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与氮的氧化物氨方程式听写
硫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S(硫)+ 6HNO3(稀硝酸)→ H2SO4(硫酸)+ 6NO2(二氧化氮)+ 2H2O(水)
硫与稀硝酸的反应是一种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硫被氧化成了硫酸,稀硝酸被还原成了氮氧化物。
这个反应会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能。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反应过程:
1.稀硝酸中的H+离子和NO3-离子能够对硫进行氧化,生成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和H2O。
2.但稀硫酸在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会被进一步氧化形成H2SO4。
3.反应的余下部分则生成了NO2气体和水。
反应特点:
1.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大量气体和热量会从反应中释放。
2.反应中的硫和稀硝酸能够彼此协作,提供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的化学物质。
3.硫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硫酸可以被用于制造化学品、肥料和石油催化剂等。
4.NO2气体对环境具有负面影响,是酸雨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总之,硫和稀硝酸反应的特点不仅仅在于其剧烈程度和气体产生,而
且也在于其对环境和工业化学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这个反应的过程和
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利用化学反应的能力。
课件_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PPT精品课件[完整版]
![课件_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PPT精品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e2501b9b89680202d82572.png)
SO2+CaO==CaSO3
• 淡黄色固体:S、Na O SO3+H20==H2SO4
2 2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红墨水等褪色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物理变化)
加热后,红色复原,有刺激性气味
SO3+CaO==CaSO4
SO3+H20==H2SO4
单质硫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
澄清石灰水 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 先除掉SO2,再检验CO2
二氧化硫
3、用途
加热后,红色复原,有刺激性气味 先除掉SO2,再检验CO2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红墨水等褪色 SO3+CaO==CaSO4 SO2+CaO==CaSO3 SO3+H20==H2SO4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红墨水等褪色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 SO3+CaO==CaSO4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红墨水等褪色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红墨水等褪色 黄铜矿(CuFeS2) 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 SO2+H20≒H2SO3 SO2+Cl2+2H2O==2HCl+H2SO4 SO2+CaO==CaSO3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物理变化)
三氧化硫
1常、温物下理为性无质色液体 2•SS、OO酸C33a+(化性S少HO2学0氧4)↓=+性=化C+Ha质H2物(S2OOO(H4通)2=性= ) S将俗S将将芒SS先将S将SS先S2将先SS先先S先将S使2S将加黄加NNOOOOOOOOOOOOO有称有有硝除有有除有除除除除有K有热铜热aa2322323322333M++机 “ 机 色 (掉 机 色 掉 色 掉 掉 掉 掉 色 色 后 矿 后+++++++(+++能能N少SSnCHCHCHHHCC色硫色物S色物S物SSSS物物,(,使使aO==aal2l2a222C)222=OOOOOO=+400O000OO质磺质质质质质质质红红品品u++S=C=(=====222222F===22HNNOa内”内吸内吸吸吸吸色色=====红,,,,,,红eHH===+(aaHHHHH4SCCCO22部,部附部附附附附复复溶溶再再再再再再)22·22222、2OO1aaaHSSSSSSS“淡“而“而而而而原原)液液检检检检检检0SSS==)新OOOOOH2OOO==生黄生褪生褪褪褪褪,,褪褪验验验验验验=444442制22344=O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有有HH色色CCCCCC氯C)CCOOOOOO团固团团刺刺(((((,,a物物物物物水ll222222++S”体””激激但但HH理理理理理O、22破,性性不不3变变变变变新SS↓坏不气气能能OO+化化化化化制H44掉溶味味使使)))))溴2于(酸酸O不水水、、可褪,碱碱逆色微指指),溶示示表于剂剂现酒,,其精红红强,墨墨还易水水原溶等等性于褪褪二色色硫化碳(CS2)
