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试卷2

构造地质学试卷2
构造地质学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8分,请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答案):

1、野外测量某一单斜岩层走向330°,倾向北东,倾角45°,则将该岩层产状用方位角表示法表示为。

2、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用_ _、_ _和_ __三个主应力来表示。

3、岩石的变形通常经历三个阶段:_ _、_ _和_ _。

4、岩石破裂的两种形式包括和。

5、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的正应力为。

6、褶皱的基本几何要素主要包括为、、、

、、和。

7、底辟构造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和。

8、判断节理形成先后关系的依据有:、和。

9、常见的断层平面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0、依据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的不同,剪切带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和

11、根据节理与所在岩层产状要素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和。

二、判断对错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请在括号中画√或×,如有错误请在对应位置改正)

1、同一倾斜岩层其铅直厚度与岩层所在的观测剖面方向无关。 ( )

2、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沟谷处V尖指向上游。( )

3、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背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向斜组成的褶皱组合称为隔槽式褶皱。

()4、一般认为,构造透镜体长轴和中间轴组成的平面往往与断层面斜交,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5、阶步小陡坎的倾向指向断层本盘相对运动方向。()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请在答题纸处作答)

1、地质构造;

2、潜山;

3、主应力;

4、应变椭球体;

5、相似褶皱;

6、底辟构造;

7、推覆构造;8、地层断距;9、糜棱岩;10、纵张节理;11、生长背斜;12、正花状构造;

13、生长指数;14、披覆构造;15、劈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请在答题纸处作答)

1、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

2、简述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有哪些?

3、简述纵弯和横弯褶皱变形的主要区别?

4、简述剪节理与张节理的主要区别?

5、简述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五、论述题(共12分,二选一,请在答题纸处作答)

1、试论述褶皱、断层、节理之间的关系?

2、试分析大型走滑断层的派生应力场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常见派生构造类型及其相应方位?

1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构造地质学试题

三、填空 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 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小于;) 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大于) 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相反) 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岩层产状,地形) 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厚度,产状,地面产状) 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 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共轭剪切破裂角) 21. 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 22. 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剪裂角) 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_____。(递进变形) 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背斜,向斜) 2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地堑和地垒 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 2、断层三角面 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会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拉分盆地 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拉分盆地一般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 4、纯剪切与简单剪切 产生均匀变形的剪切作用有两种:纯剪切(pure shear)和简单剪切(simple shear)。 纯剪切变形的主应变方向不随变形的递进而转动,所以又称非旋转变形或共轴变形,但两条主应变线的长度却分别持续伸长或持续缩短。纯剪切变形过程中,除主应变线以外的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作有规律的变化。拉伸与压缩作用产生纯剪切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的两个主应变线的方向和长度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所以又称旋转变形或非共轴变形。简单剪切过程中除了平行剪切面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不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以外,其他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简单剪切变形由一系列平行的滑动层受剪切滑动而形成。 5、动态重结晶 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 6、底辟构造 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平衡剖面 指将剖面中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和方法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平衡剖面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检验地震解释结果的正确性、构造变形的定量研究和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为:如果变形前后物质的体积不变,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体现为“面积不变”;如果变形前后岩层厚度保持不变,则转化为“层长不变”。所以,平衡剖面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遵循岩层层长或面积在几何学上的守恒原则,将已变形的剖面恢复到未变形状态或从未变形地层剖面依据变形原理得到变形剖面的方法。 8. 构造窗和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蚀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飞来峰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表现为在较年青的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

构造地质学试题[2]

A卷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构造地质学(含大地构造)》试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科系 考试日期2007.01.19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穹隆构造 2、倾向节理 3、分期 4、节理组 5、滑距 6、构造窗 7、构造岩 8、花状构造 9、逆牵引构造 10、断层效应 11、增长指数 12、转换断层 13、岩石圈板块 14、双变质带 15、蛇绿岩套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水平面的赤平投影是。 2、褶皱的基本要素包括、、、、、、 、。 3、按照节理与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节理分为、。 4、节理按力学成因分为、两类。 5、通过、、可判断节理形成的先后关系。 6、按照断层两盘的相对方向断层分为、、、 四种类型。 7、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类型有、、、、 、。 8、正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剖面上两盘地

