼎
1949年9月8日 广东台山-斗门
福建福鼎-浙江苍南 上海
5904 JOAN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 1959年8月29日 台湾台东 台风 1959年8月30日 福建惠安 ROSE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
台风年鉴——精选推荐

台风年鉴三、具体情况回顾(⼀)登陆我国的热带⽓旋1、0801“浣熊”拉尼娜现象注定了2008年的不平凡。
4⽉中旬初,菲律宾以东⼀个热带扰动的出现引起了⼴⼤台风预报机构的关注,不仅仅只是因为它可能发展成为今年的初台,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是⼀个破记录的热带⽓旋。
这⼀扰动在穿过菲律宾群岛后加强为热带低压,15⽇下午在南海南部加强成为今年第1号热带风暴“浣熊”,它的辉煌就此开始了。
“浣熊”⽣成后在副热带⾼压的引导下向西北偏北⽅向-偏北⽅向移动,16⽇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当⽇下午⼜迅速地加强为台风。
之后在逐步逼近海南岛的过程中它经历了眼壁臵换的⾃救过程,但终因进⼊低海温的海区和⼲冷空⽓的侵⼊开始减弱。
18⽇晚22时30分前后,“浣熊”在海南省⽂昌市龙楼镇登陆,登陆时已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附近最⼤风⼒有11级,风速30⽶每秒。
初次登陆后,强热带风暴中⼼很快移出陆地,开始向⼴东西部沿海靠近,强度也被迅速地削弱,19⽇上午减弱为热带风暴,、下午14时15分,它在⼴东省阳东县东平镇再次登陆,登陆时中⼼附近最⼤风⼒有8级,风速18⽶每秒。
就此“浣熊”正式进⼊陆地,最后于4⽉20⽇凌晨在⼴东北部停⽌编号。
“浣熊”的特点就是登陆时间早,强度变化快,路径复杂和环流较⼩,它成为建国以来登陆我国最早的热带⽓旋。
受其影响,南海⼤部、海南东部、⼴东中南部和港澳出现了风⾬天⽓,江西南部和福建南部也出现了强降⽔,华南沿海出现8-12级⼤风,陆地风⼒也有7-10级,其中西沙岛出现了13级阵风,⽂昌市龙楼镇的铜⿎岭甚⾄出现55.5⽶每秒的16级阵风。
各地普降暴⾬到特⼤暴⾬,过程⾬量50-250毫⽶, ⼴东阳江市上川岛和海南西沙岛出现超过250毫⽶的降⽔。
⾹港和⼴东中南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汕尾市1⼩时最⼤⾬量达112毫⽶,部分地区遭到⽔浸和地质灾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2、0806“风神”本以为今年的6⽉将风平浪静,可⼀个热带扰动却在西太平洋上逐渐发展,6⽉19⽇下午它加强为今年第6号热带风暴“风神”。
近年来重大台风有-B

近年来重大台风有?9107号台风袭击汕头,风雨危害,损失严重1991年7月19日,9107号台风在广东汕头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40米/秒(风力超过12级),阵风达52,9米/秒,超过1969年7月28日登陆汕头的6903号台风(阵风52.1米/秒),为建国以来登陆汕头市最强的台风。
受台风影响,广东东部和福建沿海出现8—10级大风,部分地区风力达11——12级,其中广东有8个县区风力超过12级。
与此同时,广东、广西、福建南部还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
其中,19日下午至20日上午,广东丰顺降雨量达276毫米,,低洼处水深2米。
汕头市区一株两人合抱不拢的百年木棉古树,被强风连根拔起;行驶在马路上的大型集装车被大风吹翻;揭阳至汕头的220千伏输电线65号基塔被刮倒;汕头及厦门机场一度关闭,白云机场—些航班被取消。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全省有39个县市受灾,受淹、倒伏农作物305万亩,倒断甘蔗20多万亩,110万亩柑桔、香蕉、柚果等折枝落果严重,倒塌房屋6万多间,损坏房屋33万多间倒塌茅舍8万多间,死亡101人,伤5000多人,一大批公路、桥梁和水利、通讯设施遭到破坏。
福建省有20个县市不同程度受灾,倒损房屋近3万间,损毁船只150多艘,受灾农作物126万亩,交通、水利、通讯设施亦受到破坏。
9216号台风登陆台闽,华东等地大面积受灾1992年8月30日,9216号台风在台湾花莲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7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5米/秒(风力12级);31日台风在福建长乐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级;这个台风虽然强度不大,但影响范围大,外围风力比中心附近的风力还大,带来的降雨势头很猛,加之又遇上天文大潮期,沿海出现的特大海潮波及面广、造成的灾害非常严重。
在台风影响下,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沿海地区出现6—9级大风,部分地区风力达10—12级,并普遍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还降了特大暴雨,如浙江乐清砩头站过程降雨量达741毫米,其中24小时降雨量最大为406毫米,12小时降雨量为271毫米。
2012年台风资料

2012年登陆广东的台风资料(区华坚收摘)今年第6号热带风暴“杜苏芮”于6月26日20时生成, 28日05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
(名字来源:韩国,意义:一种猛禽)。
据省气象台最新消息,强热带风暴“杜苏芮”28日20时中心位于深圳东南方约900公里的巴士海峡海面上。
“杜苏芮”将以2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于28日夜间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逐渐靠近我省东中部海面,并有可能于29日夜间到30日上午在汕尾到阳江沿海地区登陆。
“杜苏芮”将成为今年登陆我省的首个台风,同时也是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杜苏芮”在30日2点30分在珠海登陆,短短半个小时内迅速减弱为热带风暴,6点在恩平减弱为热带低压,8点在云浮减弱为低气压。
事实证明,这只“猛禽”还真是具“长得怪、跑得快、脾气坏、难把脉”的鲜明个性。
【“韦森特”动态】台风“韦森特”24日凌晨4时15分在台山登陆后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台山、开平、恩平、新兴、阳春、罗定、信宜,中午前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从信宜进入广西境内,16时其中心位于广西容县境内,中心最大风力18m/s (8级),最低气压988百帕。
【风雨实况】受“韦森特”,广东省沿海和海面均出现了11~13级的大风,其中上川岛镇录得最大阵风44.6米/秒(14级),珠江三角洲、云浮、肇庆等地陆地风力也达到6级阵风8级;珠江三角洲、粤西和粤东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根据广东省气象站网的监测,23日08时至24日16时,全省共有2个气象站录得250毫米以上的雨量,新兴县里洞镇录得全省最大雨量376.9毫米,新会崖门镇284.1毫米;有232个气象站录得100~250毫米的雨量,有606个气象站录得50~100毫米雨量,有426个自动气象站录得25~50毫米的雨量。
全省观测到25毫米(大雨级别)以上的自动气象站站数占全省站数的67%,全省平均雨量50.6毫米。
【“启德”特点】今年第13号热带风暴“启德”(Kai-tak,名字来源:中国香港,名字意义:香港旧机场名)8月13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14日23时“启德”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5日傍晚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16日05时加强为台风,并向西偏北方向移动;17日12时30分前后,“启德”以台风强度在湛江麻章区湖光镇登陆,14时30分前后移入北部湾北部海面后继续西行;21时前后在中越边境的交界处沿海地区再次以台风强度登陆,18日凌晨在越南东北部地区减弱为热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