高一第一册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方程式回顾●红磷燃烧:4P+5O22P2O5白磷自燃:4P+5O2=2P2O5●木炭充分燃烧:C+O2CO2●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铝不易生锈:4Al+3O2=2Al2O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CO2变成CO:C+CO22CO●CO2溶于水:CO2+H2O H2CO3●CaO溶于水:CaO+H2O=Ca(OH)2●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汞在空气中加热:2Hg+O22HgO●氧化汞加强热:2HgO2Hg+O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2H2O+O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电解水:2H2O2H2↑+O2↑●工业制取生石灰和CO2:CaCO3CaO+CO2↑●H2O2溶液分解:2H2O2=2H2O+O2↑●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木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水煤气的形成:C+H2O H2+CO ●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金属与酸的反应:2Na+2H+=2Na++H2↑Ca+2H+=Ca2++H2↑Fe+2H+=Fe2++H2↑Mg+2H+=Mg2++H2↑Zn+2H+=Zn2++H2↑2Al+6H+=2Al3++3H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3Mg+2Al3+=3Mg2++2AlMg+Fe2+=Mg2++FeMg+Cu2+=Mg2++CuMg+Zn2+=Mg2++ZnZn+Fe2+=Zn2++FeZn+Cu2+=Zn2++CuFe+Cu2+=Fe2++Cu2Al+3Zn2+=2Al3++3Zn2Al+3Fe2+=2Al3++3Fe2Al+3Cu2+=2Al3++3Cu●用CO还原CuO(检验CO):CO+CuO Cu+CO2●用CO还原氧化铁(高炉炼铁):3CO+Fe2O32Fe+3CO2●甲烷充分燃烧:CH4+2O2CO2+2H2O●乙醇充分燃烧:C2H5OH+3O22CO2+3H2O●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用NaOH溶液吸收CO2:2NaOH+CO2=Na2CO3+H2O●其他常见的离子反应:2H++CO32-=H2O+CO2↑SO42-+Ba2+=BaSO4↓CO32-+Ba2+=BaCO3↓CO32-+Ca2+=CaCO3↓Mg2++2OH-=Mg(OH)2↓Cu2++2OH-=Cu(OH)2↓Cl-+Ag+=AgCl↓第一章●检验SO42-:SO42-+Ba2+=BaSO4↓●检验Cl-:Cl-+Ag+=AgCl↓●检验CO32-:CO32-+H+=H2O+CO2↑●检验NH4+:NH4++NaOH Na++NH3↑+H2O第二章●制备胶体:FeCl3+3H2O Fe(OH)3+3HClKI+AgNO3=AgI+KNO3Na2SiO3+2HCl=H2SiO3+2NaCl●酸碱中和:H++OH-=H2O第三章一、钠1. 钠单质●冶炼金属钠:2NaCl2Na+Cl2↑●银白色的钠表面在空气中很快变暗:4Na+O2=2Na2O●灼烧钠时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Na2O2●钠与水发生反应,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2Na+2H2O=2NaOH+H2↑●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NaHSO4溶液反应:2Na+2NaHSO4=2Na2SO4+H2↑●钠与硫单质反应:2Na+S=Na2S●钠与熔融状态的盐反应:4Na+TiCl44NaCl+Ti●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① 4Na+O2=2Na2O② Na2O+H2O=2NaOH③ 2NaOH+CO2=Na2CO3+H2O2. 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Na2O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Na2O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Na2O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Na2O2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Na2O2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3. 