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简介资料
姜子牙的传说

姜子牙的传说姜子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千古留名的道教传说人物。
姜子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姜子牙的传说。
一、姜子牙的背景姜子牙,又名姜太公,是周武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出生在商朝末年的公族之家,拥有卓越的才智和深厚的学问。
他的先祖是商朝的支持者,但是他本人却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为民众谋福利。
二、姜子牙的修道历程姜子牙在年轻时就追求道德修养和学问修为,他拜师学艺,在道家学派中修行,学习了许多法术和兵法。
他不断修身养性,最终成为一位道法高人。
三、姜子牙的辅佐周武王姜子牙在周武王即位后成为了其重要的辅佐者。
他帮助周武王击败商朝,建立了周朝。
在战争期间,姜子牙运用自己精湛的兵法,以及与神仙的契约,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四、姜子牙的道教传说姜子牙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被视为道教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他被封为东皇太一,成为了道家信仰中的神灵。
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姜太公以他的法术和智慧帮助人们化解灾难,保护平安。
他是中国道教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灵之一。
五、姜子牙的后世影响姜子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智慧、美德和血性勇气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姜子牙的传说进行了艺术创作,产生了诸多优秀的作品。
同时,姜子牙的传说也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综上所述,姜子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传说人物。
他的的政治才智、道德修养和战略眼光使得他在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姜子牙的传说通过道教经典和艺术创作在后世得以传承,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为什么神都怕姜太公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 来历曝光]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吗
![[为什么神都怕姜太公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 来历曝光]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吗](https://img.taocdn.com/s3/m/4594863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9.png)
[为什么神都怕姜太公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来历曝光]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吗为什么神都怕姜太公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来历曝光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东海海滨人。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太公,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封地为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姓(根据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称氏的规定),故曰吕尚。
享齐国祀者必吕氏,故史记云: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姜太公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故为吕氏,名吕尚。
姜子牙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
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
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
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姜子牙老婆是谁

姜子牙老婆是谁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那么你知道姜子牙老婆是谁吗?下面是有姜子牙老婆资料,欢迎参阅。
姜子牙老婆资料姜子牙学成下山后借宿在朋友家中,通过他的介绍,和隔壁村的马氏成了亲,但是马氏嫌他穷,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就是一对剩男和剩女的结合,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如果能够好生经营,两人的婚姻也能维持下去,但是天不遂人愿,两人还是闹掰了。
马氏嫁给姜子牙之后,夫妻两人就受着姜子牙朋友的接济,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不好受。
于是姜子牙的老婆便劝说姜子牙去做生意。
姜子牙懂得道法,但是不懂生意,挑出去多少米就原封不动的挑回来,卖面吧,不仅没有卖出去,面还撒了。
之后姜子牙做了一个小官,但是官没有做多久也辞了,这让马氏很不爽,不愿跟随他离开朝歌去西岐。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用这个来形容马氏最是合适不过。
尽管姜子牙苦苦挽留,马氏还是一心要离开他,并且让他再娶一房夫人,姜子牙心灰意冷便给了休书,马氏毫不犹豫接过休书离开了。
姜子牙感叹马氏就像马蜂尾巴上的针,最毒不过如此。
马氏来开姜子牙后嫁给了一个农夫,但是日子还是过得很贫穷,后又听别人说姜子牙封了齐王,富贵显赫,想到这后悔不已,但是木已成舟,自己不能回去了,觉得没脸活在世上,自己一离开他他就发达,难道自己是个穷命,于是悬梁自尽,但是灵魂追着去了封神台,后来姜子牙念及旧情封了她扫帚星。
姜子牙娶妻故事传说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到了六七十岁还没有娶妻,成了标准的老大难,大龄剩男,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他自己非常着急,心想自己毕竟也是贵族之后啊,没有后代怎么行呢。
这事传开之后,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心思,周围的人也替他着急,正好有人说邻村有个大龄剩女马氏,还是黄花大闺女,也没有结婚,于是就热心的撮合他俩,一开始姜太公还不太愿意,嫌马氏是个黄脸婆了,谁不愿娶个妙龄美女啊,可是姜太公那时候又穷又老,能女人有嫁给他就不错了。
于是就这么不情不愿的结婚了,婚后姜太公成天就知道在家读书游玩,根本不帮忙做家务,不仅在家吃闲饭,而且还不会挣钱,学不会做生意,马氏跟着他过着清贫的日子,时间一长,心中不免有了埋怨。
姜子牙简介

