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

合集下载

创业人士的励志故事

创业人士的励志故事

创业人士的励志故事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向来为人津津乐道,他们在创业时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时迸发的潜力令人侧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创业人士的励志故事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创业人士的励志故事(一):迈克尔·戴尔的逆袭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

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

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

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

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

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

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

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

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

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

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1: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

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

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

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2: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

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

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

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

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

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

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3:18年前,俞敏洪告别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把全部行囊装上一辆三轮车,在月光下推出了北大南门,开始了新东方的艰难创业路。

从此,他所践行的那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鞭策之语,成为了无数学生的座右铭。

他和他的培训学校早已成为中国英语培训的领军者,而他的创业故事本身就是一本励志教材。

1990年的一个秋夜,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俞敏洪正和朋友喝着小酒,聊着家常,窗外下着大雨,这时他在北大的校园晚间广播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因为在校外办培训班授课,北大给了他一个行政记过处分。

而且,处分通告和照片还贴在了北大三角地的玻璃橱窗里,为时一个多月。

在北大默默无闻的俞敏洪就这样出名了。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_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5篇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_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5篇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_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5篇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篇1:没有本钱的创业?扫地一年赚了40万元在深圳,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扫地公司—日新清洁服务公司。

没有本钱的创业,这个被人不屑一顾的公司,1984年起家时,只有两辆平板三轮车,而到了1991年,他们用笤帚疙瘩“扫”出了15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每年40万元的利润。

一些酒楼、宾馆、机关、工厂越来越欢迎这个扫地公司,他们认为自己雇清洁工,不光给他个人发工资,还要管住房、医疗、退休等许多问题。

还要花钱购买吸尘器之类的扫除专用工具。

所以,计算起来还是把卫生包给清洁公司合算。

随着深坝建设事业的发展,扫地公司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篇2:一分钱没花就开店我的一位朋友许先生,在路边有一铺面,原来是开饮食店的,因经营不善亏了本,想改行又没本钱,只好关门。

整天只见他在街头走过来又走过去,有一天他惊喜的发现,在广西大新县的这个土湖小镇,一种装粮谷用的铁皮桶很畅销,而于往都从邻县进货,没有一个加工厂。

于是他跑到邻县天等镇一家铁皮桶加工店与老板做起了交易。

由他以门面入股,由厂家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在土湖合资开一家铁皮桶加工店。

这是在土湖的独家生意,厂方考察后很乐意的与许先生合作。

由此,许先生没有投入一分钱就成功的做起了铁皮桶加工厂的老板。

同时他还学会了制作工艺,又学技术又赚钱。

一年后,掌握了技术并积累到创业资金的许先生就自己独干了,这样成功的自己做起自己的老板。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篇3: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

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

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3元 5角一斤?“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乡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格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于是,他立即返回家乡,凭着老乡关系,赊了3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他来到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2元9角的价格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珠的大枣顿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往返北京与山东达 5、6次。

有关成功创业者的励志故事

有关成功创业者的励志故事

有关成功创业者的励志故事有关成功创业者的励志故事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成功创业者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成功创业者的励志故事篇1比起点更重要的是梦想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然而父亲还是没能熬过去。

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无奈地结束学业,挑起赡养母亲、抚育弟妹的重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

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他坚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后来,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即使是两顿,还都是汤汤水水,根本填不饱肚子。

他九岁才上学,念到十四岁,因为家境实在太艰难,不得不辍学。

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了一头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放牛娃,他一天能挣两个工分。

他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他能借到的所有的书。

后来,他创办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毕业以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舟山马目农场当起了挖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

单调的生活让他很失落,他总想着要出人头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就四处找些书来看,希望能从书里找到出路。

一起挖盐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还装什么清高看书。

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

后来,他成了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叫宗庆后。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学分,成为当年复旦大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

然而,满怀抱负的他却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做幻灯放映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间小房子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

