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诗,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古诗词赏析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古诗词赏析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古诗词赏析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中国古代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古诗词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走进那扇与古人对话的大门。

第一部分:古诗词的历史与特点古诗词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从最早的《诗经》到唐代的盛世,再到宋代的细腻与精妙,每个时期的古诗词都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古诗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炼和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使用有限的文字,通过精简和排比,表达出令人心灵共鸣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古人注重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使得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道德和人生智慧。

第二部分:古诗词的主题与表达手法古诗词的主题广泛而多样,涉及到自然、人生、爱情、友情、故土等方方面面的情感与思考。

其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分支,常常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敬畏或者是自身情感的抒发。

另外,古人也常常通过描写田园、写生活,来表达他们对理想人间的向往与畅想。

他们追求心灵的宁静,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分: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赏析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其次,古诗词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通过对古诗词的研究和传承,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还能够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学艺术之美。

古诗词对当代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许多现代作家、诗人和艺术家都从古诗词中获得了灵感,将其融入到当代艺术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第四部分:如何赏析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赏析古诗词的基本方法:1. 理解背景和时代特征: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

2. 学习修辞手法:古诗词常常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通过学习这些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体味和理解诗词的美。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其中包括了古诗词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

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下面是一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一、关于人生和自然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清新自然,平淡朴素。

通过描绘自然,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人的命运的主题。

通过描绘绝美的自然风光,反衬出作者内心的苦痛和命运的坎坷,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美好。

二、关于爱情和家国1.《离骚》——春秋屈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这是《离骚》一部分,它以诗意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诗中的莲花和鱼儿契合,象征着人民和国家的紧密联系。

2.《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首词突破了以往的诗风,《长恨歌》能够被称为古代的情诗小说。

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的无限怀念,作为一首表达爱情的古诗,它决定了中华文化中爱情主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关于哲学和人性1.《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短小的诗,简约而不失深沉,是贾岛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寻找,体现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性特征。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

描绘了作者与朋友的离别之情,突出了情谊之深厚和人情之真切。

学习古诗词,弘扬古典文化

学习古诗词,弘扬古典文化

学习古诗词,弘扬古典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享受华美的语言艺术,还能够领略诗人抒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更加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古诗词文化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从《诗经》开始,中国诗歌就有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诗歌创作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后世诗文的典范和表率,影响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深远历史和今天的现实。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古诗词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内容,有哲理性的思考,有情感咏怀,也有对自然、历史、人民生活等的描写。

学习古诗词能够让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和厚重文化底蕴,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创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古诗词也可以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包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古诗词可以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全球化的今天,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艺术品之一,以其优美、简洁、深刻、意味多重的艺术语言蜚声中外,是体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和追求,更是国家层面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对自身文化素养和修养的一种提高和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并通过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发展脉络,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形象而闻名,它们是中华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且培养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被人们所喜爱。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诗词之美,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也关注人性、生活和自然等人文主题,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培养对人文关怀的思考和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和社会。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古诗词在形式和语言上较为复杂,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学起来困难。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通过欣赏名家名篇、参观文化遗址、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让他们更加乐于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还应该注重与现代生活和社会的结合。

古诗词虽然是古代人创作的作品,但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社会和价值观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

古诗词教学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古诗词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使他们更好地认同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走近古诗,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古诗,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古诗,走近中华传统文化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键词:古诗教学;文化魅力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077-01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皇冠上最闪亮的钻石,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熠熠生辉,愈加夺目。

古诗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吟诵、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

“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一句句俗语告诉我们,古诗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帮助。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使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思考,思想的启迪,使他们爱学古诗,学好古诗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学习和思考。

一、紧扣诗眼,提纲挈领文有文眼,诗有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属画龙点睛之笔。

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古诗时就能提纲挈领,准确理解诗义。

一首诗因诗眼使人更觉灵动与透彻,透过诗眼可以洞悉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髓。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经过诗人多次的捻须苦思,改动十多次,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这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又在这无限生机中隐约表达出诗人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

“绿”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凸显了该诗的神韵,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

”“一二字为眼者”,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字既写出桃花潭水的深,又表达出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厚,这个“深”字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所以这里的“深”是诗眼。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全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有很多:1、唐朝·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唐朝·白居易《青石》: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的智慧和精神。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古诗词教学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古诗词融汇了儒、道、佛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它们的思想内核和风韵,是一座文化的瑰宝。

学生通过阅读、背诵古诗词,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且能够将这种热爱传承下去。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词句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培养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师傅们的诗词作品,可以领略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和修养。

古诗词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体会到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通过欣赏和思考古诗词,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古诗词的表现对象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自然到人生百态,从个人情感到社会现象,无不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体验到诗人们对人生的痛苦和喜悦的真挚感受,感受到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通过体验他人的情感,学生可以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文关怀。

诗词伴我行作文600字

诗词伴我行作文600字

诗词伴我行作文600字古诗伴我行作文篇1古诗——中华文化的瑰宝!那一篇篇流芳百世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

在我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认知古诗。

她陪我一起阅读书店里买回来的配有插图的《唐诗三百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些句子,我都能琅琅上口。

