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教育》读后感2篇

合集下载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8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8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8篇关于美丽的教育读后感大全篇一: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近段时间读了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

读完后,有些许感悟。

全书共分为八章,与其他书不同的是,本书的每章节中又都有若干个以问题为形式出现的子题目。

如:你冤枉过孩子吗?为什么班主任在课间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

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

这是我读完《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的第一感受。

诚如孙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至高无上的,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气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孙蒲远老师在书中用她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

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

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告诉我们一、爱是关注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

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记得班中的一个很乖巧的女孩。

平时上课的时候很认真,一双大眼睛会很专注地注视着你。

虽然成绩并不太尽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绩也稍有进步。

快临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来谈话,表扬她的进步,并问她平时的作业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忙辅导下?谁知,她立刻眼泪汪汪了,哽咽着说道:“他们离婚了。

”“啊?”我惊了一下。

“三个月前就离了。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一)只是在图书馆里偶遇的一本书,以前并未听说,而且这本书是“写给年轻的班主任”的,我已不再年轻,当时借回来的原因是看到上面有介绍“怎样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何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等文章,我现在接手的一年级让我有点身心俱疲,很想再找到相关的引导,让我逐渐能够从无序中走出来。

孙蒲远老师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而且很多孙老师在教育中处理问题的细节,让人觉得可以向孙老师学习、模仿、操作,通读全书,我感受到孙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孙老师本身散发出的魅力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还有让我敬佩的是,孙老师喜欢开展中队活动,而且是公开课形式,她自编自导很多节目,把对学生的教育放到节目中,让参加表演的学生从中受到教益。

对这本书我真的是相见恨晚,爱不释手。

怎么让学生在老师的“惩罚”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热爱学生、宽容学生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冲学生微笑,对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表示赞同呢?当然不是!对在集体中造成很坏影响而又毫无顾忌的孩子必须给予严格的制止甚至惩罚,这种制止或惩罚是直截了当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要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坚决反对这种行为。

但不可以讽刺、挖苦,不可以侮辱孩子的人格。

这样的严格要求同样是对学生的爱。

当学生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不能让步,不忍就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纵容。

为所欲为的孩子长大是不会被社会接纳的。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坚决纠正是毋庸置疑的。

李某个性很强,非常聪明,听说过去有错也很少承认。

我接班后的一天,书法课上别人不小心把他的手弄上墨了,他就把人家的衣服涂了一大片墨汁,而且态度十分蛮横。

我强行命令他把同学的衣服洗了,虽然他一直气鼓鼓的很不情愿,但我必须让他洗,我得让他知道故意弄脏了别人的衣服不洗是绝对不可以的!其实我也知道,刚上三年级的男孩子洗也洗不干净,但这是矫正他错误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美丽的教育》读书心得

《美丽的教育》读书心得

《美丽的教育》读书心得
《美丽的教育》是一本影响深远的教育类图书,读后让我有许多感悟和思考。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美丽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美丽是人类灵魂与心灵的追求,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生活中的美。

此外,美丽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另外,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个性化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通过阅读《美丽的教育》,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美丽教育的理念让我深思,我意识到应该将美的教育引入到我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通过艺术与美感的培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和成长。

同时,我也明白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我将会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的来说,《美丽的教育》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图书,它不仅仅是对教育的一种呼吁,更是对教育者的一种鞭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更新和深化,我相信它会对我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10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10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10篇《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篇1读完了《美丽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美丽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

说到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应该最没有资格,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仅仅三月有余,要问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杂、乱、烦!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清点一天的工作,却觉得一无所获,班上有几个孩子太调皮,管都管不住,怎么办?班上的后进生成绩太差,每次小练习都只能给我个位数的成绩,怎么办?有些孩子太懒,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认真、字迹马虎,默写都默不及格,怎么办……无数“头疼的事儿”把我的思维五花大绑,急得我喘不过气!这么麻烦的工作,难道仅仅靠一个“爱”字就可以解决,一开始我不相信,我觉得学生不听话就要批评,惩罚,实践证明自己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正确,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现在我也试着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学生越来越听话,对待学习也认真了,对班级的活动也积极了许多。