这么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胜任,他的才智和抱负无法施展,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心里憋足了劲,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说到创业,很多创业者对于创业都有着一种难以说明的感情。

毕竟创业的成功与否关切着很多,也许创业小故事能给你一些启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最新创业故事,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0篇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励志故事篇一三个时尚女孩不愿按部就班于都市白领生活,选择和穷人做买卖的方式走上了创业之路,她们看似带有堂吉诃德式的梦想后面,是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和冒险的信念。

哈佛女孩乔琬珊、剑桥女孩艾莉娅的创业项目都来自中国,菲律宾华裔女孩金百利也把未来目标放在了中国,毕业于名校的她们选择了和乡村、贫民窟的穷人做买卖来创业,牦牛、蜂蜜、螺旋藻,这些惯常的事物在她们眼中都是未来财富的代名词,创业梦想的背后还有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她们相信商业是解决贫困的利器。

和穷人做买卖来创业,名校毕业后,乔琬珊、艾莉娅、金百利,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女孩,都选择了这份有点奇怪的工作。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乔琬珊,看中了中国丰富的牦牛资源,20xx年来华创办公司,从偏远地区牧民手中收购牦牛纤维,生产家用服饰、儿童服装和纱;艾莉娅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先在非洲从事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运作,20xx年在云南创办了香格里拉农场,生产纯天然的蜂蜜;在菲律宾贫民窟出生的金百利,目睹了贫困、营养不良与死亡,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她选择的不是帮穷人赚钱,而是为穷人省钱,开发低成本的螺旋藻糖果和粉末,战胜“营养缺乏症”。

她们不是大人物,也没有很多钱。

她们怀揣起的只是一个帮扶穷人的梦想,还有一颗冒险的心。

在5月14日的第三届卡地亚女性创业家亚洲区决赛入围选手揭晓仪式上,三个女孩谈起她们的梦想。

她要做中国“蜂王”27岁,20xx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

先在非洲从事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运作,20xx年在云南创立香格里拉农场,生产纯天然的蜂蜜。

香格里拉农场帮助农民安装蜂箱以及包装、销售蜂蜜,她坚信“商业是处理贫困问题的强大武器”。

创业秘笈:蜂蜜她喜欢蜂蜜,或者泡蜂蜜茶,或者把蜂蜜涂在面包上,有时候,她甚至直接用勺子舀着吃。

励志人物小故事5篇经典

励志人物小故事5篇经典

励志⼈物⼩故事5篇经典⼀个⼈⾄少拥有⼀个梦想,有⼀个理由去坚强,励志⼈物的世界,了解励志⼈物背后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励志⼈物⼩故事5篇经典,供⼤家参考。

励志⼈物⼩故事5篇1传化集团徐传化:靠卖液体肥皂年赚330亿徐传化,传化集团创始⼈。

徐传化是浙商群体的典型代表,他敢闯敢试,敢为⼈先,将⼀个家庭⼩作坊发展成为营收百亿的商业帝国。

⼀、敢喝“头⼝⽔”徐传化⾝上有⼀股敢喝“头⼝⽔”的精神。

农民出⾝的他只读过扫盲夜校,但是从⼩敢闯敢试,展露出过⼈的商业天赋。

从第⼀个报名参加农村合作社,到率先种树苗赚到⼗万块,再到当地著名的“办⼚能⼈”,徐传化敢为⼈先,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然⽽,天有不测风云。

1985年,⼉⼦徐冠巨患上溶⾎性贫⾎症,徐传化⼜提前“下岗”,家⾥负债累累。

⾛投⽆路之下,徐传化决定⾃⼰创业,成⽴了⼀个⽣产液体肥皂的家庭作坊。

当时条件艰苦,但是徐传化总能找到解决⽅法。

他⽤⼀⼝⼤缸做搅拌缸,⼀⼝⼤铁锅做反应釜,请来洪师傅指导⽣产,让⼩作坊顺利开⼯。

为了开拓市场,他晚上⽣产液体肥皂,⽩天骑着脚踏车挨家挨户售卖。

经过努⼒,⼩作坊的⽣意慢慢做得风⽣⽔起,第⼆年销售额就达到33万元。

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徐传化的液体肥皂开始供不应求,他想要扩⼤⽣产,技术却成了最⼤的“拦路虎”。

