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AMS的长头卡车驾驶室悬置振动特性研究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驾驶舒适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
驾驶室悬置系统是影响驾驶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ADAMS软件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旨在提高驾驶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首先,建立了驾驶室、悬架系统和轮毂的三维虚拟模型,并在ADAMS软件中进行约束和边界条件设置。
然后,采用模态分析方法计算了模态频率和振型,并根据模态频率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对悬置系统进行了初步分析。
接着,通过人体振动舒适性的相关标准,对驾驶室的振动舒适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驾驶室在某些工况下存在明显的振动不适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形状优化方法对驾驶室支架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对支架几何形状的改进,提高了其刚度和强度,从而有效减少了驾驶室的振动幅值。
同时,为了验证优化效果,在ADAMS软件中进行了模拟分析。
与未优化前相比,优化后的驾驶室振动幅值大幅降低,满足了人体振动舒适性的要求,同时行驶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驾驶室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驾驶室是汽车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驾驶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优化驾驶室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ADAMS (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 软件被广泛应用于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
ADAMS软件是一种用于模拟和分析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工程仿真软件。
它可以通过虚拟试验和分析模拟来评估驾驶室的性能。
驾驶室悬置系统是一种用于减震和保护驾驶者的系统。
它可以减轻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感,并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驾驶室悬置系统还能够保护驾驶者免受车辆碰撞或其他意外事件的伤害。
在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包含驾驶室结构、弹簧、减震器等组成部分。
然后,通过在ADAMS软件中设置必要的参数和约束条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评估悬置系统的性能。
在仿真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参数来优化设计。
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硬度、减震器阻尼、悬架高度等参数来改善驾驶室的减震性能。
通过在ADAMS软件中进行多种不同参数的组合仿真,可以评估每种参数组合对悬置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在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驾驶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通过在ADAMS软件中加入适当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可以在优化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汽车设计师改进驾驶室的悬置系统,提高驾驶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通过模拟和分析驾驶室的动力学行为,可以评估不同参数对悬置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汽车制造商们不断努力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而驾驶室悬置系统是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汽车制造商们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
而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技术则成为了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
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是一种先进的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可以用于汽车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ADAMS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从而进行设计优化。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技术利用了ADAMS软件的仿真分析功能,对汽车驾驶室的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进行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汽车驾驶室的悬置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
通过对悬置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悬置系统的振动、变形等情况,从而找出悬置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接着,工程师们可以利用ADAMS软件对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改进悬置系统的结构和材料,从而达到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技术还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们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通过对汽车驾驶室的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发现并改进悬置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技术还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们进行竞争性分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汽车产品。
在进行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时,工程师们需要综合考虑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
在提高驾驶舒适性方面,工程师们可以通过改进悬置系统的结构和材料,减小悬置系统的振动和噪音,提高悬置系统的刚度和减震能力,从而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摘要】本文针对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问题展开了研究。
