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曲小管近曲小管嗜酸性
(二)肾的组织结构

(二)肾的组织结构肾实质由许多迂曲的泌尿小管(uriniferoUs tubule)构成,其间有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和集合小管两部分。
肾单位起始部为膨大的小球,称肾小体,与肾小体相连的一条长而弯曲(30—40mm)的管道称肾小管。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肾小管又依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末端与集合小管相连。
沁尿小管各段在肾实质内分布是有规律的。
肾小体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
近端小管在皮质迷路内蟠曲于肾小体附近,成为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随后离开皮质迷路入髓放线直行而下进入髓质,为近端小管直部。
在髓质内,近端小管直部管径骤然变细,称细段。
细段返折上行,管径又变粗,为远端小管直部。
由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三者共同组成“U”形袢状结构,称为肾单位袢或髓袢(nephron loop,medullary loop)。
远端小管直部在髓质或髓放线内上行,重返皮质迷路,在肾小体附近又蟠曲而行,称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
远端小管末端接集合小管。
集合小管的起始部为弓形集合小管,在皮质迷路内呈弓形弯入髓放线,其后沿髓放线直行向下达髓质,为直集合小管,沿途又汇集其他集合小管,最后汇成乳头管开口于肾乳头(图7—7)。
根据肾小体的所在部位及肾小管髓袢的长短不同,肾单位分为两种:①皮质肾单位,位于皮质浅层,肾小体较小,髓袢短细段短或缺少,只伸至髓质的外1/4区;②髓旁肾单位,肾小体较大,位于皮质深层,近髓质区,髓袢长,细段长,伸至髓质乳头区。
在人肾,髓旁肾单位约占14%。
两类肾单位虽有上述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1.肾单位(nephron)每个肾约有100—200万个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及其连接的肾小管构成。
1)肾小体(renal corpuscle)又称肾小球位于皮质和肾柱内。
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
横断面呈圆形,直径约200μm。
肾小体的一侧是形成血管球的血管出入处,称血管极;另一侧是肾小囊与肾小管连接处,称尿极(图7—8)。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1.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2、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3、H-E染色:也叫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苏木精染料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4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及细胞外基质构成,构成了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人体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组织。
5 内皮:被覆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6、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8、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富含微丝,增加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9、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好人细胞质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含有微管,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10、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最重要的细胞成分,其形态不规则,扁平多突起,核大,胞质嗜碱性,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能合成蛋白质。
11、巨噬细胞,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传出血管后分化形成,核小,深染,胞质嗜酸性,含丰富的溶酶体,微丝,微管,功能:吞噬,趋化性和变形运动,抗原提呈作用,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12、肥大细胞,充满分泌颗粒,能分泌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烯等,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13、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呈圆形,偏心核,胞质嗜碱性,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体,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14、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留核糖体,约一天的时间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
