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6第三章消费规划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全部解答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全部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为研究中国各地区入境旅游状况,建立了各省市旅游外汇收入(Y ,百万美元)、旅行社职工人数(X1,人)、国际旅游人数(X2,万人次)的模型,用某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估计结果如下:ii i X X Y 215452.11179.00263.151ˆ++-= t=(-3.066806) (6.652983) (3.378064) R 2=0.93433192964.02=R F=191.1894 n=311)从经济意义上考察估计模型的合理性。

2)在5%显著性水平上,分别检验参数21,ββ的显著性。

3)在5%显著性水平上,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

练习题3.1参考解答:(1)由模型估计结果可看出:从经济意义上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均与旅游外汇收入正相关。

平均说来,旅行社职工人数增加1人,旅游外汇收入将增加0.1179百万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增加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加1.5452百万美元。

这与经济理论及经验符合,是合理的。

(2)取05.0=α,查表得048.2)331(025.0=-t因为3个参数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048.2)331(025.0=-t ,说明经t 检验3个参数均显著不为0,即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分别对旅游外汇收入都有显著影响。

(3)取05.0=α,查表得34.3)28,2(05.0=F ,由于34.3)28,2(1894.19905.0=>=F F ,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联合起来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显著影响,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成立。

3.2 表3.6给出了有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的部分结果:表3.6 方差分析表1)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样本容量n 、残差平方和RSS 、回归平方和ESS 与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各为多少?2)此模型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为多少? 3)利用此结果能对模型的检验得出什么结论?能否确定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Y 都有显著影响?练习题3.2参考解答:(1) 因为总变差的自由度为14=n-1,所以样本容量:n=14+1=15因为 TSS=RSS+ESS 残差平方和RSS=TSS-ESS=66042-65965=77 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k-1=3-1=2 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为:n-k=15-3=12(2)可决系数为:2659650.99883466042ES RTSS S === 修正的可决系数:222115177110.998615366042i i e n R n k y --=-=-⨯=--∑∑ (3)这说明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很显著的影响,但是还不能确定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Y 都有显著影响。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节计算题答案1.根据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及消费者恰好花花完其收入,可以求出该人效用最大化时,购买4瓶啤酒,2瓶葡萄酒和1瓶苏打水。

2.(1)边际替代率,故当X=1时,边际替代率。

(2)X消费9单位和Y消费8单位时,总效用,所以,当X的消费量减少到4单位时,若要达到总效用20,则Y=123.(1)消费者面临的效用最大化问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和已知的效用函数,,,,因而可以求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X=30 ,Y=15。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总效用为:(3)新的均衡条件变为:和因而求得收入必须增加到,即收入增加24才能保持原来的总效用水平。

4.(1)已知效用函数的形式为,并且当效用最大化时,还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和由此求得X和Y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2)由点价格弹性计算公式得商品X和Y的需求的点价格弹性分别为:,5.(1)价格为时,消费者剩余为:(2)由(1)中结论得,当价格从变化到时,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6.(1)① 根据已知条件,在,,,的条件下,求解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X= 20 ,Y=10,总效用 U=200。

② 同样,在发生变化后,在,,,的条件下,求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为: X=20 ,Y=20,总效用 U=400。

③ 在U=XY=200,,的条件下,可求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X=,Y=,相应的收入M=。

④ 故下降的替代效应使该消费者购买更多的Y ,;同时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少的X,(为负数)。

(2)下降的收入效应使该消费者购买更多的X,(3)下降对X商品的总需求效应为0,对Y的总需求效应为10。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下)