层。 9、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和三种。 三、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剪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8分) 3、简述大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7分) 4、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7分) 四、读图题(共15分) 1、求闭合度(m)(2分); 2、标出节理的类型(3分); 3、画出平移断层的派生构造(2分); 4、节理有几期,标出第一期反映的主压应力方向(2分); 5、判断断层最大活动时期(2分); 6、求铅直、水平断距(m)(4分)。 第1题图第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比例尺1:10000 7 8 9 1 1比例尺1:000 2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复习试题形式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

构造地质学阶段性作业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构造地质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4章—第6章 一、填空题 1.褶皱的基本型式有______、______。 2.根据轴面和两翼的产状可以把褶皱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褶皱面的延长长度和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时,称为______;当长宽比为3:1~10:1时,称为______;长宽之比超过10:1时,称为______。 4褶皱的成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节理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______、______。 6.按照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可以把节理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组交叉并相互错开的剪节理称为______。 8.断层的组合型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断层的派生构造有______、______。 10.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11.逆冲推覆构造的主分带有______、______、______。 12.碎裂岩系列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列举三种伸展构造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枢纽 2.隔档式褶皱 3.相似褶皱 4.节理 5.节理的配套 6.地层断距 7.地垒和地堑 8.逆冲推覆构造 9.牵引褶皱 10.平衡剖面 三、简答题 1.理卡德(Rickard,1971)根据褶皱的位态把褶皱分为哪几类? 2.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横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如何进行节理的分期? 5.纵张节理有什么特点? 6.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各有什么特征?

武汉地大 构造地质学 作业答案..

构造地质学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_____。(5分) (A) 走向和倾向 (B) 倾向和倾角 (C) 走向和倾角 (D) 走向和倾角 参考答案:B 2. 岩层空间产出状态可用_____来描述。(5分) (A) 走向和倾向 (B) 侧伏向和倾角 (C) 倾向和倾角 (D) 侧伏向和倾角 参考答案:C 3. 岩层真假倾角的概念_____(5分) (A) 真倾角总是大于视倾角 (B) 真倾角总是小于视倾角 (C) 视倾角不一定小于真倾角 (D) 视倾角与真倾角无关 参考答案:A 4. 确定断层构造的两个基本要素为_____(5分) (A) 走向和倾向 (B) 倾向和倾角 (C) 走向和倾角 参考答案:B 5. 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___ __。(5分) (A) 整合 (B) 平行不整合 (C) 角度不整合 (D) 假整合 参考答案:C 6. 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___ __;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_____。(5分) (A) 体力,面力(B) 面力,体力 (C) 作用力,重力 (D) 重力,作用力 参考答案:B 7. 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____ _;三个截面称为_____。(5分) (A) 正应力,正应力面 (B) 主应力,主应力面 (C) 剪应力,剪应力面 参考答案:B 8. 材料破坏时的各种极限应力状态摩尔圆的公切线称作_____包络线。当一点应力圆与该包络线相切时,这点就开始破裂,所以也称作材料的_____线。(5分) (A) 库仑,破坏 (B) 摩尔,破裂 (C) 摩尔,破坏 (D) 摩尔,库仑 参考答案:C 9. 围压增高,使得岩石的岩石强度极限得到_____,韧性_____。(4分) (A) 增加,减弱 (B) 提高,增强 (C) 降低,增强 (D) 减弱,差弱 参考答案:B 10. 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_____。(4分) (A) 容易发生 (B) 不易发生 (C) 正常进行(没有影响) (D) 不确定 参考答案:A 11. 应变速率小,_____塑性变形。(4分) (A) 不利于 (B) 有利于 (C) 不影响 (D) 不确定 参考答案:B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 考研试题 作图必备

