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量测仪器2020(二)

合集下载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4篇)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4篇)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一、保管、维护制度1、测量仪器设备应由专人维护和保管,并建立仪器台账,并根据仪器使用和检定情况及时更新。

2、测量仪器贮存必须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做好防晒、防潮、防震、防腐,防压工作。

3、在夏天和车里,保证温度在一定仪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未经许可的人员禁止接触仪器。

4、测量仪器使用实行登记制度,使用前领用人必须在确认仪器及设备完好后才能签字领取,使用后确保仪器及设备状态完好后,才能入库存放。

5、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做好清洁保养,保持仪器外观干净。

6、测量仪器及通信用的电子设备等,使用前后要开箱检查电量,以防电量不足影响测量作业。

二、自检与检定制度1、测量仪器及设备根据使用情况,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自检,例如水准仪i角检验,全站仪校正及常规检验、对中杆圆水准气泡等。

2、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规定要求定期检定,严禁使用不在检定有效期内的测量仪器及工具。

3、经检定合格的仪器要贴有检定合格标识,标识上要标明仪器型号和有效期起止日。

4、对于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及设备,要停止使用并要有相应的标识。

5、对于未取得检定合格报告及检定不合格的仪器及设备严禁带入施工现场。

三、测量仪器及设备操作规定1、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用完后按原样放回。

2、测量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别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

3、测量仪器应安置在地势平坦,施工干扰小的位置,安置时要注意脚架是否可靠,确认后方可松手4、仪器开箱使用时应当观察仪器的角螺旋位置、电量状态、轻转望远镜等,以检测仪器工作状态是否异常。

5、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6、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害测量仪器。

湖南省维修电工考试题库之4级工4

湖南省维修电工考试题库之4级工4
D.1.0级
2020/4/2
8.电工指示仪表的准确等级通常分为七级, 它们分别为1.0级、1.5级、2.5级、( )
等 A.3.0级 B.3.5级 C.4.0级
D.5.0级。
2020/4/2
9.仪表的准确度等级的表示,是仪表在正 常条件下的( )的百分数。
A.系统误差 B.最大误差 C.偶然误 差 D.疏失误差
10.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即发生的( )与仪 表的额定值的百分比。
A.相对误差 B.最大绝对误差 C.引 用误差 D.疏失误差
2020/4/2
1 1.为了提高被测值的精度,在选用仪表 时,要尽可能使被测量值在仪表满度值的 ( )。
A.1/2 B.:1/3 C.2/3 D.1/4
2020/4/2
12.电工指示仪表在使用时,通常根据仪 表的准确度等级来决定用途,如0.1级和 0.2
级仪表常用于( )。 A.标准表 B.实验室 C.工程测量
D.工业测量
2020/4/2
13.电工指示仪表在使用时,通常根据仪 表的准确度等级来决定用途,如0.5级仪 表常
用于( )。 A.标准表 B.实验室 C.工程测量
2020/4/2
6.电工指示仪表的准确等级通常分为七级, 它们分别为0.1级、0.2级、( )、1.0级
等。 A.0.25级 B.0.3级 C.0.4级
D.0.5级
2020/4/2
7.电工指示仪表的准确等级通常分为七级, 它们分别为0.1级、0.2级、0.5级、( )
等。 A.0.6级 B.0.8级 C.0.9级
2020/4/2
4.下列电工指示仪表中若按仪表的测量对 象分,主要有( )等。
A.实验室用仪表和工程测量用仪表 B.电能表和欧姆表

第2课 走进科学实验室-【学与练】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

第2课 走进科学实验室-【学与练】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

第2课走进科学实验室-【学与练】一、科学实验室1.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2.实验室内有大量可供我们做实验时使用的仪器和试剂。

3.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4.实验仪器和试剂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实验用途有序存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位置。

5.实验室里常见的器材(1)取少量液体所用到的器皿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可加热。

