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的工作原理11精品版

合集下载

大脑工作流程

大脑工作流程

大脑工作流程
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咱那神奇的大脑工作流程!就好像一个超级繁忙的工厂一样,一刻不停地运转着。

你想啊,当你早上醒来,大脑这个“大boss”就开始指挥一切啦!比如说你看到桌上有个面包,大脑立马就会发出指令:“嘿,那是能吃的,快拿起来吃!”这多神奇啊!
咱就说你在听音乐的时候吧,耳朵听到声音,大脑瞬间就开始分析,“哦,这旋律不错”“这节奏带感啊”。

然后它还得协调你的身体,让你跟着节奏摇摆起来,是吧?这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大脑在里面当总指挥呢!
再看看你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大脑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拼命地采集和处理信息。

它会把新的知识和你以前的记忆联系起来,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哎呀呀,这个可不能忘,得好好记住!”这不,你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大脑就能迅速调出这些信息,帮你解决问题。

你走路的时候也是一样啊,大脑得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判断距离、方向,还要协调你的肌肉,让你走得稳稳当当的。

“小心前面有个水坑!”“往这边拐!”这就跟开车似的,大脑就是那个厉害的司机,掌控着一切。

我跟你们说啊,大脑的工作流程简直太复杂、太不可思议了!它不断地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决策,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成长、发展。

我们可得好好珍惜我们的大脑,多给它一些锻炼,让它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啊,大家要多动脑筋,多学习新东西,别让大脑闲着!让我们一起和大脑这个神奇的伙伴好好合作,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吧!这就是我的观点,大脑真的超级重要,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啊!。

大脑工作原理

大脑工作原理

大脑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大脑是人类最为奇妙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控制身体各种功能和思维活动的重要任务。

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不仅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还有助于开辟出更加智能的技术和疾病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脑的工作原理。

一、神经元的通信1.1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组成。

细胞体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轴突则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2 神经元的电信号传递:神经元通过电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的刺激时,会产生电脉冲,即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着轴突传播,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3 突触传递信息: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当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末端时,会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这种电-化学信号转换使得神经元之间能够高效地进行通信。

二、大脑的结构2.1 大脑半球:大脑分为摆布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负责控制身体的相应一侧。

2.2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负责高级思维、感知和意识等功能。

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2.3 皮层下结构:大脑皮层下方有许多结构,包括基底节、丘脑和脑干等。

这些结构参预运动控制、情绪调节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功能。

三、大脑的信息处理3.1 感觉信息的处理:当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刺激时,会将信息传递给大脑。

大脑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解读,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体验。

3.2 运动控制:大脑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运动控制。

这个过程涉及到大脑皮层、基底节和脑干等多个结构的协同工作。

3.3 认知和思维:大脑参预了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活动。

高级思维功能如决策、记忆和学习等都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四、大脑的塑性4.1 神经可塑性: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即它可以根据环境和经验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可塑性使得大脑能够适应新的情境和学习新的知识。

大脑工作的原理

大脑工作的原理

大脑工作的原理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和电化学信号传递来完成各种认知和行为功能。

大脑工作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1. 神经元:大脑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有细长的纤维,称为轴突,和分支的树突。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

2.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

当一个神经信号(称为神经冲动)通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时,它到达与其连接的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上。

这种信息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的释放和接收来完成的。

3. 网络连接: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复杂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神经回路。

这些神经回路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例如感知、记忆、思考和行动。

4. 突触可塑性:大脑的神经回路能够通过学习和记忆来改变连接的强度和结构,这称为突触可塑性。

这种可塑性是大脑适应环境变化和获取新知识的基础。

5. 区域分工: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功能。

例如,额叶与思考、决策和执行控制相关,颞叶与听觉和记忆相关,顶叶与视觉相关等。

大脑工作的原理涉及到许多细节和复杂的机制,科学界仍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大脑的奥秘。

大脑的工作机制

大脑的工作机制

大脑的工作机制人类的大脑是身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承担着控制思维、记忆、情感和运动等各种功能的重要任务。

大脑的工作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领域,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揭示这个谜团。

本文将探讨大脑的工作机制,并尝试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一部分:大脑的结构人类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半球之间通过大脑中央纤维束连接起来。

每个半球又被细分为若干个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这些叶之间通过神经元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元是大脑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它们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高达数十亿,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

这个网络的构建过程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这个网络变得越发复杂和健全。

第二部分:信息传递的过程大脑中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

当一个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会产生电脉冲信号,该信号将通过轴突传递至突触末梢。

如果刺激足够强,这个信号将会触发突触末梢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这些神经递质会穿越突触间隙,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上。

