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合集下载

黄河文化有哪些内容

黄河文化有哪些内容

从空间分布上看,黄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黄河文化包括今天黄河干流流经的九省区,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四川、山西、山东。

而黄河在历史上改道频繁,干流曾流经的区域范围更为广大,广义的黄河文化还应包括北京、天津两市以及安徽、江苏两省。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难以从单一向度总结其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从考古学文化、区域文化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

从考古学文化上看,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最为发达。

由于绵绵黄河水的滋养,肥沃黄土的承载,加以适宜的气候,黄河流域非常适宜人类生存,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文化见证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展现中华民族迈向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黄河文化可分为上游的萨拉乌苏文化、水洞沟古文化等旧石器时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跨越中下游的西侯度文化、蓝田文化、大荔文化、匼河文化、丁村文化、灵井许昌人文化遗存等旧石器时代文化,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下游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

从区域文化上看,以中原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最为厚重。

黄河文化包括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陇右文化、河套文化,黄河中游的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

大约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胚胎在华夏大地各处萌生,恰如“满天星斗”,但由于种种原因,诸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都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

只有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中原腹心河洛一带,文明的胚胎在适宜的环境中得以萌芽、抽枝、开花,呈向心结构的中华文明的“重瓣花朵”,凭借中原地区花心的不断绽放而得以盛开,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从文化属性上看,以农耕文化最为灿烂。

黄河文化包括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丝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海洋文化。

九曲黄河,蜿蜒万余里,把流经地区的各种样态的文化串通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黄河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黄河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黄河文化包括哪些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从青海高原奔腾而下,在中华大地上流淌五千多公里,并在中下游地区形成了宽广、美丽、富饶的冲积大平原,为黄河文明和文化的诞生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

大约一万七千多年以前,华夏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劳动,创造了辉煌的黄河文化,在吸纳各地区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直根系,历经五千年而不衰,一直绵延至今。

一、从考古角度划分,主要有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1、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彩陶的大量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

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

2、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混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共发现遗址约IOOO多处,经较大规模发掘的典型遗址有10余处。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仰韶文化的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岗诸文化(有人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文化),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庙底沟二期文化。

关于黄河文化的成果概述

关于黄河文化的成果概述

关于黄河文化的成果概述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基石,历经数千年积淀,产生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从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诞生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诸多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孕育了早期农业文明与社会分工。

其中,诸如粟作农业的兴起、天文历法的初步发展、城市与礼仪制度的雏形均彰显了黄河文化深厚的底蕴。

至夏商周时期,黄河文化更是奠定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基础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诸如青铜铸造技艺、文字书写系统等方面的成就显著。

近代以来,黄河文化仍不断传承与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文化的简介及资料

黄河文化的简介及资料

黄河文化的简介及资料
黄河文化是指在黄河流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其文化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

黄河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演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黄河文化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六盘山、二里头、龙山、安阳殷墟、崧泽、珠山等,这些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丰富多彩,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反映了该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黄河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如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河文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黄河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文化的陶瓷、青铜器等工艺品曾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到欧洲、非洲等地,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黄河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演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1 -。

传承黄河文化主题课件

传承黄河文化主题课件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 感,激发民族团结和凝聚 力。
文化交流与互鉴
推动黄河文化与世界其他 文化的交流互鉴,增进国 际社会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和认同。
培养文化自觉
引导人们认识和了解黄河 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
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民族认同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 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 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艺术价值
黄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 审美意蕴,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水 平和艺术修养具有积极作用。
02
黄河文化的核心元素
黄河民俗文化
黄河民俗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 和民间活动。
学术研究
加强黄河文化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 其内涵和价值,为黄河文化的传承提 供学术支持。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黄河文化,提高公 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黄河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组织举办黄河文化国际论坛、展览等活动,邀请国际友人参与交 流,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加强跨国合作项目
推动黄河文化相关机构与国外合作伙伴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 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
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黄河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 的人才,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激发文化创造力
鼓励在传承黄河文化的基础上进 行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借助科技手段和现代传播方式, 推动黄河文化产业升级,提高文

黄河文化知识

黄河文化知识

黄河文化知识黄河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重镇。

它是由黄河中游地区原始社会的先民所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黄河文化的知识介绍。

一、历史背景黄河文化起源于中国东部的中原地区,时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最初的居民是以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后来进化成了农民社会。

随着古代王朝的兴衰交替,黄河流域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黄河文化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新石器时代、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