四.作图题 1.已知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注:图中岩层倾角均小于山坡坡角)。 2.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E120°∠45°,某线理产状为NW30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 270 360° 180° 90° 270 360° 180° 90° 岩层产状赤平投影 线理产状赤平投影 3. 示意画出直立倾伏背斜、斜歪倾伏背斜的立体图形。 4. 示意画出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叠瓦式逆断层组合的剖面图形。 5.用剖面图表示出以下不同褶皱的形态

A B相似褶皱 C 隔槽式褶皱 6.用形成三类断层的三种不同应力状态(安德森模式),分析解释不同断层的形成原因。 A 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答案:A、正断层:σ1直立,σ2、σ3水平,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是形成正断层的有利条件。(剖面上看) B、逆断层:σ1和σ2水平,σ3直立。水平挤压有利于形成逆断层。 (剖面上看) C、平移断层:σ1和σ3水平,σ2直立(平面上看)

7.画出图示共扼节理的应力椭圆和应变椭圆(5分): 8指出图示擦线的侧伏方向(5分): 9.下图A层为一煤层,求其产状,并在图中画出可以采煤的区域(10分) 10.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18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5分)

11. 下图为一简易的地质图(平面图),画出图切剖面图(10分) 12.分析判别下图,指出断层两旁相对运动方向及断层类型(正、逆或平移) 答案:左图:断层上盘(图中左上角)上移,下盘(图中断层线右下方)下移,故为逆断层右图:依据断层效应,可以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 13.根据小褶皱或劈理分析判断地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 14.指出A、B图所示为何种类型从属褶皱,并利用从属褶皱确定C图高一级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计10分) A图为“Z”型,B图为“S”型,C图高一级褶皱为背斜(图略)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答案

1.名词解释(共73道) 001 视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003 侧伏向与侧伏角 Ans: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004 倾伏向与倾伏角 Ans: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005 应力 Ans: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006 差异应力 Ans:σ1、σ3的差值 007 应力轨迹 Ans: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 008 线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009 剪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 应变。 010 剪裂角 Ans: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011 共轭剪裂角 Ans: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012 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013 非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014 应变椭球体 Ans: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 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 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015 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 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016 非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 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017 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 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018 非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 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019 增量应变 Ans: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020 有限应变 Ans: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 为有限应变 021 蠕变 Ans: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 为蠕变。 022 劈理 Ans: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 此生面状构造。 023 劈理域 Ans:劈理域: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 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薄膜。 024 微劈石 Ans: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 025 透入性构造 Ans: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 构造。 026 非透入性构造 Ans: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 造叫非透入性构造 027 连续劈理 Ans: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

构造地质学_大题(超全)