在介绍ADAMS 软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驾驶室悬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
通过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深入探讨了驾驶室悬置优化的设计方案。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与结论。
总结了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提高驾驶室悬置性能,改善驾驶体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ADAMS软件、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案例分析、结果讨论、研究成果、未来展望、驾驶舱、振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拟、载荷分析、优化算法、车辆工程、工程设计、模拟仿真。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驾驶室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驾驶室的悬置设计不仅会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会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当前,很多汽车制造商在设计驾驶室悬置时主要依靠经验和试错方法,这种传统的设计方式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设计周期长等问题。
基于此,通过借助ADAMS软件这一强大的仿真工具,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驾驶室悬置设计的效果,实现设计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ADAMS软件可以模拟不同路况下车辆的运动状态,有效分析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为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驾驶室悬置设计存在的问题,开展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该研究,可以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感和驾驶风险。
当前车辆驾驶室悬置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不同路况下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悬置结构,可以有效改善车辆的悬架性能,减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隐患。
基于Adams振动解耦的某重型汽车悬置匹配计算

基于Adams振动解耦的某重型汽车悬置匹配计算孟宪鹏;张贵勇【摘要】发动机悬置系统性能的好坏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而悬置胶垫的刚度又是关键。
文章以某重卡6×2载货车匹配德国曼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的悬置系统设计为实例,介绍重型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静力计算和弯矩校核,胶垫刚度计算和Adams解耦率分析,并介绍悬置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vehicle comfort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suspension system is good or bad,while the suspension cushion stiffness is the key.This paper takes a heavy tractor(6×2)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 as an example, which assemble MAN engine from DE and FAST gearbox,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static calculation, bending moment check, cushion stiffness calculation, Adams decoupling rate calculation ,and the basic step of engine suspension design.【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4页(P153-156)【关键词】重型汽车;静力计算;弯矩校核;刚度;Adams解耦【作者】孟宪鹏;张贵勇【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2.3+1CLC NO.: U462.3+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12-153-04目前,汽车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逐渐成为汽车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因而对隔离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的关键部件—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1]。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驾驶室悬置系统作为车辆重要的部件之一,在车辆性能和舒适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往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悬置系统刚性不足、悬置系统参数难以精确调整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整车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是一种用于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和优化的工程软件,它可以对整个机械系统进行动态分析,从而帮助工程师设计和改进产品。
利用ADAMS软件,可以进行车身动力学仿真、系统参数优化、系统强度分析等,可有效提高系统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在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中,ADAMS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多种分析,例如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模态分析、响应分析、参数优化等,从而实现对悬置系统性能的优化。
下面将重点介绍驾驶室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和参数优化的应用。
首先是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可以得到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有助于识别系统的共振点和优化系统结构。
在ADAMS软件中,可以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系统的模态频率和振型。
通过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可以选择合适的悬置系统结构,避免系统共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舒适性。
其次是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参数优化。
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悬置弹簧、阻尼器、橡胶支座等多个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舒适性。
