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论文定稿2
关于《寒夜》

关于《寒夜》巴金说:“我写寒夜不是为了鞭挞汪文宣或者别的人,是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的人受苦的制度。
汪文宣说:“家门像是一个黑洞。
“而偌大的世界只是由无数的黑洞组成,每一个洞都影影绰绰地透着悲剧,每天警报迷蒙的天空,活于底层的穷人怎么可能嗅到情花芬芳的味道,所有的只是血、痰、劣质酒的烈烈的刺鼻味和惨淡的死亡。
无论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要么是穷人的苟延残喘,要么是富人骄傲胆怯的肥脸。
充斥你眼球的除了灰暗还是灰暗,没有丝毫的色彩,更别说生机。
战争像是一个巨大的齿轮,穷人都无力反抗地被推到其上,无论缓慢还是急速都一样让人血肉模糊。
这个虚弱的肮脏的旧社会,富人还可以有丝毫的逃脱,民不聊生的还是穷苦大众。
这时期的中国是巨大玄妙黑暗的舞台,在这假设的无力改变的黑暗中,大家闭眼表演,丑恶与肮脏,疼痛和屈辱,无处不在,社会永远无法再有一种平和稳健的姿态,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因为在战争中,在这种吃人的制度里,所有人想到的不是齐心合力的去改变,人们只是不择手段地去抢夺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的生死存亡,有力量的肆无忌惮,没能力的垂垂可怜。
所谓的官员只是无耻地与军队,富商苟合,眼睛里只有金钱美女,关于医疗设施,教育,无任何保障,更别说什么人民的福祉。
而商人披着道义的外衣,一面与贪官做见不得光的交易,一面在战争中投机倒把,大发横财。
所有的一切致使天空暗了,即使愤世即使辱骂也只是造就一批批像汪文宣这样的暮气沉沉无奈而又无力反抗只能苟活的残败之人。
而最终连苟活都做不到了,所以一开始唐伯青就死了,这个三十岁看起来像四十岁的男人,因为上司的故意捣乱,他无法守在妻子身边,因为医院的无能,妻子难产死了。
伯青的耳边永远回荡着一个女人至凄的呼唤:伯青,伯青……惨零的声音成了对这个社会最沉重的控诉。
他的理想在现实中变得一文不值,至亲的人离去,他说他宁愿毁掉自己,他说:这个世界不是我们这种人的,我们奉公守法,别人升官发财。
《寒夜》中的爱情与战争

《寒夜》中的爱情与战争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作品中,爱情与战争是两个永恒的主题。
而《寒夜》这部小说恰好将这两个主题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战争时期的情感故事。
本文将探讨《寒夜》中爱情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两个关键主题展开讨论,即爱情与战争在《寒夜》中的交织以及它们各自在小说中的呈现。
首先,我们将研究爱情和战争主题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它们对角色关系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详细描述小说中描绘的爱情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人物性格发展的影响以及感情冲突和矛盾如何暴露和解决。
接着,我们会深入分析战争背景下爱情存在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探讨战火和生离死别对感情产生的压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爱情与战争在《寒夜》中的意义和启示,并讨论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以及其文学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展示《寒夜》中爱情与战争交织的精妙描绘,探究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并传达小说所带来的深刻思考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人物关系、情感冲突以及背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将拓展对爱情与战争主题的理解,并寻找其中蕴含的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2. 爱情与战争在《寒夜》中的交织2.1 描述爱情和战争主题的重要性在《寒夜》这部小说中,爱情和战争是两个相互交织且共同构成了故事核心的主题。
作者通过描写爱情与战争的复杂关系,展示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爱情代表着温暖、关怀和希望,而战争则象征着破坏、恐惧和无常。
这两个主题相互呼应,既凸显出爱情的珍贵与脆弱性,也突出了战争对人们身心的摧残。
2.2 爱情与战争在角色关系中的影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们被迫经历了战争所带来的惨痛和艰难。