二、文化特点1、农业文明:由于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

文化源自农耕,社会发展始于农业。

农业带来了歌舞、音乐、礼仪等方面的发展。

2、青铜文化:古代黄河流域地区因繁盛的商贸活动而发展出了丰富的青铜文化。

青铜器作为一种象征权力与荣誉的尊贵物品,在黄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文字系统:黄河流域的先民也是最早创造文字的人们之一。

其中甲骨文是中国最早、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国文字的最早形式。

4、传统艺术:黄河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文化。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都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些艺术形式都在历代各个王朝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发展。

5、诗歌文化:古代黄河文明的诗歌经典对中国文学特别是汉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离骚》、《楚辞》等诗歌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也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卓越的贡献。

三、文化遗产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曲阜的孔庙和孔府、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等。

这些古建筑和文物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可贵遗产。

四、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是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例如将黄河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张家川文化旅游区、刘家峡水利工程遗址、巴山夜雨遗址等的保护和修复、形成“黄河文化大道”,以及创设黄河文化节等重大活动,都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河文化对学生的作用

黄河文化对学生的作用

黄河文化对学生的作用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增强民族自豪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学生通过了解黄河文化,可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培养文化自信: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黄河文化,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拓宽知识面:黄河文化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通过学习黄河文化,可以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4. 培养创新精神:黄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学习黄河文化,可以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塑造良好品德:黄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孝道等。

学生通过学习黄河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品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总之,黄河文化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黄河文化,让他们在感受黄河文化魅力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黄河文化的概念

黄河文化的概念

黄河文化的概念
黄河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主体之一,从上古至今,中华文化和文明以黄河流域为其表演与演进的空间舞台之一。

它既包括今黄河流经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域的文化,同时也涵盖历史上因黄河改道而流经的地区,如河北、天津、北京、安徽、苏北等地域的文化。

黄河文化具有厚重深邃的特色,形成与长江文化轻盈空灵不同的文化形态。

它蕴含的“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

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地域,诞生了关于伏羲及炎黄二帝等华夏始祖的传说,并流传至今,缔造成炎黄子孙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根亲观念。

“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黄河流域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向往的根脉之地。

黄河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特点,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开放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

在早期中国,得益于黄河流域优良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黄河流域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这一地区。

黄河文化是中国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其发展从未间断过,从而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系统。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形成地之一,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绝大多数都建立在黄河中下游的东西轴线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文化影响力班级设备1031姓名李鹏鹏学号 ************指导老师郗利琴目录1.摘要2.关键词3.挖掘黄河文化旅游内涵4.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品位5.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6.提高黄河文化发展力7.参考文献黄河的文化影响力【摘要】美丽的黄河,在美丽着中国,也在美丽着世界,就这样默默地、无声无息地向巨人展示着悠悠黄河文化,孕育出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关键词】黄河文化旅游郑州“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省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任务。

中原崛起是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必须靠河南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的合力。

人们多年来习惯于说“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当我们在为“河南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经上下五千年”而自豪不已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要把昔日的灿烂变为今天的辉煌。

郑州作为中原崛起的城市之一,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全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郑州黄河作为国内九个黄河地域之一,由于其地处中原,“郑州黄河”更具有吸引力,郑州黄河的“悬、浊、荡、阔”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大禹塑像、“哺育”、象苑、黄河民俗风情苑、黄河碑林以及以炎黄二帝巨塑为主题的“中华炎黄坛”工程,构成了展示黄河文化的系列内容。

郑州黄河文化如此醇厚,那么怎样弘扬黄河文化,如何利用黄河文化凝聚华人的向心力,提高黄河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中原崛起中郑州如何起到龙头作用,树立郑州的良好形象,增强黄河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黄河文化旅游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区是旅游的依托。

离开文化谈旅游,只能走马观花;离开旅游谈文化,只能纸上谈兵。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旅游离开了文化,算不上真正的旅游;文化离开了旅游,只能是单调的文化。

只有旅游依托文化,旅游才能如虎添翼、名扬遐迩。

只有文化和旅游结合,文化才能进一步得到弘扬。

有了景区,就有了旅游,但不一定就有了文化。

因此,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成为所有景区要开发的重要工作和内容之一。

以“河”为媒,以“游”为介,加大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全方位展示黄河的迷人风采,是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加快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郑州市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国家森林公署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大观和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有伏羲山、环翠峪、轩辕黄帝故里、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14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28项。

丰富的地上旅游资源让郑州名扬全国,让河南闻名世界。

这些都是以黄河为主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都有着浓厚的历史内涵可以发掘。

可以以黄河为主开发黄河文化内涵,在合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将黄河文化资源开发成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

