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姿势文化的深远关系?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时,

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答案补充

半坡文化

黄河一直都被中国人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实长江流域的文明可能比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更早,但因为没有被直接延续下来,所以就被世人所遗忘了。

在黄河流域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址,与之相反,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古遗址却不多,这可能与南方高湿高温的气候有关。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分布的是印纹陶文化。印纹陶文化与南方的百越文化关系密切,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印纹陶文化在南欧(如巴尔干半岛)也分布较广。除此之外,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还分布有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文化在中亚分布较广,与中亚相邻的新疆也属细石器文化,所以中亚的细时期文化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之间有没有联系,还需进一步考证。

答案补充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长江黄河流域

. 一、长江流域 材料1 长江流域图见地图册P97及P177 材料2 长江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上海11个省区市。流域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长江流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中国的七大流域中居首位,约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34%,另外,淡水面积、水运资源等均居全国之冠,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按照水文、地貌特点,可以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青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渐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尤其是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③下游段。水深江宽,是我国著名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 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的自然背景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自然资源: 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迅速 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以 _武汉___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 _重庆___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农业 ______ ,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4、三峡工程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效益:________(首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姿势文化的深远关系?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最新长江黄河流域地图简洁版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支流中以汉江为最长。干流以北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有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2,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三字经 小学生行为三字经 1.守纪律循秩序爱集体摒私欲讲文明有情趣 2.排路队紧跟随快静齐守交规保平安把家回 3.讲卫生防病症勿乱扔桌椅整勤保洁体质增 4.广播操很重要天天练身体好雏鹰飞长空翱 5.眼保健莫等闲坐姿正内心恬穴位准不可偏 6.绿化带人人爱多呵护别踩摘草青青花常开 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 新世纪,好儿童。懂礼仪,讲文明。见老师,要鞠躬。先问好,口齿清。 体端正,貌真诚。面带笑,声含情。尊师长,爱园丁。为子弟,获先生。 如父母,岂敢轻。升国旗,要庄重。穿校服,要洁整。昂起头,挺起胸。 齐肃立,怀崇敬。须知道,旗色红。是烈士,血染成。好传统,经继承。 唱国歌,气势雄。声刚健,血沸腾。爱国心,油然生。进校门,正仪容。 与年龄,要适应。穿衣服,求洁净。饰脸面,禁丹青。切莫留,怪发型。 集会时,注意听。该鼓掌,莫懈松。小动作,万不能。办公室,师办公。 若有事,莫匆匆。轻敲门,恐扰惊。上课前,听铃声。进教室,应肃静。 回座位,坐如钟。听讲课,要聚精。提问题,要谦恭。同学间,情意浓。 是伙伴,是友朋。是姐妹,是兄弟。应互助,莫嘲讽。齐努力,同用功。 下课后,搞活动。打与闹,都不行。踢踢毽,跳跳绳。打打球,吹吹风。 笑呵呵,喜盈盈。兴冲冲,乐融融。百花园,春潮涌。新气象,日蒸蒸。 新世纪,好儿童。懂礼仪,讲文明。敬父母,爱家庭。养育恩,记心中。 对父母,要温恭。父母病,要侍奉。父母言,要聆听。孺子心,赤子情。 如火热,如月明。小皇帝,惹人憎。小公主,人不疼。小主人,人人称。 做家务,爱劳动。帮父母,把家撑。不能做,寄生虫。祖父母,应敬重。 敬老人,好家风。家若和,万事兴。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评价 摘要: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极具重要战略地位,但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本文从黄河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角度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价,以便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实现供需的协调平衡,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水质开发利用展望 一、引言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中国人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与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称世界四大文明之河。 黄河是我国极具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条河流,它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横跨我国的西、中、东部,奔腾的黄河水贯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市自治区,并最终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流域面积达752443km2,占国土面积的8.3%。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m,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沿途汇集了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如湟水、洮河等在其上游,由于下游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所以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流域平均径流量5.8×1010m3,在国内河流中位列第八位,仅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2%,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中等城市的供水任务,为流域内外广大城市和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理论进展 1、黄河流域水资源数量评价 黄河总体来说是一条水资源相当贫乏的河流,且面对着水资源总量紧缺的严峻局面。但由于其径流时空分布、河道控制工程和沿河区域特点等因素的复合状况相当复杂,各河段水资源的丰度、可靠程度和利用潜力都是有巨大差别的。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干旱,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

