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交通(学生版)
高中地理复习-交通

流经丰城市的赣江堪称为丰城市的黄金水道,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52.1毫米,这为赣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拓宽了我市的运输方式。
1.运输:①水路运输相比较其他的运输方式的运能大,运输量更大,
也能够运输数量大的大型货物②通用性较强,可以装载不同的货物,既可以运货物,又可以用作客运③能使我市的高质量产品可以有更广阔的市场,能够接触到更大的商机,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经济发展④水路运输的成本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投资成本较低能以最低的单位运输成本提供最大的货运量,尤其在运输大宗货物或散装货物时,采用专用的船舶运输,可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归纳总结地理交通专题涵盖了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及其相关内容。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归纳这些内容,本文将按照交通方式的不同进行分节叙述。
一、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交通方式,也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城市间或城市内部的交通中,道路交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既适合长途交通,也适合短距离通行。
在道路交通中,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
汽车是目前最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它具有便捷快速的特点。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合理规划道路,并鼓励公众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二、铁路交通铁路交通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具有大运量、长途运输的优势。
铁路网覆盖广,可以连接各个城市和地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与道路交通相比,铁路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载能力,能够承担大量的货运任务。
同时,铁路交通也是安全性较高的交通方式。
由于运行在固定轨道上,铁路具有较低的风险,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铁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是一种较为环保的交通方式。
三、航空交通航空交通是一种快速、迅捷的交通方式,可实现长距离的快速飞行。
航空交通的主要工具是飞机,它可以更快地将人们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航空交通在国际旅行、长途出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航空交通的成本较高,依赖于较为复杂的设施和技术。
此外,空中交通容易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航空运输中需要更加注重安全和准确性。
四、水运交通水运交通是指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交通方式。
在地理上,水运交通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连接内陆地区和沿海港口,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
此外,水路运输不仅具备大运量和低运输成本的特点,还对环境污染较小,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
然而,水路交通也有其局限性,如依赖于水深、航道疏浚等条件,受到季节、水位等因素的限制。
高考地理总复习——交通地理

• 考情分析:
• 本节内容常常以景观图、区域图为载体, 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影响交通运输 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环境的关系,交 通运输建设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提取图 文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 复习脉络: • 考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 考点二:交通运输布局 • 考点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5技术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 • 技术因素为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 (二)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 1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水域条件:河港要河阔水深、海
港要海阔水深的港湾处(便于船舶的航行 与停泊、利于避风避浪)
陆域条件:地形要平坦开阔(利于港口基础 设施的建设)
社会经济条件:依托城市:城市要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
因
解决冻土(地基不稳)等技术难题
素
答题 模板
2.交通 点的区 位条件 (以港口 为例)
思考 关键 方向 词
评价用语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规划建
筑用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岩港修建难度大,但
地形
陆域
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
条件
淤积
经济 以某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
• ⑥交通运输线建设可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⑦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 ⑧加强民族团结, • ⑨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主观题型3:
描述交通线沿线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 描述交通线沿线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 特征
• 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地质、 气候、水文、生物、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交通专题

水域 供船舶出入
和停泊
港口优劣的评价的主要指标: 优: (1)良好的水域 :水深、水面宽阔、风浪小 (2)良好的陆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码头、仓库 (3)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水陆联营 (4)社会经济条件好:依托大城市,腹地广阔 劣:
河流泥沙的淤积;结冰封冻;气象、海况条件差; 交通区位的下降等。
从天津到上海 运一万吨海盐
要求 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次日必须报 到
沿途观赏三 峡风光
保鲜
走近路,较 低运费
选择最经济 的办法
例1:给下列任务选择合理运输方式 货物种类 起点至终点 公路 铁路 航空 河运 海运
2吨黄金 乌鲁木齐—上海
3吨活蟹 郊区水库—市区
10000吨海 天津—广州 盐 100000吨原 科威特—美国 油 2500吨煤炭 大同—南昌
布
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局
公路、铁路线:选线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交通运输网的 形式:单一网、综合网 形 式 和 层 次 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影响交通运输 区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科学技术 网的区位因素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一般模式:
机场
码头
1、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港口
车站
例1.武汉是我国重 要的水陆交通枢 纽,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河流名称:a 长江
,Hale Waihona Puke b 汉水.(2)图中铁路名称:c京九线
,
d 京广线
.
(3)武汉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港口,
试分析其区位条件?
水域条件 长江中游沿岸,汉水与长江汇合处,江阔水深,
自然条件
有利于航运
陆域条件 位于江汉平原 ,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建港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答题要点)