这种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形成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链条。

当信息在大脑中传递时,这个链条会不断延伸,形成一个广泛的信号传递网络。

这个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调控,科学家们仍在深入研究中以揭示其中的奥秘。

第三部分:大脑功能的分区大脑的功能分区是大脑工作机制研究的重要部分。

不同的大脑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额叶负责思考、决策和控制行为,而颞叶与记忆和情感密切相关。

科学家们通过脑电图、脑磁图和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大脑不同区域在各种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功能区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神经递质和突触连接相互联系着。

这种联系使得大脑能够协调各个功能区域的活动,并完成高度复杂的认知任务。

结语大脑的工作机制是一个复杂而令人惊叹的领域。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大脑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大脑的结构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通常左脑被称为“语言脑”,它的工作性质是理性的、逻辑的;而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它的工作性质是感性的、直观的。

左脑的工作方式是直线式的,可以说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累积式;右脑的工作方式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并列式。

左脑追求记忆和理解,它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一个个的语法知识来学习语言;右脑不追求记忆和理解,只要把知识信息大量地、机械的装到脑子里就可以了。

右脑具有左脑所没有的快速大量记忆机能和快速自动处理机能,后一种机能使右脑能够超快速的处理所获得的信息。

左脑和右脑的记忆能力是1:100万,然而一般人却只会用左脑记忆!人类大脑的一部分组织能够增强记忆,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增强记忆的方法并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对大脑使用的方法也改变。

大脑能够变得更灵活,原先运转比较缓慢的机能开始加快运转速度。

这样,学习能力低下的孩子可以提高记忆力,成人则降低了患痴呆症的危险,并能够长久保持灵敏的头脑。

是哪些组织能够增强记忆力呢?人类的大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部分由表层意识(意识)控制,下面一部分由深层意识(潜意识)控制。

这两种意识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

人们通常使用外部的表层意识,不大使用深层意识,但是出色的记忆力其实存在于我们的深层意识中,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表层意识位于左半球,深层意识位于右半球。

通常我们都认为通过理解达到背诵的目的是很重要的,然而理解行为只动用了我们的表层大脑。

大量反复的朗读和背诵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内由表层脑到深层脑的记忆回路,记忆的素质因而得以改善。

浅层记忆发生在表层大脑中,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通过大量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我们就能够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大脑的素质会发生改变。

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连接在一起的,一旦打开了这个回路,它就会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形成一种“优质”的记忆回路。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素质完全不同。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及进化历程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及进化历程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及进化历程作为人类的重要器官,大脑一直是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重心。

它是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中心,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本文将探讨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及历史进化。

一、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人类大脑是由亿万个神经元细胞组成的。

每个神经元细胞都有许多树突,用于接收其它神经元的信号,以及一个长的轴突,用于传递信号给其他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组成了三个主要的区域:脑干、小脑、大脑。

其中,大脑是最重要的,有着最复杂的功能。

大脑被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

左半球负责语言和逻辑等方面的功能,右半球则负责视觉和空间等方面的功能。

大脑的不同部分利用大量的神经元与发电细胞——神经元细胞中的特殊细胞——交换信息,这些信号在毫秒层面上就能传递。

大脑的高效通信和整合使得我们拥有了智能、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大脑的进化历程人类的先祖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发展了更加强大的大脑。

按时间顺序,人类进化的主要时期可分为:三叠纪、新生代、人类进化史。

在三叠纪时期,仍处于爬行动物阶段的哺乳动物学会运用新技能进化自己的大脑。

后来,约1.5亿年前,祖先们学会了在地面上走路并摆脱了食肉动物的束缚。

同时,他们也启发了视觉和牙齿等技能。

进入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了他们的大脑。

智人的祖先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例如,约2.6万年前,智人的祖先开始利用工具,这是他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工具并获得更好的食物等物质资源。

此外,做快速推断、谈判和社会交往等技能也在慢慢成长。

在人类进化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约150,000年),智人是最先进的物种,在生物学意义上,人类进化几乎已经终结。

不过,人类社会的进化仍在继续。

随着我们现代化的生活和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我们的大脑正在面临变化。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的大脑需要快速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同时还需要控制各种新技术产生的噪音。

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智力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巨大压力。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对于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和研究。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既复杂又神奇,它负责控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在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类大脑的发育过程在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如基因、环境等引起的身体和神经细胞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大脑的发育在出生前、出生后、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元会不断地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神经网络。

这些网络在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脑皮层的功能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大脑的器官,由一个个不同的脑区组成。