然而,在这些动荡不安的时期里,他们依然寻求、坚持并捍卫着自己内心深处关于爱情和温暖的信念。
因此,爱情成为他们坚持下去,并重新找到生活意义的动力。
同时,在战争的背景下,爱情也经历着巨大的考验和转变。
浅谈巴金《寒夜》的艺术成就论文稿

试论巴金小说《寒夜》的艺术成就目录一引言 (4)二故事情节的历史性 (4)(一)故事情节的历史背景 (4)(二)故事情节艺术的真实 (4)三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启示性 (5)(一)汪文宣——不幸的主人公 (5)(二)曾树生——追求自我的现代女性 (6)(三)汪母——可怜、可悲的女人 (6)(四)人物形象的启示性 (6)四艺术手法的多样性 (7)(一)出色的心理描写 (7)(二)纯熟的意识流手法 (7)(三)巧妙地修辞运用 (8)(四)完整的行文结构 (8)五结论 (9)六参考文献 (9)试论巴金小说《寒夜》的艺术成就石俊豪安徽师范大学摘要:巴金是表现旧中国小知识分子苦难命运杰出的艺术大师,其代表作《寒夜》更是一部不朽的杰作。
本文致力于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探究作品不凡的艺术成就。
作者把对小人物的同情和批判交融在一系列典型性很高的情节里,表现得如同真实生活一样朴实而复杂。
使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作者在情节处理、人物内心世界描摹、行文结构等方面运用多样化艺术手法,风格朴素自然、深沉严肃。
寄寓了作者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希望人们走出“寒夜”,解放身心束缚,获得自由。
《寒夜》以其伟大的悲剧艺术令我们为之动容,它在充分体现巴金创作寄托的社会人生理想外,也使这部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平。
Abstract:Ba Jin is the performance of old Chinese little intellectuals suffering destiny outstanding masters of the art,the representative of "cold night" is a monumental masterpiece.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worksof extraordinary artistic achiev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lot, characters, artistic techniques. The author put the minor characters in sympathy and criticism of blend in a series oftypical very high in the plot, behave like real life as simpleand complex. The three distinct characters stand vividly revealed on the paper,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Author in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ner world of charactersdepiction,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as the use of diversified artistic style, simple and natural, deep and serious. As the author of infinite love for the people, he wants people to get out of the "cold", liberating bound, free. "Cold night" with itsgreat tragedy art makes us deeply, it fully embodied in thecreation of Ba Jin sustenance ideal of society and life, but also makes the works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art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关键词:懦弱;个性;战争;破灭;悲剧Keywords: weak; personality; war; burst; tragedy一引言长篇小说《寒夜》是最能代表巴金小说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一部长篇力作。
论文正文

重压下的病态灵魂——《寒夜》中汪文宣形象分析内容摘要:巴金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名巨匠,他的小说《寒夜》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小知识分子家庭在社会环境的重压下最终走向破灭的悲剧。