【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答题要点)一、交通运输及其区位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资源跨区域调配三、产业转移1.转移规律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交通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交通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交通一、概述交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交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高考地理科目中,交通专题的复习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针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交通地理的相关知识。
二、交通发展历程交通方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
从最初的步行、骑马,到后来的火车、汽车、飞机,再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交通工具,如磁悬浮列车、无人机等,交通方式的变化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
三、交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交通的发展对经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交通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加速了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繁荣。
四、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汽车尾气、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应对这一问题,发展绿色交通、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五、现代交通技术与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交通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安全、交通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交通状况,为出行提供便利;同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的效率。
六、总结交通专题在高考地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交通方式的发展历程、交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现代交通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考生应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交通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展望未来交通发展未来的交通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智能化。
比如,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将进一步缩短通勤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交通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总之,高考地理中的交通专题复习应着眼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还要善于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实际问题。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考地理中也对交通专题进行了重点的考察。
以下是关于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
一、交通的分类交通可以分为水运、陆运和空运三大类。
(一)水运水运是指利用船舶和水路进行运输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内河水运和海运两种。
我国的内河水运主要是靠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等河流进行的。
海运则主要以海洋作为交通通道,主要包括港口、码头、船舶等基础设施。
(二)陆运陆运是指利用陆地进行货物或人员的运输,包括道路、铁路和管道运输。
道路交通通常使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铁路交通则利用机车、列车等进行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是为输送水、气、油等管道运输方式。
(三)空运空运主管通过航空器将货物或人员运输到目的地,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军用航空和货运航空三种方式。
二、交通的影响交通的发展可以对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交通便利可以极大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越快、越便捷的交通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口、资本、技术流动。
(二)文化影响交通方便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交通便利的条件下,人们不难跨越山川海洋,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民族生活;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交通来拓展自己的文化圈,更加广泛地吸纳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环境影响在交通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交通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交通绿道,同时加强城市空气质量和噪声控制。
三、交通的规划交通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涉及到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按照科学、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建设和维护健康、安全、便利的交通体系。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
(一)路网布局路网布局是整个交通体系的骨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因素,以达到优化路网布局的目的。
高三地理交通方面知识点

