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PPT优选课件 (2)

合集下载

《最后一课》PPT课件(公开课)

《最后一课》PPT课件(公开课)

5、小说的情节
小说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都德
都德
共和镇初级中学 谢胜冰
•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生字、新词 2、收集作者及作品相关文学知识 3、积累有关小说的文学知识 4、理解文中内容,理清情节结构,把握小说主题。 5、掌握写作方法,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6、体会文中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对母语和 祖国的热爱之情。
• 2、“变”在学习环境
学生 最后一课前 的学习环境
开课桌、关课桌 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读书
学习环境 的“变”
最后一课时 的学习环境
拿大铁戒尺敲桌子 大声说:静一点 教室气氛:不严肃、乱、吵 教室后排:一向空着 学生: 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
老师:夹着大铁戒尺踱来踱去 教室气氛: 庄严、肃穆、悲痛 教室后排: 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表达了小弗朗士对先生的理解、同情、尊敬 对比: 和敬仰之情
• 5、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
心 理 变 化 过 程
教室后几排坐着好多镇上的人 个个都很忧愁 郝瘦老头把法语初级读本摊开 放在膝盖上 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 后一节法语课时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吃惊
诧异
难过 懊悔
• 6、韩麦尔先生说小弗朗士“可怜” 表现在那些方面?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 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 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 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 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 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教学这一课需两课时: •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 国主义情感。 • 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 为第一课时。

最后一课PPT课件

最后一课PPT课件
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Hale Waihona Puke 、郝叟老头和其他人为什么坐到教室来?
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5、交代课前情景有什么作用?
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 不平常的现象。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 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 悲愤的氛围。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 之势,预示着将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 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 “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 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 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 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3、这句话是运用了什么描写, 然后他呆
有什么作用?
在那儿, 头靠着墙
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
心理、 语言、细节描写等。
(3)小说情节的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有序幕和尾声。
(4)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小说分类按篇幅分: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4、从文章第一部分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 有为之所动。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 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 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 敌人的恨──一切环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从文章第一部分归纳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
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2024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考前指导)课件(共41张PPT).ppt

2024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考前指导)课件(共41张PPT).ppt

6点:生物钟唤醒了朝气蓬勃的你 6点——7点:大声朗读作文素材 7点到7点40:吃饭、收拾考试物品 8点25入场前:快速浏览绿皮书、易错字
8点25:你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考场
让这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带你飞!
8点25——8点45:通过回顾各板块知识要点或回忆作文喜欢的名言让自己冷静下来,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个意识
整体意识:知背景,知作者情感态度 文本意识(语境):结合前后语句 题干意识:问什么答什么
(整体意识典型高考题)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到梨花屯去》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 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 4.全诗写诗人所内外的常见之物,人、常见之情,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切动人。
• 5.本诗在用词上朴素平易,抒情委婉含蓄,虽然没有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出的恢 宏气象,但也自有不凡的格调。
• 6、白诗和刘诗都是送别之作,都表达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极富感染力。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二:主观题答题策略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 上,抓关键点。 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题干 【第二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第三步】分点作答,有总结,有分析。 注意:做题思路不明晰的时候,破局之道在: 1、翻译诗句并分析情感。 2、答题要点还可考虑形象、手法、语言等几个角度。
8点45:分发答题卡:
方案一:有横线 观察题型有无变化
方案二:无横线 用铅笔轻轻打格,可参考一行8mm,若监考老师不允许打格,不必恐慌,停止即可,不
会造成任何影响。

《最后一课》ppt课件(35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5页)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穿着漂亮的礼服
有镇上的人
没有镇上的人
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课文正是通过_______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以及__________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2、“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3、“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4、“心里挺难受的;头也不敢抬起来&”
5、“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听懂了&”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可怜的人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幼稚贪玩、不爱学习
诧异
懊悔
感到羞愧难受
细心学习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幼稚不懂事
小弗郎士的变化
热爱法语;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热爱祖国&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思想教育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三、总结写作特点
1.选材: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