皮层是最具有复杂性和功能性的大脑区域之一。

它被认为是人类意识的中心。

皮层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运动皮层负责运动功能,视觉皮层负责视觉功能,听觉皮层负责听觉功能,语言区负责语言功能,前额叶负责思维、情感和决策等高层次的功能。

皮层的不同区域之间通过突触连接起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网络在人类学习、记忆和思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作用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大脑中有许多不同的神经递质,每种神经递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例如,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可以使人感受到愉悦,从而引起积极的情绪。

谷氨酸是另一种神经递质,它负责调节大脑中的信息传递,并对记忆和学习产生影响。

多种神经递质的综合作用,使人类大脑具有了极其复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四、多脑区协同性质当人类大脑执行一个任务时,不同的脑区之间会发生复杂的协同作用。

这种协同作用使得不同脑区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通信和信息交流,从而有效地执行任务,例如智力游戏或音乐演奏等。

在神经系统中,这种协同作用被称为“网络化”。

五、大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类大脑拥有强大的适应性能力。

它可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大脑会忽略外界的某些信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任务。

大脑工作原理

大脑工作原理

大脑工作原理大脑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控制和协调我们的思维、感觉、记忆、运动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它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相互通信,从而实现大脑的功能。

大脑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元: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长的轴突,通过轴突,神经元可以将电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2. 突触传递:当一个神经元兴奋时,它会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到与其相连的神经元的突触间隙。

这些神经递质会被接收神经元的受体所感知,并触发新的电信号在接收神经元中产生。

这种电信号的传递形式被称为突触传递。

3. 神经网络: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形成了庞大的神经网络。

这些神经网络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不同的神经网络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感觉、运动、记忆等。

4. 神经元活动: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兴奋和抑制。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的刺激时,它会兴奋并产生电信号。

而当神经元受到抑制性的刺激时,它会减少或停止产生电信号。

这种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是大脑正常工作的基础。

5. 脑区功能:大脑可以分为不同的脑区,每个脑区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额叶负责思维和决策,顶叶负责感觉和运动控制,颞叶负责听觉和记忆等。

这些脑区之间通过神经网络相互连接,协同工作以完成复杂的任务。

6. 记忆和学习:大脑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记忆和学习的过程。

记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化和改变而实现的,而学习则是通过不断重复和练习来加强这些连接。

大脑的可塑性使得我们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

总之,大脑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神经元、突触传递、神经网络、神经元活动、脑区功能、记忆和学习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机制,大脑能够实现人类思维、感觉、运动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脑的工作原理11精品版脑的工作原理(简要介绍)以下内容不代表脑的工作原理的全部解释,但是我以为其大体的的工作过程已经可以得以理解。

一、神经元当生物进化出肌肉成为动物时,神经系统就伴随产生了。

神经系统的功能实质是为了产生“适当的”作用于肌肉的运动控制信号,使动物产生运动行为,作用于环境,从而达到获得食物、避免危险的生存目的。

神经系统由一群特异化的细胞----神经元组成。

这种细胞的特点是有两种长长的突起:树突和轴突。

通常一个细胞的树突会有多个,轴突只有一个。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上一级神经元或各类感受器的电兴奋,通过轴突向下一级细胞或肌肉发出自身的电兴奋。

上一级神经元的轴突和下一级神经元的树突的联系称为突触接触。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轴突作用于成千上万的神经元,也可以通过树突从成千上万的神经元接受信息。

神经元内部信号的产生、传导采用电信号的方式进行,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之间则通常采用化学递质方式进行传导,即上级神经元的轴突在有电信号传导时释放出化学递质,作用于下一级神经元的树突,树突受到递质作用后产生出电信号,从而实现了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化学递质有多种,一部分化学递质会使下一级神经元兴奋,而另一部分化学递质会使下一级神经元抑制,因而根据递质的不同,神经元间的传导可以是兴奋性作用,也可以是抑制性作用。

通常对一个神经元来说,对外要么是兴奋性作用,要么是抑制性作用,只能是其中的一种,但同一神经元可以同时接受兴奋性、抑制性的输入。

神经元本身可以有自发电活动,因此神经元的活动并不是完全依赖于输入的总和。

部分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具有学习功能,这种学习功能是脑表现出适应行为的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机制如下图所示:该神经元同时接受两种输入信号:刺激输入信号(条件刺激)和学习引导信号(非条件刺激)。

学习引导信号(非条件刺激)与神经元的联系是已经存在、不可塑的,而刺激输入信号(条件刺激)与神经元的联系是可塑的,并且开始是微弱的。

学习规则是:当刺激输入信号出现的时候,如果同时学习引导信号存在,则刺激输入信号与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增强。