⼆、“2000元买⼀勺盐”当时,徐传化⾯临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使液体皂变浓稠”。

他发现每次洪师傅都会加⼊⼀包⽩⾊颗粒,使得液体肥皂变得⼜浓⼜稠,但是对于这个关键技术,洪师傅始终不肯透露。

徐传化经过反复试验,依然不了这个难题。

最后,他咬⽛花了2000元买下这个技术,原来是加“⼀勺盐”。

这件事让徐传化深刻意识到,必须掌握核⼼技术。

他叮嘱⼉⼦徐冠巨潜⼼学习,提升企业科研能⼒。

当时,徐传化发现,印染坯布上的油渍很难去除,于是想要研发⼀种去油污的洗涤剂,这个重任就交给了只有⾼中学历的徐冠巨。

之后,徐冠巨天天泡在实验室,废寝忘⾷地做研究。

国内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事迹10篇

国内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事迹10篇

国内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事迹10篇国内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事迹精选篇1梁稳根:成功从失败开始一个家庭穷得“甚至快到了要饭的地步”的农家孩子,一家国有企业的处长,一个下海创业屡屡失败的创业者,坚持创业不动摇,终于成就了中国首富。

他就是梁稳根!20XX胡润百富榜的发布,标志着三一集团55岁的梁稳根以财富700亿元首次成为“20XX年中国首富”。

人们不禁要问:梁稳根是谁?他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及发家史?他是怎样成为中国首富的?出生贫寒,家里穷得甚至快到了要饭的地步梁稳根,1956年出生,湖南省涟源人,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材料学专业,高级工程师,1983年至1986年在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工作,1986年下海创办涟源特种焊接材料厂,是三一重工主要创始人,现任三一集团董事长。

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山村道童村,地处湘西雪峰山余脉的山脚下,属湖南涟源市茅塘镇所辖,梁稳根的祖籍就是这里。

多年来,隐没于山坳间的几百农户一直以种植稻、麦、薯类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生计。

出身寒微的梁稳根,父祖辈均是篾匠,他也干过多年篾匠,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称“篾老四”。

梁稳根家当初是道童村最穷的,甚至连住的土墙屋都不是自己的,“甚至快到了要饭的地步”。

梁稳根人生的转机发生在改革开放前恢复高考时,他考取了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的金属材料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兵器工业部,1986年下海创办三一重工企业,直至今天成为中国新首富。

在很多人眼里,梁稳根是个谜。

从砸掉铁饭碗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从一度陷入绝境到成为湖南首富,这位“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不知道创造了多少个湖南、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创造和打破多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用奋斗的人生演绎出湖南人的另一种精彩。

下海失败,但不放弃创业梦想1983年,梁稳根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分配到位于七星街镇的国营企业洪源机械厂。

在当时群山起伏的乡村中,大山深处的这家企业是不多的文明的灯火。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第二轮改革的发轫期,各种思潮正在涌动。

五则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短故事100字

五则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短故事100字

五则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短故事100字成功,需要努力。

失败的时候不妨多看一些坚持不懈地努力走向成功的故事,给自己励志的能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成功人士的励志短故事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成功人士的励志短故事(一):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成功人士的励志短故事(二):刘胡兰刘胡兰,一位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参加共产党的小姑娘。

解放战争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为掩护同志转移而被捕。

她坚贞不屈,神情镇定,从容地卧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牺牲,年仅15岁。

毛泽东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成功人士的励志短故事(三):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成功人士的励志短故事(四):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现在的人对于创业投资有着更多的选择,并且有很多的创业成功案例,这些成功创业人士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来看一下吧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阿里巴巴CEO马云的故事不平凡的少年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