小说的背景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主要人物汪文宣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悲剧人物,缺乏自我意识,造就了他懦弱、矛盾的性格。
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作的环境给汪文宣所带来的困扰,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他的灭亡。
关键词:悲剧矛盾压抑黑暗Abstract:Mr.Ba jin is a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flashbeagle, his novel "cold" tells the story of a common small intellectual family in soci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weight of eventually lead to the bursting of the tragedy. Novel background laid the tragic, main characters works Wang Wenxuan is a life in the bottom of society, the lack of tragic self-awareness, contributed to his cowardice and contradiction of personali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mother and wife and the working en- vironment for Wang Wenxuan brings about, further aggravated his destruction.Key words:tragedy contradiction constrain obscure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一名巨匠。
略论《寒夜》的艺术成就范文大全

略论《寒夜》的艺术成就范文大全第一篇:略论《寒夜》的艺术成就略论《寒夜》的艺术成就[摘要]《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巴金进一步深入开掘出反封建主题。
文章在叙事方面,从两条线索展开情节,并于矛盾冲突的三个从面紧密结合,组成网状结构。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作为一部具有特殊魅力和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杰作。
它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无技巧的美学理想的同时,也使这部作品定格为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平。
[关键词]《寒夜》,艺术成就掩卷沉思,我们不难发现:从青春洋溢的《激流》到暮色深沉的《寒夜》,从《激流》中爱情乌邦托的建立到《寒夜》乌邦托的破灭。
从激流中思考知识者命运的一元思想模式到《寒夜》思考知识者的多元思想方式,从《激流》对生命悲剧的偶然性的怀疑大《寒夜》对生命创伤者的必然性的挖掘,巴金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走过了漫长的心路了历程,而支撑他前进的动力无疑来源于他对俗世中知识者个体文化命运的真诚关注,在于他对生命本体形态最真诚的思考。
更在于他对写作艺术的最真实的不懈追求,《寒夜》也因此成为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如果没有它,巴金也许会滞留于其“家”时代的激情而失去他对生活更深层的思考,他的整个创作系统会因此而逊色许多。
因此《寒夜》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清晰明了的反封建主题在《寒夜》里,作家继续了反封建主题的开掘,主题更加深沉、疑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证实了作家创作风格的转变。
《寒夜》中,是新人组织新家庭。
汪文宣和曾树生都受过新式教育,且以新的方式结婚。
虽然生活的压力使他们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小家庭在尚未收到冲击时还维持的不错。
然而汪母的加入使家庭充满了不和谐的音符。
汪母早年也是读书人,但是思想里充满了封建残余。
这导致她对媳妇有种种看不惯。
首先是媳妇那种“花瓶”的生活,根本不像一个妻子样。
其次,因为媳妇和儿子没有正式结婚。
她在争吵中骂媳妇是儿子的姘头,虽然是图一时的口舌之快,但也可以看到她潜意识中对新式婚姻的鄙视;此外,还有一种潜在的力量是类似焦仲卿母亲的变态心理—寡居者对婚姻幸福者的嫉妒。