这种突触联系的增强就是“学习”。

利用这种机制,可以很简单的实现巴甫洛夫现象。

铃声是一种条件刺激(刺激输入信号),食物是一种非条件刺激(学习引导信号),开始只有食物才能引起唾液分泌,经过学习后,铃声也可以引起唾液分泌。

如下图所示。

可以利用这一机制实现“预测”。

虽然学习是发生刺激输入信号和学习引导信号同时出现的时刻,但是学习后,如果刺激输入信号先出现,就可以引发类似于学习引导信号产生的神经元反应,就是说刺激输入信号“预测”了学习引导信号的出现。

二、脑结构:1、总体框图脑的主要功能目的是为肌肉产生控制信号,产生运动行为。

一个运动的发生过程应如下图。

运动前状态是指运动发生前脑接受到的各种输入刺激的组合, 我们称为S1。

运动发生后的脑接受到的各种输入刺激的组合为运动后状态。

称为S2, 运动称为M.运动M作用于环境,得到了运动后状态S2, 因此运动后状态S2与运动M的相关性要远高于运动前状态S1与M的相关性。

我们为了让脑计算出所需要的运动控制信号M, 主要应当利用S2,而不是S1。

根据这一特点,脑的工作原理的核心是从当前刺激输入S1预测出运动后状态S2, 然后从运动后状态S2产生出运动控制信号M.。

脑产生运动控制信号的大体框图如下:2、运动控制信号的产生:脑结构在开始运行的时候并不知道某种情况下应该产生什么样的运动控制信号,才是对自己有利的运动。

因此需要脑结构中引进了一个随机信号,它通过随机方式作用于运动计算模块,使脑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探索性的运动,如幼儿做出的各种探索运动。

所产生的探索运动大多是无效、不合理的。

但是如果其中某个运动模式获得了运动结束信号(比如获得了奖励或遇到了疼痛、奖励、惩罚等),运动结束信号会引起运动计算模块的神经元发生学习过程,该学习过程的学习引导信号是随机信号产生的该运动模式,学习的刺激输入信号是运动停止那一刻的刺激输入信号(运动后状态)。

学习的结果是今后如果我们获得了运动后状态,就可以恢复出(或避免)产生该运动后状态的运动模式来。

实现该机制的框图:实现该机制的神经元原理图:3、对奖励和惩罚的区别机制:如上所述,脑结构应该对获得奖励的运动今后倾向产生该运动模式,对于得到惩罚的运动脑倾向于避免产生该运动模式。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机制呢?运动计算模块的神经元被分为两种:D1神经元和D2神经元,我们假设当运动结束信号表现为奖励信号时,D1神经元发生学习,当运动结束信号表现为惩罚信号时,D2神经元发生学习。

D1、D2的输出作用完全相反,D1神经元直接作用于运动输出,而D2神经元通过一个反相器作用于运动输出,就是说,当D2神经元兴奋时,其作用反而是抑制该运动模式出现。

通过这样的机制就能实现脑对受到奖励和受到惩罚的运动的区别。

4、运动后状态的预测:上面的机制说明了如果获得了运动后状态,则可以计算出得到该运动后状态所需要的运动控制模式。

但是运动发生前,脑只能得到运动前的各种刺激输入(运动前状态),不可能直接从外界获得运动后的刺激输入,因此还需要另外一个机制:从运动前状态计算出运动后状态的一个预测,这样我们才可以利用上述机制计算出相应的运动控制信号。

该预测过程依然可以通过神经元的学习方式实现。

,将运动结束信号发生时的实际刺激输入作为学习引导信号(无条件刺激),运动前输入刺激作为(条件刺激),学习后,就可以实现我们需要的预测过程:从运动前状态产生出运动后状态的预测。

由于运动前状态和运动后状态来自同样的刺激输入,哪些刺激属于运动前刺激输入,哪些刺激属于运动后刺激输入,哪些输入刺激应该被忽略,需要一个在运动结束信号控制下的选择开关,如图所示。

三.与实际脑结构的对应:以上结构实际上恰好对应着脑的大部分结构和之间的主要联系。

随机信号由脑的黑质致密部(SNc)发出。

该信号的破坏将导致帕金森氏综合症,动物将呆滞不动,动作幅度过小,而该信号的过强将导致精神分裂症,行为超出经验的约束运动计算模块相当于脑的纹状体,纹状体神经细胞根据对多巴胺的受体类型不同分为两类:D1,D2, SNc对这两类细胞有截然相反的作用:对D1兴奋,对D2抑制。