构造运动类型?答:(1)按照运动方向:①水平运动②垂直运动(升降运动)(2)根据构造运动发生时期划分为:①古构造运动: 发生在第三纪之前的构造运动②新构造运动:发生在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③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答:1、野外观察、地质填图2、物探、钻探3、遥感、航片、卫片4、数理统计5、力学分析6、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物理模拟(泥料模拟、光弹模拟)数值模拟 )7、构造历史分析8、多学科综合分析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答:理论意义 (1) 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2) 探讨地壳运动的动力方向和来源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 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水文地质问题、地震问题、矿产资源的分布、环境问题等。 岩层产状有哪些?及其相对应的概念?答: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标高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岩层称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或岩浆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运动,形成了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岩层。直立岩层: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初期处于原始水平状态,后来可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构造变位,形成了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的岩层。倒转岩层: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初期处于原始水平状态,后来可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构造变位,使岩层的顶、底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其岩层面也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层。 沉积岩的顶底面包括哪些?如何识别新老岩层?答: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可用于判断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有: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迹、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 不整合的识别标志?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上下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时代相差较远,或生物演化的不连续或种、属的突变,说明当地在某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发生过巨大变化,发生过沉积间断。(2) 沉积方面的标志:上覆地层的底部常有由下伏地层的碎块,砂砾组成的底砾层,此外,上下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的截然不同;在两套地层之间有一个较平整的或高低不平的剥蚀面(3) 构造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的的产状不一致★下伏地层中的构造变形较上覆的新地层要强,构造变形的期次也要多于上覆的新地层★下伏地层中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延伸到不整合面时就被上覆地层所截交覆盖★一般来说,上,下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构造叠加、走向、倾向、倾角、侧伏角、正应力、主应力、应力场、剪应变、线应变、均匀应变、递进变形、旋转变形、面状构造、透入性构造、流劈理、破劈理、轴面劈理、重结晶、压溶作用、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压力影构造、褶皱枢纽、正交剖面、轴面、倒转褶皱、倾伏褶皱、顶薄褶皱、相似褶皱、等厚褶皱、平行褶皱、斜卧褶皱、倾竖褶皱、直立水平褶皱、直立倾伏褶皱、斜歪倾伏褶皱、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压扁褶皱作用、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节理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总滑距、构造透镜体、断层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地堑、地垒、盆岭构造、断坪、断坡、飞来峰、构造窗、走滑断层、左阶式、右阶式、正花状构造、负花状构造、角距、S-C组构、构造层次 是非判断题: 侧伏角是某构造面上的线理与该构造面走向的夹角。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露头线与地形线弯曲同(反)向, 露头线比地形线开阔(紧闭)。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线弯曲同(反)向,露头线比地形线开阔(紧闭)。 不整合形成的时代是在上覆最新(老)地层之前(后),下伏最老(新)地层之后(前)。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反时,正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反时,逆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时,正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时,正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时,逆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时,逆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正断层使得背斜(向斜)上升盘(下降盘)变宽(变窄)。 逆断层使得背斜(向斜)上升盘(下降盘)变宽(变窄)。 断层活动的时代是被其破坏的最老(新)地质体之前(后),下伏最老(新)地质体之后(前)。 选择题: 在垂直于岩层倾向的剖面上测得的视倾角A、比真倾角大;B、比真倾角小,但不等于零; C、等于真倾角; D、等于零。 在兰姆赛的褶皱分类中,Ⅱ类褶皱的等倾斜线相互平行,内弧与外弧的曲率相同,该褶皱为 典型的A、顶薄褶皱;B、等厚褶皱;C、相似褶皱;D、平行褶皱。

构造地质学实验(2)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构造地质学》实验报告 姓名:宋青磊 班级:资源勘查10-1班 学号: 10号 指导教师:田立慧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实习五绘制褶皱地区图切剖面图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剖面图的种类,各种剖面图的特征及应用。 2、学会在褶皱地区地质图上切剖面图的作图方法。 二、内容说明 褶皱构造地区切剖面有两种,一种是垂直于水平面的、与褶皱延伸方向直交的横剖面,这是一般常用的剖面图,它适用于在各种比例尺地质图上反映枢纽基本水平的简单褶皱;另一种是垂直于褶皱枢纽的剖面,称为横截面图或正交剖面图,这对于构造变形较强烈地区,特别是枢纽明显倾伏的褶皱地区(如变质岩区),这种剖面图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褶皱形态的横截面形象。横截面图通常在比例尺较大的地质图上制作。这两种剖面图的作法说明如下: 1、褶皱区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构造特征注意分析岩层界线的弯曲和褶皱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与地形起伏和岩层产状的关系。 (2)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方向,并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 (3)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斜(如“v”)的位置。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其轴迹线与剖面相交处,亦标出相应的位置。 (4)绘出地形剖面 (5)绘地质剖面将剖面线切过的地质界线的交点和褶皱轴迹的位置投影到地形剖面上。 2、褶皱横截面图的绘制: 褶皱横截面图是垂直于褶皱枢纽的截面图,它反映了顺枢纽倾伏方向观察的褶皱形态特征。这种图是用正交投影法从地质图上绘制的,其条件是已知褶皱枢纽倾伏。因此,一张反映褶皱构造出露形态较完整的良好地质图是作横截面的基础。其作图方法如下: (1)在地质图上画等间距方格,使其纵坐标线与褶皱枢纽倾伏方向平行 (2)作横截面图上的网格 (3)最后,将平面图上的褶皱构造在纵、横坐标网上的交点,按方格位置分别移到横截面图之上网格的相应位置上,并根据平面图上露头线的形态连线,即得到一个沿枢纽倾伏方向下望的褶皱构造形象(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作横截面图时,应进行地形校正)。 三、实习作业 绘制太阳山地区A——A’剖面地质剖面图。并将所做剖面图与图中剖面做比较,体会绘图原理和方法。(剖面图绘制在B5纸上)