论《寒夜》家庭悲剧的原因

姓名:何丹丹学号:10011138班级:10文13论《寒夜》家庭悲剧的原因摘要:《寒夜》以其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小家庭生活,深刻地反映了这个家庭的悲剧,抨击了造成该剧的黑暗与腐败的社会制度。
关键词:《寒夜》人物性格社会制度《寒夜》作为巴金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它所包含的悲剧内涵丰富、复杂、深刻,具有超越持定时空的永久魅力,对研究现代家庭悲剧根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描写出了小职员汪文宣一家的悲剧。
小说的创作时间跨越了抗战胜利前后将近两年时间,以抗战时期的国统区重庆为背景,濡染了浓厚的沉闷悲哀的色彩。
“在《寒夜》中,作者只是要把他对生活的痛苦和孤独的感觉写出来,把‘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想法表达出来。
”a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性格出发,来分析主人公家庭悲剧的形成原因。
一、汪文宣的软弱与对现实的忍受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都是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理想是用自己的知识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但这个小小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是朦胧的。
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困厄环境,使得他们的理想成为一个无法企及的梦,而当年那对满怀壮志、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恋人已不复存在。
“汪文宣是一个处于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迫害之下,在贫困、潦倒、疾病、歧视的境遇里挣扎而终于走到社会的绝路的小知识分子的典型。
”b他是儿子、丈夫、父亲,这些身份要求他必须成为家庭经济和精神的主导角色。
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来让家人在经济上没有烦恼,扮演好“强者”的角色,从而拥有男人的面子和价值。
母亲希望他能将妻子收拾得服服帖帖,而妻子则希望他能妇唱夫随,摆脱现实的束缚,跟着她一起创办教育。
但是,为了家人的生活,他只能做文字校对从事公司最底层的工作,忍受别人的嘲笑和厌恶。
在妻子和母亲的矛盾中,他既怕伤了母亲,又怕伤了妻子。
几年里,他整日以战战兢兢的心情对待不断的家庭纷争,婆媳不和的状况使得他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严重。
《寒夜》悲剧新论

汪 文 宣 和 汪 母最 终 戈了 传 统 男 权 思 想 社 会 的 殉 葬 品 然 而 从 根 本上 来 说 《 寒 夜》 悲 剧 是 社 会 悲 剧
或 者 说 是在 社 会 悲 剧 大背 景 下
“
小人物
肢解
、
悲惨 命运 史 碎
。
。
在 强 大 的 人 物 自身 困 惑 和 残 酷 社 会 现 实 下
他 在 社 会 关 系 中处 于 孤 独
幻灭
、
绝望 的 状 态
。
他在 自
身 困 惑 和强 大 的 丑 恶 社 会 双 重 压 迫 下 遭 受 凌 辱
《 变 形记 》 笔 下 人 格 异 化 的 格 里 高 尔
。
精 神分 裂
,
,
人 格变 异
,
汪文 宣就 是 卡 夫 卡
汪 文 宣 和 汪 母 心 目中 还 一 直 残 存 着传 统 的 思 想 意 识 最突 出
, ,
现 实 处 境 的危 机
、
,
汪 文 宣 的 男 权地 位 受 到 威 胁
对不
,
起 妻子
母亲 还 有孩 子
、 ,
愧 对任何 人
。
。
他 内心 渴 望 独 立 健 全 男 性人 格
。
而 现 实 处境 逼 得 他 不
、
得不 处 处 忍 让
。
屈 辱 本 质 匕他 还 是 一 个 缺 少 独 立 健 全 人 格 的 男 孩 子 生 活 上 她 有 更 高要 求
:
其 中 以男 权 主 义 思 想 在作 品 中 表 现
。 “ ”
男 权 对 女 权 的 支配
、
,
汪 母对 男 权 的 依 附
论文

论《寒夜》的悲剧性07级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摘要:《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一生中的颠峰之作。
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性格和抉择是产生悲剧的原因;而汪母和曾树生婆媳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是汪文宣新旧思想不可调和的因素。
关键词:寒夜;悲剧性;腐朽的社会;汪文宣《寒夜》描写抗战后期到抗战胜初(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冬),一个小公务的家庭生活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
