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优秀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优秀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优秀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回乡偶书

浙大附小祝成其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客、何”,会写"客、何、音” 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 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进行想像,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诗、悟诗,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抓住“客”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课前背古诗,背《咏柳》。引出作者——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

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贺知章写的古诗。

2、读题。回乡偶书。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

1、自由读,读准字音。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带小朋友读一读。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指名读整首诗,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1、生字学习。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很多小朋友小时候就会背了呢。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老师考你一个生字,“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有一个生字“客”,(板书“客”)你怎么记住它?扩词,书写指导。

2、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

底算不算客人呢?(板书?)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

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学习第1、2行。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诗句中看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①理解诗意。找两对反义词,板书:少小----老大离----回

贺知章在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呢。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70多年呀!指导读第1行。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呢?理解“鬓毛衰”,摸摸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

都白了,人老了)

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理解“乡音”。“乡”就是“故乡,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指导读第行。

④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你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是我们杭州的萧山,这可是我们杭州人的骄傲,出了一位大诗人呢!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⑤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行诗意。自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虽然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但是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

⑥指导朗读。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那现在再来看看,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一一(并不是客!擦掉板书中的问号)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

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一一(“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70

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杭州了!心中怎能不激动呢?再齐读。

那么为什么诗人年纪那么大了最后还要回来呢?(想念家乡,想见家人朋友)板书:想念家乡

(2)是客:学习第3、4行。

既然贺知章就是这个村子的人,不是客人,可是谁认为他是客人呢?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同桌交流。

从诗句中看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指名读。

还可以从插图中看,骑马,有行李,是客人。

七十多年了,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这位客人,你从哪儿来呀?

诗中哪两行说的是这个意思。(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说诗意。指名说,自己说。

学习生字"何”。换偏旁或加偏旁。

看图,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你猜猜他们在说什么?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他们还会问什么?

瞧这群孩子多天真呀!他们怎么能理解贺爷爷终于回到家乡的激动与感慨呢。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朗读并背诵全诗。点击课件

1、多形式朗读全诗。你喜欢怎么来读这首诗?(分大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学生领读,齐读。)

2、带感情读。

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是激动的,还是悲哀的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可以是高兴的,激动的,忧伤的,悲哀的,感慨的读法)指名读。

3、唱诗。古代的很多诗词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2、贺知章老爷爷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远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回到了在梦中出现了千百遍的故乡,再背诵。

四、拓展。

1、释题:回到家乡,遇到了这件事,他心里很有感想,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再读课题,这就是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1、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来年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再提笔写下第二首诗: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自由读,齐读。

2、后来,村子里为了纪念他,将他回乡后为村子修建的一座桥改名为“思家桥”,把村子改名为“知章村”,当地的小学命名为“贺知章小学”,这些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双休日可以去萧山寻找贺爷爷的历史足迹哦。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我们以前也学过想念家乡的诗,复习古诗。

课件出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书写指导。

何、音。《课》最后一题,默写。伴随着音乐下课。

板书

回乡偶书

客 少小

—?

▼存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

何处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