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5.1发酵技术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5.1发酵技术 教案设计

《发酵技术》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二、教学重点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的一般原理。

三、教学难点1、活动:学会制作酸奶。

2、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自主学习。

(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10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同学自主预习,然后讨论)(1)你们能否把制作酸奶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2)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3)为什么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可以加入酸奶?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4)向牛奶中加入酸奶的目的是什么?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5)为什么酸奶的口味和牛奶不同?酸奶是因为在乳酸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

酸奶是固态,像豆腐。

(6)为什么要盖严瓶口?乳酸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乳酸。

(7)制作酸奶的过程可分为哪些步骤?灭菌---接种----发酵(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教师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

(8)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二)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酿出醇香浓郁的米酒,请看教材111 页活动: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3、提问:在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白砂糖?
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出示课下自制的泡菜,邀请同学课下品尝泡菜。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造成无氧环境,因为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微生物从菜坛子或配料中来。
白砂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过渡句:我们南方有着悠久的自制米酒的历史,米酒的制作与哪些微生物有关?
第三小组的同学举起他们的酒瓶子,并回答问题。
(三)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板书)
课前,第三小组已经为我们精心制作了味美醇香的米酒,下面请他们组给我们介绍一下。
1.让一个同学品尝,提出问题:你的制作成功吗?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加入的酒药对酿制米酒起什么作用?
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酿制的时间拖长,酒味会发生变化吗?
4、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教育:其他同学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尽你的一份孝心,给家人制作出美味的米酒和可口的泡菜。不过要记得提醒家人,饮酒过量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喝酒。
用PowerPoint展示制作甜酒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出示课下自制的甜酒,邀请其他同学课下来品尝。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可以米饭为原料进行进行酒精发酵。
教师从有盖的瓶子中变出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等。这些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板书题目第1节,发酵技术)
倾听问题,齐声回答。
过渡句:正如刚才同学所说,这些食品的制作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板书)
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9.25.1发酵技术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9.25.1发酵技术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教师通过示例,介绍常见的发酵产品及其制作过程,如酸奶、豆腐、醋等。
3.教师讲解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食品工业、医药产业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探讨一下,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发酵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展示发酵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如发酵技术的原理、发酵产品的制作等。
2.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如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
3.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如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团队合作意识等。
2.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如酸奶、豆腐、醋等,并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原理。
3.学会使用发酵技术制作简单的发酵产品,如酸奶、泡菜等。
4.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发酵现象,运用发酵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原理。
2.学会使用发酵技术制作简单的发酵产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酸奶、豆腐等发酵产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发酵技术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发酵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发酵技术的概念,阐述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原理。

2019-2020年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5.1《发酵技术》教案1.doc

2019-2020年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5.1《发酵技术》教案1.doc

生物八下9.25.1 发酵技术教案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后才能品尝)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酒的方法步骤。

味变浓。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二课时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教师要及时讲解,你们观察到什么现入少量的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七、板书设计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身边的发酵技术(一)发酵食品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二、发酵工业产品。

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第25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第25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1节发酵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酸奶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调查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术再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树立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实验分析。

2.学生课外调查的实施和整理汇报。

三、教学过程:。

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5.1《发酵技术》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5.1《发酵技术》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生物八下9.25.1 发酵技术教案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谈自己的生活体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煮开(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会减少,酒味变浓。

指导学生看教材哪些第二课时你们观察到什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口。

七、板书设计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身边的发酵技术(一)发酵食品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二、发酵工业产品。

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

北师大版8下生物 25.1发酵技术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8下生物 25.1发酵技术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25章生物技术第1节发酵技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知情并重原则。

不仅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问题,更关注情感目标问题。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课堂表现、情感变化,通过设计活动、练习,让学困生加深学科情感,树立学习信心。

2.直观教学原则,生物学科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实景、实物、实图、实例、实用、实验等多种形式来直观的学习。

