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学前教育专业《第9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 作业》

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作业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控幼儿冲动的情绪?〔〕A安抚B转移注意C冷处理D斥责2、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A道德感的开展B羞愧感的开展C美感的开展D理智感的开展3、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A自信心的开展B自尊心的开展C自制力的开展D移情的开展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的幼儿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抚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 4-5岁的幼儿形成了节约的理念B 4-5岁的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开展C 4-5岁的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D 4-5岁的幼儿自我抚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开展5、初入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了〔〕A回避型依恋B抗拒性格C别离焦虑D粘液质气质6、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响具有的特点是〔〕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7、贝贝上幼儿园时,看到妈妈走了伤心地哭了起来,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一现象反映出幼儿的情绪具有〔〕A社会性B冲动性C传染性D深刻性8、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9、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10、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响称为〔〕A情绪情感B动机C记忆D性格11、情绪是由独特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A 客观体验B主观体验C情感体验D态度体验12、〔〕具有不稳定性,往往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
它有较为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快乐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A感情B情绪C情感D个性13、根据主体与客体之同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四种根本形式,即〔〕,悲哀,愤怒,恐惧。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园ppt课件)

18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
它是与人们的求知欲、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儿童来说,这种情感5岁左右就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
儿童很喜欢提问,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同时,儿童 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者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 拼搭大型建筑物等,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有助于 促进其理智感的发展。
激情是一种爆
发性的、强烈而短 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出乎意
料的突发事件引起 的情绪状态。
6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 定的道德标准去评 价自己或他人的思 想和言行时产生的 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 力活动中,认识和 评价事物时所产生 的情感体验,是人 类所特有的高级情 感。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情绪情感概述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 1.情绪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 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
• 2.情感 情感也是指人们对客 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
二、0―3岁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哭
• 哭是婴儿最早的情绪
反应,是在他们出生时就
有的,是新生儿与外界沟 通的第一种方式。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
他们啼哭的次数会逐渐减
少,并且逐渐表现出一定 的社会性。
11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说课稿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说课稿摘要: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二、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2.情感比较外露3.情绪与生理需要的关系逐渐减少,与社会性需要的关系逐渐增加三、影响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因素1.家庭因素2.幼儿园环境3.社会文化因素四、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1.家庭方面2.幼儿园方面3.社会方面正文: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对学前儿童来说,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对其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心需求的影響,经常变化和不稳定。
2.情感比较外露:学前儿童的情感表现较为直接,容易从他们的面部表情、言语和行为中观察到。
3.情绪与生理需要的关系逐渐减少,与社会性需要的关系逐渐增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需求。
三、影响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因素1.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情感发展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2.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是儿童第二个重要的社会环境,教师的态度、教育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儿童情感表达的接受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认知。
四、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1.家庭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尊重孩子的情感表达,并适当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2.幼儿园方面: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ppt课件

❖ 为什么哭? ❖ 都不和我玩!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3/13/2021
完整版课件
35
【案例】你们喜欢张老师吗? 小班:喜欢,因为老师今天发给我一个大苹果。 中班:喜欢,因为张老师眼睛大大的,很漂亮。 大班:她爱我们,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还教我们学
1.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 2.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 3.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4.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13/2021
完整版课件
43
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
上海某幼儿园大班作息时间表
7:30——8:15来园活动 8:20——9:30混班运动游戏与生活活动 9:30——10:10分组教学/功能室活动 10:10——11:10游戏 11:20——14:30午餐、小活动或户外散步、午睡 14:30——15:30起床、户外“快乐十五分”、点心 15:30——16:20集体活动 16:20——16:30生活活动、离园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 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3/13/2021
完整版课件
7
情绪体验与需要的关系
符合自身的需要(满
意与愉快的情绪情感
体验)
客观事 物作用 于机体
大脑对客 观事物进 行评价
需 要
客观事物既能满足某种 需要,但同时又与另一 种需要相抵触(产生矛
盾的情绪情感体验)
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 的感受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
3/13/2021
完整版课件
1