那时的我还小,不太懂诗句的意思,只知道了原来小草是烧不尽的,是春风一吹就又长出来的;明白了所有的妈妈都爱孩子,要让孩子吃的饱穿的暖。

那时的我,跟着妈妈读着一首又一首古诗。

当我上了幼儿园,我算开始正式接触古诗了,因为我就读的幼儿园正是一所古诗词特色的幼儿园。

每天早上我一踏进幼儿园的大门,就会听到操场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小荧星艺术团的孩子们用歌唱的形式吟唱的一首首古诗。

此时,我都会跟着优美的曲调,一边唱一边走进教室,这一路我还能欣赏到制作精美的古诗角,过道上、楼梯的转角处、教室外的走廊里,随处可见。

课堂上,老师也会通过多种方式教我们认识古诗:绘画白鹅,我记住了《咏鹅》;参观公园,我学会了《咏柳》……就连每天的早操,也被改编成好听的曲子成了古诗的律动操,我在唱唱跳跳中接受古诗的熏陶。

上了小学,语文课本上每个单元都有古诗二则,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更深地体会到那一则则古诗的意境及寓意。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幼儿园学的时候,在我的意识里,我天天可以和我的朋友见面,自然无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现在语文书上教到这首古诗,透过老师一句句的分析,我体会到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我们在学校依旧每周都会接触古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沉郁顿挫的吟诵中,我不仅看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的形象,那受时代束缚而壮志难酬的苦痛之情也让我不禁随之黯然!音乐课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唱,同样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雄才伟略的苏仙不计个人得失,祝愿天下人的旷达胸襟……除了课本上的每周一诗外,一年一度的“古诗游园灯会”也令我受到了特殊的熏陶,我们在“游玩”中触摸先贤的衣袂,感受中华民族沧桑而悠远的脚步……中华古诗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古诗,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19-05-08T14:55:47.82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7期作者:苏艺
[导读] 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苏艺(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中心学校广西贵港 537118)
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关键词:古诗教学;文化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077-01
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皇冠上最闪亮的钻石,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熠熠生辉,愈加夺目。

古诗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吟诵、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

“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一句句俗语告诉我们,古诗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帮助。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使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思考,思想的启迪,使他们爱学古诗,学好古诗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学习和思考。

一、紧扣诗眼,提纲挈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属画龙点睛之笔。

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古诗时就能提纲挈领,准确理解诗义。

一首诗因诗眼使人更觉灵动与透彻,透过诗眼可以洞悉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髓。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经过诗人多次的捻须苦思,改动十多次,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这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又在这无限生机中隐约表达出诗人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

“绿”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凸显了该诗的神韵,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

”“一二字为眼者”,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字既写出桃花潭水的深,又表达出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厚,这个“深”字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所以这里的“深”是诗眼。

“一句为眼者”,如,《悯农》中的“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从“春种”到“秋收”农民的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说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强烈的反差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农夫犹饿死”一句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数句为眼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直抒心意,于劝慰之中又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这也正是朱熹的读书心得。

二、联系旧知,迁移拓展
在教学古诗时,一方面可以联系曾学过的该作者或该题材的诗,进行知识链接,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理解课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

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小池》,比较同为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荷花,它们有何不同?两首诗中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又有何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品读、感悟。

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整合相同题材、相同作者而学生又没有学过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引读品析。

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可以引出同为李白所作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进行比较,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同吗?也可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

这样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就让学生跳出了文本,既丰富了他们的阅读经验,又使古诗的学习变得主动,渐渐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古诗的思考和研究的道路上来。

三、引导想象,感悟意境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

古诗的语言凝练,行文跳跃,在诗句背后隐藏着大段的空白,这就为想象提供了空间。

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展开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

诗的意境是需要个性化感悟的,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利用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古诗的阅读可以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按个人的生活和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让学生抓住“独、孤、两、唯”等字,并结合课文中的插图,体会诗的意境,同时还可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想象,对诗中的大段空白进行填充、拓展,让学生走进古诗,参与古诗的阅读理解,进行再创作。

当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渐渐弥漫在学生心中。

当然在理解意境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内容说出来或写成一篇短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角色就会变得更主动,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表情达意,写作提升
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写话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是对古诗的情景和意境的个性化解读。

通过写话既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层次,又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与文本的再一次对话,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凸显了思维的个性,通过特别的设计来实现用“我手写我心”,来表情达意,倾吐心声。

写作的设计不仅是诗中情景的再现,诗中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拓展到诗外,进行时空的延续。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写作片段:伫立凝望,一片孤帆随着一江春水渐渐远去,愈来愈远,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化入这茫茫的水天之间,“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想象送别友人之后诗人那一份依恋不舍的离愁别绪。

在融入诗境下的创作必将闪现着诗意,充满着灵性,涌动着激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学生走进古代文化,了解古人的喜怒情愁,感受美好情愫提供了立足的平台。

理解诗歌内容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教学古诗最重要的是唤起孩子对古诗情趣的热爱,对美好诗情的品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