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人

合集下载

糖人的典故

糖人的典故

糖人的典故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据传是由大明宰相刘伯温发明。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江山永固,他制造了“功臣阁”并火烧功臣。

刘伯温幸运地逃脱了这场灾难,途中与一个买糖的老人交换了服装,从此隐姓埋名,以卖糖为生。

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将糖加热变软后,巧妙地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糖人,这些糖人既可爱又好吃,深受民众的喜爱。

刘伯温的糖人技艺逐渐传播开来,并发展出了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等多种制作手法。

关于中国非物质遗产糖人的作文

关于中国非物质遗产糖人的作文

关于中国非物质遗产糖人的作文在咱们中国的大街小巷,有一种特别神奇又超级有趣的小玩意儿,那就是糖人。

这糖人啊,可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甜食,那可是一门老祖宗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我第一次见到糖人,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上。

那卖糖人的小摊位就像一块磁石,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只见那做糖人的师傅,就像是个拥有魔法棒的魔法师。

他面前摆着一个小炉子,炉子里小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锅里呢,是熬得金黄透亮的糖稀。

这糖稀啊,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甜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就像一只小手在挠你的痒痒,让你忍不住想凑上前去。

师傅做糖人的时候可专注了。

他一手拿着个小勺,一手拿着根竹签子。

先从锅里舀出一小勺糖稀,那糖稀就像一条金色的小细线,缓缓地流到石板上。

这时候,师傅就开始大展身手啦。

如果是做个小动物,比如说小老鼠吧,他就那么轻轻一转,一勾,糖稀就像听话的小娃娃一样,立马就有了个小老鼠的模样。

先出来个尖尖的小脑袋,再加上两个小小的耳朵,然后是圆滚滚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就在石板上“诞生”了。

那小老鼠就像是要从石板上跳下来似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真的是太可爱了。

要是做个孙悟空呢,那就更厉害了。

师傅先是快速地画出个猴脸,那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有了神采。

接着再画出他的身子、四肢,还有那根金箍棒。

不一会儿,一个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就出现在眼前了。

他好像随时都会一个跟头翻到天上去,去找妖怪大战一场呢。

我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就像个小傻瓜。

我迫不及待地对师傅说:“师傅,我要一个小兔子的糖人。

”师傅笑着说:“好嘞。

”没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兔子糖人就递到了我手上。

我拿着糖人,都舍不得下嘴。

可是那香甜的味道一直在诱惑我,最后我还是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小口。

哇,那甜甜的味道就在嘴里散开了,就像有一群小蜜蜂在嘴里开了个甜蜜派对。

糖人这东西啊,不仅好吃,还特别好玩。

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品,每一个糖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

糖人作文描写

糖人作文描写

糖人作文描写
你还记得小时候吃糖人的那种甜蜜滋味吗?那种软糖外皮包裹着美味的糖浆,咬下去甜津津的,简直人间美味!
糖人可不是现在这些工业化生产的糖果能比的。

它们是纯手工制作的,每一个糖人都别具一格。

有的糖人长得娇小玲珑,有的身材硕大厚实。

有的糖人眼睛眨巴着,嘴角上扬像在笑;有的糖人则板着个脸,活像在生闷气。

拿在手里把玩那糖人,小小的身躯手脚都是可爱的造型,让人忍不住想狠狠亲上一口。

可别咬下去啊,先欣赏欣赏它们的外表。

有的糖人穿着华服,有的则打扮得跟小丑似的。

五颜六色的,栩栩如生。

真不敢相信这是用糖做的啊!
咬下第一口的时候,口中顿时充满了浓郁的糖香。

嚼着嚼着,甜丝丝的糖浆顺着喉咙滑下去,让人感觉整个人都被温暖包裹了。

那种甜蜜在味蕾上久久徘徊,让人陶醉其中,停止不了继续品尝的欲望。

啊,糖人!回忆起它的模样和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

那种纯朴的手工糖果,在这个工业化的年代恐怕渐行渐远了。

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甜蜜的滋味,就像童年的美好回忆一样,永远定格在我的味蕾里。

糖人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糖人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糖人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糖人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在唐朝时期,糖块被制成各种人物形状,被称为“糖人”。

糖人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将糖块加热至适当温度后,再将其拉成细条,再将细条捏制成不同形状,如人物、动物等。

制作糖人需要耐心和技巧,需要掌握糖块的温度和纹路,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制作方法,因此是一门非常高超的手工艺。

糖人的寓意非常丰富多彩。

首先,糖人象征着幸福和团圆,通常在节日等喜庆场合使用。

其次,糖人也象征着勤劳和创造力,制作糖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也象征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最后,糖人还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吉祥的象征,制作精美的糖人可以用作送礼和祝福,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吉祥的祝福。

