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汇报
关于黄河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河文化的调研报告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之一,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入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实和知识,并将在本报告中进行详细介绍。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中华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黄河流经的地区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人们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黄河流域的居民逐渐形成了农耕社会,并创造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文明。
他们掌握了种植作物、养殖牲畜、制造陶器等生产技术,并建立了初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黄河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河流域的遗址。
在调研过程中,我有幸参观了河南轩川的二里头遗址和陕西渭南的夏县大河院子遗址。
这些遗址展示了古代居民的住房、祭祀场所、墓地等建筑和宗教活动的痕迹,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黄河文化还表现在古代人们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
据历史记载,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诗歌和音乐的发源地。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黄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常常在春耕、秋收等重大节日或庄严的仪式上合奏古乐,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这些古乐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唱。
此外,黄河文化还是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刻写在龟甲、兽骨等材料上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这些甲骨文中包含了当时人们的祭祀、医疗、军事等方面的记录,不仅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居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建立了初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黄河文化还表现在古代人们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并成为古代文字的发源地之一。
通过对黄河文化的调研,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黄河文化传承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和总结黄河文化传承的历程。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黄河文化传承进行总结发言。
一、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早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
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再到汉唐盛世的文化繁荣,黄河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黄河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
物质文化方面,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孕育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筑风格和工艺品。
精神文化方面,黄河文化崇尚道德、仁爱、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团结互助等精神。
制度文化方面,黄河流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
民俗文化方面,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都充满了浓厚的黄河文化特色。
三、黄河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黄河文化传承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黄河文化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连接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精神纽带。
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团结。
其次,黄河文化传承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提升民族自信心。
再次,黄河文化传承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传承黄河文化,可以汲取其中的优秀元素,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四、黄河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国在黄河文化传承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是加强黄河文化保护。
通过立法、规划、政策等多种手段,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黄河文化的传承。
黄河文化知识

黄河文化知识黄河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重镇。
它是由黄河中游地区原始社会的先民所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黄河文化的知识介绍。
一、历史背景黄河文化起源于中国东部的中原地区,时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最初的居民是以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后来进化成了农民社会。
随着古代王朝的兴衰交替,黄河流域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黄河文化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新石器时代、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
二、文化特点1、农业文明:由于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
文化源自农耕,社会发展始于农业。
农业带来了歌舞、音乐、礼仪等方面的发展。
2、青铜文化:古代黄河流域地区因繁盛的商贸活动而发展出了丰富的青铜文化。
青铜器作为一种象征权力与荣誉的尊贵物品,在黄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文字系统:黄河流域的先民也是最早创造文字的人们之一。
其中甲骨文是中国最早、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国文字的最早形式。
4、传统艺术:黄河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文化。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都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些艺术形式都在历代各个王朝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发展。
5、诗歌文化:古代黄河文明的诗歌经典对中国文学特别是汉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离骚》、《楚辞》等诗歌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也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卓越的贡献。
三、文化遗产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曲阜的孔庙和孔府、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等。
这些古建筑和文物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可贵遗产。
四、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是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例如将黄河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张家川文化旅游区、刘家峡水利工程遗址、巴山夜雨遗址等的保护和修复、形成“黄河文化大道”,以及创设黄河文化节等重大活动,都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内容初稿

摘要: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黄河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文化精神的内涵,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弘扬,以期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一、引言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巨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摇篮,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