书中讲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爱好,培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班风,这几方面我感受很深,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正常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我把我们班的值日生具体到每个人,比如下第一节课擦黑板是那位同学,下第二节,第三节,打扫教室的,打扫卫生区的,抬菜的,分菜的,送餐具的,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都能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前段时间举行的跳绳拔河比赛,我们班有三十二个同学参加了比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的准备,通过这次的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学们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7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7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7篇美丽的教育读后感1利于暑假中近十天的时间阅读了《德国教育的"美丽与哀愁"》读完之后感受颇深,德国教育并不是表面看到的自由、轻松,只能说"美丽与哀愁"并存的教育。

本书共十五章,每一章中都通过案例让我对德国教育有了一定的的理解。

下面我来说一说让我印象深刻和有所感触的几点内容:一、德国教育:先松后紧幼儿园基本不学习,让孩子自由玩耍;小学学习内容难度不大,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有不错的成绩;德国小学生毕业后,如果学生将来想读大学,就要进入"文理中学";文理中学学业繁重,得到好成绩也非常不容易,学生功课作业也很繁重;德国大学"宽进严出",不容易毕业,是最考验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时候;有点专业毕业率只有20%,论文以及答辩也极其严苛,所以德国的大学文凭含金量很高。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孩子小时候累的不行,到了大学,反倒轻松,中国很多大学生"躺着都能毕业"。

的确中国的大学的确很好毕业,只要各门学科及格,英语四级及格,甚至只要达到学校给划的分数线基本就可以毕业了。

但是这样的毕业,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毕业生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的原因之一。

二、德国教育的"平均主义"倾向明显德国学校"没有名牌、没有重点、没有排名",从城市到乡村,每个学校的硬件、软件都相差无几。

大部分家长们不必为了孩子太过于折腾,家门口的学校就不错。

德国人认为"受教育是人的权利,学生不是商品,不能靠学生赚钱"。

德国绝大部分学生就读于公立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享受免费的教育,普通民众不用太操心孩子的"学费"问题。

德国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课外活动,每个学校都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后兴趣班,这个和我们的兴趣小组有着相同的理念,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德国没有户籍制度,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等的划分。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最新范文700字5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最新范文700字5篇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最新范文700字5篇《美丽的教育》后给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美丽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

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一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没感觉,只得顺手翻翻看。

但一看,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导读是如此精彩;插图同样精致;是的,做重要的事情永远是有时间的。

在这里我引用孙云晓老师的开场白。

读这本书既使花去我大量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因为这本书确实不错。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尽管只有8年,要问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工作太繁杂了,班主任记录本记尽管作乐一些删减,但仍满满的,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

我读了了这本书,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我不再迷茫,我不再困惑,一个个生动鲜活生动的例子,似曾相识,孙老师是那么耐心细致的,不厌其烦的充满奈心的去处理去对待,他时时刻刻用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爱心去温暖着每一位孩子。

孙老师之所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对学生具有非凡的魔力,是来自于他对自己事业的真诚的爱。

正如孙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

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办主任常说的话将成为这个班的座右铭,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我在以前对这些却很少重视,总觉得小孩子哪知道这么多,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蹲下身来和孩子们好好沟通过。

读了孙老师的书,我才突然醒悟,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师尊严,师生关系的融洽,关键在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样孩子才愿意接近你,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这不仅需要热情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_读后感作文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_读后感作文

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_读后感作文篇一: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近日拜读了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感受很深。

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

诚如孙蒲远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

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孙蒲远老师根据43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谱写了一部饱含深情的教师手记,刻画出令人动容的师生情深,展现了爱对于教育的力量。

其中在“老师的忌语有哪些?”这一章节,我学到了:当学生给集体丢了荣誉时,说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马勺坏一锅汤。