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构造地质学试卷重点

吴诗勇老师出的试卷: 选择题36′(2′×18)作图题12′(三点法求产状之类) 问答题40′(10′×4)(里卡德、兰姆赛的褶皱分类 如何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 读图题12′(断层之类看懂附图11《金山镇地质图》)注:试卷是两个老师合出所以题型和上述可能不一样 力学选择题:应变椭球体的三个主轴方向与地质构造的空间方位有关: 垂直最小应变轴Z轴的主平面(XY面, 或AB面)是压扁变形面, Z轴方位是最大压缩方向。 垂直最大应变轴X轴的主平面(YZ面, 或BC面)是拉伸变形面, X轴方位为最大拉伸方向, 它常常反映在矿物的拉伸定向排列上。 纯剪应变: 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X Z轴的质点线在在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旋转。纯剪应变又称无旋转应变 单剪应变: 是一种恒体积均匀变形, 应变椭球体中的两个主轴X Z 轴的质点线方位, 在变形前后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 变形过程中, 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发生了旋转。因此, 单剪应变又称为旋转应变。 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答:(1)斜层理: 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造成地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很大差异;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沉积后剥蚀;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上覆岩层的底部层位覆盖在下伏岩层的不同层位上;上下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角度不整合形成历史包括下降、沉积→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理论意义: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实际意义: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构造地质学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8分,请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答案): 1、野外测量某一单斜岩层走向330°,倾向北东,倾角45°,则将该岩层产状用方位角表示法表示为。 2、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用_ _、_ _和_ __三个主应力来表示。 3、岩石的变形通常经历三个阶段:_ _、_ _和_ _。 4、岩石破裂的两种形式包括和。 5、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的正应力为。 6、褶皱的基本几何要素主要包括为、、、 、、和。 7、底辟构造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和。 8、判断节理形成先后关系的依据有:、和。 9、常见的断层平面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0、依据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的不同,剪切带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和 11、根据节理与所在岩层产状要素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和。 二、判断对错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请在括号中画√或×,如有错误请在对应位置改正) 1、同一倾斜岩层其铅直厚度与岩层所在的观测剖面方向无关。 ( ) 2、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沟谷处V尖指向上游。( ) 3、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背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向斜组成的褶皱组合称为隔槽式褶皱。 ()4、一般认为,构造透镜体长轴和中间轴组成的平面往往与断层面斜交,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5、阶步小陡坎的倾向指向断层本盘相对运动方向。()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请在答题纸处作答) 1、地质构造; 2、潜山; 3、主应力; 4、应变椭球体; 5、相似褶皱; 6、底辟构造; 7、推覆构造;8、地层断距;9、糜棱岩;10、纵张节理;11、生长背斜;12、正花状构造; 13、生长指数;14、披覆构造;15、劈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请在答题纸处作答) 1、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 2、简述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有哪些? 3、简述纵弯和横弯褶皱变形的主要区别? 4、简述剪节理与张节理的主要区别? 5、简述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五、论述题(共12分,二选一,请在答题纸处作答) 1、试论述褶皱、断层、节理之间的关系? 2、试分析大型走滑断层的派生应力场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常见派生构造类型及其相应方位?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