这种不同的作用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学习内容。

两类细胞的输出也截然不同,D1细胞通过direct通路直接作用于Gpi(苍白球内段), D2细胞通过indirect通路(通过Gpe\STH中转)作用于Gpi. 两个回路的作用截然相反。

选择开关相当于丘脑,运动前状态到运动后的状态的预测过程相当于皮层。

丘脑-皮层系统构成了运动前后状态的预测过程。

运动结束信号相当于中脑网状结构发出的清醒激活信号。

该信号通过板内核对纹状体和其他丘脑产生作用。

该信号可以直接决定清醒和睡眠状态。

以下是脑的大体外观。

脑的主要结构是表层薄薄的一层皮层,在皮层下面有一对丘脑和一对纹状体/苍白球结构。

苍白球的外段称为Gpe, 苍白球内段称为Gpi. 板内核位于丘脑内,STH、SNc位于这些结构的下方。

[last edited by 史超 ]我宁要一颗带血的心,也不要一个僵死的灵魂回复:dhp68 积分:4065 时间:2002/12/30 04:59 短信好友删除编辑回复(超星的【用ssreader回复】只能在有一个跟帖之后才能使用,这似乎很不方便)[last edited by dhp68 2004-2-23 16:45:41]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後甜!回复:dhp68 积分:4065 时间:2002/12/3005:00 短信好友删除编辑回复与脑的原理相关的超星图书《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大脑》作者:张人骥潘其丽页数:774 出版日期:1991年11月第1版 SS号:10031817《神经生物学》作者:许绍芬主编页数:345 出版日期:1990年12月第1版 SS号:10298109《神经生物学》作者:蔡南山戴鸿佐等编译页数:469 出版日期:1992年5月第1版 SS号:10298111《分子神经生物学》作者:陈宜张页数:392 出版日期:1995年9月第1版 SS 号:10034613《分子神经生物学》作者:刘安西等编译页数:325 出版日期:1992年2月第1版 SS号:10312773《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作者:韩太真吴馥梅页数:427 出版日期:1998年4月第1版 SS号:10031812《临床神经生理学》作者: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秦震编著页数:636 出版日期:1984年11月第1版 SS号:10298107《神经生理学概论》作者:周绍慈翁恩琪等编著页数:264 出版日期:1994年7月第1版 SS号:10298110《外周神经系统电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手册(1)》作者:S.W Kuffler等著范世藩等译页数:447 出版日期:1984年10月第1版 SS号:10298345《神经递质生理生化学神经生理学手册(2)》作者:B.COLLIRR等著陈国治孙以安等译页数:281 出版日期:1984年10月第1版 SS号:10298114《神经元形态与功能神经生理学手册(3)》作者:S.L.Palay等著黄世楷杨雄里等译页数:240 出版日期:1985年6月第1版 SS号:10298116《中枢神经系统电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手册(4)》作者:R.E.Burke等页数:345 出版日期:1986年1月第1版 SS号:10217323《大脑之谜——至此所能解答的大脑世界》作者:[日]久保田競等页数:209 出版日期:1992年6月第1版 SS号:10100098《脑的构造与功能》作者:[日]时实利彦著邵道生译页数:99 出版日期:1987年6月第1版 SS号:10312950《脑的老化和痴呆》作者:马春王爱民主编页数:204 出版日期:1995年9月第1版 SS号:10320990《右脑的奥秘与人的创造力》作者:(美)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页数:149 出版日期:1988年12月第1版 SS号:10155674《头脑的机制——思维的源头在哪里?》作者:[英]爱德华·德博诺著聂晓华高原吕宁思译页数:236 出版日期:1989年9月第1版 SS号:10294479《视觉原理》作者:[美]卡洛琳·M·布鲁墨页数:168 出版日期:1987年8月第1版 SS号:10089418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後甜!回复:dhp68 积分:4065 时间:2002/12/30 05:02 短信好友删除编辑回复另外有一本《视觉的分子生理学基础》在超星中已经找不到位置,那也是一本了解神经生物学、了解思维、了解感觉、了解大脑的一本好的小册子!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後甜!回复:redsirius 积分:6160 时间:2002/12/30 09:21 短信好友删除编辑回复精彩!!!!!!!!!!!!!!!!!!!主帖的“【用ssreader回复】”确实有问题回复:kuangye3164 积分:4690 时间:2002/12/30 22:05 短信好友删除编辑回复史超君:您结合神经生物学和控制论对人脑工作原理在相当基本的层面上所作的分析可谓是相当详尽了,不由得我不佩服!在理解你的文章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小的想法和问题,特向您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