15、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呈杆状,分叶状(三叶居多),细胞质浅粉红色,含许多细小的中性颗粒,占白细胞50%~70%,具有吞噬和杀灭细菌的作用16、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约占3~8%,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胞质灰蓝色,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可游走出血管分化为巨噬细胞。
切片照片及辨认依据

2号肾脏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许多肾小体:2.高倍镜下可见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3号胆囊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粘膜、肌层、黏膜皱襞2.高倍镜下可见其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4号食管辨认依据:1.高倍镜下可见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2.低倍镜下可见许多食管腺5号肠系膜巨噬细胞: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
6号骨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骨单位;2.低倍镜下可见中央管;3.高倍镜下可见黏合线和骨陷窝4.低倍镜下可见中膜很厚,由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组成。
7号舌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大量脂肪细胞2.低倍镜下可见骨骼肌3.低倍镜下可见小神经8号回肠辨认依据:1.高倍镜下可见小肠绒毛上皮有杯状细胞2.高倍镜下可见绒毛中部有中央乳糜管3.高倍镜下可见大量小肠腺9号心脏辨认依据:(同15号)1.低倍镜下可观察出心脏壁的三层膜: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高倍镜下可见心内膜下层有蒲肯耶纤维,细胞间有发达的闰盘。
3.高倍镜下可见心外膜有脂肪细胞10号脊髓辨认依据:1. 肉眼观察可见脊髓切面中央有一蝴蝶状的结构为脊髓灰质2.低倍镜下观察脊髓前角可见神经元11号坐骨神经辨认依据:1.高倍镜下可见有髓神经纤维2.高倍镜下可见郎飞结12号中动脉辨认依据:1.肉眼观察有静脉伴行,且管壁厚、腔小而圆,所以为中静脉;2.低倍镜下可见内弹性膜和外弹性膜;3.低倍镜下观察内皮下层较薄。
13号大动脉辨认依据:1.肉眼观察管腔大且规则,管壁很厚;2.低倍镜下观察内皮下层较厚;3.无内、外弹性膜;4.低倍镜下可见中膜很厚,由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组成15号心脏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区分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2.高倍镜下可见心内膜下层有蒲肯耶纤维,细胞间有发达的闰盘;3.高倍镜下可见心外膜有脂肪细胞16号血涂片辨认依据:1.肉眼观察为红色均匀的薄膜状2.低倍镜下可见大量无核红细胞,少量白细胞。
3.高倍镜下可见无粒白细胞和有粒白细胞。
组织胚胎学论述题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胚胎学论述题一、试比较上皮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①上皮组织的细胞紧密排列,细胞外基质少。
②上皮组织的细胞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
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①细胞少,种类多,分布松散;细胞外基质多。
②细胞无极性。
③ 有丰富的血管。
④细胞外基质中纤维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
二、比较淋巴结、脾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一)淋巴结的组织结构:淋巴结为实质性器官,结构由被膜、间质和实质构成。
被膜为薄层致密 CT,伸入淋巴结实质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
淋巴结实质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 3部分构成。
浅层皮质由淋巴小结及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构成,主要分布着B 细胞。
1 / 11副皮质区位于皮质的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 T 细胞聚集而成,故称胸腺依赖区。
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
淋巴窦壁有扁平的内皮细胞,窦腔内有星状的内皮细胞及大量的巨噬细胞等。
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
淋巴结髓质有髓索和髓窦组成。
髓索为索条状淋巴组织,主要含浆细胞、 B 细胞和巨噬细胞;髓窦为髓质内的淋巴窦,与皮质淋巴窦结构相同,内含更多巨噬细胞。
功能:免疫应答的场所;滤过淋巴液。
(二)脾的组织结构:脾为实质性器官,结构由被膜、间质和实质构成。
被膜由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的致密 CT 构成,表面附有间皮。
被膜和脾门的 CT 伸入脾内部形成小梁,构成脾的粗支架。
脾的实质分白髓和红髓两部分。
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组成。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由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构成的,主要有大量 T 细胞,是脾的胸腺依赖区;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主要由大量 B 细胞构成;边缘区位于白髓和红髓之间的狭窄---------------------------------------------------------------最新资料推荐------------------------------------------------------ 区域,该区域含有 T 细胞、 B 细胞及较多巨噬细胞。