3.先学后教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培养学生“先同学后老师”的学习好习惯。

4.当堂过关原则。

生物学科与众多学科比较,学生更没有时间在课外学习。

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做到分段讲授、讲练结合,口笔结合,当堂训练,堂堂过关。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介绍了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这一节知识内容与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章有密切联系。

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做调味酱等。

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较强,条件要求不高,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完成。

2.学情分析经过近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据有了一定的生物学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极分化的现象存在。

对生物学不感兴趣,认为不重要的也还大有人在。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部分学困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感情,从而使全部学生都达成学习目标,也是这堂课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熟悉的发酵食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发酵技术的概念,并通过两个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发酵技术产品与人类生产生活多个方面息息相关,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让学生体会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价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二)、能力目标1. 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发酵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发酵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第1节发酵技术【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第22章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础上设置了多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做调味酱,还有制作沼气发酵装置、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体会发酵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所以本节主要是对过去知识技能的使用的实践课。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无论知识还是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不会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深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与食物或者技术。

所以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就是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综合的考察和提升。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4、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体会科学知识如何运用到生活、生产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5、了解发酵食品对健康的帮助,对学生选择健康食品提供参考。

【重点与难点】重点: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传统食品、沼气、工业化产品)。

难点:酸奶、米酒等传统发酵食品制作的实践活动。

【教学思路】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物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本课的引入就以馒头的制作开始,设置了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和所需条件(温度)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

然后再通过寻找更多的发酵食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体验,激发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发酵食品的意愿,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发酵技术”的概念,再通过沼气发酵和工业化发酵完成对“发酵技术”这一概念的形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技术素养的提升。

【课前准备】1、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所需条件(温度)相关材料的准备。

2、收集常见的发酵食品。

【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引入(看一看,尝一尝,比一比)1、教师展示两个馒头,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品尝找出区别;2、介绍馒头和面包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引出发酵技术这个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

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114页,并勾画生物技术的概念。

学生积极回答。

甜面酱、豆腐乳。

(一)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你们还记得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吗?你们家中厨房中有哪些发酵产品?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教师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

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回答:微生物种类多、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代谢方式多样。

味精、酱油、豆豉、泡菜。

学生品尝酸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并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制作过程。

学生回答:(1)酸奶呈酸味、微酸。

(2)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

(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3)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4)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6)不同的学生描述会不同。

但是大多数同学指出酸奶的口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

酸奶是固态,像豆腐。

(7)泡菜、酸菜、青贮饲料。

(二)酿一醇香浓郁的米酒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闻一闻,是什么?(同时拧开盖知道怎么酿成的吗?课前几天已布置同学们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制用的米酒,质量如何?让全班同学看一看你的劳动成果,行吗?(要加强学生的教育,不能饮酒,对同学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好的。

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酿出一醇香浓郁的米酒,请看教材116页活动: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方法步骤,让学生明白制作米酒的一般方法。

提问(1):同学们品尝了酿制的米酒和基本操用方法,酒药里有哪些微生物?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2)酒药为什么要与米混合均匀?学生回答时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3)联系前面的知识回答,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发生什么变化?(5)同学在酿酒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问题?归纳小结:酿酒时酒药与米饭充分混匀,酒药的质量要合格,发酵的温度要适宜,创造无氧的环境。

曲霉、毛霉酵母菌淀粉——————葡萄糖———酒精30℃ 无氧学生边看边,作吸气状。

好香,有酒香味。

学生相互交流着,我们能像制酸奶一样自己酿酒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计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让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进行对对方的米酒进行评价。

回答:(1)酒药中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微生物。

可用米饭作为原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2)酒药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生物更充分地利用米酒作为原料,加快发酵的速度。

(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有更多的糖被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所以米酒的甜度会减少,酒味变浓。

(5)注意酒药的质量和米饭充分均匀混合,温度不能太高,适宜的温度,米饭要煮熟煮透等。

三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指导学生看教材117页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讨论发酵酱的一般过程有哪些?制作发酵酱和制豆豉时,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吗?制曲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原料蒸熟?在制内过程中却需要适量的食盐水,其目的是为什么?归纳小结:制作面酱的原料是面粉,需要米曲霉素进行发酵;制作黄豆酱的原料是面粉和黄豆,主要需要米曲发酵;制作豆豉的原料是黄豆,主要需要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