学习目标: 1.能够解释并区分情绪和情感,说出情绪和情感的 种类。 2.能够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3.学会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策略。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说课稿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说课稿一、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前阶段是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情绪和情感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关注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教育成为了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及重要性1.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在面对内外部刺激时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包括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
情绪主要表现为高兴、生气、害怕等,情感则主要表现为喜欢、厌恶、同情等。
2.重要性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管理能力有助于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1.情绪和情感的阶段性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特点。
例如,婴儿期主要以基本情绪为主,幼儿期开始出现复杂情绪。
2.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逐渐趋于稳定。
但在日常生活中,仍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3.情绪和情感的社会性学前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和理解社会规范,情绪和情感表达受到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的约束。
四、影响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石。
家长的教育方式、情感关爱、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儿童的情绪和情感产生影响。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培养同理心,从而促进情绪和情感发展。
3.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对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引导儿童学会自我调节、处理情绪和情感。
五、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健康发展1.家庭支持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情绪和情感需求,提供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教育儿童正确表达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9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参考答案)

主题9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探寻1 解析情绪与情感一、名词解释1.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追求真理时,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个人情感体验。
在客观世界中,凡是符合个人审美标准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体验。
二、单项选择题1.B2.B3.A4.A5.A三、填空题1. 心境、激情、应激2.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 信号、动机4. 需要5. 社会艺术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情绪并具有情境性、爆发性和不稳定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内隐性。
2.积极的激情可以成为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力量,有利于临场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消极的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进而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实现的。
4.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有时人们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是因为这件事能够为其带来愉快与喜悦。
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情绪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
六、材料分析题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绪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情绪的功能之一是健康功能,是指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能。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PPT演示课件

2.原始情绪的种类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了:新生儿有3种主要情绪,即怕、怒 和爱。
怕
怒
爱
(二)情绪的分化 几种有代表性的有关早期情绪分化的理论。 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他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 痛苦两种情绪;6个月时,痛苦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3种情绪;12个月时,快乐情绪 分化出高兴和喜爱;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情绪体验深刻化 情感体验深刻化是指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幼儿 情绪的日益深刻,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 改变,即情绪的自我调节。 1.情绪的冲动性 幼儿早期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容易扩散,加 上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 足,因此情绪冲动易变。幼小儿童常常处于 激动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三、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8-1 中班画画教学活动片段:老师启发幼儿,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小朋友
说:绿树、红花、蝴蝶、小朋友等。请小朋友把心目中的春天画在纸上,画好后写上自己的 名字,然后把画贴在春天主题墙上,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好。小朋友拿到纸和笔后就开始画, 只有小强没画,小强平时最爱画画。今天,他与同伴发生冲突受了委屈,只见小强坐着不动 笔,老师走到他的身边启发他:“你可以画棵树。”小强说:“树还没长出来。”老师说: “你可以画个小朋友。”小强说:“小朋友不爱到这里玩。”老师安抚小强说:“小强,你 来当小老师,看看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画了什么?”小强马上变得高兴了,立即起身观察同伴 的画,并边看边说:“你画了太阳,你画了小草……”老师对小强说:“你也画张美丽的春天 画贴在墙上好吗?”小强马上开始画画了。
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另一方面,情绪还常常支配个体的的行为,处于积极 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下,人容易注意到事物好的一面,其行 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善、慷慨和乐 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时,则会万念俱灰, 容易放弃自己的愿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 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布什总统的表情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四种最基本情绪(原始情绪)
➢快乐 指主体所需要的或期望的目标实现之后 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按程度可分为:满意 愉快 欢乐 狂喜
➢悲哀
指失去所热爱的对象和所需要的东西,
以及由期盼破灭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按程度可老师要他周围的小朋友 都不要跟他玩,结果小朋友们真的不再理他,不 论伟伟怎么讨好都不行,伟伟很生气,他趁大家 睡午觉时把小朋友的鞋从窗户扔了出去。
【案例分析】
• 一群客人到某小班参观,一个幼儿高兴地对一个 客人叫“叔叔好”,其他孩子也围上来,争先恐 后地喊“叔叔好”。
• 小班孩子看到动画片里喜羊羊打败了灰太狼,十 分高兴,连蹦带跳,拍手欢呼。
判断: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说明情绪没问题。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 (一)情绪中社会性 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 在1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 ,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 动因。
• 1~3岁幼儿,情绪的动因除了 生理需要外,还有大量的社会 需要。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
• 都不和我玩! • 为什么哭?