管理会计,第三章,本量利分析(下)
5
已知:甲企业经营三种产品, 2010年全厂预计固定成本300 000万 元,各种产品的预计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等的计划资料如下 表(单位:万元)所示,假定目标利润为150 000万元。 A产品销售收入/总收入
品种 bi pxi Tcmi 率cmRi
=1 000 000/2 000 000 项目 单位变 销售收入 贡献边际 贡献边际 =50% (2)2010年企业的综合保本额=300 000/25%=1 200 000(万元) 销量xi 单价pi 动成本
1.销售量的临界值(最小值)
Vmin =
a Pb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p-b)x/P 60000 = = 2000 件 =30×5000/90000=1.67
50 20
2、单价的临界值(最小值)
Pmin =
a 60000 +b= + 20 = 32 元 x 5000
a 60000 = 50 = 38 元 x 5000
x( x c) 2 3 a0 + a1 x + a2 x + a3 x b
19
导数为零时,利润最大
[例] 假定某企业依据有关收入、成本及产销量的历史数据资料, 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式建立如下收入和成本函数式:
TR = 5.6 x 0.05x2 TC = 10 0.4 x + 0.7 x2
22
练习1参考答案
(1)保本点实物量=1584000/(40-28)=132000(单位); 保本点金额=132000*40=5280000(元) (2)销售量=(120000+1584000)/(40-28)=142000(单位) (3)销售量=[180000/(1-40%)+1584000]/(40-28)=157000 (单位) (4)新的单位变动成本=28+28*50%*10%=29.4(元); 新的固定成本=1584000+1584000*20%*10%=1615680(元) 新的保本点销售量=1615680/(40-29.4)=152422.64(单位)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引致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投资函数乘数原理总投资净投资引致投资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哪些特性?3.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4. 自发支出和引致支出的差别是什么?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6.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7.假设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解释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过程。

8.假设拟合你的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

那么,你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她的消费水平?为什么?9.简述凯恩斯消费模型和生命周期模型的区别。

110.什么是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11.简述为什么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12.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为1?13.在一个封闭基金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 d,当投资I=300,政府购买G=160,税率t=0.2,T0=0,计算:(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是多少?乘数是多少?(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3)假设投资从300增加到400,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I=300+0.2Y决定,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5)假设税率t增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是多少?14.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215.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C=200+0.9Y P,这里Y P是永久收入,而永久收入为当前收入Y d 和过去收入Y d-1的如下加权平均值:Y P=0.7Y d+0.3Y d-1。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家用汽车增长很快。

家用汽车的拥有量受到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市场价格、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汽车拥有量。

为了研究一些主要因素与家用汽车拥有量的数量关系,选择“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2016年全国各省市区的有关数据如表3.5。

表3.5 2016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等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检验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你如何解读模型估计检验的结果? 3) 你认为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练习题3.1 参考解答】: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223344t t t t t Y X X X u ββββ=++++ 回归结果如下:由F 统计量为14.69998, P 值为0.000007,可判断模型整体上显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有显著影响。

解释变量参数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0.025(27) 2.052t =,或P 值均明显小于0.05α=,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都有显著影响。

2)X2的参数估计值为4.8117,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增加近5辆。

由于城镇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有减少家用汽车的必要性,X3的参数估计值为-0.4449,表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比重”每增加1%,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0.4449辆。

汽车价格和使用费用的提高将抑制家用汽车的使用, X4的参数估计值为-5.7685,表明随着家用汽车使用成本的提高,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5.7685辆。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理论}参考答案上海商学院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理论}参考答案上海商学院

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相互比较并加总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单位称为效用单位。

3.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4.偏好:所谓偏好,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5.边际量(marginal quantity)是指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增加的量。

6.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7.效用函数: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U=f (X l,X2)式中,X1和X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水平。

8.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0.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是指消费者把既定的货币收入分配于购买不同的商品上获取最大的效用的一种状态。

在消费者均衡点上,商品的价格比等于其边际替代率,也等于其边际效用之比。

11.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2.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企业经营统计模拟参考卷

企业经营统计模拟参考卷

2010期末《企业经营统计》测试学号: 姓名:学院:专业: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正确选项有且仅有一项。

(每小题1分,共20分)1.统计报表属于()A.数据的录入 B. 数据的编辑C。

数据的存储 D.数据的利用解析:第一章P16企业数据的处理流程企业制定各项发展计划,对数据的利用,是以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两种形式获得。

故选项D 正确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企业拥有经营权B。

企业行使独立的职能C.企业具有法人资格D。

企业是非营利性经济组织解析:第一章P1 企业的特征(一)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二)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三)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主体(四)企业拥有经营权(五)企业行使独立的职能(六)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故选D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企业统计数据处理流程:()A.数据整理B.数据编辑C.数据报送D.数据存储解析:第一章P16 企业统计数据处理流程(一)数据的整理和审核(二)数据的录入(三)数据的编辑(四)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五)数据的利用故选C4.在一次指数平滑中,当时间序列长期发展趋势比较平稳时,a取值一般为()A.0。