糖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糖人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代表着幸福、团圆和吉祥的文化象征。

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糖人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糖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糖人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糖人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吉祥,代表了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糖人作文

传统文化糖人作文

传统文化糖人作文篇一《甜蜜的糖人记忆》糖人,那可是咱传统文化里的一个妙物。

每次提到糖人,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庙会的经历。

那庙会可热闹了,人挤着人,各种小摊位琳琅满目。

但是最吸引我的,还得是那个糖人摊。

摊主是个老头儿,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他的小车破旧却别有一番风味,车上插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糖人,有威风凛凛的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像是要去降妖除魔;有展翅欲飞的凤凰,那尾巴看起来就像真的会随风飘动一样。

我走过去,眼睛都看直了。

摊主爷爷看出了我的心思,就笑着问我:“小家伙,想要个啥样的糖人啊?”我想都没想就说:“孙悟空!”爷爷就开始动手制作了。

只见他先从锅里舀出一勺热乎乎的糖稀,那糖稀在阳光下像金子一样闪着光。

他的手很稳,轻轻一倾斜,糖稀就流到了石板上。

他先是迅速地勾勒出孙悟空的脑袋,那猴头一下子就有了模样,眼睛鼻子嘴都栩栩如生。

接着就是身子,爷爷边画边跟我说:“这孙悟空啊,可有灵性,得把他的机灵劲儿画出来。

”他细细地刻画着孙悟空的虎皮裙和手脚,那糖稀听话得很,在爷爷手下变成了各种形状。

最后爷爷用一根小竹签一粘,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糖人就递给我了。

我小心地捧着,都不舍得下嘴咬。

那糖人不单单是糖,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带着爷爷的手艺和温度。

周围的小孩都羡慕地看着我,我那小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糖人在阳光下散发着甜甜的香味,从那以后,这股甜味就一直留在我心里,成了我对传统文化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篇二《糖人:舌尖上的传统艺术》在城里待久了,吃多了各种包装精致的糖果,却总是怀念小时候吃过的糖人。

那可真是独特的美味,还带着满满的艺术感。

有一次我在一个古街游玩,无意中又发现了一个糖人摊。

这摊主是个中年大叔,不过那制作糖人的手艺一点也不含糊。

他面前的家伙事儿挺简单的,一个小火炉上坐着一锅正在熬着的糖稀,旁边还有一块平整的铁板。

我站在那儿看他做糖人,这次他要做的是一只小兔子。

只见他先熟练地搅拌了下糖稀,那糖稀变得更加均匀和浓稠。

描写糖人的优美句子

描写糖人的优美句子

描写糖人的优美句子糖人,又称拔丝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通过将熬制好的糖浆倒在大理石板上,用手工快速拉丝,塑造出各种立体形态的艺术品。

这种技艺源自中国古代,至今仍在一些传统庆典和民间活动中得到传承。

糖人是一种极富艺术感的手工艺品,它可以展现出制作者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每一只糖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和风格,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制作者的用心和技艺。

糖人的制作过程需要制作者具备一定的手工技能和经验,需要在糖浆还未凝固时迅速拉丝成型,这需要制作者有着精湛的手艺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制作者通过不断拉丝、塑形,将糖浆变成各种生动形态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每一只糖人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它可能是一只俏皮可爱的小动物,也可能是一位古代仙人或神话人物。

无论是简单的造型还是复杂的构图,都能在糖人的制作中得到完美展现,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糖人的制作需要制作者具备耐心和细心,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斟酌,不能有丝毫马虎。

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糖人才能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糖人并非只是一种手工艺品,它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淡忘,但是糖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糖人制作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其形态的塑造,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糖人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糖人是一种让人心生温暖和愉悦的手工艺品,它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份纯真和快乐。

每一只糖人都像是一位小小的使者,带着制作者的心意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个欣赏它的人。

糖人的制作是一种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过程,制作者需要将心思和情感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才能制作出一只精美的糖人。

在糖人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不仅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更是在传递一种美好的情感和祝福。

糖人,是一种蕴含着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的手工艺品,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糖人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糖人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糖人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糖人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是将熔化的糖浆通过手
艺师傅的巧手指尖,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比如人物、动物、花鸟等。

糖人外观美观,色香味俱佳,是中国古代糖食文化的一种代表。

早在唐代,糖就已出现在中国,而糖人的流行始于宋朝。

当时的
糖人是以鲜明的色彩、独具匠心的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人
们喜爱的食品和礼品。