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简介一】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
商末周初军事家,齐国开国君主。
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1]。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姜子牙简介二】姜子牙,亦作姜尚。
是东海边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因此又称吕尚。
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正因以其封地之名为姓,因此叫作吕尚。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因此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但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伐鱼河畔),才遇到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姬昌(即之后的周文王)。
姬昌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请他坐车同归,并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他兴周灭商的人生道路。
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姜子牙简介三】姜子牙原名尚,吕氏族人,因此也被称为吕尚。
姜子牙生于商朝末期,据考证他的生年大约是公元前1156年,卒于公元前1017年,是一个老寿星。
姜子牙的.祖先相传以前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因此之后被分封于吕,这也是吕氏的由来。
将相故事-武圣姜子牙简介 姜子牙为何比关羽更强?

将相故事-武圣姜子牙简介姜子牙为何比关羽更强?很多人都知道关二爷关羽有“武圣”之名,也是后世供奉的神祇之一。
但实际上,关二爷不是最开始的武圣人,姜尚姜子牙才是。
说实话,姜子牙“武圣”之名来得比关羽更让人信服。
姜子牙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还有封地。
但是等到姜子牙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是败落了。
所以姜子牙早期非常坎坷,当过宰羊卖肉的屠夫,也开酒店卖过酒。
不过也许是他真不适合经商,哪个行业都不能长久,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好在姜子牙有远大的志向,不管做哪个行业,都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为日后辅佐明君打下坚实的基础。
姜子牙到七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正式的工作。
虽然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但是却始终遇不到伯乐。
期间他的妻子马氏因为他无所事事,日子艰辛,曾选择离他而去。
等到姜子牙飞黄腾达之后,他的妻子找回来。
姜子牙将一壶水泼到地上,让马氏将泼出去的水收回。
马氏最后只捧回一滩污泥,姜子牙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这就是覆水难收的典故。
比覆水难收更为人知的典故,自然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
这位被姜太公钓上,使姜太公得以发挥所长之人,就是周文王姬昌。
传说姬昌在与姜太公相遇之前,为了预测狩猎情况,做了一个占卜。
卦象显示:“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遇见姜太公,与之一番交谈,发现他果然是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奇才。
而因为姜子牙是他非常渴望的人才,所以有时称姜子牙“太公望”。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在他的辅佐下,姬昌对内重文治强军事,对外则联合其他不满纣王的诸侯王向商纳贡,降低纣王防备。
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文王在世之时,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王归心周。
姬昌去世,姬发继位,继续完成姬昌的大业,东征商纣。
等到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之后,姜子牙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组成伐纣大军。
【推荐】姜子牙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姜子牙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姜子牙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姜子牙人物生平半生寒微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
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
兴周灭商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有人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
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
有人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
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
姜子牙资料

悠悠万古尽如戏,谁知造物有深意?
赠君一册预言集,茶余饭后作谈资。
第一编 姜子牙《万年歌》
诗云:
当年磨剑在昆仑,天钩直钓渭水滨。
成就帝师千古业,覆殷兴周更封神。
“百家宗师”姜子牙
忽一夜,文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在他出巡的路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妇人当道而哭。文王问其缘故,那夫人答道:“我是东岳泰山神的女儿,如今到了婚嫁的年龄,父王嫁我为东海妇,我欲去东海,可是灌坛令恪尽职守把握时度,不兴狂风暴雨,德高望众,深得万民的爱戴,这自然是好事。可是,我去东海必须兴风作雨,没有大风大雨,我将无法到达东海。如作大风疾雨,毁坏百姓的庄稼房屋,姜太公的名声威望不就毁于一旦了吗?我因此而哭。”
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关于姜太公的故事,有一个故事叫作“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故事是这样说的:
传说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钓。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姜太公的故事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省的沿海地区,自幼聪慧。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被人当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把那位官员比作是小鱼)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太公的道德很高,请太公上车推着他回去,但那里正好是沙地,文王推了八百步就推不动了,于是太公对文王说:你将享有八百年的江山。
姜子牙的简介