05~0。

3 B。

0.3~0.6 C. 0.6~0.9 D. 1解析:第二章P56 a值的确定在一次指数平滑中,当时间序列长期发展趋势比较平稳时,a取值一般为0.05~0.3;当环境因素比较多或影响程度比较大时,a取值一般为0。

6~0.9;所以选择A5. 四种基本测量表中层次最高的是:()A.定名量表B。

定比量表C。

定序量表D。

定距量表解析:第二章P34 测量表四种基本量表是从四个层次对不同的变量(答案)进行测度,其中定比量表层次最高,依次下推为定距量表、定序量表和定名量表。

故选B6. 企业产品预测具体内容不包括:()A.大类产品的预测B。

单项产品预测 C.多项项目产品的预测 D.产品群预测解析:第二章P42 企业产品预测企业产品预测的具体内同有大类产品的预测、产品群预测、单项产品预测、单项内容或项目产品的预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入原稿第106页二维码扫描
第三章消费规划
(一)选择题
1.组成消费购买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
A. 购物前的准备
B. 评价购物方案
C. 选购商品
D. 购买后的活动
ABCD
2. 消费者形成了购买某种商品的动机后,会增加对有关广告、谈话等的注意来搜集信息,一般来说,获得信息的来源有()
A.经验来源
B.商业性来源
C.公众来源
D.个人来源
ABCD
3. 消费者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的内容有()
A.恰当的评估标准
B.已经存在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C.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具备的特征
D.所购商品的新旧程度
ABC
4. 消费者购买动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包括()等。

A. 生存动机
B. 享受动机
C. 发展动机
D. 惠顾动机
ABCD
5.理财规划师通常会建议客户尽可能采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以降低购房成本,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指银行根据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委托,以( )为资金来源,按规定要求向购买普通住房的个人发放的贷款。

A.储蓄存款 B.央行存款 C.公积金存款 D.派生存款
C
6.房地产投资的优势有( )。

A.可观的收益率 B.财务杠杆效应
C.所得税优势 D.对抗通货膨胀
ABCD
7. 房地产投资的劣势有( )。

A.缺乏流动性 B.需要大笔首期投资
C.房地产周期与杠杆带来的不利影响D.高风险ABCD
8.购房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
A.评估自家财产 B.确定购房的总价和单价
C.购房后家庭收支 D.购房的感受
ABC
9.影响房价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
A.区位 B.大小 C.新旧 D.来源
AB
10.房屋的期初费用包括()
A.装修费用 B.搬家费用
C.契税 D.办理住房抵押贷款时的律师费CD
11.住房抵押贷款的偿还方式有()
A.偿债基金 B.满期偿还
C.分期偿还 D.延期偿还
ABC
12.目前,商业性住房贷款可选择的贷款方式包括()
A.住房抵押贷款担保 B.权利质押贷款担保
C.第三方保证贷款担保 D.无条件贷款
ABC
13.在比较购房与租房时,理财规划师可以通过年成本法进行计算,帮助客户在购房与买房之间做出正确的决定,利用年成本法计算购房成本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BC
A.房租是否会每年调整 B.房价涨升潜力 C.利率的高低
D.政府领导人的变动 E.开发商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计算题
1.在北京市最繁华地段工作的李女士,看中一处房产。

若是租的话,房租每年租金40万元。

李女士打算要在该处住满5年。

购的话总价700万元,假设5年后售房所得为1000万元。

以存款利率6%为机会成本的计算依据。

请运用所学知识为李女士进行租房或购房决策。

答:
P=年金40万元×标准年金现值系数(n=5,i=6%)
=40(P/A, 6%, 5)
=40×4.2124
=168.496(万元)
租房的净现金流现值为-168.496万元
购房净现金流量现值应该等于5年后售房净所得的现值减去购房现值,
而5年后售房净所得的现值:
P=5年后售房所得为1000万元×标准复利现值系数(n=5,i=6%)
=1000万元×(P/F, 6%, 5)
=1000×0.74726
=747.26(万元)
购房净现金流量现值
=5年后售房净所得的现值-购房现值
=747.26-700
=47.26(万元)
购房净现金流现值为47.26万元
购房净现金流量现值远远小于租房的净现金流现值,因此购房比租房划算。