《最后一课》ppt课件(51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51页)
按篇幅容量分: 长篇,短篇,中篇和微型小说。
好文档乐分享
9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和情节。
人物:小说的中心
自然环境
环境 社会环境
开端
情节
发展 高潮
结局
好文档乐分享
10
1、情节
好文档乐分享
11
好文档乐分享
12
问题一: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部分? (提示:根据地点和时间变化)
上学路上
怕迟到怕挨骂,又怕老师的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这些 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怕老师、幼稚、 贪玩、不爱学习
有自制力
我们的一切 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 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
朦胧的爱国心
铁匠对我的喊话我认为是在拿我开玩笑 强烈的自尊心
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是小弗郎 茨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
上课前,(学生们)
学生
开课桌啦啊,关课桌 啦,捂着耳朵大声背
书啦……
其他
好文档乐分享
上课前,学生们 已经都在自己的 座位上了。
教室尽头坐满村 子的人。
15
教师
平时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平时“我”会迟 到会遭老师的责 骂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好文档乐分享
今天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duó
hǎo sǒu ào
踱来踱去 郝 叟
懊悔
chéng yào shi qídăo gĕng
惩罚 钥 匙 祈 祷 哽


督学 膝头 诧异 捂
好文档乐分享

《最后一课》PPT[优秀课件资料]

《最后一课》PPT[优秀课件资料]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 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两年来,我 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阿尔萨斯地 区的百姓在这两年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法国战 败、征发人员、调集物资……一切的坏消息会状况的记录表!因 此,小弗朗士一见到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 识到“又出了什么事啦”。
这一句话,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一 开始就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因 此,后来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的穿戴有何特别? 其用意是什么?
在上最后一课时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 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 的小黑丝帽。”他穿上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 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字词注音
锯木厂( jù )
踱来踱去( duó )
督学( dū )
诧异( chà )
钥匙(

yào shi
祈祷( )

喧闹( xuān )
纵身( zònɡ )
郝叟( hǎo sǒu ) 溜冰( liū ) 强迫(qiǎnɡ) 哽住( )
ɡěnɡ
词语解释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征集民间的人力或物资。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合作探究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监狱大门” 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比喻
“钥匙”
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的语言, 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 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最后一课--课件(完美版)ppt

最后一课--课件(完美版)ppt
最后一课
当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 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多么重大。
——老舍《猫城记》
最后一课
(法)都德
2024/9/1
了解作者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1868年,长篇小 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 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 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 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品析句子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 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 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品析句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品析句子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 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
2024/9/1
活动环节
(一)理解文意 (二)评说人物 (三)探究价值
2024/9/1
理解文意 自读课文,试着给文章拟一个副标题:
一个
的故事
课文标题
最后一课
——一个阿尔萨斯省小孩的自叙
评说人物
小弗朗士
韩麦尔先生
品析句子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 心里想:“他们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 德国话唱歌吧!”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 美观,最动听;我们必须牢牢地把它记 在心里,永远要学好它。只要牢牢记住 我们的语言,就像随时拿着一把通向世 界大门的爱国的钥匙。
课后作业
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 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 一句话,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以 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6.《最后一课》PPT课件

6.《最后一课》PPT课件

小结:
语言描写
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 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 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 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 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的思想感情。
动作描写
6.“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 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
二、第二部分(7-23):最后一课 发展
三、第三部分(24-29):散学时刻 高潮、 结局
1.随着情节的发展小弗郎士的思想感 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端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怕老 师---但还能管住自己的孩子
发展
感到诧异---爱国情感萌发---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
高潮和结局 爱国情感升华---理解老师、敬
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这就意味着跟祖 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 听课的镇上的人。小说深刻地揭示了韩麦尔先生 内心的沉痛、依恋和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 的爱国主义精神。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平时
最后一课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气氛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
初步感知
1.“最后一课” 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最后的教书生涯; 最后的学习自己母语的机会
2.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情感?
•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之情;
• 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
• 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
• 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三部分?据此复述课文情节.
一、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 开端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2/16
6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duó
zhuàn
ào
踱来踱去 赚
懊悔
chéng
惩罚
qídăo
祈祷
gĕng