姜子牙的简介姜子牙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子牙的简介是怎样的呢?本文是整理姜子牙的简介的资料,仅供参考。
姜子牙的简介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
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
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
文王所命太公之“师”即“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
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太公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民间传说: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小徒弟,奉师命辅佐周文王、武王讨伐商纣王。
其间阐教之元始天尊、截教通天教主、西方教接引道人三位教主共立了封神榜。
伐纣成功后,姜子牙奉命封众神,等分完众神,姜子牙发现位置都已满,自己反而没有地方可封。
于是就坐到门楣上,当一个“监察神”。
职责是防止个别神仙失职渎职,更不能让一些凶神煞神和厉鬼恣意妄为。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1-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子牙简介资料姜子牙是谁?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前1017年),本命姜尚,别称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东海之滨,商末周初人。
下面就是本人给大家整理的姜子牙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前1017年),本命姜尚,别称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东海之滨,商末周初人。
姜子牙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姜子牙生平事迹姜子牙,亦作姜尚。
是东海边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
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
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
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
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
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太公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为正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
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
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
”武王说:“还不行。
”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
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
商纣军队彻底崩溃。
商纣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
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
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
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
”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
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
营丘毗邻莱国。
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丁公吕伋继位。
对姜子牙的人物评价孔子:“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马迁:“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李商隐:“武故时非无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悬,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郝经:“沨沨乎大哉,齐之风乎!表东海者,其太公乎?显与西土,而国之东乎。
不显惟德,祗称其功乎。
敬胜乎怠,神道之充乎。
心存不忘,尧、舜之中乎。
乃武乃文,圣德之同乎。
于乎不能忘,三代之隆乎。
”胡布:“子牙猎渭水,叶梦为帝师。
望重名益崇,太公俟子来。
殷授太阿柄,兴王阐鸿基。
一怒天下安,熊罴实佐之。
如何上古书,《誓命》无一辞?圣道薄武功,用变当天时。
穷兵非得已,凶术尚谁咨。
黄帝革不享,扬威树旄旗。
尧民服四罪,干戈寖已隳。
孔圣鄙军旅,尚力德已衰。
修德保宗社,教民战无违。
熙熙安耕凿,此道宁可期。
”陈志岁:“兵权与奇计,何妨出屠酤。
白发感知遇,壮心翻胜初。
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鱼。
人世重功业,贵谋民康如。
得道伐失道,顺势但一呼。
”(《江南靖士诗稿·姜子牙》)黄道周:“太公尚父,霸王之辅。
渔猎以归,修德用武。
学擅阴阳,韬分龙虎。
黄钺白旄,挥之如麈。
伐取商残,开笃周祜。
后世谈兵,宗之为祖。
”看过“姜子牙是谁?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前1017年),本命姜尚,别称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东海之滨,商末周初人。
下面就是本人给大家整理的AAAA,希望对你有用!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前1017年),本命姜尚,别称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东海之滨,商末周初人。
姜子牙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姜子牙生平事迹姜子牙,亦作姜尚。
是东海边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
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
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
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
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
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太公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为正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
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
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
”武王说:“还不行。
”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
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
商纣军队彻底崩溃。
商纣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
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
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
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
”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
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
营丘毗邻莱国。
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丁公吕伋继位。
对姜子牙的人物评价孔子:“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马迁:“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李商隐:“武故时非无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悬,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郝经:“沨沨乎大哉,齐之风乎!表东海者,其太公乎?显与西土,而国之东乎。
不显惟德,祗称其功乎。
敬胜乎怠,神道之充乎。
心存不忘,尧、舜之中乎。
乃武乃文,圣德之同乎。
于乎不能忘,三代之隆乎。
”胡布:“子牙猎渭水,叶梦为帝师。
望重名益崇,太公俟子来。
殷授太阿柄,兴王阐鸿基。
一怒天下安,熊罴实佐之。
如何上古书,《誓命》无一辞?圣道薄武功,用变当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