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成功创业的故事

合集下载

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

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

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80后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一李一航电子垃圾创业: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到年赚400万他的父亲在深圳街头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他却偏偏不去,后来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

从捡垃圾到收破烂,最后他竟年赚4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讲述李一航电子垃圾废品收购的励志创业故事: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为生到年赚400万!1、母亲寄来学费,他却放弃读大学1984年6月1日,李一航出身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

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03年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

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

堂叔告诉他父母在深圳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一航被河南一所高校录取。

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深圳赚钱。

2、3元闯深圳,连吃面都不够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一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深圳,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生硬难懂的粤语,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

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

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

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

倔强的李一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了。

走出面馆的李一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

于是,他开始睡大街,宝安区的流塘天桥成了他第一个“正式”住所。

3、捡垃圾为生,碰到母亲在乞讨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第一个职业,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饭票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母亲跪在地上,向路人乞讨。

八零后经典创业成功故事

八零后经典创业成功故事

八零后经典创业成功故事不知不觉, 80后已经长大。

80后 ,在不少人眼里,他们的生活往往与享乐、游戏、足球、时尚等词汇有关,他们的性情往往与幼稚、骄纵、浮躁、桀骜不驯有染。

但同时我们又看到,有许多80后却以自己的果断、坚持和创新,走向了创业之路。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篇1:——80后张文学:名震印度的中国“山寨王”国内手机市场,半数以上早已被苹果、LG等洋品牌瓜分。

但在有12亿人口的印度,一种名为“基伍”的中国手机却相当“牛”,不仅宝莱坞明星代言的广告销天盖地,两年前它就打败三星和摩托罗拉等巨头,以每年2000多万部的销量在印度独占螯头。

如今,这个在国内市场上几乎没人知道的手机品牌,已经成为一匹黑马挤进全球前十名。

谁都不会想到,它的老板竟是一名80后。

这名昔日的模具工,是如何在异国赚取亿万财富的?敢想敢干,小小模具工自己造手机张文学在大学学的是模具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乡湖南一家电缆厂做模具技术员,每月收入800元。

当地房价都要2000元一平米,钱太少了,所以他仅干半年就炒了老板鱿鱼。

接着他去了深圳,当时手机行业的暴利令人“触目惊心”。

一套成本价仅为30元钱的手机外壳,在批发市场售价可达500元。

张文学曾蹲守在一家手机外壳批发店门外观察客流,估算的结果令他震惊:这家店每天可销售300多套外壳,获利高达10万元。

他决定以模具入手,从事高仿机或者改制机外壳研制。

2003年,张文学筹钱和朋友一起在深圳布吉区开办了一家做手机壳的工厂,承接一些手机厂商的配件订单。

短短两年,张文学就淘到了第一桶金。

2005年,看到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手机市场正在兴起,做技术出身的小张决定做更能赚钱的整机生意。

先后投资数千万自行研发三款手机,这些手机由内至外包括主板均由他自己一手完成。

事后证明张文学远远低估了制造手机的难度,包括主板、屏幕、按键在内的诸多零部件均隐患重重。

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

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

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创业,如今八零后已经是这个社会的支柱,他们的成功创业故事会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欢迎阅读!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篇1、赵李昆开中餐馆、摆摊做夜啤酒、销售手机、办餐厅、做毛皮供货商、转行机械加工与制造,这6次创业经历都发生在一个名为赵李昆的璧山小伙身上。

为了替父还债,他18岁辍学开始创业,如今26岁的他已成为百万富翁。

目前他正恶补大学课程,并准备通过电子商务将事业做大。

为父还债走上创业路赵李昆家住璧山县青镇,18岁那年他正在来凤中学读高中,准备实现大学梦时,却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去世。

“我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去世后家里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300元。

”赵李昆回忆,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债务,当时经常有人到家里要债,甚至还有人为追债尾随他上下学,他不得不辍学创业来维持生计。

听说学厨师赚钱比较快,于是赵李昆到小天鹅学习完厨艺后,利用家里底楼的三个门面,开起了饭馆,做当地流行的来凤鱼。

没有创业经验的赵李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虽然店铺位于车流量较大的青镇白云大道,但由于类似的饭馆太多,其中不少饭馆都是已经开张十多年的“老字号”,他的店根本没有多大的生意。