黄河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河文化精神的内涵1. 勤劳勇敢: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艰苦,但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拼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2. 团结协作:黄河文化强调团结协作,倡导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
在黄河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抵御外侵,共同发展经济,共同建设家园,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进步的精神品质。
3. 勤俭节约:黄河文化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在黄河流域,人们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对于培养新时代的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 勤于思考:黄河文化注重智慧,倡导勤于思考。
在黄河流域,人们善于总结经验、传承智慧,这种勤于思考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5. 崇尚和平:黄河文化倡导和平共处,反对战争和暴力。
在黄河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精神风貌。
三、黄河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1. 教育传承:将黄河文化精神融入教育体系,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
2. 文化传承:加强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黄河文化作品。
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提高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度。
黄河文化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黄河文化公园建设情况汇报黄河文化公园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之一,自2018年启动以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下面将就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黄河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已经完成。
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充分考虑了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力求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现代气息和旅游吸引力的公园。
规划设计中包括了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生态保护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游览选择。
其次,黄河文化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作为一个大型的文化公园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
目前,公园内的道路、照明、排水等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完善,为后续的景观建设和文化展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推进公园内的停车场、卫生间、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便更好地接待游客和提升游客体验。
再次,黄河文化公园的文化展示和景观建设也在积极进行中。
在公园内,我们将展示黄河流域的丰富文化遗产和历史沿革,通过文物展览、文化表演等形式,向游客展示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还将在公园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如仿古建筑、园林景观等,为游客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
最后,黄河文化公园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在全面展开。
在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如新闻媒体、社交平台、旅游展会等,积极宣传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情况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的来说,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希望黄河文化公园能成为展示黄河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的重要窗口,为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河文化的简介

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在黄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诞生了夏、商、周等历史上著名的王朝,形成了独特的礼乐制度、文字系统、祭祀仪式、神话传说等文化遗产。
黄河文化也是多元的,它包含了黄河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多样化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开放精神。
黄河文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黄河文化是以农耕为基础的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出现农业生产和定居聚落的地区,也是中国最早出现国家和城市的地区。
农耕文化为黄河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结构,也塑造了黄河人民勤劳、朴实、坚韧、创新的性格。
- 第二,黄河文化是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文化。
黄河人民崇拜自然,认为天地万物有灵,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他们通过祭祀、占卜、祈福等方式与自然沟通,寻求天意,顺应时令,保护生态。
他们也通过建立王朝、制定法律、实行礼乐等方式与社会和谐,维护秩序,促进发展。
- 第三,黄河文化是以正统观和大一统观为理想的文化。
正统观是指认为中原地区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和标准,其他地区和民族都应该效仿和服从中原的观念。
大一统观是指认为中国应该实现国土一统、政令一统、民族团结、文化和谐的观念。
这两种观念源于夏商周三代建都在黄河中游地区,并继承发展了尧舜禹时代的邦国联盟制度。
这两种观念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 第四,黄河文化是以理性人文为基因的文化。
理性人文是指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德治国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
这种基因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儒家思想的兴起。
西周礼乐制度把礼制与德治相结合,实现了天命与德治、天命与民意相结合的辩证统一。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以中庸之道调节矛盾,以和合之理化解冲突。
黄河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等价值理念,也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精神品格。
弘扬黄河文化发言稿范文

弘扬黄河文化发言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弘扬黄河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
弘扬黄河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我们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元素。
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其次,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精神。
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好黄河文化的精髓,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使之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使黄河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光彩。
最后,我们要不断创新,推动黄河文化的当代表达。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更应该将黄河文化与当代社会和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载体,将黄河文化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它的魅力,使之成为我们当代社会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资源。
弘扬黄河文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让我们共同努
力,为弘扬黄河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谢谢大家!。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二)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下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617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
现行河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改道而形成的,流经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济南、滨州、东营7市,含25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