在ADAMS软件中,可以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参数优化工具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
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参数范围,ADAMS软件可以自动地进行参数搜索和计算,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从而实现对悬置系统性能的优化。
在实际案例中,一个汽车制造商通过ADAMS软件对其新款汽车的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驾驶室悬置优化设计摘要:为了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基于ADAMS软件,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通过MATLAB对优化指标进行求解得出最优方案,并在ADAMS中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模型,对其悬置状态进行模拟仿真。
然后,利用ADAMS/View进行分析,得出悬置系统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位移、加速度、轮胎负荷等性能指标。
最后,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得出最优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方案。
关键词:ADAMS;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模拟仿真;参数优化1. 引言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驾驶室作为驾驶员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其悬置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因此,通过优化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指标驾驶室悬置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设计的优化指标包括:(1) 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垂直振动加速度,它反映了驾驶员在驾驶时所受到的振动程度,因此需要保证其值尽可能小。
综上所述,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一个设计方案,使得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垂直振动加速度、轮胎负荷和位移尽可能小,而自然频率尽可能高。
驾驶室悬置系统模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车身、悬架系统、轮胎和路面。
其中,车身为刚体,用来承受各种外力和惯性力的作用;悬架系统为弹簧-阻尼器结构,用来减缓路面输入的冲击力和震动能量;轮胎为弹性结构,用来承受车身和悬架系统的重量和震动力,并将转动的力传递到路面;路面为地面,用来模拟车辆行驶时的路况。
驾驶室悬置系统模型参数包括车身质量、悬架系统刚度和阻尼系数、轮胎刚度和阻尼系数、路面输入等。
其中,车身质量和路面输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悬架系统和轮胎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则需要根据优化指标进行参数优化。
在ADAMS中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模型,对其悬置状态进行模拟仿真。
基于ADAMS的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振动模态和传递特性

态试验 ,因此将前减振器卸下 ,并放掉 2 个后减振
器 ,但是弹簧元件保持不变 。在驾驶室四周布置 8 个拾振点 ,每个拾振点放置一个三向加速度传 感器 。试验系统如图 4 所示 , 试验采用双点步进
表 2 ADAMS 模态分析结果及试验结果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ADAMS modal analysis
由于驾驶室的振动直接影响到商用车的舒适 性 ,因此对驾驶室的振动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 必要 。随着多体动力学软件的发展 ,通过建立虚 拟样机模型来分析汽车的振动特性已经成为了一
收稿日期 :2008212223. 基金项目 “: 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007220101002381) . 作者简介 :王楷焱 (19832)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汽车系统动力学. E2mail :wildduk导师. 研究方向 :汽车系统动力学. E2mail : shiwk @jlu. edu. cn
1 驾驶室悬置系统 ADA MS 建模
本文采用交互式建模方法 ,即根据元件实际 尺寸通 过 CAD 软 件 建 立 实 体 模 型 , 并 导 入 到 ADAMS 中 。在 ADAMS 中添加力和约束 ,最终 得到完整的虚拟样机模型 。交互式建模的优点是 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视化外观 ,在振动分析 时可以很直观地分辨出模型振动特征 ,同时也可 以保证模型的精度 。
and test results
模
模态分析结果
态仿振
振
序真型
型
号频描
图
率述
/ Hz
试验结果
频
试振 验型 频描 率述
振 型 图
率 误 差
/%
/ 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DAMS的长头卡车驾驶室悬置振动特性研究作者:叶明松许恩永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03期【摘要】客户反馈某长头卡车在70 km/h车速存在前后、上下耦合的共振,平顺性较差。
采用测试与Adams/Vibration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车驾驶室悬置的振动特性,发现其“固定”式驾驶室悬置存在5.5 Hz共振点导致平顺性异常,并发现采用“半浮”式驾驶室结构具有较好的平顺性。
同时,采用仿真的手段对“半浮”式的刚度、阻尼和尺寸进行参数匹配和改进设计,最终消除了共振现象,且利用该设计方案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驾驶室悬置;Adams/Vibration;平顺性;振动特性;隔振【中图分类号】U4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3-0075-040 引言驾驶室悬置是影响卡车平顺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零部件[1],目前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固定”式和“半浮”式2种:“固定”式[如图1(a)所示]出现在较早的车型中,其驾驶室直接安装在车架上,其悬置系统被设计成硬橡胶垫固定结构,由于悬置的刚度大,阻尼比小,所以会将车辆行驶的振动直接传递到驾驶室[2]。
某“固定”式长头牵引车在实际的路况中,行驶速度为70 km/h左右时,驾驶室会出现明显的前后、上下耦合的振动,其频率在5.5 Hz左右时人体较为敏感[3]。
“固定”式平顺性能较差,但由于其成本低,在生产中还被较多采用。
“半浮”式[如图1(b)所示]目前已被大多数厂家应用,其结构由弹簧或气囊与阻尼减振器组成,隔振效果得到提升[4]。
但由于国内卡车设计企业对于该悬置主要以经验设计为主导,或者参考相关竞品车的悬置参数,常使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匹配不好,所以同样导致隔振效果不理想[5]。
针对长头卡车驾驶悬置的优化设计问题,本文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中的振动分析模块Vibration,结合车轮径向跳动工况,研究了驾驶悬置的结构形式、参数设置对平顺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譹?訛对比分析“固定”式与“半浮”式2种结构在平顺性效果上的差异;?譺?訛“半浮”式悬置系统参数对平顺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合理的优化设计建议。