半年后,赵李昆的第一次创业以餐馆的关张而结束。

到全国做创业尝试赵李昆随后开始到全国各地做创业尝试。

他了解到做夜啤酒生意利润最多可达50%,并且投入少风险小,不需要门面,于是他利用夏天的三个月时间,到石柱新县城开了家夜宵摊。

夏天结束后,夜宵市场高峰也结束了,赵李昆利用赚到的钱,先后到河南、新疆等地做手机、皮毛的物流生意。

他说,在新疆一张价值500元的皮毛,卖到璧山的深加工厂商时价格可达1000多元,他因此赚了5万多元。

就在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赵李昆委托的一位中间商却在接到买家货款后卷钱逃走,赵李昆为此损失了两万多元,相当于他两年的积蓄,他一度心灰意冷。

转行做机械加工制造在璧山,有不少为各地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械加工厂,赵李昆调查发现,它们效益普遍不错,而且流程技术并不复杂。

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鞍山岫岩80后小伙靠修脚创业,9年开了十家连锁店80后王征靠修脚创业,9年开了十家连锁店朋朋修脚店的鞍千路分店,近日正式开业,这是其在鞍山地区的第十家分店。

这一天,对来自辽宁鞍山岫岩的80后小伙王征来说意义非凡。

这个年轻的创业者,用9年多时间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有挫折与失败,但他始终不曾放弃,凭借一把柳叶刀,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艰难开局1985年出生的王征来自岫岩石庙子镇石佛村,初中没读完就辍学的他,曾经做过押运员,也在街头发过传单。

后来王征应征入伍,在部队,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书。

凭借这股勤奋劲儿,他成了班里的思想教员。

退伍之后,王征曾纠结是回家乡养鸡,还是走出去干一番事业。

“我曾患过脚疾,很痛苦。

后来经过治疗,康复了,那时候我就开始注意修脚这个行业了。

但在家人看来,修脚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听说王征要靠“摆弄脚丫子”挣钱,乡里乡亲的闲话可是没少说。

2007年,刚结婚不久的王征向父母提出到鞍山开修脚店。

“虽然他们是不赞同我的,但还是给我凑了3万块钱。

”王征说,带着这3万块钱他只身来到鞍山,租下一个不起眼的门店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5元、10元、20元……这是当时王征平均每天能挣到的钱。

近一年时间下来修脚店只盈利500元钱。

为了节省开支,他连续数月每天只吃土豆白菜。

后来妻子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和他一起生活,三口人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入不敷出的状态让王征几度想要放弃。

“那时候亲戚朋友都不敢接我的电话,就怕我跟他们借钱。

”王征苦笑着说。

第一桶金支撑王征坚持下来的,是一次难忘的修脚经历。

2007年末的一天,王征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想让他上门修脚。

那是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因患严重的甲沟炎已经连被子都无法盖严。

80后自主创业故事3篇

80后自主创业故事3篇

80后自主创业故事3篇80后自主创业故事莱州8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就业形势的严峻,让许多大学生尚未走出校门就辗转于各个招聘“战场”,失望和无奈过后,创业成为了他们新的奋斗目标。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莱州大学生姜晓明,毕业后创建了年销售量过百万元的芦花鸡生态养殖公司,在创业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莱州市柞村镇北寺口村风景秀丽的大山中,漫山遍野的芦花鸡在悠闲的饮水、觅食,这便是莱州市北寺口芦花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生态养殖基地,这个基地的当家人就是2007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姜晓明。

姜晓明说:“毕业以后,我也找过几份工作,坐在办公室里边,我感觉挺无聊的。

怎么说,人吧,总要有点*,像我现在年轻吧,应该再闯一闯,自己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我认为,自己的青春应该自己做主,所以我就选择了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8年,姜晓明辞去了在北京的会计工作,回到家乡,来到大山深处养起了芦花鸡,创建了北寺口芦花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开始了创业路。

创业之初,姜晓明也曾面临养殖规模小,人员管理松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姜晓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细致的工作流程;又多方筹资扩大了公司规模,才有了公司现在的模样。

管理跟上了,姜晓明又在销售上下起了功夫,他把散卖的鸡蛋装进了包装盒、并配上宣传页、展板,增加了鸡蛋的附加值,他还到处跑市场联系销路,一次为了到徐州送货他连着二天二夜没合眼,就是靠着这股子不怕吃苦的劲儿,姜晓明逐渐打开了市场。