• 历史典故:“四面楚歌”
第二课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三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迁移功能 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 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 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就可能对他所使用的 东西、他的生活习性等,也产生好感。中国有句 俗语:“爱屋及乌”生动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 感现象。
• (七)保健功能
• 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 能。当一个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身体内部也会 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 历史典故:“四面楚歌”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 绪状态;也是一种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1)时令气候
产生原因:
(2)生活、工作中的重
大事件
(3)健康状态
2、激情
是一种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 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特点:
•激动性 •冲动性 •短暂性
3、应激
是一种由意外的紧张情况、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 绪状态。 应激可表现为两种状态: 1、积极的状态,它使人思维敏捷、急中生智、 精力旺盛、顺利应付危机。 2、消极的状态,它使人认识中断、不知所措、 肌肉僵直、行为混乱。
(二)情绪的分化
布里奇斯的理论 林传鼎的研究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出现的先后顺序: 哭——痛苦——厌恶——微笑反应——兴趣——愉快(社会性微笑) ——愤怒——悲伤——惧怕——惊奇——害羞 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 现各种基本情绪。3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复杂多样的社会化情感。
小班幼儿情绪外露 判断: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说明情绪没问题。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 (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 的成分不断增加
• 在1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 ,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 动因。 • 1~3岁幼儿,情绪的动因除了 生理需要外,还有大量的社会 需要。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
• 都不和我玩! • 为什么哭?
• 【思考与讨论】下面两个案例反映出幼儿 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特点?
• 【例1】当妈妈离开时,3岁的幼儿佳佳哭着要妈 妈,这时,阿姨给佳佳一颗巧克力糖果,她马上 不哭了,拿着糖果高兴地吃起来。
• 1.情绪易变不易改变
【例2】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一个孩子哭着要找 妈妈,其他孩子本来还乖乖的,现在也跟着哭起 来。大班幼儿看到有小朋友哭了,其他小朋友会 过来安慰她,给她擦眼泪,叫她不要哭。
– 你们喜欢张老师吗? – 小班:喜欢,因为老师今天发给我一个大苹果。 – 小班:喜欢,因为张老师眼睛大大的,很漂亮。 – 大班:她爱我们,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还教我 们学本领 ……
【案例分析】
• 请结合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反 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发展特点?说说老师应如何 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 中班的伟伟吃饭时不乖,老师要他周围的小朋友 都不要跟他玩,结果小朋友们真的不再理他,不 论伟伟怎么讨好都不行,伟伟很生气,他趁大家 睡午觉时把小朋友的鞋从窗户扔了出去。
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
• 有的研究认为,是学前儿童产生 愤怒的动因有三种: • ⑴生理习惯的问题 • ⑵与权威的矛盾问题 • ⑶与人的关系问题
2、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 随着幼儿脑的发育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 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 的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 展。 •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 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其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 和情绪的受感染性有关。 • (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其他研究也表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 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学前儿童同老师的情感交 往多于同小朋友的情感交往。
4、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的发展
(1)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2)小班幼儿的道德感指向个别行为,由成人的 评价引起 (3)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 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 标准而产生道德感。(告状) (4)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更加复杂和稳定
(四)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 之间具有传递信息, 沟通思想的功能。这 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来 实现的。 表情分为: 1、面部表情 2、体态表情 3、语调表情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 指通过眼部 肌肉、颜面 肌肉和口部 肌肉的变化 来表现各种 情绪状态。
2、体态表情
(五)感染功能 指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的情绪 情感的影响功能。 当一个人发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能自身感受到 相应的情绪体验,还能通过表情动作等外显形式表 现出来,被他人所察觉,引起他人相应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作移情或感情移入。生活 中产生情感共鸣是典型的移情现象,使人与人之间 的情绪情感相互影响,正是情绪感染功能的必然结 果.所谓“一人向隅,满室不欢” 。
是一种关于客观事物的真与假的 情操。
3、美感