试管架:摆放试管和试管夹。

试管夹:加热时,夹持试管,以免烫伤手。

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加热的仪器铁架台: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石棉网:加热时,放在较大的玻璃管容器下方,使玻璃容器受热均匀。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反应的容器,并能加热、配制、稀释溶液等,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3)测量的仪器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

秒表:测量时间(指时间间隔)。

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大小。

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天平(带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

(4)观察的仪器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小物体及变化。

【注意】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个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二、实验室的安全1.实验室内有一些危险品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

2.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

我们必须在使用这些物品前看清物品上的警告标志,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

3.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4.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如果在实验室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如皮肤烫伤、被化学试剂灼伤、失火等,应立即报告老师,并保持镇定。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①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或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第13课时 第二章 第四节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2)

第13课时 第二章 第四节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2)

知识点二、测量仪器的特性(一)示值、示值区间、标称量值、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和测量区间(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测量系统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测量系统的示值变化除以相应的被测量值变化所得的商”。

灵敏度是反映测量仪器被测量(输入)变化引起仪器示值(输出)变化的程度。

它用被观察变量的增量即响应(输出量)与相应被测量的增量即激励(输入量)之商来表示。

如被测量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示值(输出量)改变很大,则该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就高。

对于线性测量仪器来说,其灵敏度s为:式中的k叫传递系数,当响应y与激励x是同一种变量时,又叫放大系数。

对于非线性的测量仪器,则灵敏度表示为:这时灵敏度随激励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变量,它与激励值有关。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下式表示相对灵敏度式中,x为激励即输入的被测量值。

灵敏度可能与被测量的增量即激励值有关,被测量值的变化必须大于分辨力。

灵敏度是测量仪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计量特性。

但有时灵敏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为了方便计数,使示值处于稳定,还需要特意地降低灵敏度。

例题:有两台检流计,a台输入1ma光标移动10格,b台输入1ma光标移动20格,则a台检流计的灵敏度比b台检流计的灵敏度____。

a.高b. 低c. 相近d.相同答案:b解析:灵敏度是反映测量仪器被测量(输入)变化引起仪器示值(输出)变化的程度。

用被观察变量的增量与相应被测量的增量之商来表示。

如被测量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示值(输出量)改变很大,则该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就高。

对于线性测量仪器来说,其灵敏度s为2.鉴别阈鉴别力又称阈值,是指“引起相应示值不可检测到变化的被测量值的最大变化”。

它是指当测量仪器在某一示值给予一定的输入,这种激励变化缓慢从单方向逐步增加,当测量仪器的输出产生有可觉察的响应变化时,此输入的激励变化称为鉴别力,同样可在反行程进行。

例如,在一台天平的指针产生可觉察位移的最小负荷变化为1omg,则此天平的鉴别力(阈)为1omg;如一台电子电位差计,当同一行程方向输入量缓慢改变到0.04mv时,指针产生了可察觉的变化,则其鉴别力(阈)为0.04mv。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程测量》实验指导书《⼟⽊⼯程测量》课程实验指导书⽬录实验须知 (1)测量仪器使⽤规定 (2)测量仪器管理办法 (4)实验⼀、⽔准仪的认识和使⽤ (5)实验⼆、普通⽔准测量 (9)实验三、经纬仪的认识和使⽤ (12)实验四、⽔平⾓和竖直⾓的测量 (15)实验五、全站仪仪的认识与使⽤ (21)实验六、全站仪测绘地形图 (25)实验七、GPS的认识与使⽤ (28)实验须知《⼟⽊⼯程测量》是⼀门实验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堂实验是本门课程课堂教学的⼀个重要环节,是学好本门课程、培养学⽣有较强动⼿能⼒、养成科学的⼯作习惯等的重要⼿段。

因此,要求每个学⽣要重视课堂实验课,在每次实验前,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明确每次实验的⽬的和要求,做好预习,有创造性的进⾏实验过程的设计,认真总结分析实验的结果。