他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起了网上买卖,让小山村连上了大市场。

姜晓明说:“经过一年的发展,这里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了,我想,下一步再多建几个养殖棚,多发展几匹鸡,存栏量保持在两万只左右吧,这样要鸡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有。

” 现在姜晓明的生态养殖公司养殖的芦花鸡和鸡蛋已远销到江苏、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八零后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八零后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八零后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零后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八零后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篇185后小伙身残志坚开微店创业做微商自食其力拥抱幸福他是一名“85”后大男孩儿,阳光,爱笑,喜欢自拍;他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只能靠板凳和轮椅行走;他还是一名坚强、乐观的父亲,凭借着一双巧手和辛勤的付出,开起了微店,自食其力地养育着3岁的女儿。

他叫赵海利,今年26岁。

2015年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新疆库尔勒市香梨大道华誉怡景苑小区附近的一户出租屋内,见到了赵海利,他正用剪刀细心地剪着一幅“羊”,一旁,3岁的女儿彩依乖巧地依偎在父亲身旁。

“今年是羊年,这些羊像比较受欢迎,所以就多剪些。

”赵海利边说,边用手机浏览微店上的客户订单记录。

一起来看这位80后小伙身残志坚的励志创业故事身残志坚巧手编织幸福生活赵海利的老家在河南驻马店,2010年跟随父母来到新疆库尔勒靠打工为生,一出生他就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停止发育,自此他只能依靠板凳和轮椅行走。

虽然没有一对健康、可以正常行走的腿,但他却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十字绣、串珠、剪纸样样拿手。

“从记事时起,我就知道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特别是走出家门,许多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是制作这些小手工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也慢慢有自信了。

”赵海利说,2008年起,他开始接触剪纸,并被剪纸多样的形态所吸引。

于是,赵海利买来剪刀、刻刀等剪纸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按照书本上所教的,开始自学起剪纸来。

“剪纸是一项技术活,剪重了会剪成豁口,整叠纸就会报废。

剪纸也是一个细致活,复杂一点的要剪一个晚上。

”赵海利说,渐渐地,从最初简单的“囍”、“福”,到现在的雷锋、《红楼梦》中等人物造型,自己的剪纸水平也日趋成熟。

“你瞧,这个喜羊羊、灰太狼是给我女儿剪的;这些福字、喜字是送给亲朋好友的。

名人80后创业致富故事

名人80后创业致富故事

名人80后创业致富故事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

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名人80后创业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名人80后创业致富故事一华南理工尿毒症大学生创业成功,捐款20万回馈母校记者采访蒲少涛当天,他从清远市来到广州中山一院进行例行检查、取药,脸色稍差,但精神不错。

毕业后,蒲少涛因病工作无望才选择了创业,目前经营的天猫网店年营业额已经达到2000万元。

“起初,创业是为了生存。

”这位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不仅在毕业后成功创业,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爱人,他们的宝宝也即将出生。

一边治疗一边敲键盘2005年,蒲少涛从陕西农村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防生,踌躇满志之时,却在2006年年底查出患有尿毒症。

蒲少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强面对病情。

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为配合治疗,他一天只喝一口水,前前后后10余次血液透析治疗,每次都疼得全身直发抖,他从没喊过一声苦。

出院后蒲少涛重返学校,坚持每天4次治疗。

在学校提供的单人宿舍里,每天起床后、中午回到宿舍、下午下课后、晚上睡觉前,蒲少涛都要给自己做持续半个小时的透析治疗。

给伤口换药、给房间消毒、按时打针吃药,他都一丝不苟地执行。

蒲少涛也会有感觉绝望的时刻,那时他会一个人偷偷哭。

“感觉自己像用药物维持的肉体,少做一次透析治疗就是慢性自杀”。

未来看似黯淡,但蒲少涛并未自暴自弃,总是尽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由于身体原因,蒲少涛不得不放弃国防生资格,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他便自学钟爱的计算机编程。