碳酸氢钠(NaHCO3)和碳酸钠(Na2CO3)●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与稀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2NaHCO3+Ca(OH)2=CaCO3↓+Na2CO+2H2O3●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NaHCO3溶液与AlCl3反应:3NaH CO3+AlCl3=3NaCl+Al(OH)3↓+3CO2↑●Na2CO3溶液与AlCl3反应:3Na2CO3+2AlCl3+3H2O=6NaCl+2Al(OH)3↓+3CO2↑●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转化为NaHCO3:①Na2CO3+HCl(少量)=NaHCO3+NaCl②Na2CO3+CO2+H2O=2NaHCO3③Na2CO3+Ca(HCO3)2=CaCO3↓+2N aH CO3二、铝●冶炼金属铝:2Al2O34Al+3O2↑●铝与酸溶液反应:2Al+6H+=2Al3++3H2↑●铝与碱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Al2O3与酸溶液反应:Al2O3+6H+=2Al3++3H2O●Al2O3与碱溶液反应:Al2O3+2OH-=2AlO2-+H2O●制取Al(OH)3:Al3++NH3·H2O=Al(OH)3↓+3NH4+●Al(OH)3的两性: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Al(OH)3不稳定:A l(OH)3Al2O3+H2O●Al3+转化为Al(OH)3:① Al3++3OH-(少量)=Al(OH)3↓② Al3++3NH3·H2O=Al(OH)3↓+3NH4+●Al(OH)3转化为Al3+(强酸):Al(OH)3+3H+=Al3++3H2O●Al3+转化为AlO2-(强碱):Al3++4OH-(过量)=AlO2-+2H2O●AlO2-转化为Al3+:AlO2-+4H+=Al3++2H2O●AlO2-转化为Al(OH)3:①AlO2-+H+(少量)+H2O=Al(OH)3↓②2AlO2-+CO2(少量)+3H2O=2Al(OH)3↓+CO32-AlO2-+CO2(过量)+2H2O=Al(OH)3↓+HCO3-●Al(OH)3转化为AlO2-(强碱):Al(OH)3+OH-=AlO2-+2H2O●用铝盐、偏铝酸盐溶液制备Al(OH)3:Al3++3AlO2-+6H2O=4Al(OH)3↓●铝与热水反应:2Al+6H2O2Al(OH)3+3H2↑三、铁●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3Fe+4H2O(g)Fe3O4+4H2●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2Fe3++Fe2++4H2O●Fe(OH)2、Fe(OH)3与盐酸反应:Fe(OH)2+2HCl=FeCl2+2H2OFe(OH)3+3HCl=FeCl3+3H2O●制备Fe(OH)2和Fe(OH)3:FeSO4+2NaOH=Fe(OH)2↓+Na2SO4FeCl3+3NaOH=Fe(OH)3↓+3NaCl●Fe(OH)2转化为Fe(OH)3:4Fe(OH)2+O2+2H2O=4Fe(OH)3●Fe转化为Fe2+(弱氧化剂):Fe+S FeS、Fe+2Fe3+=3Fe2+等●Fe转化为Fe3+(强氧化剂):2Fe+3Cl23FeCl3●Fe2+转化为Fe3+(强氧化剂):2Fe2++Cl2=2Fe3++2Cl-●Fe2+转化为Fe(还原剂):Fe2++Zn=Zn2++Fe●Fe3+转化为Fe(还原剂):Fe2O3+3CO2Fe+3CO2Fe2O3+2Al2Fe+Al2O3●Fe3+转化为Fe2+:2Fe3++Cu=2Fe2++Cu2+Fe+2Fe3+=3Fe2+五、其它●镁与氧气反应:2Mg+O22MgO ●镁与氮气反应:3Mg+N2Mg3N2●镁与热水反应:Mg+2H2O Mg(OH)2+H2↑●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镁与盐溶液反应:Mg+2NH4+=Mg2++2NH3↑+H2↑●氮化镁与水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Cu与O2反应:2Cu+O22CuO ●Cu与S反应:2Cu+S Cu2S●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2Cu+O2+H2O+CO2=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Cu2(OH)2CO32CuO+H2O+CO2↑●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受热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水:Cu(OH)2CuO+H2OFe(OH)2FeO+H2O2Fe(OH)3Fe2O3+3H2O●锌与高温的水蒸气反应:Zn+H2O(g)ZnO+H2第四章一、硅●硅与氟气反应:Si+2F2=SiF4●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硅与氧气反应:Si+O2SiO2●硅与氯气反应:Si+2Cl2SiCl4●硅与碳反应:Si+C SiC●工业制取粗硅:SiO2+2C Si+2CO↑●粗硅提纯:Si+2Cl2SiCl4SiCl4+2H2Si+4HCl●用氢氟酸雕刻玻璃:SiO2+4HF=SiF4↑+2H2O●Si O2与CaO反应:SiO2+CaO CaSi O3●SiO2与强碱反应:SiO2+2OH-=SiO32-+H2O●硅酸受热分解:H2SiO3SiO2+H2O ●制取硅酸:①Na2SiO3+2HCl=2NaCl+H2SiO3②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硅酸盐易与酸发生反应:SiO32-+CO2+H2O=H2SiO3+CO32-SiO32-+2CO2+2H2O=H2SiO3+2HCO3-SiO32-+2H+=H2SiO3二、氯●实验室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2Cl2↑+2H2O●工业制取Cl2:2NaCl+2H2O2NaOH+H2↑+Cl2↑●Cl2与金属单质反应:2Na+Cl22NaCl(白烟)Cu+Cl2CuCl2(棕黄色的烟)2Fe+3Cl22FeCl3(棕褐色的烟)●Cl2与H2反应(工业制取HCl):H2+Cl22HCl(苍白色火焰、白雾)●Cl2与P反应:2P+3Cl22PCl3(Cl2不足)2P+5Cl22PCl5(Cl2充足、白色烟雾) ●Cl2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2HClO2HCl+O2↑●H