指的是客观事物或艺术作品是否符合 审美要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 关于事物的美与丑的情操。
美的追求成为人类向往美 好、抵制丑恶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的高尚情操。
三、情绪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 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 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 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 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
2.情绪易受他人或环境感染不易受感染
视频《入园分离焦虑对策》
【案例3】幼儿园里打预防针,小班幼儿打针时哇 哇大哭。而大班幼儿虽然也很疼,却忍住不哭 ,并且打完针后还在小弟弟、小妹妹面前表现 出“不疼”“不怕”的勇敢样子。
好疼啊,但我一定 要忍住,不能哭, 我是大哥哥啊
• 大班幼儿能控制不愉快情绪, 哭减少了。 • 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情 感。如:摔倒。 • 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愉快的事 情能努力控制不哭,但家长接 出幼儿园立即大哭。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第一课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 (一)概念 •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 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 内涵: •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普遍的反映形式。 • 情绪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
(二)动机功能 •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 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 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 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 、学习任务。
(三)组织功能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 织作用。它不仅对其他心理活动诸如知觉、记忆、思维等 具有组织作用,也影响个体行为。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的 影响表现为: 一方面,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 解作用。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 知活动的效果。 另一方面,情绪还常常支配个体的的行为,处于积极 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下,人容易注意到事物好的一面,其行 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善、慷慨和乐 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时,则会万念俱灰, 容易放弃自己的愿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 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 (一)幼儿情绪的主要特点 • 1.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暴发户”)
•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猛烈,不能自制,往往 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
• 2.情绪的不稳定性(一会哭一会闹)
• 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会经常互相转换
• 3.情绪的外露性(面部的晴雨表) • 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表现为不会控制自己
第二课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三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一)情绪的发生和发展 1、 原始情绪发生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是儿 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如:哭 问:人一生下来第一个情绪反应就是哭,那紧 紧跟随的第二个情绪反应又是什么?(痛) 情绪状态主要取决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 健康状况。
【案例分析】
• 一群客人到某小班参观,一个幼儿高兴地对一个 客人叫“叔叔好”,其他孩子也围上来,争先恐 后地喊“叔叔好”。 • 小班孩子看到动画片里喜羊羊打败了灰太狼,十 分高兴,连蹦带跳,拍手欢呼。 • 大班年段开展接力比赛,大一班夺得第一名,全 班欢呼雀跃,输了的大三班则垂头丧气;而小班 幼儿无论比赛输赢都很开心。
【母婴依恋】 【陌生人焦虑】
依
恋
依恋的内涵
• 定义:婴儿与母亲之间所形成的由爱连接起 来的永久性心理联系。 • 依恋的特点 渴求与依恋对象接近。 努力维持这种接近。 依恋发生的标志 分离焦虑 怯生
依恋的类型
• 安全型:安全的情感联系。 • 回避型:没有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 • 矛盾型:亲近与拒绝并存。
(三)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指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举 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 验。是一种关于社会的善与恶的情感。
道德感的内容有哪些?
民族自豪感、尊严感 民族和阶级敌人仇恨感 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责任感
2、理智感
指由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 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 2、理智感的发展
• 5岁左右,理智感以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 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 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 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
区别: • 1、情绪与人的物质或生物需要相联系。 情感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 2、情绪发生比情感早。 • 3、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只有人才有。 • 4、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与外显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联系: 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 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的情绪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