组胚问答题

一.简述软骨组织的基本组成1.软骨细胞:LM:边缘的细胞小,扁圆形,单个分布;中间的细胞大,圆形,胞质弱嗜碱性,成群分布,称同源细胞群。
一、2.基质:凝胶状,蛋白多糖,富含水分,无血管。
3.纤维:不同软骨纤维成分不同。
其中,透明软骨含胶原原纤维,纤维软骨含胶原纤维束,弹性软骨含弹性纤维。
二.三种肌纤维LM:骨骼肌:长圆柱形;多核,位于肌细胞周边,肌膜下方;横纹明显。
心肌:短圆柱状,有分支;1-2个核,卵圆形,位于中央;有横纹;有闰盘平滑肌:长梭形;1核,杆状或椭圆状,位于中央;胞质嗜酸性;无横纹;大部分成束或成层分布。
EM:骨骼肌:1.肌原纤维:粗细肌丝沿肌纤维规律平行排列组成;2.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管状结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A、I交界。
(将肌膜兴奋迅速传递到肌纤维内部);3.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间,中部形成纵小管两端形成终池并与横小管一起形成三联体,将肌膜兴奋传递到肌浆网。
心肌:1.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清,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2.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3.肌浆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少而小,多见横小管与一侧终池形成二联体;4.闰盘的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存在缝隙连接。
三.化学性突触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化学性突触是通过化学物质为媒介传递信息的,光镜下,银染法显示其呈棕黑色圆形颗粒,称突触小体;电镜下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其中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线粒体等,突触间隙:15-30nm,突触后成分包括突触后膜、受体。
四.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由内而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
1.黏膜分为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单管状腺体;黏膜肌层:复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切片照片及辨认依据

2号肾脏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许多肾小体:2.高倍镜下可见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3号胆囊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粘膜、肌层、黏膜皱襞2.高倍镜下可见其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4号食管辨认依据:1.高倍镜下可见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2.低倍镜下可见许多食管腺5号肠系膜巨噬细胞: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
6号骨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骨单位;2.低倍镜下可见中央管;3.高倍镜下可见黏合线和骨陷窝4.低倍镜下可见中膜很厚,由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组成。
7号舌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见大量脂肪细胞2.低倍镜下可见骨骼肌3.低倍镜下可见小神经8号回肠辨认依据:1.高倍镜下可见小肠绒毛上皮有杯状细胞2.高倍镜下可见绒毛中部有中央乳糜管3.高倍镜下可见大量小肠腺9号心脏辨认依据:(同15号)1.低倍镜下可观察出心脏壁的三层膜: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高倍镜下可见心内膜下层有蒲肯耶纤维,细胞间有发达的闰盘。
3.高倍镜下可见心外膜有脂肪细胞10号脊髓辨认依据:1. 肉眼观察可见脊髓切面中央有一蝴蝶状的结构为脊髓灰质2.低倍镜下观察脊髓前角可见神经元11号坐骨神经辨认依据:1.高倍镜下可见有髓神经纤维2.高倍镜下可见郎飞结12号中动脉辨认依据:1.肉眼观察有静脉伴行,且管壁厚、腔小而圆,所以为中静脉;2.低倍镜下可见内弹性膜和外弹性膜;3.低倍镜下观察内皮下层较薄。
13号大动脉辨认依据:1.肉眼观察管腔大且规则,管壁很厚;2.低倍镜下观察内皮下层较厚;3.无内、外弹性膜;4.低倍镜下可见中膜很厚,由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组成15号心脏辨认依据:1.低倍镜下可区分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2.高倍镜下可见心内膜下层有蒲肯耶纤维,细胞间有发达的闰盘;3.高倍镜下可见心外膜有脂肪细胞16号血涂片辨认依据:1.肉眼观察为红色均匀的薄膜状2.低倍镜下可见大量无核红细胞,少量白细胞。
3.高倍镜下可见无粒白细胞和有粒白细胞。
组织胚胎学考试答案(仅供借鉴)