ClO见光易分解:2H Cl O2HCl+O2↑●Cl2与S2-反应:S2-+Cl2=S↓+2Cl-●Cl2与SO32-反应:H2O+SO32-+Cl2=H2SO4+2HCl●工业制漂白液(实验室吸收多余的Cl2):Cl2+2NaOH=NaCl+NaClO+H2O ●工业制漂粉精: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的漂白、消毒原理都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有漂白消毒作用的次氯酸:Ca(ClO)2+CO2+H2O=CaCO3↓+2HClONaClO+HCl=NaCl+HClO●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应密封于干燥处:Ca(ClO)2+CO2+H2O=CaCO3↓+2HClO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卤素单质与H2反应:H2+F2=2HFH2+Cl22HCl、H2+Cl22HCl H2+Br22HBrH2+I22HI●卤素单质与H2O反应:2F2+2H2O=4HF+O2(反应剧烈)Cl2+H2O=HCl+HClOBr2+H2O=HBr+HBrOI2+H2O=HI+HIO●卤素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Br2+2NaOH=NaBr+NaBrO+H2OI2+2NaOH=NaI+NaIO+H2O●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2Br-=2Cl-+Br2Cl2+2I-=2Cl-+I2Br2+2I-=2Br-+I2三、硫和氮●硫燃烧:S+O2SO2●硫与氢气反应:H2+S H2S ●硫与NaOH溶液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实验室制取SO2:Na2SO3+H2SO4(较浓)=Na2SO4+SO2↑+H2O●SO2溶于水:SO2+H2O H2SO3●SO2和NaOH溶液反应(实验室吸收SO2):SO2+2NaOH=Na2SO3+H2O ●SO2与SO3之间的转化:2SO2+O22SO3●SO2和Na2O反应:SO2+Na2O Na2SO3●SO2和Na2CO3反应:SO2+Na2CO3=Na2SO3+CO2●SO2与氯水反应:2H2O+SO2+Cl2=H2SO4+2HCl●SO3和水反应:SO3+H2O=H2SO4●SO3和CaO反应:SO3+CaO=CaSO4●SO3与Ca(OH)2溶液反应:SO3+Ca(OH)2=CaSO4+H2O●N2和O2反应:N2+O22NO或N2+O22NO ●NO与O2反应:2NO+O2=2NO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酸雨的形成: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3NO2+H2O=2HNO3+NO四、氨和铵盐●工业合成氨:N2+3H22NH3●NH3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受热易分解:NH3·H2O NH3↑+H2O●NH3与酸反应生成盐:NH3+HCl=NH4Cl2NH3+H2SO4=(NH4)2SO4NH3+HNO3=NH4NO3NH3+CH3COOH=CH3COONH4NH3+CO2+H2O=NH4HCO3●铵盐受热不稳定:NH4Cl NH3↑+HCl↑NH4HCO3NH3↑+CO2↑+H2O↑●铵盐与碱反应:NH4NO3+NaOH NaNO3+H2O+CO2↑●NH3转化为NO:4NH3+5O24NO+6H2O●实验室制取NH3:Ca(OH)2+2NH4ClCaCl2+2NH3↑+2H2O五、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Cu+2H2SO4(浓)CuSO4+SO2↑+2H2 OC+2H2SO4(浓)CO2↑+2SO2↑+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C12H22O1112C+11H2O●硝酸的工业制法: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硝酸不稳定:4HNO34NO2↑+O2↑+2H2O4HNO34NO2↑+O2↑+2H2O●硝酸有强氧化性:3Cu+8H NO3(稀)=3Cu(NO3)2+2NO↑+4H2OCu+4H NO3(浓)=Cu(NO3)2+2NO2↑+2H2O 3FeO+10H NO3(稀)=3Fe(NO3)3+NO↑+5H2O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5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课件ppt

3、S元素中间价态
-2
0
+4
+6
二
S
S
S(SO2) S
氧 化
?思
考 根据SO2中S的化合价推断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硫 的 化
! 结
论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学 性
还原性 2SO2 + O2
催化剂
2SO3
质
SO2 + Cl2 + 2H2O
2HCl + H2 SO4
氧化性 SO2 + 2H2S
3S + 2H2O
都可以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B、闻气味
SO2有刺激性气味,
而CDO、2没通有 入品红溶液中
SO2可使品红褪色, 而CO2不能
?思
考 是不是只要有氧化性的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呢?
