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聪明的华佗》
聪明的华佗-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聪明的华佗-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案示例12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聪明的华佗》1PPT课件

想一想
用“ 的华佗”说话,比如:
聪明的 华佗
蔡医生看了,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想一想
同学们,学完 了这篇课文以 后你收获到了 什么呢?
说一说
用“因为……所以……”说话。 因为华佗 能够开动脑筋想办法 所以蔡医生把他收为了徒弟。
谢谢指导 再 见
3.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
我顶过去,斗得很凶,谁也不肯让谁。华
佗看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 办法。 de
1.用Leabharlann děi画出两只羊打架的样子。
“硬拉”会有什么后果?
4.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手各拿
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到青 草,都急着去吃。这样,两只相斗的
羊被华佗引开了。
华佗的方法好在哪?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佗聪 明 的 华
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
他七岁的时候,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学徒。
小组学习:
1.用
画出两只羊打架的样子。
2.用———画出华佗是怎么做的?
2.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他看见两只羊 正在打架,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⑴蔡医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考华佗?
让两只正在打架的羊分开。
二年级语文上册 聪明的华佗 1课件 北京版

聪 明 的 华 佗
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
他七岁的时候,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学徒。
小组学习: 1.用 画出两只羊打架的样子。 2.用———画出华佗是怎么做的?
2.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他看见两只羊 正在打架,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⑴蔡医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考华佗?
让两只正在打架的羊分开。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我们ຫໍສະໝຸດ 还在路上……想一想用“
的华佗”说话,比如:
聪明的 华佗
蔡医生看了,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想一想
同学们,学完 了这篇课文以 后你收获到了
什么呢?
说一说
用“因为……所以……”说话。 因为华佗 能够开动脑筋想办法 所以蔡医生把他收为了徒弟。
谢谢指导 再 见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3.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
我顶过去,斗得很凶,谁也不肯让谁。华
佗看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
办法。
de
děi
聪明的华佗公开课版

库尔勒市八中
付欣
学生字:代、争、斗、名,生,院, 角
提示: 1.读准字音 2.怎么记 3.组词
代
院
古代 现代 时代
院子 学院
名
争
名人 有名 明星
争斗 争吵 斗争
斗
角
战斗 奋斗
羊角 直角
生
人生 学生 男生
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蔡医生给华佗出了一道什么考题,用 “——”画出来。
自学提示: 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相斗的两只羊什么样? (2)华佗看到这样的情景,是怎么 想的?
两只羊头对头,角对 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 斗得很凶,谁也不肯让谁。
华佗看了,心想:硬拉是 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华佗看了,心想:硬拉是 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心理描写
华佗采来鲜嫩的青 草,两手各拿一把,在 两只羊面前晃动。
华佗想出好办法, 采来嫩草引开羊。 医生看了很高兴, 立刻收他做徒弟。
华佗采来(鲜嫩)的青
草,两手(各拿)一把,在 两只羊面前(晃动)。
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
羊最爱吃嫩草, 我要用美味吸引他们。
在两只羊面前晃动
这样可以引起它们的注意。
两手各拿一把
两只手分别拿着,两只羊 就可以分头去吃青草。
羊看到青草,都急着去吃。这样, 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
羊看到青草,都急着去吃。这样, 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
蔡医生想考考华佗。 他看见两只羊正在打架, 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蔡医生想考考小华 佗。他看见两只羊正两只羊正在 打架,就叫华佗把它们 分开。
蔡医生想考考小华 佗。他看见两只羊正在 打架,就叫华佗把它们 分开。
蔡医生想考考小华 佗。他看见两只羊正在 打架,就叫华佗把它们 分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聪明的华佗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聪明的华佗教案12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
一年级语文下册 聪明的华佗 1课件 人教

“之”,捺要长些,托住“文”。
那 •右半部“阝”起笔要比左边低。
•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
着 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
窄长,与“丷”上下对齐。
课文朗读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聪明的华佗
课文理解
• 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七岁的 时候,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课文理解
• 蔡医生想考考华佗。正巧这时 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 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课文理解
•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 我顶过去,斗得很凶。华佗心想:硬拉 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课文理解
• 华佗从路边拔了两把青草,一只手拿 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摇动。羊一看到 青草,就停止了争斗,都去吃草了。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聪明的华佗》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聪明的华佗》教材分析: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
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理解“聪、巧、硬、止、争”5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
口头填空:()的华佗。
(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理解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
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
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相关故事。
准备开故事会。
【篇二】教学目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词语“立刻”“聪明”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一、激趣导入齐读课题《聪明的华佗》。
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再读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华佗,聪明的华佗),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他聪明呢?今天我们要一起继续学习第九课。
二、复习生字同学们,看看屏幕上这些生字朋友你们还理解吗?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二年级语文上册《聪明的华佗》课件3 北京版