1.光镜下所见的纹状缘和刷状缘是电镜下密集排列的C (分值:1分)A.微丝B.微管C.微绒毛D.纤毛E.张力丝2.固有结缔组织不包括E(分值:1分)A.蜂窝组织B.脂肪组织C.网状组织D.弹性组织E.软骨组织3.浆细胞胞质嗜碱性是由于A(分值:1分)A.粗面内质网发达B.含大量糖原C.含大量分泌颗粒D.滑面内质网发达E.溶酶体多4.能看出周期性横纹的结构是D(分值:1分)A.神经原纤维B.神经纤维C.弹性纤维D.胶原原纤维E.平滑肌纤维5.关于红细胞哪项是错误的C(分值:1分)A.成熟的红细胞已失去了细胞核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细胞呈双突的圆盘状D.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E.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可导致细胞肿胀或破裂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哪项是错误的E(分值:1分)A.占白细胞总数的0%~1%B.胞质颗粒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不规则形D.颗粒中含组胺E.能够吞噬细菌和异物7.尼氏体在电镜下的结构是C(分值:1分)A.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B.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C.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D.滑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E.高尔基复合体和游离核糖体8.组成表皮的两类细胞是D(分值:1分)A.角蛋白细胞和黑素细胞B.角蛋白形成细胞和梅克尔细胞C.朗格罕细胞和角蛋白细胞D.角蛋白形成细胞和非角蛋白形成细胞E.黑素细胞和角蛋白形成细胞9.腺垂体可分为C(分值:1分)A.远侧部、结节部和漏斗B.前叶和后叶C.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D.远侧部、中间部和神经部E.远侧部、中间部和漏斗10.胃底腺主细胞能分泌D(分值:1分)A.盐酸B.胃泌素C.内因子D.胃蛋白酶原E.胃动素11.与肝的防御功能有关的细胞是E(分值:1分)A.肝细胞B.肝血窦内皮细胞C.贮脂细胞D.肝巨噬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12.肝细胞胞质内呈PAS阳性的成分是B(分值:1分)A.脂滴B.肝糖原C.核糖体D.脂褐素E.溶酶体13.肺的呼吸部指B(分值:1分)A.终末细支气管及以下分支至肺泡B.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下分支至肺泡C.肺泡管及以下分支至肺泡D.全部肺泡E.细支气管及以下至肺泡14.关于Ⅱ型肺泡细胞,哪项错误E(分值:1分)A.是一种立方或圆形的细胞B.含板层小体C.板层小体是分泌颗粒,含磷脂等D.可由I型肺泡细胞分化而来E.覆盖肺泡约5%的表面积15.关于血管球的描述,哪项正确D(分值:1分)A.是由出入球动脉盘绕形成B.出球微动脉短而粗C.入球微动脉细而长D.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毛细血管E.毛细血管间无血管系膜16.排卵时排出的成分有B(分值:1分)A.次级卵母细胞和卵泡液B.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C.次级卵母细胞和透明带D.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液E.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17.子宫内膜为分泌期时,卵巢内C(分值:1分)A.卵泡开始生长发育B.卵泡腔增大C.黄体正在形成和发育D.黄体正在退化E.卵泡膜正在形成18.分泌雄激素的细胞是A(分值:1分)A.颗粒细胞B.颗粒黄体细胞C.膜黄体细胞D.卵巢门细胞E.卵泡膜的膜细胞和颗粒细胞19.中肠襻逆时针旋转时围绕的纵轴是D(分值:1分)A.卵黄蒂B.脐正中韧带C.腹腔动脉D.肠系膜上动脉E.肠系膜下动脉20.神经管管壁的神经上皮起初是B(分值:1分)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单层立方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E.假复层柱状上皮判断题21.杯状细胞是一种散在分布的浆液性腺细胞。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专业临床五年制班级 2012级8班姓名路海燕学号 201250426电子信箱完成日期 2013.5.24实验一上皮组织报告主题: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27#染色:HE材料:豚鼠气管横切片教学要求:掌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侧面形态结构杯状细胞柱状细胞纤毛基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豚鼠气管切片,HE染色,40×1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光镜下杯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
所有细胞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细胞高矮不一,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水平面上,垂直切面观形似复层,实为单层。
此种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
实验二软骨和骨报告主题:骨单位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6#染色:Schmorl式染色材料:脱钙骨切片教学要求:掌握光镜下骨组织的结构特点骨陷窝骨单位骨板中央管骨小管骨单位(骨切片,Schmorl氏法块染,40×10)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光镜下可见骨单位中央为圆形的中央管,多层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骨单位间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间骨板,骨板之间或骨板中可见可见棕黄色的小腔,为骨陷窝。