回答:原料处理,制曲,发酵制酱、晒酱。

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来自空气。

制曲过程中将原料煮熟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主要是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使产品咸味更适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分析某农业村的结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媒体:“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该农业村是怎样处理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的?(教材第102页某生态农业村结构示意图)。

提问:生态农业村的做法有什么优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

你们知道沼气是怎样产生的吗?那在什么样的条件和设备中才能产生沼气,我们一起来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学生回答;将生活垃圾、粪便、秸杆进行沼气发酵;农作物的秸杆没有焚烧,是经过发酵产生沼气,作能源利用了,这样不会污染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回答:利用了农作物秸杆中的能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主生沼气,杀灭粪便中的病菌,减少燃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提高了阳光利用率和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

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准备实验装。

二制作发酵装置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课前准备好制作的沼气发酵简单装置的器具和发酵原料。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120页“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组活动:注意公工协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发酵一段时间,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因为课堂时间短,让学生课外观察)。

提问1: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池塘污泥的作用是什么/2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植物秸杆和猪粪的作用又是什么?3、在制作装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A和B的瓶口?4、你能预测实验装置中发生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沼气发酵的过程开始了。

5、发酵一段时间后,应从哪个部位采用哪种措施检验是否有沼气的产生呢?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了沼气发酵装置,并对实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的意见很好,那么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沼气发酵有何作用呢?你认为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有何重要的意义?归纳小结:(1)沼气发酵的原理:杆及人畜粪便等在厌氧的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5℃需要甲烷细菌的参与,经过发酵产生了甲烷,可以燃烧、照明等,沼气渣可以作饲料、鱼料及畜禽饲料。

(2)利用沼气发酵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酸奶、沼气、米酒等是传统的发酵技术,还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如在生活中运用的味精、加酶洗衣粉等是工业化的产品。

指导学生看书,书中介绍了哪些工业化的发酵产品,生产方式及用途是什么?讲解:国科学家巴斯德揭示了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使发酵技术有了理论基础后人们开始利用微生物工厂生产各种产品,从而构成了生物技术产业。

这些工业化的产品早已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用在哪些方面呢?认识发酵装置的器具及其作用(有学生看见发酵原料有恶心感,但教师的鼓励下,能顺利进行下面的实验。

制作沼气的步骤:一是将猪粪70克,粉碎的植物秸杆20克,池塘污泥50克,清水350毫升,混匀放入在A瓶中。

在B瓶中装入少量的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口。

二是照教科书中的装置图进行制作装置。

三是用凡士林涂抹接口处。

四是把整个装置放置在25℃上条件下,将止水夹挟紧进行发酵。

1、沼气的发酵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池塘污泥中含有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厌氧微生物,尢其是产甲烷的细菌。

2、植物秸杆为微生物提供含碳的有机物,猪粪为微生物提供氮、磷等养料。

3、因为产生沼气的甲烷菌是厌氧微生物,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沼气,所以要将瓶口塞紧。

4、学生观察。

5、将教材装置2处的止水夹打开,使气体自尖嘴玻璃管口徐徐流出,以燃烧排出的气体如果看到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就说明有沼气产生。

学生看书后回答:(1)有抗生素,能够治疗许多疾病;(2)氨基酸,广泛运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3)甜味剂,广泛用于饲料、果冻等;(4)食用有机酸,广泛用于饲料、糖果等;(5)酶制剂,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

以上这些工业化产品均是微生物发酵产品。

回答:略四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同学们做得怎样呢?请各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调查结果。

微生物发酵技术产品应用于生活的有哪些呢?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用于食品和食品加工业等。

食品单一,味道不好,没有鲜味;影响疾病的治疗等。

七、板书设计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一、身边的发酵技术(一)发酵食品1、认识发酵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