作家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真实地、典型地描写了那个时代下层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并怀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描绘了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苦闷,他们的挣扎和死亡,揭露当时黑暗社会的腐败、冷漠和对人的摧残。
这些都是小说悲剧的原因。
一、腐朽的社会《寒夜》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
作品写的是凡人小事的悲剧,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剧,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的悲剧。
一切的不幸、贫穷、失业、疾病都与万恶的战争和黑暗的社会分不开。
小说结合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来写故事,显示了动人的悲剧艺术力量。
作者通过作品强烈批判抗战后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真实地反映了抗战后期的中国世相。
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军为打通从华北到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也为实现其对国民党的“以战破和”的战略目的,继攻占长沙之后,又长驱直入。
而当时相应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有后台的“半官半商”的单位纷纷迁往兰州。
当时重庆那些发“国难财”的高官富贾和战时出现的“新贵”阶级整日狂歌乱舞、寻欢作乐,不管小职员的死活。
而善良的广大劳动人民和正直的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却困苦不堪。
越是循规蹈矩、奉公守法,越没有生存的余地,许多贫疾交加而死。
其中,就如吐尽血痰死去的汪文宣,穷困潦倒的唐柏青失业后借酒消愁撞车了结生命,待人诚恳、和蔼可亲的钟老死于霍乱病等等。
到一九四五年,大家盼望已久的战争终于胜利了,但大家仅仅享受了片刻的欢愉,因为胜利并没有给人民带来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汪文宣、曾树生婚姻失败的原因 杨××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05级汉语本科,陕西省西安市710100)【摘要】《寒夜》是巴金四十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着重写了汪文宣、曾树生从积极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最终婚姻破裂的整个过程。
本文从汪文宣自身的性格特点、曾树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旧的社会形态对他们婚姻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寒夜》 婚姻 爱情 悲剧《寒夜》是巴金四十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讲叙的是发生在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黑暗、混乱社会下无助挣扎的影像,故事的气氛始终让人压抑,以至于窒息。
主人公汪文宣夫妇都曾满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入社会,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汪文宣善良懦弱、与世无争,只想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却仍然朝不保夕、艰难度日,最终落得无钱治病、失业等死的悲惨下场;他的妻子曾树生,追求自由和享受,竭尽全力追求幸福,甚至不惜牺牲亲情,但仍无法摆脱象花瓶一样充当别人玩物的命运,在内心深处的尊严和外界物质的诱惑间踯躅徘徊,在追求心灵自由的奋斗与任人摆布、充当玩物的现实中无奈挣扎;汪文宣的母亲不满儿媳的“花瓶”式生活,却不得不间接靠儿媳的钱来艰难度日,最终只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眼睁睁看着儿子在自己面前被肺病慢慢折磨而死,以自己年迈、孱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四处筹钱用一口薄棺简单葬掉儿子,带着孙子远走他乡…… 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汪文宣、曾树生婚姻失败的原因:一、汪文宣自身的性格特点汪文宣善良悲悯,懦弱隐忍,是一个把苦水全往自己肚子里咽,把责任全往自己身上担的老好人。