到了明清时期,糖人逐渐发展为一门独具特色
的手工艺术。

糖人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

一般制作糖人
的工具有一块大理石台子、两把垫着布袋子的木锤,一根竹签和一些
色彩鲜艳的糖浆。

手艺师傅会先分几个部分,先制作头部和身体,然
后逐渐逐层制作出手臂和腿部。

糖人制作高手可以在15分钟内制作一
个完整的糖人,普通手工师傅则需要花费半个小时以上。

糖人在民俗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

在传统的中国年俗中,糖人
起到了传递吉祥祝福、增加节日气氛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将
糖人挂在新居门前,表示祝福家庭幸福安康。

在儿童节和孩子们生日时,家长也会买给孩子糖人作为礼物。

总之,糖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有的美食,也是一种非常有
意义的手工艺术品。

通过糖人这一文化载体,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中国
传统文化,并感受到那份古老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糖人的工艺技巧

糖人的工艺技巧

糖人的工艺技巧糖人,又称“糖画”或“糖塑”,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风味糖果制作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糖人通常用白糖、花色糖、蜂蜜等糖品,经过加热熔化、塑型、安装等多道工序制成,然后用食用色素涂点、装点,制作成各种各样形态逼真、造型雅致的小糖人。

糖人的工艺技巧主要包括材料选择、制糖、塑型和彩绘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选择。

糖人所用的糖一般选用白糖、冰糖或黄糖等不同种类的糖品。

白糖制作的糖人透亮、晶莹剔透,冰糖制作的糖人纯净、甜蜜可口,而黄糖制作的糖人色泽鲜艳、口感独特。

此外,还需要食用色素、食用胶粉等辅助材料。

其次是制糖。

制糖是糖人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将所选的糖品加入到锅中加热溶解,然后控制温度,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食用色素进行涂点,搅拌均匀后继续加热,直到糖糊的粘稠度和适温达到要求为止。

制糖过程需要控制火候,要防止糖糊过早凝固或过度煮糊,影响塑型成品的质量。

然后是塑型。

制糖结束后,将糖糊倒入准备好的糖模中,待稍凉后进行塑型。

塑型是糖人制作的关键环节,需要对糖糊进行抓、扯、搓、压等操作,使其逐渐成形。

塑型要求技巧娴熟,需要根据不同图案的特点来进行操作。

熟练的糖人师傅可以用手指、筷子等工具将糖糊塑造成各种动植物、人物形象,如鸟、兽、鱼、蝴蝶、小猪、小孩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最后是彩绘。

糖人塑型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彩绘。

彩绘主要使用食用色素以及食用胶粉水等辅助材料,通过画笔或者绘图针细心绘制,使糖人更加生动、有趣。

彩绘要求细致入微,色彩丰富鲜艳,能够表现出糖人的特点和细节。

总结一下,糖人的工艺技巧可以归纳为选择适宜的材料、巧妙控制制糖火候、熟练的塑型技巧以及精细的彩绘等几个方面。

糖人制作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积累,需要耐心和细心。

每一位糖人师傅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一技艺。

糖人这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不仅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而且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颇受人们的喜爱。

糖人的制作工艺技巧独具特色,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工艺,我们应该加强对糖人制作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糖人制作的艺术水平,让糖人这一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人来历
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

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吹糖人的是旧京一个行业,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

吹糖人是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

据说吹糖人技艺始于明末清初,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在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在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

最后用竹签跳下,冷却后成型。

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

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

画糖人是在石板上用糖浆画出者。

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

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

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所以要一气呵成为糖人摊,制作过程很是精彩。

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侯凝结即成。

画糖人多流传于四川各地,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

糖画的内容多时鸟兽花虫,也有些高手制作复杂的戏剧人物,很是精妙。

据说,吹糖人儿的祖师爷是刘伯温。

传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

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

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

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年间,做这种生计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

柜面上放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的由圆心向外呈辐射形的格子,里边写着“葫芦”、“大公鸡”、“关公”和“猴子”等等。

木盘中心有一个固定在线轴里的转杆,长度比木盘的直径要短一点,转杆的顶头垂着一根小针,转杆停止转动时,小针指着哪个格子,就得哪个奖,奖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的几率就越低,最大的格子就四个字:糖豆两颗,那糖豆比围棋子儿还要小。

圆木盘底下有个抽屉,拉出来是一块大理石板,用来画糖人的。

柜子右上角有个洞用来插草把子,不管吹还是画的糖人都插在上边。

另一头担子的样子差不多,但没有面板,只是一个小炭火炉子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熬着糖稀,再下面有
几个抽屉用来放原料、工具、竹签和木炭。

很多手艺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画糖人的。

与吹糖人相比,画糖人要简单一些,先用油毡子在大理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很精致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就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条糖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一个个或人物或动物或花卉就出现在大理石板上,待得凉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点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

历史由来
糖人
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