1 整车动力学模型建立汽车震动系统非常复杂,根据汽车理论的研究方法,在建模时需要对系统进行简化[6]。
本文研究的长头牵引车结构基本为左右对称结构,由底盘和驾驶室组成:?譹?訛底盘的前、中、后桥均为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将整车的重量(除驾驶室)分配到各个桥上;?譺?訛驾驶室悬置采用“固定”式和“半浮”式构成二级隔振系统,即驾驶室通过前后左右4组弹簧、阻尼元件与车架相连,MC为驾驶室的质量,建模时还要输入XC、YC、ZC表示驾驶室质心相对于驾驶室两前悬中点的坐标值,IX、IY、IZ 3个方向的转动惯量,Kcfx、Kcfy、Kcfz3个方向的刚度,ζcfx、ζcfy、ζc fz分别为前悬减振器(若无则为橡胶垫的阻尼比),驾驶室后悬的设置同前悬。
通过台架试验及三维设计软件计算得到整车的建模参数,在Adams/View中得到简化后的整车模型(如图2所示)。
2 仿真与分析2.1 “固定”式与“半浮”式悬置振动特性对比分析实车振动测试发现,采用“固定”式悬置的驾驶室会在行驶速度为70 km/h左右时出现明显的前后、上下耦合振动,此时车轮转数频率为5.5 Hz,由加速传感器振动电测得到的传递路径频谱分析(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譹?訛后桥由于没有阻尼减振器,在Z方向5.5 Hz时,簧上比簧下振动存在明显的放大;?譺?訛在前桥、中桥的驾驶悬置附近,悬置下的车架X 方向5.5 Hz的振动很小,但传递到驾驶悬置以上时振动放大较多,同时Z方向也存在较大的振动。
由此振动传递路径可看出,后轮5.5 Hz的径向跳动被后板簧系统放大,再经过驾驶室悬置后,振动方向变为前后X方向与上下Z方向的耦合,所以造成人体明显的俯仰振动感觉。
为了更好地从理论上解释上述现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分2步进行研究。
第一步,本文对“固定”式和“半浮”式驾驶室悬置模型,在ADAMS/Vibration模块中进行模态分析,2种悬置结构形式的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悬置参数设置见表1。
观察2种结构的模态振型可得到以下结论:?譹?訛在5.5 Hz时,“固定”式驾驶室存在“俯仰运动”的模态振型,产生的该模态是由于“固定”式悬置所采用的橡胶垫结构在X方向上的刚度较小。
?譺?訛“半浮”式悬置结构的前悬为内置橡胶衬套的铰链,后悬为“弹簧+阻尼减振器”结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在5.5 Hz时驾驶悬置已经没有了“俯仰运动”振型。
所以,对于车轮的径向跳动,“半浮”式的隔振效果优于“固定”式。
第二步,本文还利用Adams/Vibration的受迫振动功能,对比分析“固定”式与“半浮”式驾驶室座椅位置三方向合成的振动加速度在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响应[7]。
即,在后桥车轮加上了周期性的位移激励,模拟后轮的径向跳动,激励函数如下:D=Asin(2πft+φ)式中:D为激励位移;A为位移幅值,取2 mm;f为激励频率,范围为0.1~10 Hz,可以模拟115 km/h以下的车轮转数;φ为相位角,取0。
分析图4得到以下结论:?譹?訛在5.7 Hz时,“固定”式有较大峰值,振型为“俯仰”运动。
“半浮”式在此频率下无峰值,振型为轻微“前后”运动,说明“半浮”式对车轮径向跳动可以起到有效的隔振作用。
?譺?訛在3.0 Hz时,存在第2个峰值,2个模型的振型都是中板簧的垂直振动。
从图4中看出“半浮”式由于后悬有减振器,减振效果好。
可见,“半浮”式的减振效果明显优于“固定”式,在满足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半浮”式驾驶悬置结构。
2.2 “半浮”式悬置参数影响分析“半浮”式悬置有“弹簧”和“气囊”2种构件可以选择,有2个问题需要考虑:?譹?訛前者的成本比后者低,但前者的刚度大,平顺性效果不一定能满足要求。
?譺?訛悬置的哪些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比较大,该长头车驾驶室悬置的刚度、阻尼、尺寸参数应该怎么取值。
所以,下文将结合3种情况,比较悬置中不同的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1)后悬置垂直刚度影响。
改变后悬的垂直刚度见表2,其他参数不变(表1中的“半浮”式)。
对3种刚度情况进行受迫振动分析,工况设置同“2.1节”,得到频域下的响应曲线(如图5所示)。
结果表明:?譹?訛后悬刚度增大,平顺性变差。
?譺?訛“弹簧”式后悬对应的是“原方案”曲线,“气囊”式后悬对应“垂直刚度减小”曲线,可见,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平顺性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进,但是成本增加较多。
所以,建议采用“弹簧”式的后悬结构。
(2)前悬径向刚度的影响。
“半浮”式的前悬为铰链结构,只用设置径向刚度。
改变前悬的径直刚度(见表3),其他参数不变(表1中的“半浮”式)。
按照相同工况,对3种刚度情况进行受迫振动分析,得到频域下的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
结果表明:?譹?訛将前悬径向刚度减小到300 N/mm,与“固定”式的值相同时,会在5.8 Hz左右出现峰值,振型为“俯仰”运动,但由于后悬有减振器,幅值较小。
?譺?訛取原方案刚度700 N/mm时,会在8.3 Hz出现一个峰值,振型为“前后”窜动,但幅值较小。
?譻?訛将前悬径向刚度增大到1 400 N/mm时,“前后”窜动振型出现在13.5 Hz,对应车速高于160km/h,所以不会出现前后窜动的现象。
建议前悬径向刚度取值大于700 N/mm,后悬减振器的阻尼比取0.3。
(3)前后悬距离的影响。
改变前后悬的距离L(见表4),其他参数不变(表1中的“半浮”式)。
按照相同工况,对3种距离进行受迫振动分析,得到频域下的响应曲线(如图7所示)。
结果表明:前后悬距离增大到1 335 mm,在3.0 Hz中桥板簧共振时,隔振效果没有原方案好,而且增加、减小前后悬置要改动驾驶底板结构,成本较高,所以建议维持原方案。
3 结语通过ADAMS/Vibration模块,对“固定”式与“半浮”式驾驶悬置进行了模态对比分析、受迫振动对比分析发现,“半浮”式驾驶悬置对车轮径向跳动的隔振效果明显优于“固定”式;进一步分析“半浮”式驾驶悬置的刚度、阻尼、尺寸参数时,确定采用后悬“弹簧”式,其刚度取28N/mm、前悬径向刚度大于700 N/mm、前后悬距离不用改动这个方案,按照这种方式调整生产成本较低,且能够满足平顺性要求,为该车型的定型提供参考。
由于本文的动力学模型没有考虑悬架系统(如板簧、驾驶悬置)的动刚度、阻尼非线性,因此下一步工作将进一步完善模型,用动力学仿真与样车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来优化整车动力学性能,获得较准确的仿真结果,为该车型正向开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赵林峰,胡金芳,张荣芸.重型牵引车驾驶室悬置于悬架参数的集成优化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16,27(6):791-795,808.[2]周水清.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仿真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1):131.[3]雷雪媛,顾亮,董明明,等.汽车平顺性的仿真与试验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11):38-41.[4]邓聚才,冯哲,刘夫云.某载货汽车振动控制与平顺性提升方法[J].汽车技术,2014,45(3):10-12,30.[5]王国林,李凯强,杨建,等.商用车驾驶室悬置仿真与隔振性能优化[J].汽车工程,2017,39(9):1081-1086.[6]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02.[7]王辉,盛建平,陈德强.基于ADAMS的电动汽车前悬架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6):94-95.[责任编辑:钟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