实验期间要注意以下各点:1.课前应做好准备,包括阅读指导书的有关内容,预习教材中有关章节,准备好必要的表格和⽂具等;2.实验前应了解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弄清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法;3.实验与实习环节与课堂教学⼀样,必须遵守上课纪律;4.实验与实习均分组进⾏,每组设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去实验室领取仪器和⼯具,领取时,要对领取的仪器和⼯具进⾏认真检查,看是否有损坏、少件等情况,以便及时向仪器发放部门讲清,并在借条上写明。

5.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6.按统⼀安排的地点进⾏,不得擅⾃改变;7.爱护仪器⼯具,严格遵守“测量仪器使⽤规定”;8.重视记录,严格遵守“测量资料记录规则”;测量仪器使⽤规定1.领仪器时检查:(1)仪器箱盖是否关妥、锁好。

(2)背带、提⼿是否牢固。

(3)脚架与仪器是否相配,脚架各部分是否完好,脚架腿伸缩处的连接螺旋是否滑丝。

要防⽌因脚架未架牢⽽摔坏仪器,或因脚架不稳⽽影响作业。

2.打开仪器箱时的注意事项:(1)仪器箱应平放在地⾯上或其他台⼦上才能开箱,不要托在⼿上或抱在怀⾥开箱,以免将仪器摔坏。

(2)开箱后未取出仪器前,要注意仪器安放的位置与⽅向,以免⽤毕装箱时因安放位置不正确⽽损伤仪器。

【精品文档】量测仪器校正管理规范

【精品文档】量测仪器校正管理规范

1.目的:為使本廠區所使用之量測設備或儀器量測讀值合乎準確度及精密度,定期依規定進行校正程序,特製定本規範。

2.範圍:本作業規範適用於本廠區環保勞安量測設備。

3.權責:本規範文件由 人權室 制訂,由 部門主管 審查,經 總幹事 核准後實施。

4.定義:無5.作業內容:5.1校正追溯體系圈:↓校正 ↑追溯↓校正 ↑追溯↓ ↓ ↓ ↓ ↓ 風 溫 噪 光 揮發性有速度音 線機物濃度 5.2校正管理流程:5.2.1每年1月由品保部擬定「年度環安量測設備校正計劃表」(附表1),經總幹事審核、管理代表核准後公佈實施。

5.2.2品保部應對本廠區環安量測設備建立「量測設備履歷卡」(附表2)予以登錄管制。

5.3內校及外校管理:5.3.1品保部依「 年度環安量測設備校正計劃表」,依表進行校正作業之管理。

5.3.2外校部分由品保部負責外校機構之選定、聯絡及校正報告判定。

5.4校正標籤及識別: 合格: 不合格: 禁止使用 免校正: 不必校正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範圍合格: 不合格:免校正: 限制使用:5.5校正人員資格限制:持有量測設備外訓受訓合格證書者。

5.6校正環境:在室溫13℃~35℃內之校正工作室,執行校正,凡超出校正環境條件,必須停止校正。

5.7量測設備購置確認及維修由品保部負責,凡新購置之量測設備須請廠商提供校正報告,入廠後必須經品保部予以檢核,判定合格後才可使用,同時登錄於「校正紀錄表」(附表3)、「 年度環安量測設備校正計劃表」、「量測設備履歷卡」。

5.8校正不合格之處理:5.8.1採行補正處理,並記錄於「校正紀錄表」。

5.8.2採行送修處理,回廠後必須重新校正合格後,方可使用並記錄於「校正紀錄表」,其送修情形紀錄於「量測設備履歷卡」。

5.8.3報廢處理申請作業由申請單位填具「量測設備報廢申請單」(附表4),經品保部判定,經總幹事審查、呈管理代表核准後始可報廢,並將「量測設備履歷卡」銷毀。

5.9校正週期之訂定及調整5.9.1內校週期初次定為半年一次,若一年內每次校正均於達標準允收標準內代表穩定,可將校正週期延至九個月,反之,若不穩定則將週期縮短為三個月。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电子测量仪器适用专业: (中职)应用电子学时: 72一、学分: 4二、引言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为以后的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从而更好的学习后面课程。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是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电子技术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我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计划, 结合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使学生加深理解, 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 能够学以致用, 特别是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知识学习和应用打好良好的基础, 能分析和解决一些电子技术仪器的使用和故障问题。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测量的内容、特点和测量方法。