在山东境内,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延伸、和流路的摆动、改造,形成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并在继续填海造陆。
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
九曲黄河流入大海1.黄河古迹文化遗存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老的齐鲁文明.在黄河两岸,包括地上和地下,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使黄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地与城邑。
古时的菏泽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沿用至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在已发现的8座龙山文化城址中,聊城茌平县教场铺、景阳冈龙山文化城为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是诸侯国必争之地.今境内仍存孙膑用兵的马陵道、迷魂阵遗址及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遗迹;聊城最早的城址聊古庙,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为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北魏时聊城故。
新石器时代的滨州、东营古文化遗存主要有滨城区卧佛台遗址、惠民大郭遗址、邹平丁公遗址、鲍家遗址、博兴利城遗址、曹家遗址、村高遗址、阳信小韩遗址、广饶傅家遗址等。
文物与名胜.早在旧石器时代,德州已有精美的黑陶器物;历史上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禹疏九河,其五在德”,禹疏九河的九条河有五条在德州境内,德州城南的禹城县也因此而得名。
在聊城地青州龙兴寺北魏贴金彩绘佛立像区出土的仰韶文化前期的双唇口小口瓶、双唇口细颈壶、弇口浅腹红锛顶残片,仰韶文化晚期的有肩石铲等器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唐固河汉墓群中出土的绿釉陶楼,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聊城光岳楼中遗存的清康熙帝、乾隆帝的诗刻及清代状元傅以渐的手迹,山陕会馆中尚存的12幅古代镌刻楹联等等,均为稀世之宝;全市尚存塔、楼、庙、寺、碑、亭、墓等名胜古迹500余处,建于宋代的铁塔,是中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是中国尚存的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是中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为海内之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南 孟津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 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 国东西,流域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的忧患及 成因分析
黄河水污染回潮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 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 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 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 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 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 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 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就是雄鸡心脏的 动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历史。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将 近752443平方公里,与上千条支流和溪川相连,犹如无数的毛细血管,源源 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炎 黄子孙如滔滔黄河之水在不同的领域引领着时代潮流,也以不同的方式诉说 着黄河昔日的荣光,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修筑堤坝,疏通河道
河口
孟津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渤海 流经地形区:
黄河的忧患(过)及治理
上游 荒漠化严重
——还草还林,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 利枢 纽工程,引水灌溉。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 下游 “地上河”,洪水、改道
——加筑堤坝、疏通河道、引黄淤灌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悬河)
泥沙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 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 结构松散,很容易受到侵蚀和崩塌, 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 黄河。
今日的黄河
今日的黄河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 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 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 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 水土流失。
断流 ——节约用水、水量调度 凌汛(上下游)
——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前 景 与 展 望(1)
• 修建水利枢纽,控制水量和沙量: 1957开始兴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 此工程可控制黄河下游水量的89%和沙 量的98%,使治沙和防洪并举,还可发 电、灌溉等,取得综合经济效益;另一 座重要防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 程正在建设中。二者联合使用,可使黄 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 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 到千年一遇。
黄河流经9个省,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 字,又隐隐的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 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 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 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 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 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三门峡大坝出水口处的水质污染十分严重
摇篮
-----黄河
气候 温暖
森林茂 密
土地 肥沃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黄河变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成了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是 总重量达十六亿吨,其中十二亿吨被 搬到了大海,四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 道中。
今日的黄河
黄河清了,大 地绿了,我们的地 球又充满生机了!!
治理方案
1.坚持以牧.林为主。 2.合理规划利用土地。
3.大量兴修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的奉(功)
1、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5月—6月
2月—11月
上 游 峡 谷
上游水电站
自然因素
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 降水集中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 毁林毁草
——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
黄 河“ 地 上 河”
中 下 游 水 利 枢 纽
三门峡
小浪底
河南/山西
70年 代 断流长度千米 断流时间天 断流起止月份 135 9
80年代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79 11 683 121 —— 133 704 226 —— 137
——还草还林
前 景 与 展 望(2)
• 治理黄河新设想:挖沙降河,悬河入 地——每年在黄河口挖取泥沙,降低 河口段河床,这样中下游河道的积沙 就会被水冲移而下,使整个中下游河 床逐年降低。只要每年挖沙不止,30 年后黄河中下游河道积存的大约60亿 立方米的泥沙就会被冲走,世界著名 的“悬河”就可能变成地下河。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壶口瀑布
资料:“痛苦的记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 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 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 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南下,冲进淮河, 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 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 变成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