chà
诧异
wăn
宛转
hǎo sǒu 郝叟
2021/02/16
7
阅读文章 感知内容
2021/02/16
8
关于小说
小说的 三要素
人物(描写)
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表现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产生了 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
2021/02/16
17
“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表现了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被唤起, 开始认识到祖国语言和历史的重要。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 易,挺容易。
2021/02/16
15
这一段大量使用感叹号,这些感叹号 可以换成句号吗?为什么?
不能。
这些惊叹号表示小弗朗士对侵略者 的愤恨,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换成句号表达不出这种感情。
2021/02/16
16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 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 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 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最后一课
2021/02/16
1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2021/02/16
作者简介
作者都德
(1840——1897)
从贪玩,不爱学习
爱学习、热爱法语;
从怕老师 从幼稚不懂事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热爱祖国 ,痛恨敌人, 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 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 动力,与老师的思想感情已经沟通。
2021/02/16
18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 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2021/02/16
19
找出文中描写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句子, 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别上学了,去玩玩; 比分辞用法有趣多了
幼稚,贪玩, 不爱学习。
万分难过 多么懊悔
为说出分词用法, 愿付出任何代价
爱国意识觉醒,认 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产生了学好祖国语言 的责任感
我觉的我从来没有 这样细心的听讲过, 今天听讲的全都懂
爱国情感升华,化为 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 愿望和巨大动力。
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021/02/16
9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3)找出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表 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021/02/16
10
文章结构
小说以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
(开端) 第一层:上学路上(1—6)
第二层:上课之前(7—10)
幼稚,贪玩,不爱学习,怕提问,想逃学。
2021/02/16
14Βιβλιοθήκη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 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 戒尺。” 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小弗朗士什么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1. 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 2. 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痛苦; 3. 对过去逃学的懊悔; 4. 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
2021/02/16
20
无忧无虑 不想上课
忘不了祖 国语言、 热爱祖国
2021/02/16
感觉出事 感到诧异
难过、懊悔
痛恨 敌人
细心听讲
21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
心理活动

2021/02/16
懊悔、 憎恨
22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 什么变化?
上课前,害怕提问,决定逃学。 到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肃静,感 到诧异。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 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 从前荒疏学习而悔恨。
2021/02/16
4
简介时代背景
普法战争是法国为了自己在 欧洲的霸主地位不受正在统一中 的普鲁士的动摇,先发动了这场 干涉他国内政的非正义战争。在 不到两个月,被普鲁士大败。法 政府实施卖国政策,才将阿尔萨 斯与洛林割让给普鲁士,还赔款 50亿法朗。
2021/02/16
5
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 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 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 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发展)
第三层:上课经过(11—24)
(高潮) (结局)
第四层:宣布下课(25—30)
2021/02/16
1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 课思想感情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2021/02/16
12
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 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
2021/02/16
13
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 外去玩玩吧;比分辞用法有趣多了
法国作家
主要作品:短篇小 说《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
2
2021/02/16
走近作者
阿尔封斯 ·都德 (1840—1897 ),法国 作家,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 “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创作了 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 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 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3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 第二年 ( 1871 年)。1870年 爆发了普法战争,普军入侵法 国,对法国人民来说,战争就
属于反侵略的性质。
在祖国危急的关头,爱国主义热潮高
涨。都德也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予他新 的创作源泉,人民反侵略的精神给予他强 烈的感染,这使他写出了著名的爱国主义 的短篇作品《最后一课》。
2021/02/16
23
什么原因使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 大的变化?
由于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深深眷念。 由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 沉痛心情和爱国氛围的感染、影响。
2021/02/16
24
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试结合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分析)?
2021/02/16
25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