理解误差的来源、表示方法和分类。

掌握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

了解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阅读电子测量仪器说明书, 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

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

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

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 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维修中, 能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相关测量工作。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四、内容标准五、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基本的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教学环节, 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中考物理第4节电流测量(知识点梳理原卷版)

中考物理第4节电流测量(知识点梳理原卷版)

第4节电流测量(知识点梳理)(原卷版)一、知识点与考点二、考点解析1.电流的测量是电学首先接触到的实验内容,也是后续有关电学测量问题的开始。

电学测量问题与其他部分测量的异同之处在于除了正确读数外,还需要把测量仪表按要求正确接入电路中,所以,电学测量的知识点增加了仪表的接入。

本节主要讲述了电流强弱的概念、常见电器的电流量级、电流表的连接和电流表读数。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单独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出现的概率较低,即使出现也会和其他测量类考题结合组成一个试题,但较多的是在实验探究题中作为一个问题出现,所以考查方式多见于填空题;有的也会出现对电流强弱的估测,一般是选择题并与其他物理量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但无论什么题型,此类考题均属于基础题。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1.电流的强弱(1)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叫电流,用符号I 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3)公式:tQ I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单位是 ,简称安,用符号 表示;电流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 )、微安(μA );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

一些常见的电流值: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1A ,家用空调(厨房电器)的电流约为5A ,家用电风扇、日光灯电流约为0.4A ,计算器中电流约为100μA ,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200 mA 等。

(5)电流的三种效应:1)电流的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 ,如电铃等;3)电流的 ,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2.电流测量1)测量仪器:电流表。

①定义:用来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叫电流表。

常用电流表叫磁式电流表(亦称磁电式表头,由于测量的需要不同,电流表可分为安培表、毫安表和微安表。

②特点:其内阻很小,可视为零,接入电路中不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量测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
一、概述
二、应力(应变)量测(
三、位移量测(及其它变形量测)
四、力的量测
五、裂缝量测
一、概述
一、概述
二、应力(应变)量测(一)、概述
二、应力(应变)量测
二、应力(应变)量测
二、应力(应变)量测•电阻应变片的优点:
四、应力(应变)量测
ε
0K R dR
=上式既是利用电阻丝量测应变的理论根据。

且该式说明电阻丝感受的应变和它的电阻相对变化成线性关系。

二、应力(应变)量测
四、应力(应变)量测二、应力(应变)量测
二、应力(应变)量测二、应力(应变)量测
二、应力(应变)量测44
321R R R R )
(44321εεεε+--=∆KU
U BD 和电学参量△U BD 联系在一起,表明通过量测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得出应变片感受到的试件的应变。

个应变片所量测的应变值的代数和。

(应特别注意应变值的符号,若为压应变应以(-ε)代入)。

二、应力(应变)量测
二、应力(应变)量测二、应力(应变)量测
钢等金属
弹性材料
钢筋混凝土
复合材料
返回
D

D L
△L
7V13数据
采集仪
CM-1B静态数字应变仪YJ-5静态电阻应变仪
CM-1B静态数字应变仪
接线柱YJ-5静态电阻应变仪
接线柱
返回
CM-1B 静态数字应变仪
读数窗YJ-5静态电阻应变仪
指示器
返回
静态数字应变仪
半桥测量
)(4
21εε-=
∆KU
U BD
)(4
4321εεεε+--∆KU
U BD 4
KU
ε=24
KU
ε=
KU
=-4
KU
=-读数24
KU
ε=44
KU ε=
下面的全桥接线方法,应变仪读数?
全桥单补全桥互补
读数=?×实际应变
读数=?×实际应变
返回二、应力(应变)量测
二、应力(应变)量测
二、应力(应变)量测、贴片:
二、应力(应变)量测二、应力(应变)量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