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高三语文3月零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23. 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D2. (3分)B3. (3分)D4. (3分)B5. (6分)答案要点:(1)传承传统孝文化的内在需求。
(2)满足老人居家养老和子女尽孝的心理需求。
(3)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与“421”家庭结构现状带来的社会问题。
(4)居家社区养老拥有自身优势。
(5)信息技术和便捷生活圈的发展助推居家社区养老。
(6)更好地实现国家“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
评分参考: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3分)A7. (3分)B8. (3分)B9. (3分)D10. (6分)答案要点:(1)援助抗秦同盟不彻底。
赵国缺粮时,齐国拒绝援助。
(2)对秦国长期不加兵的原因没有清醒认识。
亲附秦国。
(3)缺乏危机意识。
三晋被灭,仍然不与楚国、燕国联合。
(4)正视秦国的威胁过晚。
五国灭亡后才拒绝通使、采取防御措施。
(5)君臣才能平庸。
不能抓住有利时机一举覆灭秦国。
评分参考:(1)(3)任答一点,2分;(2)(4)任答一点,2分;(5)2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 (3分)B12.(3分)A13. (6分)答案要点:(1)将子规和黄鹏的叫声进行对比,突出诗人长时间处于悲苦境地中忽然听到黄鹏叫声的惊喜。
(2)黄鹂的一声鸣叫使诗人联想到故乡风物,引发思乡之情。
(3)想象黄鹏在故乡昆明池、细柳营上空翻飞的自由姿态,反衬出自己身困贬地不得志的苦闷。
(4)用呼告的手法,埋怨眼前的黄鹂为何来此地,嘱咐黄鹂速归,表达了欲归不得的哀怨。
评分参考:(1)(2)任答一点,2 分;(3)2分;(4)2分。
意思对即可。
14. (8分)(1)①来吾道夫先路①田园将芜胡不归①无以至今日①桂影斑驳①冷月无声(2)①酌酒以自宽①樽酒家贫只旧醅①青眼聊因美酒横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高三语文3月零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5届高三语文3月零模试题(含解析)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2.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2分)3.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3分)谜题:赤兔马,走千里。
(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谜底:______________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
(4分)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北京市2020届高三3月份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北京市2020届高三3月份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章草需要端正安适,从容稳和,而不是欹侧取势,荒卒急遽。
)。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 1 】,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拥音)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惯音)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种质”,是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它蕴藏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是改良作物的基因来源。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有三个基因影响了禾谷类作物驯化和改良的进程。
第一个是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
野生稻的特性是种子成熟后就掉到土壤里,这对人类收获种子很不利。
我们的祖先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一两个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种子成熟不落粒的野生稻植株,并对这样的植株进行了驯化,最终培育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
第二个是矮秆基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面临粮食短缺和饥饿的威胁。
以诺曼·布劳格为代表的育种专家给作物引入了矮秆基因,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改变了茎秆叶片和种子的比例,提高了种子的产量。
通过引入这个基因,很多粮食作物的品种得到了改良,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
第三个则是中国杂交水稻的雄性不育基因。
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六十年代把一个来自中国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植株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转移到了栽培稻上,探索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制种方法,带来了一场杂交水稻革命,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
种质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文明的进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我们的未来。
正如“时代楷模”、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所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取材于卢宝荣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不断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良种选育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首要方法。
优质品种选育主要依靠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丰富遗传基因的基础。
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比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快许多倍,这些种质资源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难以重新创造出来。
高中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

【精品】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忖.(chǔn)度僭.(jiàn )越摩洋工不省人事B.押解.(jiè)溘.然(kè)长逝明信片攻城略地C.溺.(nì)爱炽.(zhì)热清花瓷厉行节约D.怃.(wǔ)然咄咄..(duó)逼人景泰蓝计日成功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从北京乘坐高铁去上海,速度真了不得,五个小时后,就______上海了。
②中国小说不是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的表现使读者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③“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必将带动许多高科技产品________,填补某些领域的空白。
A.临近体会面世 B.临近领略面市C.邻近领略面世 D.邻近体会面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像“毒奶粉”这样的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B.一曲曲儿歌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将我们的记忆带回到了那些曾经的蹉跎岁月....,长大了的我们在体味欢乐的同时,更感到了肩头的责任。
C.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精彩纷呈,且不说运动场上的生龙活虎,就连看台上不绝如缕....的呐喊助威声也足以使人震撼。
D.各国政府纷纷亮出的“花钱消灾”的救市举措,使得本就不大景气的世界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寒潮”中,更显得捉襟见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将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高校扩招势头将从今年起逐步遏止。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其产品多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综合练习试题北京版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12年 3 月本试卷共 9 页, 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势必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27 分)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下功夫池鱼之殃棕榈(l ǘ)载( zǎi )誉回来..B.锦标赛老声常谈肩胛(ji ǎ)骨条条框框( kuāng)..C.拉锯战无以覆加扉 (f ěi) 页余勇可贾 (g ǔ)..D.大排档首屈一指供( gōng)暖书声琅琅 (l áng)..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习武与悟性有关,悟者为侠,不悟者终究一介武夫。
河北省的夏云飞颖悟非凡,师傅一点,心头便灵光一闪,昭然若揭。
....B.戴维斯被捕后,自称开枪是为了自卫;而巴基斯坦的一些官员则公然表示,戴维斯开枪是在履行任务,而非自卫。
戴维斯的杀人动机成了一个谜,人们对此莫衷一是。
....C.一些跨国公司的产品问题被曝光后,有关公司在外国市场马上采纳挽救举措,但在中国却以“产品切合国内标准”为由不了了之,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则对中国维权呼声置若罔...闻。
.D.近期煤炭价钱一涨再涨,网友戏称继“蒜你狠”、“豆你玩”以后演出的“煤超疯”将会进一步推进花费品价钱水涨船高。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针对滥用“特供”、“专供”表记,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严查商场、商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所售商品,表记中不得出现“特许”、“专用”等词语。
B.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根源是来自觉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焚烧排放的残留物。
C.最近几年来,跟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停加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于“中国速度”、“中国兴起”和“中国模式”的议论渐渐增加。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语文本试卷共7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粹挥豪泼墨编纂.(cuán)斐.(fěi)然成章B.防犯家长里短苍劲.(jìn)乳臭.(xiù)未干C.袒护明察暗访湖泊.(pō)奴颜婢.(bì)膝D.费时精减节约绮.(yǐ)丽返璞.(pú)归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予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比赛无疾而终....。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D.当今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马首是瞻....,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准则,或以及时行乐为目标,丧失了人生应有的境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而造成的。