?思
考 二氧化硫和氯水的漂白性有没有区别呢?
二
氧
SO2和Cl2水的漂白性对比
化
硫 与
名称
SO2
Cl2水
氯 水 原理 漂
二氧化硫可以与一些 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 稳定的无色物质
式?
! 方
案
往煤中加石灰-----Ca(OH)2,煤燃烧产生的SO2 和石灰产生反应生成CaSO3, CaSO3再被氧化成 CaSO4,从而减少了SO2排放量,主要反应为:
SO2 + Ca(OH)2 = CaSO3 + H2O
三、 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
1、空气中 SO2和NO2的来源:(1)煤、石油等 含硫燃料的燃烧;(2)火山爆发、工厂尾气; (3)汽车尾气。 2、SO2和NO2的危害性:见P.80-81 3、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及防治措施:81页资料卡片
第三讲硫和氮的氧化物.doc

《新课标》高三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讲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2、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消除污染的方法。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教学难点:可逆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课时安排:一课时__。
1、二氧化硫的来源:实验室:_S+_O2—;_Cu+_H2SO4(浓)—______;_Na2SO4+_H2SO4(浓)—______工业上:____________工业尾气,_FeS2+_O2—_________。
2、氮氧化物的来源:_NH3+_O2—______;汽车尾气。
一、二氧化硫1、硫,俗称,色粉末2、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
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辨析】可逆反应: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
(2)S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举两例反应酸性氧化物这一通性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与O2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__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上制硫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硫酸酸雨如何形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SO2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氮及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氮气1.氮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在空气中约占其体积的78% 电子式:2.3Mg +N 2Mg 3N 2 N 2+O 22NO N 2+3H 2 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 3Mg3N 2+6H 2O3Mg(OH)2 ↓+2NH 3↑ (剧烈反应)二、氨气: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而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700体积的氨气。
易液化,常作制冷剂。
1、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 24NO +6H 2O2、氨气与盐酸反应:NH 3+HClNH 4Cl (白烟,检验氨气)3、少量氨在氯气中燃烧:2NH 3+3Cl 2N 2+6HCl 足量的氨和氯气反应:8NH 3+3Cl 2N 2+6NH 4Cl4、氨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4NH 3+3O 22N 2+6H 2O5、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NH 3+3CuO N 2+3Cu +3H 2O6、氨气和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NH 4++OH -7、氨水与盐酸反应:NH3·H 2O +HCl NH 4Cl +H 2O NH 3·H 2O +H +NH 4++H 2O8、Al 2(SO 4)3 +6NH 3·H 2O 2Al(OH)3 ↓+3(NH 4)2SO 4Al 3++3NH 3·H 2OAl(OH)3 ↓+3NH 4+9、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氨水:FeCl 3+3NH 3·H 2OFe(OH)3 ↓+3NH 4Cl Fe 3++3NH 3·H 2OFe(OH)3 ↓+3NH 4+1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CuSO 4+2NH 3·H 2OCu(OH)2 ↓+(NH 4)2SO 4 Cu 2++2NH 3·H 2OCu(OH)2 ↓+2NH 4+放电*11、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AgNO3+NH3·H2O AgOH↓+NH4NO3Ag++NH3·H2O AgOH↓+NH4+*12、硝酸银溶液加入过量氨水:AgNO3+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Ag++3NH3·H2O Ag(NH3)2++OH-+2H2O13、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一氧化氮反应:4NH3+6NO5N2+6H2O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三、氯化铵1、氯化铵溶液呈酸性:NH4Cl+H2O NH3·H2O+HCl NH4++H2O NH3·H2O+H+3、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Cl+NaOH NaCl+NH3↑+H2ONH4++OH-NH3↑+H2O3、加热氯化铵:NH4Cl NH3↑+HCl↑(不能用于制氨气)4、加热碳酸氢铵:NH4HCO3NH3↑+CO2↑+H2O*5、加热硝酸铵:5NH4NO34N2↑+2HNO3+9H2O*6、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Na[Al(OH)4]+NH4Cl Al(OH)3↓+NaCl+NH3↑+H2O[Al(OH)4]-+NH4+Al(OH)3+NH3↑*7、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NH4Cl+NaNO2N2↑+NaCl+2H2ONH4++NO2-N2↑+2H2O*8、强热硫酸铵:3(NH4)2SO4N2↑+3SO2↑+4NH3↑+6H2O9、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共热: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与制取O2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干燥方法:用碱石灰、NaOH固体、生石灰等检验方法:○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棉花团的作用:防止NH3与空气形成对流,提高了收集NH3的纯度。