返回
第十二页,共31页。
返回
华佗(huà tuó)采来(鲜 嫩 )的青草,两手( 各 ) 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 (羊看到晃青动草(qīn)gc。ǎ急o)着,都( )去吃
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huà t引uó开)
( )了。
返回
第十三页,共31页。
返回
相斗 办法 有名
古代 医生(yīshēng) 立刻 送来
míng
有名
yī
医生
华à佗i) 是我国古代(gǔdài)有名的医生。
第四页,共31页。
返回
Sòng
送
cài
yàopù
tú
妈妈(mā mā)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
学徒.
第五页,共31页。
返回
kè
立刻 (lìkè)
蔡医生看了,很高兴 (gāoxìng),立刻 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第六页,共31页。
返回
第十九页,共31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聪明的梅花鹿 有一只老虎,遇见一只梅花鹿。
老虎很想吃梅花鹿。但是他从来 没有(méi yǒu)见过梅花鹿,不知
道梅花鹿有什么本领,就问: “你满身的斑点是作什么用的 啊?”梅花鹿说:“这是我吃老 虎的记号,我吃一只老虎身上就 长一个斑点。”老虎一听,吓得
拔腿就跑。 第二十页,共31页。
得
两只羊斗得(dé de děi )很凶, 我得(dé de děi )想个办法.
第七页,共31页。
返回
相斗 办法 有名
古代 医生(yīshēng) 立刻 送来
第八页,共31页。
返回
两只羊头(yánɡ tóu)对头, 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 去,斗得很凶,谁也不肯让 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聪明的华佗》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篇一:《聪明的华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打开书。
二新授
1、读全文,回忆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用()把两只()的羊引开了。
(学生读课文)
过渡:这两只羊当时是怎样相斗的呢?
2、讲读
3、4自然段
读一读第二个问题。
(学生读题后画一画)
出示投影,学生读所画的句子。
问:当时两只羊斗得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华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硬拉是什么意思?硬拉的后果是什么呢?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华佗想,我得想个办法,华佗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
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华佗怎样做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问:你觉得华佗怎么样啊?(聪明)
从你画的句子中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华佗很聪明?
过渡: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看图)蔡医生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问:把“立刻”换一个词,但是意思不变。
(马上、立即、立马)
马上、立即、立马都是立刻的近义词。
3、练习造句
你能用立刻说一句话吗?看看老师给你的句式,请你想一想。
(什么情况下)(谁)立刻(干什么)(2—3个学生说一说)
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4、课外拓展
我国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徐(xú)文长。
他从小聪明过人,上学以后,又勤奋好学,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有一次,老师想测试一下学生的智力。
他让学生拿着两只装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水面的小竹桥,还不准把鞋底弄湿,看看谁有办法做到。
一个学生不假(jiǎ)思索(suǒ)地拎(līn)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
因为桶里的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全湿透(tòu)了。
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试了。
徐文长想了想,说:“老师,让我来试试。
”只见他把盛(chéng)满水的两只木桶,慢慢地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用手牵(qiān)着桶上的绳子,轻轻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也没有
沾(zhān)湿。
大家一致(zhì)赞叹:徐文长真聪明。
1、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测试学生的智力?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2、“思索”就是()。
“不假思索”就是想也不想。
3、徐文长是用什么办法走过竹桥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请你给短文加个题目。
板书设计:聪明的华佗
立刻
马上
问题动脑筋、想办法立即
相斗不硬拉、青草引立马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篇二:《聪明的华佗》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学习本课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
)“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
(“拨”“拿”“摇动”。
)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
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小组内互学本课生字。
如:我记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来就是“分”,分开的分。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角、对、分、着、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或分解、组合来识记。
例如:拿:合——手
(四)指导书写。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之”,捺要长些,托住“文”。
那:右半部“阝”起笔要比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
“目”字体形窄长,与“丷”上下对齐。
(五)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