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及答案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2、“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的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和存在方式是()。

A、认识B、实践C、感性D、理性5、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A、人的实行或行动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活动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

A、公安人员办案B、渔民出海捕鱼C、农民培育新品种D、运动员比赛E、教师教书2、科学实验是(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3、实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A、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B、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D、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下列属于实践的集团主体的是()。

A、企业B、政府C、科学家个人D、科学共同体E、全人类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体力B、知识和经验C、情感D、意志E、智力正确错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3.1.唯物辩证法认为(ABDE)。

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BCD)。

A.客观存在的B.复杂多样的C.可以改变的D.可以创造的E.可以随意选择的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E)。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BE)。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BCE)。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BCDE)。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CDE)。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3.11.辩证矛盾是指(AB)。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BCD)。

B.相互依存C.相互贯通D.相互渗透E.相互排斥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BCDE)。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测试答案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测试答案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认为()。(2分)
A、阶级在生产力有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1分)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1分)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作用
(20分)
窗体底端
D、私有制社会
E、公有制社会
三、辨析题(3道小题,共45分)
1、规律是变化、发展的。
(15分)
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15分)
3、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15分)
四、论述题(1道小题,共20分)
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14、人民群众的主体()。(1分)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15、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1分)
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考试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考试

本卷共有4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15道小题,共15分)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1分)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5、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1分)A、人的实行或行动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1分)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1分)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9、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1分)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1分)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1分)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13、社会基本矛盾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属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D.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1l、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D.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完整版)郑州大学《马哲》网上测试答案

(完整版)郑州大学《马哲》网上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E3正确◎错误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冷错误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冷正确错误交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tJ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I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㈡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EJ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5、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Q. A、主观性DJ 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劳动的重大意义()。

它 A、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2J B、劳动产生了语言1—C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回D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臣E、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环节2、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 A、唯物主义一元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L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3、不可知论()。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叵A、体力回B、知识和经验叼C情感臣D意志匝E、智力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冷错误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厂正确v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l C 促使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5道题共10分)1、掌握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 ()回A 、明确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B 、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可能性出发 习 C 做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辺D 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E 、从主观愿望岀发,凭想当然、凭感觉地去办事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唯物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与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有()A 、事物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B 、事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的1、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马克思主义哲学》-1至8章在线测试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1至8章在线测试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40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毛泽东思想C、《论持久战》D、邓小平理论E、“一国两制”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思辨性E、不彻底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答案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1.22[多选][对]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2.13[判断][对]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2.14[判断][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15[判断][对]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16[判断][对]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2.17[判断][对]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D、意志
E、智力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错误
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正确错误
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
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生产实践
2、“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尚未触及到的自然界属于()。

A、人工自然
B、人化自然
C、人类世界
D、自在世界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5、下列属于社会形式的客体的是()。

A、人体
B、天体
C、政治制度
D、原材料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D、人类社会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
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

A、生产实践
B、教育实践
C、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
E、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是(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
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
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
4、实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A、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
B、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
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D、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
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体力
B、知识和经验
C、情感
D、意志
E、智力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错误
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正确错误
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
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正确错误、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正确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