“我得学个一技之长。

”蒲少涛开始为自己考虑,于是选修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还上网找教程学习。

如果那时有人经过蒲少涛的宿舍,经常可以看到他一边做治疗,一边手敲键盘。

“学编程的时候,感觉治疗的时间过得飞快。

”蒲少涛笑着说,学习也转移了对治疗压力的注意力。

有一次,听到老师说想找人将国防生网站改版,蒲少涛心头一热,便毛遂自荐。

80后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

80后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

80后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现在很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创业起步需要准备很多东西,首先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创业故事中吸取经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80后创业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0后海归夫妇创业社区快递蕴藏大商机在真实的生命里,每一桩事业都是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勇敢的第一步。

一家名为菜鸟驿站的小店开在重庆江北一处高端社区门口,店主郭宗兴夫妻二人均为意大利海归,曾受雇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

“很多人觉得做快递可能会比较low,但这里面却藏着很多的商机。

”在这对海归夫妇看来,“社区不仅只有商品,还有人。

物流末端也是生活场景,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认同更重要。

”夫妻俩甚至还在小店内为客户提供了喝咖啡服务,供大家收取快递时可以闲下来喝杯咖啡聊聊天。

郭宗兴夫妇的快递网点已初具规模,驿站除了包裹收寄服务,还卖生鲜,同时主营来自欧洲的日用品。

郭宗兴称之为物流末端的最后100米,提供着综合多元的生活服务,慢慢成为小区的“流量中心”。

同时,小店也开始承载他们的愿景:他们计划以后在这里增添电商、洗衣收发、信息中介等多种社区服务。

永远不要等待机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机会。

用不一样的梦想成就不凡的人生。

80后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养鱼3年赚了50万今年25岁的聊城小伙张传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80后的大学生,2003年考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在上大学时,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和迷恋这个专业,每次做完实验都会认真研究分析。

当时,张传涛就梦想以后能有自己的养殖场。

20XX年下半年开始实习后,他先是到烟台、莱州、江苏考察取经。

后来,张传涛得知昌邑下营水质比较好,养殖条件比较优越,当地的养殖户也比较多、鱼苗育苗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也比较好,就准备到昌邑养鱼。

20XX年初,张传涛领着3名大学生来到昌邑,在昌邑下店边防派出所和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多月就把15万元的贷款批了下来。

然后在民警的帮助下,又低价租赁到了闲置养殖鱼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成功创业的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80后成功创业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在朋友圈疯转的“世界十大10亿美金80后富豪”排行榜中,出现了一位来自杭州名叫王麒诚的年轻人。

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他,但在创业界,他绝对是明星级的人物。

大学时代靠代理销售光钎收发器起家,毕业后创立汉鼎股份,仅十年时间公司就成功上市。

现在,他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碧桂园副董事长杨惠妍、聚美优品CEO陈欧等一起,被称为“世界十大10亿美金80后富豪”。

近日,记者在杭州天际大厦见到了这位创业大咖,分享了其精彩的创业历程。

大二赚取第一个100万他从此“情迷”创业
20xx年,还在浙江大学工商管理读大二的王麒诚,是学生会外联实践部的部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销售光钎收发器终端设备的老乡。

聊天中,他得知这类产品销路广、利润高,王麒诚决定和这位老乡合作创业,成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法华网络”。

尽管老乡有不少人脉积累,但很多客户对这家新注册公司的实力有疑虑,以至于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市场一直打不开。

这个时候,王麒诚果断决定去舟山、丽水和衢州等相对信息不发达的城市进行尝试。

经过多次的沟通努力,他们终于和其中一个市签订了协议,王麒诚的战略眼光初步体现。

创业没资金怎么办?这是王麒诚面临的第二个难题。

“当时,我们先请来了供应商的老总提供证明,这样就可以先预付款项再供货,是不是有一
种空手套白狼的感觉?”王麒诚笑了笑说。

当然,这其中的艰辛和付出自然不用多说。

经过八个月的努力,王麒诚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00万,这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在那个很多同学还在依赖父母花销的学生时代,王麒诚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钱,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深深地迷上了创业。

实习挖出创业资源除了创业方向还有合作伙伴
开始迷上创业的王麒诚,一直在寻找毕业后创业的领域。

大四时,他到浙大中控的教育事业部实习,当时,浙大中控在各大学校推广教育系统智能化。

也正是这次的实习经历,王麒诚第一次接触到了智能化,并嗅出了其中的商机。

那时候,智能化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并不多。

“首先企业资质的审核并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其次只要签完合同便可以拿到30%的预付款,再次这个行业的毛利可以达到30%以上。