非金属元素硫与氮

非金属元素硫和氮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硫元素及硫单质 1.硫的存在(1)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或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①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②重要的含硫矿物 名称 硫铁矿 芒硝 黄铜矿 石膏 化学式FeS 2Na 2SO 4·10H 2OCuFeS 2CaSO 4·2H 2O(3)硫还是组成某些蛋白质的生命元素2.硫单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俗名硫黄,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化学性质:硫(或含硫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 S +O 2=====点燃SO 2 。
二、硫的氧化物与氢化物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化,易溶于水.(2)SO 2的化学性质①和水反应:该反应为一可逆反应(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二氧化硫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到原来的颜色.③SO 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3)用途①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②用于杀菌消毒等;③用于工业制备三氧化硫. 2.三氧化硫SO 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①SO 3与氧化钙的反应:SO 3+CaO===CaSO 4。
②SO 3与Ca(OH)2的反应:SO 3+Ca(OH)2===CaSO 4+H 2O 。
3.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三、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气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与氧气反应.但是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N2和O2可以直接化合生成NO.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2.一氧化氮(1)物理性质:色、溶于水的有毒气体.(2)化学性质:常温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液化,溶于水.(2)化学性质:NO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SO 2 + H 2O H 2SO 3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SO 2 + 2NaOH = Na 2SO 3 + H 2O【小组讨论】:请你判断以下几组反应有哪些属于可逆反应? A .2H 2+O 2 2H 2O 和2H 2O2H 2↑+O 2↑B 和C .H 2+I 2 2HI 和2HI H 2+I 2D .2Na+Cl 22NaCl 和2NaCl (熔融)2Na+Cl 2↑【思考】根据SO 2中S 的化合价推断它具有怎样的性质?【讲解】:SO 2中S 为+4价,,既可的电子显氧化性,又可失电子显有还原性。
【板书】:(3)SO 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①氧化性,SO 2+2H 2S=3S ↓+2H 2O【讲述】:SO 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与O 2、KMnO 4(H +)、卤素单质水溶液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
【板书】② SO 2具较强的还原性,可被X 2、O 2、KMnO 4、HNO 3等许多氧化剂氧化:2SO 2+O 22SO 3【讲解】三氧化硫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溶于水生成硫酸,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硫酸,与碱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硫酸盐【板书】2.三氧化硫(酸性氧化物)(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SO 3+H 20=H 2SO 4 SO 3+CaO=CaSO 4SO 3+Ca(OH)2=CaSO 4+H 20[阅读]资料卡片:预防硫化氢中毒 Ⅲ、归纳与小结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催化剂△(2)化学性质:2、二氧化硫(1)SO2的物理性质:(2)SO2的化学性质①漂白性:②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逆反应:③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3.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Ⅳ、课堂检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2、能鉴别SO2和CO2的试剂是()A、品红溶液B、澄清石灰水C、紫色石蕊试液D、高锰酸钾溶液3、下列反应中,不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A、B、C、D、4、下列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A.Cl2B.Na C.H2SO4D.SO2 5、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O2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SO2有漂白作用,也有杀菌作用C.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4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教后反思: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硫的化学性质:Cu + S —— ; Fe + S —— ;