B.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C.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3月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2000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
D.圆明园遗址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它是严肃神圣的地方,是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瞻仰历史,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
4.对下面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由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编成的,它具有浓厚的雄辩色彩,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

东城区普通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联考试卷高三语文本试卷共 8 页, 150 分,考试用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碧波万顷(qǐng),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千岛湖因此成了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B. “限购”、“地王”、“史上最强调控”……在这些火爆一时的词条背后,是政策的轮翻调整,是市场的变换莫测,是中国房地产久治不愈的痼疾(jī)。
C. 香港一家旅行社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感谢信,盛赞埃及局势聚紧时中央政府包机撤侨是史无前列的完美安排,称这是香港人的福祉(chǐ)。
D.伴随着微博一起流行起来的“杯具”“洗具”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迅速窜红,逐渐被赋予(yù_)了深邃的预意,频繁用于一些社会和文化事件中。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B.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
C.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索契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队队员们不孚众望,在“我能行,中国赢”的激励下,顶住了压力,再次创造了佳绩。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分析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征稿启事《一峰书院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①热诚欢迎海内外著名人士为本刊撰写稿件。
(一)②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及文章,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5届高三语文3月零模试题(含解析)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2.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2分)3.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3分)谜题:赤兔马,走千里。
(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谜底:______________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
(4分)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
(5分)【答案】1.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灯2.曹雪芹《红楼梦》3.马致远公正圆明园4.C5.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6.①确立学习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习目标(1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和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
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程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
”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释:①僦:租。
②程:床前的小桌。
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
④班荆:布草而坐。
⑤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链接材料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选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直前托视疾因:于是,就B.日欲晡晡:升起C.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具:准备D.扼腕终身扼腕:惋惜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若水不服从上级的无理要求,刚到任一个月,就被开除了。
B.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
官吏们认为余若水的节义很多,于是一起去慰问他。
C.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余若水依仗与沈静澜交情深厚,多次拜访他,但静澜称病婉拒。
D.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被清军逼迫沉江而死。
余若水望江哭泣,悲痛兄长过早的死去,因此立下重誓不再渡江。
B.余若水与鸟鼠生活的原因,是为了追求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C.余若水的朋友们去看望他,是劝他不要明节避世。
而若水先生自认并非世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用这一理由委婉谦和地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
D.身为人臣,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
在上,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在下,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
这是余若水最难以被他人比及的节操。
10.下面选项中,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
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B.文中“癸未”、“乙丑”、“丙戌”等时间名词,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农历纪年法”。
C.“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直书其名,如文中的“讳增远”“讳煌”。
D.“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根据相关材料,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可以纪实,也可虚构。
11.文中说“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是余若水及其家人隐居后的状态,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情感表现如出一辙。
而余若水避世明节的情怀,又与《定风波》中苏轼用来表现自己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句相得益彰。
(3分)12.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8分)(1)用(/)给链接材料中划横线句子断句。
(5分)(2)请找出文中余若水拒绝沈静澜拜访,和链接材料中嵇康拒绝出仕的一个共同理由,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答案】7.B8.D9.C10.A1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一蓑烟雨任平生12.(1)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5分)(2)不能勉强别人做有违自己内心的事。
(意思对即可)(3分)【解析】7.试题分析:晡:日落。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
傍晚,辞别朋友退下。
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试题分析:A项应该理解为: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B项理解为: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C项,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自己觉得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
“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试题分析:B项“农历纪年法”表述不对。
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
“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直书其名”表述错误。
D项“也可虚构。
”错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
注意关键字的写法,例如“寄傲”“蓑”。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
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是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
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
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
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
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
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
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蔽雨,鸟鼠不时出入。
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来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
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现)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