”王麒诚说,这对还在寻找创业项目的他来说是一个赤裸裸的好机会。

锁定项目后,接下来就要寻找合伙人。

王麒诚利用自己在浙大中控实习的机会,成功挖走了一位肯跟着他“混”的技术人才。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是,他在那家公司的时间并不长。

不然我肯定挖不出来了。

”王麒诚说,因为给别人打工和给自己干活是完全不同的心境。

标书也有情商和智商 20xx年创业企业从零到上市
20xx年11月,浙江汉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王麒诚和他的合伙人疯狂地跑项目,找机会进行投标,最多的时候一年投了100余项。

“经常我们白天跑建筑工地,晚上做标书,每一份标书都要反复推敲,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制作。

”王麒诚说,而标书也有自己的情商和
智商,如果说内容是智商,那么它的包装则是情商。

“我这人好面子,所以我宁愿多花100块钱去包装标书,而这恰恰也是吸引人眼球的一个做法。

”王麒诚笑着说。

天道酬勤,第一年公司投中了两个项目,总计800万。

而王麒诚赚钱也是很有一套,“这个行业利润本身就比较高,为了增加中标率,我们相对别人会让利10%。

但由于预购和提供产品中间相隔将近1年,而电子产品降价又快,其实我们损失也不是很多。

”王麒诚说。

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努力,20xx年,王麒诚一手创建的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他的身价超过20亿人民币。

而在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1亿美金。

智慧城市牵手移动互联网希望汉鼎股份宇佑传媒会师A股
正当汉鼎股份处在辉煌的发展时刻,王麒诚选择急流勇退。

20xx年1月,他正式辞去了汉鼎股份董事以及总经理的职务。

辞职后的王麒诚,选择了“第二次”的创业,这一次,他将目光转向了移动互联网。

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跟移动互联网是两码事,但王麒诚觉得这两者息息相关。

“智慧城市中很重要的一块是无线覆盖,我们已经在沈阳新民尝试着铺设了一个囊括整个城市的无线网络。

只要用户进入沈阳新民,便进入了我们的网络监测范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用户浏览的信息内容,为用户推介资讯。

”王麒诚还举例说,智慧城市应用在医疗方面,我们的一卡通系统最终目标要替代现行的市民卡,可以成为市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人一生所经历的病痛、吃过的药以及医生给过的诊断都详细地记录在一个系统中,人们以后就医,就会有详细的参考信息,对诊断治疗的帮助可想而知。

“其实,玩的就是大数据,如何将大数据应用到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接下来的一大重要内容。

”王麒诚说。

当然,王麒诚想做的远不止这些,他希望把汉鼎做成更大的一个集团帝国。

“现在集团下属企业宇佑传媒发展得很好,希望能把其打造成汉鼎宇佑集团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会师A股。


创业者要学会对自己狠好老板还要让员工崇拜自己
每一段成功的创业,背后的辛苦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王麒诚坦言,很多次他都快接近崩溃的边缘,但他都撑住了。

“在漫长而艰辛的创业过程中,我并没有因为想要放弃而哭过,这和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王麒诚说,他崇尚强势,他觉得这是一个创业者或是一个老板最基本的品质。

当然他所说的强势并不是指态度上的强硬,而是来自内心的坚韧。

“许多创业者的失败往往是被自己打倒的,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就要学会对自己狠,这也是强势的一部分。

”王麒诚说,创业并不是装饰品,它不是你向外界卖弄的噱头,它是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

“在创业过程中,我可以疲惫、痛苦、挣扎,但第二天我一定会满血复活。


合伙人方面,王麒诚同样表现出了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合伙人要懂得分享,但最忌讳股份五五分,无论谁占大头,一定要有一个是控股者,掌握话语权。

”王麒诚建议说,在他看来,经营一家公司就是三步走,老板的战略方向,团队的执行落地,最终塑造企业文化。

而员工或多或少要对老板带有一定的崇拜,当一个企业的员工觉得自己比老板牛的时候,这个企业已经基本留不住人了。

而王麒诚让员工崇拜自己还有一招,那就是老板要在事业上做出成绩。

每次的年会上,王麒诚都会制定一个目标,而在年终的时候,他肯定能完成这个目标。

“这样不仅可以给员工带来信心,还会让他们因完成目标而产生自豪感,同时,对我和公司也更加认同。

而这也是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王麒诚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