2.假设上题中的李女士采用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总额700万元,贷款期为8
个月,年利率5.2%,则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是多少?
答:利息额=700×5.2%×8/12=24.27(万元)
(三)思考题
1.如何进行购房/租房的决策?
答:(1)年成本法:购房者的使用成本是首付款的占用造成的机会成本,以及房屋贷款利息,而租房者的使用成本是房租。

购房(或租房)者在进行决策时就会比较购房和租房成本的大小,选择成本小的方案。

除此外还要虑以下因素:
①房租是否会每年调整;②房价升值潜力;③利率的高低。

(2)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考虑在一个固定的居住期间内,将租房及购房的现金流量还原为现值,比较两者的现值,支付的净现金流越小越好。

净现值法考虑居住年数,值得参考的决策标准是,如果不打算在同一个地方住3年以上,最好还是以租代购。

一个地方住越久,用净现值法计算的购房比租房划算的机会越大。

2.如何根据自己的承担能力选择大小适合、区位最适合的住宅?
首先,为避免“买房增加生活负担”这一风险,购房前,先对自家的财产做周密细致的评估,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找出相应的地段和楼盘,要比找完房子再算价钱明智得多。

其次,要根据自家财产和还款能力确定购房的总价和单价。

确定购房的总价主要看购房者可负担的首付款以及可负担的房贷总额的能力,确定购房的单价主要看购房者对房屋的区位、结构等的选择。

最后,购房后的家庭收支状况,在计算家庭收入时应侧重固定可靠的来源,如工资、银行存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家庭支出包括每月的月供、物业管理费、水电煤电话、正常生活开支、娱乐教育费用等。

据专业理财人士测算,如果购房还贷支出只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下,应该是安全的。

需要看月还贷支出占家庭月总收入比例。

大部分买房人都是贷款买房。

如果家庭月收入5 000元,每月的房款月供应该不超出1 500元。

但如果收入预期增长前景比较看好,也可以适当提高比例。

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能够负担得起的房屋总价款及相应的首付款?
答:(1)以储蓄及缴息能力估算负担得起的房屋总价
1)可负担的首付款=目前年收入×收入中负担首付和房贷的比率上限(或称为储蓄率上限)×年金终值系数(n=离购房年数,r=投资报酬率或市场利率)+目前净资产×复利终值系数(n=离购房年数,r=投资报酬率或市场利率)
2)可负担的房贷总额=目前年收入×复利终值系数(n=离购房年数,r=预计的收入成长率)×收入中负担首付和房贷的比率上限×年金现值系数(n=贷款年限,i=房贷利率)
3)可负担的房屋总价=可负担的首付款+可负担的房贷总额
4.计算贷款余额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按贷款利率计算的分期偿还款项的现值就是贷款额,这个贷款额也可以称为时刻0的贷款余额,其实就是贷款的本金。

如果借款人在某一个时点决定提前还款,不论是一次性提前偿还所有的剩余本息,还是缩短原定的平均摊还期,增加每次摊还的金额,都需要计算这个时点上的贷款余额。

因为,这个贷款余额就是一次性提前偿还所有的剩余本息的额度。

另外,这个贷款余额也是今后计算增加了的平均摊还额的依据。

如果在还款期利率发生变化,那么这个贷款余额也是计算今后新的平均摊还额的依据。

5.什么是公积金贷款?如何在商业性购房贷款和公积金购房贷款之中进行选择?
答: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为政策性住房公积金发放的委托贷款,指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本市职工,在本市城镇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以其所拥有的产权住房为抵押物,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而向银行申请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与个人住房商业贷款相比,住房公积金贷款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利率低;
(2)对贷款对象有特殊要求,即要求贷款人是当地公积金系统公积金缴存人;
(3)对贷款人年龄的限制不同不如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那么严格,没有年龄上限的限值;
(4)贷款额度大于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

后者最高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80%,而根据所购住房性质不同,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90%或
95%;
(5)对单笔贷款最高额度规定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对单笔贷款最高额度没有规定,而公积金贷款目前最高只能够贷40万元,信用等级为AA的最高不超过46万元,信用等级为AAA的最高不超过52万元;
(6)贷款的担保方式不同,商业银行贷款一般是在房产证抵押登记前采用开发商阶段性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方式,在抵押登记后采用抵押的担保方式,公积金贷款担保方式主要是当地住房贷款担保中心所提供的连带责任担保,(7)所需要费用不同,商业银行住房贷款一般需要律师费用、保险费用,而住房公积余住房贷款一般需要担保费和评估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