骨陷窝之间有细小的骨小管相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实验三肌组织报告主题:心肌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12#染色:HE染色材料:人心肌切片教学要求:掌握人心肌纤维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构特点闰盘心肌(人心肌切片,HE染色,40×10)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走向无一定规则,心肌纤维连接处为闰盘,闰盘染色深。
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实验四报告主题:多极神经元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9#染色:HE染色材料:小牛脊髓及脊神经节横切片教学要求:①掌握脊髓前角多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形态与结构。
②掌握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形态与结构。
③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纵、横断面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肾的一般结构
皮质:
髓质:10-18肾锥体
肾锥体 皮质 肾叶
髓放线 皮质迷路
肾小叶
肾髓质 髓放线 皮质迷路
(二)肾实质
肾单位: 肾小体 血管球 肾小囊
位置
皮质迷路及肾柱
肾小管 近端小管 曲部 ………… 直部 细段 远端小管直部 …………曲部
集合小管: 弓形集合小管 直集合小管 乳头管
髓袢 髓放线及髓质 皮质迷路及肾柱 髓放线及髓质
肾小囊
脏层:足细胞
肾小囊腔:含原尿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足细胞:胞体→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膜
滤过屏障: 血浆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渗入肾小
囊内形成原尿时,必须经有孔内皮、基膜、裂孔 膜三层结构。
肾小管
组成
近端小管 曲部 ………… 直部 细段 远端小管直部 …………曲部
髓袢
位置:髓放线及髓质
近曲小管
集合小管
(三)球旁复合体
又名近血管球旁器 或肾小球旁器
1、球旁细胞 2、致密斑 3、球外系膜细胞
1、球旁细胞:
入球小动脉的平滑肌 变立方形,核圆居中, 胞质内含颗粒。分泌 肾素和促细胞生成因 子。
2、致密斑:
远曲小管近血管极处 一侧的上皮成椭圆形 隆起,变高变窄,排 列紧密,钠离子感受 器。
3、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传递信息
泌尿系统
组成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一、肾 (一)肾的一般结构 (二)肾的实质 肾单位
集合小管 (三)球旁复合体 (四)肾间质 (五)肾的血液循环 二、排尿管道
教学要求
1、了解肾的分部及各自的功能特点。 2、掌握肾单位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滤
过屏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熟悉各段肾小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4、熟悉球旁复合体的组成、位置及各自的功能。 5、了解肾的血液循环特点与泌尿管道的结构特征。
浅表肾单位85%,尿形成 近髓肾单位15%,尿浓缩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体
血管球
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之间的毛细血管。 结构:有孔内皮
基膜
血 管系膜
•血管系膜细胞
形态:星形,核小, 突起可伸入内皮与基 膜之间,甚至经内皮 细胞之间伸入毛细血 管腔内。
功能:分泌肾素、酶、 吞噬
光镜下:
锥体形,嗜酸性,管壁厚,管腔大 而不规则,有刷状缘,细胞间隙不 明显。
电镜下:
腔面微绒毛 细胞侧面连接复合体 侧突 基底面:质膜内褶
功能:
重吸收原尿中大量有用物质
细段
单层扁平上皮,胞质弱嗜酸性,核椭圆形突向腔面。
远曲小管
光镜下:
单层立方上皮,弱嗜酸性, 管腔大而规则,无纹状缘, 细胞间隙明显
小管直部-远曲小管-集合小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输尿管-膀胱-尿道
电镜下:
微绒毛少 侧突少 质膜内褶
功能:继续吸收水、无机盐
肾小管比较
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
嗜酸性 弱
强
细胞界限 清楚
模糊
管壁
薄
厚
管腔 大而规则 小而不规则
刷状缘 无
明显
基底纵纹 不清楚 清楚
弓形集合小管 直集合小管 乳头管
形态: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 皮,胞质清亮, 分界清楚,核 圆位于中央, 着色深。
(四)肾间质
间质细胞组成: 成纤维样细胞:合成纤维、基质 巨噬细胞:吞噬等 载脂间质细胞:分泌前列腺素等
(五)肾血液循环特点
(1)肾血流量大 (2)入球小动脉粗、出球小 动脉细,血管球内压力大, 利于滤过。
(:利于重吸收。
(4)直小动脉、静脉形成袢
状,利于重吸收和尿液浓缩。
二、排尿管道
粘膜:上皮:变移上皮;固有层:结缔组织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浆膜(膀胱顶部);纤维膜。
课后复习题
1、肾单位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2、原尿的产生部位与排出途径 3、膀胱的组织结构
原尿的形成与排出途径?
入球小动脉-血管球-有孔内皮-基膜-裂孔膜 -肾小囊腔-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髓袢-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