”“你是害群之马!”“你是个祸害。

”“这个班有你算倒霉了。

”考试成绩不好,回答不出提问,比如:你真笨!这样的话会不自觉地说出来。

常挂在班主任嘴边的话应该是:“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只要用心学,你可以学会”、“你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你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犯错误是难免的,有错就改是好孩子”、“有毅力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你有这样的想法真让老师感到高兴”、“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我很感动”、“你能想着集体、想着别人,真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观点很有创造性”总之,班主任的话应该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尊重。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到了美的教育!篇二: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周妍无意间看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___献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

这本书不但适合年轻的班主任看,也适合所有的教师看,但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的是,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而纷繁多样的师生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来感触更深。

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孙蒲远老师的平和心态。

《美丽的教育》中的美丽,它不是指花枝招展,光彩夺目。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一:《美丽的教育》读后感】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读《美丽的教育》有感(夫子庙小刘婷婷)《美丽的教育》是孙蒲远老师凝结43年的心血和智慧,写给广大年轻班主任的一本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笛卡儿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如此,每当我捧起《美丽的教育》一书时,总是爱不释手,仿佛他笑容满面地站在我面前,耐心的为我讲解教学中的困惑,与我促膝长谈,在悄悄的告诉我做一名合格班主任的秘诀。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得更远。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我的一点点收获:一、热爱自己的岗位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

正如孙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

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为好恶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班主任是一个神圣的岗位,它牵动着几十双眼睛的关注。

影响着几十名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只有全身心投入,热爱这个岗位,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来。

二、热爱自己的学生“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师爱就源于教师对民族对国家的一片赤子之心,是一个教师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一种责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出于一种民族责任感,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很高尚的感情。

”这是孙老师在回答一位演员时的精彩对话。

它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精辟!是的,班主任对所有学生的爱就应该是这样的。

无论天姿和家境如何,只要他加入我的班级就应该一视同仁,就有权利得到老师的爱。

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会爱。

热爱学生必须要做到以下4点:1.全面了解写生;2.真正关心学生;3.学会尊重学生;4.充分相信学生、三、要做到“四会”1.会培养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一)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孙蒲远老师写给年轻班主任的《美丽的教育》这本书。

首先吸引人的是书的名字。

这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一章节又都有若干个子题目,这些题目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小标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你冤枉过孩子吗?为什么班主任在课间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这些小标题非常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一看标题就有想看下去的欲望。

孙蒲远老师在书中用她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

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

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告诉我们:
一、爱是关注
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

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爱是关注,在工作中,往往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忽视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细节上的关注。

二、爱是宽容
也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寺庙里的老师父看到墙脚的小凳,猜到小和尚在天黑无聊时偷溜出去玩耍,便搬走小凳蹲在墙脚。

那夜,小和尚踩着师父的背翻过了墙,惶恐不安,师父拍拍尘土说:天凉,多加件衣服。

从此小和尚再也没有翻墙出去。

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

宽容不同于纵容。

宽容的前提是理解。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做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变成孩子。

如果你三十岁,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也三十岁,你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八岁或者十三岁,所以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教育孩子。

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他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

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孩子的宽容是启发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孙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

孙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孙
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

再看看孙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

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

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这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二)
读完《美丽的教育》一书,细心的感受着孙蒲远老师的教育心迹。

她让我明白教师工作的效率不在于花多少时间,而在于工作是否科学,是否有规律,要善于在工作中有新发现,产生新思路,创造新方法。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孙蒲远老师为榜样,做孩子们的良师,做家长们的益友!
爱是理解
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

试想,如果老师随意一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

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

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

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爱是尊重
当看到后进生小郭举手时,孙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

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也十分尊重。

结果这个孩子只在一个地方打了磕巴,没有念错一处!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扫帚,孙老师及时与他爸爸进行沟通,爸爸就没再打过他。

一天,他突然问孙老师:孙老师,你哪天过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孙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人们常说:尊重就是坐在一条板凳上,尊重就是平等。

教师多一份尊重,学生就多一份自信。

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将心比心的思考,设身处地的比较,推心置腹的教诲。

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体验被别人尊重的滋味,享受被别人尊重的快乐。

唯有这样,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