小说读来让人对汪既同情,又恨他的逆来顺受,恨他的不争,恨他的颓废,恨他的懦弱,终究还是归因于一个点:老好人。
他从不反抗,只是默默的顺从,在单位里不敢吱声;因为这个,他显得毫无斗志,任人摆布,任人欺侮;因为这个,他敢于隐忍,在母亲与妻子的吵架声中左右为难,不敢指出任何一方的过错。
他是这样痛苦地活着,只求暂时的安稳。
当一个小职员,养家糊口很困难,上司和同事待他不友好。
在家里,他夹在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中,母亲保守固执,妻子曾树生时髦开放,沉醉于交际,婆媳两人经常争吵。
故事的宋体,小4号;加粗,居中楷体,小4号;加粗,居中开头就是他看到有人送到妻子一封信,他随口问了问,就激起了妻子的愤怒,大吵一场后出走。
他就在的街头到处寻找她,可她不肯跟他回家,他心里痛苦,喝醉酒后遇到妻子,总算跟他回家了,可婆媳间还是争吵不断,妻子还是喜欢交际,不喜欢他清冷的家里。
他总看到妻子跟她的上司陈主任在一起,他心里难过,但听他母亲说他妻子跟陈主任不三不四时,他还竭力帮她辩解。
汪文宣的确太懦弱了,懦弱得毫无反抗精神,懦弱得不敢干涉曾树生和陈主任的交往,懦弱得不敢阻止她跟陈主任去兰州,懦弱得连儿子上什么学校也要听她的,懦弱地不敢反抗她的意见。
读来让人感觉其很可怜。
一个男人最大的不幸莫过于自己深爱的妻子给自己戴一顶“绿帽子”,但汪文宣却一次次的原谅了妻子,毫无反抗。
一次次的纵容,最终使妻子将他和儿子抛弃。
如果刚开始他发现妻子和陈主任的关系时就及时出面干涉乃至反抗,也许会是另一个结局,至少结局不会那么惨。
当曾树生跟陈主任一起去兰州了,他强支撑着病体帮她提箱子,遇到魁梧的陈主任,他心里自卑,看到曾树生的离去,他只能悲痛而已,却没有任何的反抗!在工作上他不敢对上司的不公发出任何的抗议,忍着强烈的病痛依旧工作着,但是如果反抗一点,还不至于沦落到如此。
正如妻子树生对他说的那段既心疼又带着几分怨恨的话,“你为什么这样软弱!……可是你只会哀求,只会叹气,只会哭”,一味地逃避矛盾,委屈求全,压抑自我,一味地无原则的妥协,忽略了个体主体生命意志,个体自由,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是被动地承受别人的选择,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或许值得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在感情上,对待妻子汪文宣可谓是一个非常专一的人。
他死心塌地的爱着自己的妻子曾树生,以致在妻子面前说话“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病中的汪文宣总盼望着妻子归来,一心一意地挂念她。
可他妻子不愿放弃热情的生活,不愿跟他过清苦日子,认为跟他在一起是在牺牲自己。
他卧病在床数点钟一样盼望她时,她却和陈主任约会。
她认为自己应该过得更好,离开多病的汪文宣和他们的13岁的儿子,寻找自己的幸福,他们父子不能影响她的前途。
而汪文宣却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当他听说四川将有战事,他放下自己的痛苦,希望她跟陈主任去兰州,好逃得一条生路。
当他听说日本人不会打到四川时,他多希望妻子曾树生留下来陪自己,他每天的盼望就是盼望妻子回家,当他无意看到曾树生前往兰州的调令时,心如刀割,象针刺一样,他还要强颜欢笑,把曾树生还留在自己身边两星期当作唯一的安慰。
以后他就盼望着曾树生的信,却只有短短的信,让他难过,终于盼来了一封长信,却是分手信。
他感到整个世界都崩溃了,却还是很礼貌地给她回了信,同意分手,祝她幸福,并表示自己至死都爱着她。
剩下的日子,就是汪文宣等死的日子,他已经不想活了,病痛的折磨,同事间的冷漠。
他感觉痛苦的担子太重了,他的肩头挑不起,他受不了零碎的宰割和没有终止的煎熬,他宁愿毁灭自己,来一个痛痛快快的了结。
在他饱经痛苦和折磨后,终于死去。
在他临终的时候,只有他那个哆嗦的老母亲照顾他。
他终年35岁,而和他同岁的妻子,却在另一个城市过着快乐的生活。
汪文宣和曾树生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一个老实忠厚读书人,一个是热情爱享受的时髦女。
但是汪文宣爱得太苦太认真了,他到最后还自欺欺人地认为曾树生和陈主任去兰州就是为了挣薪水养家,其实曾树生是想摆脱他,摆脱清苦的生活。
汪文宣很老实很贫穷,他不如陈主任有权有办法,当曾树生跟陈主任走时,汪文宣束手无策,不能给情敌致命一击。
老实本份不但让他在社会中无立足之地,在家庭里也无什么地位,妻子跟着别人走了,他也无能为力。
他的爱始终不被妻子重视过,有过一度的感动,但最终被自私和利益占了上风。
汪文宣有什么错?为什么他就不能活下去,他只不过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好人,性格怯弱,没做过任何歹事,他爱母亲、爱妻子、爱儿子,他努力尽到作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却最终穷困潦倒,内心痛苦并染上重病而亡。
他没有一个能和他同甘共苦的妻子,他羡慕别人家夫妻的和睦亲密,在他死前的那段日子,他还爱着他的妻子,爱那个喜欢热闹、爱享受、爱虚荣不肯跟他过苦日子、不顾他死活的妻子。