特别要加大对炎黄文化、嵩山少林文化、商文化的开发力度,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提炼打造文化品牌、文化产业,丰富产业体系,让黄河文化成为郑州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郑州的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二、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品位现代考古学证明,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历史过程,北起大兴安岭,南到珠江上下,无论是黄河两岸,还是长江南北,都留下了众多的我们先祖生活、生产的足迹,正是这些密若繁星的文明之火,汇成了中华文明的滔滔巨流,也就是目前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中华文化“多源一体”的发展过程。

就我国进入近代以前的历史而言,文化主体应是我们的先民们依托黄河所创造的文化,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黄河文化。

经过多年努力和开发,河南的黄河文化旅游向国内外游人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如歌、如诗、如画的黄河风情,生态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迎合了游客求真、求奇、求知的消费需求,并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块金字招牌。

作为历史文化的黄河文化,应精心打造黄河旅游业的文化品牌和黄河历史人文资源品位,以迅速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黄河自古就有“中华民族的摇篮”之说,伟人毛泽东也曾在黄河指点江山。

那么游人来黄河看到的应该是什么呢?看到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人为全世界谱写的文化历史。

其实,黄河的内涵远不止此,伟人毛泽东游览黄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话题,我们应该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让游人看到黄河就想起伟人毛泽东,想起1952年毛泽东主席登上郑州黄河南岸的小顶山视察黄河,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我们要将与之有关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提炼出来,让更多的中华儿女感受这种精神,感受黄河文化的真正内涵。

三、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文化又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才能有效占领国际文化市场,赢得国际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发挥其国际影响力。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黄河历来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种母文化发扬光大,怎样才能把黄河文化提升到生产力的高度呢?1.用全局的观念充分认识黄河文化的联系性(海外华人提到黄河就想到了中国,国内人士提到黄河就想到了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持续性(海外华人众多,另外每年都有客家人到河南拜祖认宗,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力量),并提高到新的高度去认识,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黄河文化,发挥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增强黄河文化对全球华人的凝聚力,提高河南旅游文化的内涵。

2.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必须克服偶发性、个别性、低档性等弊端,而要成为社会性、持续性、规范性、系统性,并向高层次全方位发展。

黄河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挖掘是其开发的前提,没有这样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开发后的产品就不能具有高档次,必须由各个方面的专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使开发工作扎扎实实,更具科学性。

比如说以炎黄二帝巨塑为主体的“中华炎黄坛”开发建设就是黄河文化的典型。

3.黄河文化的优势,在以往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文化优势,河南应该在发展工业、农业、商业的同时,加大对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抓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在抓经济,也就是在发展生产力,提到政治的高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四、提高黄河文化发展力世界范围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又越来越表现出生产力的特征。

作为黄河文化,他不仅具有历史性,更具有时代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那么,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快,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要解放和发展黄河文化的生产力,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发展黄河文化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坚持发改革开放统揽旅游业发展的全局,坚持将旅游业当作经济产业来办。

二、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

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特别明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黄河文化作为河南的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着很大的容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政府大力倡导这种民族文化,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各种产业才会更快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

“大黄河之旅”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说明了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大黄河之旅切合市场规律,符合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

四、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方面,旅游行业今后要更加自觉地走在前列,因为旅游业比任何行业都更信赖自然、人文环境的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旅游业自身。

五、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旅的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旅也是管理和治理旅游业的基本方略,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六、是正确实施产业定位,搞好旅游创意策划、旅游形象与产业定位,是旅游业能否获得大发展的关键。

在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大力扶植培育的同时,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特点突出黄河文化特色浓郁这一优势,我们将“黄河文化”作为郑州旅游业的主要内涵,围绕“河、文、古”作大文章。

河:即黄河,搞好黄河风景名胜区重点项目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文:开发民俗文化、市井文化、食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古:即发挥商王朝历史悠久优势。

七、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虽然几年来各个景区的基础建设和接待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和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八、是大力推进客家文化研究,宣传吸引广大客家人来河南。

据称目前客家人有近一亿之众,几乎赶上英、法两国人口之和,而且分布在国内南方各省、港、澳及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其中多有政坛揆要、企业大腕、文化泰斗。

他们对中原有极强烈的故土情结。

“煌煌祖宗业同,永情河洛间”远非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可与之比。

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客家文化研究,吸引千百万客家人、客家人团体来河南寻根祭祖、观光旅游,这是一支重要客源,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黄河向世界展示着他的美丽。

这句话因为承载了太多责任、理想、热爱而显得凝重。

我们期盼黄河、期盼黄河文化照亮全国,照亮全世界。

五、参考文献任燕.《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尹燕.《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保护母亲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