高三地理交通方面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的学科,交通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交通系统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而高三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人群,了解交通方面的知识对他们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交通发展的历史。
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步行,然后发展到运用动物力量的马车、车轮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蒸汽时代,蒸汽机车和轮船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而现代交通的主要代表,则是汽车和飞机。
汽车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出行更加便捷,而飞机的出现则将距离和时间的限制缩小到极少。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的交通方面的知识点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交通运输的分类。
交通运输可以分为陆上运输、水上运输、空中运输三大类。
陆上运输又可分为道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绳索运输等。
道路运输是指沿着地面建立的道路进行运输,其中包括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
而铁路运输则是以钢轨为基础的交通系统,高铁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快速、方便地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出行。
绳索运输则是指利用绳、索或缆绞制的装置进行运输,如缆车和索道。
水上运输是指在水中进行的运输方式,其中包括船舶、轮船、渡轮等。
空中运输则是通过飞机进行的运输方式,如民航飞机和货运飞机。
除了交通运输的分类,高三学生还应该了解交通规划和交通规范。
交通规划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针对特定区域内的交通现状和需求,对未来交通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交通规划的目的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能和品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交通规范则是指交通行为的规范和规定,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法规等。
交通规范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交通的有序进行,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负面影响。
此外,高三学生还应该了解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优化。
交通网络是指相互连接的道路、航线、铁路等交通线路的整体组成,它是保障交通效能和交通顺畅的基础。
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纵坐标1~5代表各种运输方式四项指标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a运输方式表示( )A.铁路B.公路C.航空D.河运2.具有“从门到门”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A.a B.b C.c D.d3.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小麦:从中国到加拿大选用 eB.轻工业品:从中国到俄罗斯选用 bC.石油:从沙特阿拉伯到日本选用 d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 e读“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图,回答4~5题。
4.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可能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组合正确的是( )①陆上运输②水上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电通信⑤商业贸易⑥互联网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5.下列关于降低马铃薯价格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大仓储量,平衡供求关系B.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单产C.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技术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第6题。
6.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线 B.KMNQPT线C.KLOPT线 D.KST线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A. 汽车站B. 码头C. 火车站D. 飞机场8.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③M 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阅读材料,完成第9-11题。
材料一:2010年12月3日11时28分,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的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时速486.1千米,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材料二:国家测绘局2011年5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历时三年科技攻关,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绘系统”的研制取得全面成功。
至此,我国复杂地形区域测图将不再受雨雪云雾、山峦沟壑等恶劣天气和地理条件制约,成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从万米高空获取高分辨率测绘数据,快速成图,及时动态监测地理国情。
9.高速铁路运输对以下运输市场冲击较大的是()。
A.铁路和管道 B.高速公路和航空C.海运和公路 D.铁路和河运10.我国最可能率先形成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B.西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C.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长三角地区D.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11.结合材料二说明对SAR测绘系统获取的测绘数据和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12.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1)“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繁华扬州的赞誉与向往。
历史上扬州曾是我国著名的商业中心,近代以来在全国的地位逐渐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兴衰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8分)(2)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以该种运输方式为主的地区其聚落形态多为____________状。
(6分)(3)简述21世纪古运河应如何发挥作用?(12分)1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一: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用地5.28平方千米。
材料二:洋山港位于浙江省的小洋山岛上,由东海大桥与上海南汇区相连,大桥全长32.5千米。
该天然港址具备15米以上水深条件,承担国内远洋箱源和国际中转箱业务,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
随着洋山深水港及其他港区的新建,2008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 5.82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
(1)分析世博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9分)(2)对比外高桥港、洋山港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差异。
(9分)(3)洋山港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港口,其主要优势有哪些?(12分)预测训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断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 )A.内陆资源的出口B.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C.开发内陆D.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运输2.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质条件 B.水文条件 C.土壤条件 D.气候条件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区域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3-6题。
3.出行期望量的变化规律是 (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4.实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 )A.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B.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C.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D.按照出行期望量的大小5.下列关于道路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线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大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乡村B.干线道路服务于大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乡村,联络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C.干线道路服务于大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乡村D.干线道路服务于乡村,集散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大城市6.下列关于道路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线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集散道路侧重于快速,联络道路侧重于可达性B.干线道路侧重于快速,集散道路侧重于可达性,联络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C.干线道路侧重于可达性,集散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联络道路侧重于快速D.干线道路侧重于快速,集散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联络道路侧重于可达性2011年8月5日新闻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即将举办,离开幕式还有92天,场地清理已基本完成,准备交付组委会建设使用。
据此完成第7~8题。
7.在国际旅游文化节举办期间,智能调度与现场调度相结合的车辆调度指挥体系,需要运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GPS ②GIS ③RS ④数字地球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8.为解决广州市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居民住宅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并使过境线路通过市区C.在中心城市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9.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以广州为核心,连接了珠三角9个地级市中心城区,下面表述与该工程建设主要目标及实际效果最无相关性的是A.改善城际交通,加强城际联系B.促进轨道交通沿线商业开发C.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就业D.强力带动粤东、粤北、粤西山区经济发展10.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下图所示区域,现有①②③三种线路方案,结合图示信息,关于这三种线路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②线工程量较③线小B. ③线地质条件较①线好C. ①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选择该线D. ③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线路2011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电气化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3周年。
该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有“空中铁路”之称。
据此回答11-12题。
11.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①为了减少建设成本②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④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12.京津城际铁路全长120公里,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30多分钟,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铁路的建成会( )①提升沿线房价②促进跨城就业③增加货物运量④加剧大气污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交通运输方式为(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 D.高速公路运输14.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围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C.澳门农产品的来源地范围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15.现在“网上购物”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与传统的售货方式相比,网上营销( )①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②减少了营销环节,销售成本降低③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④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读我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有关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多于南方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C.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17.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是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下图为我国“T”型点轴开发模式图。
材料二2010年2月,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草案)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
(1)下列属于图中“南北轴”中的“点”的是( )A.北京、郑州、武汉、南昌B.石家庄、武汉、长沙、广州C.北京、济南、南京、广州D.石家庄、合肥、武汉、广州(2)结合点轴开发理论,简述我国在加快开放开发中西部地区时应采取哪些措施?(3)简要分析重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
19.“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8日在西安举办,从而促进了西安及周边地区交通的发展和西咸一体化的进程。
“世纪大道”位于咸阳市近郊,是将建的西咸地铁的出口附近地区,有新建成的宽阔公路直达西安,该大道两侧有许多新建住宅区沿大道沿伸,房屋抢手,房价迅猛上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