S + O 2—— ; H 2 + S —— ;
3S +6NaOH=====△
2Na 2S +Na 2SO 3+3H 2O 。
二. SO 2的化学性质:
(2)弱氧化性(与H 2S 溶液或H 2S 气体反应): SO 2 + H 2S ——
(3)强还原性:+4价的硫SO 2(SO 32-或HSO 3-)以强还原性为主,能被O 2、X 2(Cl 2、Br 2、I 2)水溶液、FeCl 3溶液、KMnO 4(H +)溶液、H 2O 2等氧化,其氧化产物为SO 3、H 2SO 4或SO 42-。
①SO 2 + O 2 —— ;
②SO 2可使氯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SO 2可使溴水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将SO 2 通入FeCl 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酸性KMnO 4溶液吸收SO 2,离子方程式为: ; ⑤ SO 2 + H 2O 2—— ; (4)漂白性:SO 2的漂白原理是:有色物质+ SO 2无色物质(不稳定)
①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 ,再加热溶液现象 。
②将Cl 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 ,再加热溶液现象 。
③将S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 。
④将Cl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 。
(5)SO 2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三.SO 3的化学性质
SO 3 + NaOH —— ; SO 3 + CaO —— ; SO 3 + H 2O —— 。
四.氮气:(1)与H2反应:N2 + H2——;
(2)与O2反应:N2 + O2——;(3)与Mg反应:N2 + Mg——;五.氮的氧化物化学性质:
(1) N2 + O2——; (2) N2O5+ H2O——;
(3) N2O5+ NaOH——; (4) NO + O2——;
(5) NO2+ H2O——; (6) NO2 + O2+ H2O——;
(7) NO + O2+ H2O——;
(8) 2NO2 + 2NaOH == NaNO3+ NaNO2 + H2O
六.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某酸雨样品放置时pH减小的原因(离子方程式):。
某酸雨样品与自来水混合, pH减小的原因(化学方程式):。
(2)钙基“固硫”法
为防治酸雨,工业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燃烧时硫、生石灰、O2共同反应生成CaSO4,从而使硫转移到煤渣中,反应原理(反应方程式2个)为
;总反应方程式为。
七.写出下列除杂所用的试剂以及所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1) Fe(OH)3 [Al(OH)3] :、;
(2) FeSO4溶液 [(Fe2(SO4)3]:、;
(3) FeCl3溶液(FeCl2):、;
(4) Fe2O3[Fe(OH)3]:、;
(5)Fe2O3 (SiO2) :、;
(6)SiO2 (Al2O3) :、;
(7)SiO2 (H2SiO3) :、;
(8)SiO2 (CaCO3) :、;
(9) O2(Cl2):、;
(10)N2(O2) :、;
(11) CO2(CO):、;
(12) O 2(SO2):、;
(13) CO2(HCl):、;
(14) Cl2(HCl):、;
(15) SO2(HCl):、;
(16) CO2(SO2):、;
(17)NO2(NO):、;
八.NH
3
的化学性质:
(1)NH
3与H
2
O反应生成氨水: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与酸(HCl、H
2SO
4
等):NH
3
不能用浓H
2
SO
4
干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与O
2
(氨的催化氧化): NH3+ O2——;
九.氨水性质(碱的通性):
(1)使指示剂变色(2)与酸(HCl、H2SO4等)
(3)与酸性氧化物(CO2、SO2) (4)与盐溶液(Al2(SO4) 3、FeCl3等)
在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呈弱碱性,能使酚酞,能使石蕊,(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的成分
(填分子和离子)。
液氨的成分。
①向稀盐酸中滴加氨水(离子方程式):;
②向氨水中逐渐通入SO2至过量离子方程式:、。
③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离子方程式:。
④向氨水中通入足量SO2离子方程式:。
⑤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离子方程式):。
⑥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氨气(化学方程式):;
十.铵盐性质:
(1)受热分解:NH4Cl——;
NH4HCO3——;(NH4) 2 CO3——;
(2)与碱:(铵盐与碱的反应可用于:a.检验NH
4
+ b.实验室制氨气)
①氯化铵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共热(离子方程式):;
②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
③NH4HCO3与足量盐酸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⑤NH4HCO3与少量NaOH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
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⑦工业合成氨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