好人没有好结果。
对汪文宣,我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除了同情,还是同情……二、曾树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曾树生以前也是有理想的,她受过高等教育,充满事业梦想,曾经希望和丈夫共同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她蔑视伦理道德,勇于表达爱意,选择自己的生活,和丈夫汪文宣由爱同居;她经济独立,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时候,用所得供养家人。
她处处表现出新女性意气的昂扬开朗,处处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可是面对战争阴云笼罩,难民纷涌,物价飞涨,人心浮躁的现实,这样一位有着追求,敢于行动的新女性却最终选择“花瓶”的命运,在痛苦、焦虑、无奈中离开她的丈夫,失去了自身的主体价值。
他变了,变成了一个自私的女人。
她靠自己的漂亮、会打扮、会应酬,得到一个薪酬较高的位置,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来培养儿子读书,来补贴家用。
她并不愿意做“花瓶”,她因此常常苦闷、发牢骚。
可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了避免吃苦,他竟然甘心做“花瓶”。
她口口声声嚷着追求自由,其实她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很空虚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
”换句话说他追求的也只是个人的享乐。
在对待婆媳关系上,曾树生一味地把责任推到婆婆身上。
就是婆婆讨厌她,她也应该想想婆婆为什么讨厌她。
她业余时间都用于交际,跟男人交往,不保持距离,对丈夫儿子不管不问,家里一切都由婆婆主理,婆婆怎能看得惯她?就是被婆婆挖苦,也不能跑出来和男人约会啊。
难怪婆婆挖苦她,她的行为检点吗?跟追求自己的上司一再来往,还搂搂抱抱,连亲吻都不生气,还继续来往,一起远赴外地工作。
其实婆婆讨厌她就是烦她交男朋友。
她改过,婆婆就不烦她了。
她不但不改,还和那个男人走了。
这样的女人,她是一个好媳妇吗?在对待感情上,曾树生不是一个尽职的母亲和妻子,她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应该尽的责任。
她只顾自己交际,没有关心过丈夫和儿子,丈夫的皮鞋和儿子的大衣都旧得不成样子,她没有关心过,儿子被她送入贵族学校后除了交学费外她不闻不问,她认为儿子对自己不亲,怎么没想到自己没有尽过一点母爱?丈夫汪文宣已病入膏肓,她只因婆婆挖苦她,就跑出去跟陈主任约会,陈主任对她示爱,搂腰亲脸,她先惊慌推开他,却没有表示生气,还挽着他的膀子走路,又搂紧他的膀子,最后还跟他一起去兰州工作。
如果她重病时,丈夫跟着追求他亲吻他的女人一起走了,她会怎样想?汪文宣至死都爱着她,从来没有二心,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世界。
她是怎样对待汪文宣的呢?在他最需要她的时候离开,还是跟追求她的男人走了。
所谓工作调动,不过是陈主任要调去兰州,想把她带走,才要求上级下的调令,并不是什么工作需要。
一个有着深爱自己的丈夫的已婚女人,应该不应该跟着接受追求自己的上司走呢?对于这种上司,应该保持一定距离,怎能丢下多病的丈夫跟上司走?这是一个妻子应该做的吗?就算她没有跟陈主任同居过,她所做的一切也不是一个忠诚检点的妻子。
最后她的分手信上写着,你体弱多病,我的生命力很旺盛,不能跟着你们过刻板似的单调日子,我爱动,爱热闹,需要过热情的生活,不能在你那古庙似的家中枯死。
她追求的只是她所认为的上层社会的生活,在内心深处,其实她早就认为她和汪文宣是不合适的。
他们之间的距离是越走越远。
当她看到不死不活的汪文宣,她没有想到该如何照顾他,令他多活些日子,她反而想到清苦的家是使生命憔悴的监牢,她认为自己应该飞,趁她还有翅膀时,她要救出她自己,不能陪着他们牺牲。
她看到汪文宣憔悴瘦弱的样子,她没有一丝怜悯,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守着垂死的他?她觉得她在家里没有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她打定主意硬起心肠要走自己的路,她所谓的路就是找陈主任,让他帮她离开可怕的地方,她所认为的可怕地方,就是有着重病丈夫的破屋子。
她所谓的救星陈主任,不过是知道她家里有多病丈夫,还追求她、搂她亲她的男人。
她应该在那个时候去找陈主任吗?她对得起她丈夫吗?她唯一良心发现的地方,就是在汪文宣初病吐血时,她断绝了几天交际,照顾了他几天,但其中又去和陈主任约会了。
而以后,她经过强烈的思想挣扎(一度的良心发现让她想放弃跟陈主任去兰州的计划),还是要离开奄奄一息的丈夫,跟陈主任走。
她去兰州后来又给他寄了点钱也算良心发现吧,但她给他的那封分手信简直是给他的催命符啊,金钱是不能弥补的。
她所谓的自由和幸福不过是夜夜笙歌的热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