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

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

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

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另一件使我发生根本改变的事发生在1979年。

我遇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家庭,这家有两个小孩,我们一起玩了三天,后来变成了笔友。

1985年,他们邀请我暑假到澳大利亚去,我于是7月份去了那里,住了31天。

在我出国之前,我以为中国是世界上富裕、幸福的国家。

当我到了澳大利亚,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并不正确。

屡遭挫折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当时杭州差的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在大学里,我有幸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但那时,我的未来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学英语老师。

毕业时,我成为5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

我的工资是每月人民币100至120元,相当于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比如饭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我就是想做点儿什么。

1992年,商业环境开始改善,我应聘了许多工作,但没有人要我。

我曾经应聘过肯德基总经理秘书职位,但被拒绝了。

接着在1995年,我作为一个贸易代表团的翻译前往西雅图。

一个朋友在那儿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联网。

我们在雅虎上搜索啤酒这个单词,但却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我们决定创建一个网站,并注册了中国黄页这个名称。

我借了2000美元,创建了这个公司,当时我对个人电脑和电子邮件一窍不通,我甚至没接触过键盘。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自己是盲人骑瞎马。

我们与中国电信竞争了大约一年,中国电信的总经理表示愿意出资18.5万美元,和我们组建合资公司。

我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

遗憾的是,中国电信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据了五个席位,而我的公司只有两个席位,我们建议的每件事件他们都拒绝,这就象蚂蚁和大象搏弈一样,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我决定辞职单干。

那时,我得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个offer,负责运营一个旨在推动电子商务的。

创业梦想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我的梦想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

1999年,我召集了18个人,在我的公寓里开会。

我对他们讲述了我的构想,两个小时后,每个人都开始掏腰包,我们一共凑了6万美元,这就是创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我想建立一家全球性的企业,因此选择了一个全球性的名字。

阿里巴巴很容易拼写,而且《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容易被人记住。

当时,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个三无企业,无资金、无技术、无计划,但我们终存活了下来。

我们每一分钱都用得非常仔细,公司的办公地点就选在了我的公寓里。

我们1999年从高盛获得了资金注入,2000年又从软银获得了投资,公司的规模开始扩张。

我们能取得的地位因为我相信一件事:全球视野,本土能赢。

我们自己设计业务模式,我们主要关注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赚钱。

我们从不从美国拷贝经营模式,象许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那样。

我们关注产品质量,我们一定要实现点击,得到。

如果不能得到,那就是垃圾。

我说阿里巴巴曾犯下一千零一个错误。

我们扩张得太快,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我们不得不裁员。

到2002年,我们拥有的现金只够维持18个月。

阿里巴巴网站的许多用户都在免费使用服务,我们不知道如何获利。

于是我们开发了一款产品,为中国的出口商和美国的买家牵线,这个业务模式拯救了我们。

到2002年底,我们实现了1美元净利润,终于跨过了盈亏平衡点。

自那以后,公司的经营业绩每年都在提高,现在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已经相当强。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2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创业故事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迈克尔·戴尔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

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

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

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

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

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

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

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

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

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

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

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

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

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

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

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

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

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

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支撑学生时代的迈克尔·戴尔鼓捣计算机的资金,来自于他从16岁开始的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

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

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

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

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

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4刘永好年龄:58岁创业时刻: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第一桶金:鹌鹑养殖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潜质!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能够从头再来。

——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开车。

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能够衣食无忧虑了。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开车。

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能够衣食无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

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

1980年春节,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

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

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

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群众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

他们就想,搞自己以前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

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开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

“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

”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之后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正因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于意识到鹌鹑的生意不可能再扩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积累的近1,000万元资金转向猪饲料市场,期望集团诞生了,成为本土饲料企业龙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