一、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环境问题和对策 1.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2.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优势:①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利于农业发展; 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国内外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 (2)突出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②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B 两地区是长江水能资源集中的区域,也分别是西电东送中线工程和南线工程的配套重点开发地区,试分析A 、B 两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 (2)B 地区是一个资源极丰富的地区,除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重要的资源还有________资源,此外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也相当丰富。 (3)从水系特征上分析,正常年份长江洪水灾害较少的原因。 (4)试分析“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两地区地处地势的阶梯交界处(第一、二,第二、三阶梯之间),河流落差大;②两地区均有丰富的降水和发达的河流水系,流量大。 (2)旅游 生物 矿产 (3)支流多,南北分布广;正常年份,受雨带移动的影响,长江南北支流及其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 (4)具有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冬季不结冰的水文条件,具有江阔水深的河道特征 沿途是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大

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收集资料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0年8月

目录 前言 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4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8水资源质量特点........................................ 10重要水事.............................................. 11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

前言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导游词范文3篇

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导游词范文3篇 老虎山原名独耳龙山,地图上标注的正式名字是陶山,位于蚌埠市南郊(今光彩大市场东南侧),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三公里,可当地人都叫它为老虎山,有人说因为它形状象卧虎,因此得名,也有另外的说法。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老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各位女士、先生们: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海遗址群”组成部分之一——老虎山龙山文化早期人类聚居遗址。你看,半穴房屋,环山而筑,外围城墙,壁垒森严,一派古国风貌。该遗址1982年始开掘,现已发现认定文化遗存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古石墙南北长370米,东西宽330米。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石墙防护体系之一,它标志着凉城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已进入了初具规模的城市王国时代。遗址内先后发掘房址60多座,灰坑21个,墓葬4座,出土陶器200多件。 石器和骨器陈列在考古室内。一个居室、一件文物,虽说形态各异,色彩不一,但犹如原始彩电,在述说着梦幻的故事。此处遗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喜爱中华文明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您下次再来凉城做客。 老虎山原名独耳龙山,地图上标注的正式名字是陶山,位于蚌埠市南郊(今光彩大市场东南侧),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三公里,

可当地人都叫它为老虎山,有人说因为它形状象卧虎,因此得名,也有另外的说法。 老虎山公园始建于1980年,公园建成后,因其人文历史和园林风景成为集宁市一处著名的风景区,闻名区内外。不仅是本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是游客观光的风景胜地。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集宁市又投资对虎山、白泉山公园进行改造建设。改造后的老虎山、白泉山公园占地共公顷;建设期总投资5600多万元,建成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新的老虎山公园总体共设九个区,它们分别是:大门瀑布区、纪念碑区、植物园区、虎石区、虎山游乐区、赵家大院、老潭区。冯将军林和老城遗址。大门瀑布区为大型山石瀑布景观,水从20米高处倾泻而下,形成大型瀑布景观。纪念碑广场为林荫广场,栽有大树、樟子松、油松等。植物园区设7处景观,分别布置在纪念碑周转以四季之景:虎山春色、百花争艳、虎山秋色、冬雪松林及桃花园、香花园、相思园,以寄托后人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 老虎石周围增加塑石配景,老虎洞重新改造恢复原貌,并在洞前设有贺龙战役纪念馆及雕塑广场。在虎山南边的空地上,建有一处大院,名为赵家大院,在院的入口处设碑,记载赵家大院始于1898年,集宁建成于1931 年等历史变迁之事。与赵家大院相邻的是虎山游乐园,它位于虎山公园的西南大门,附近就是居住区,便于附近居民就近游玩,同时又与赵家大院形成餐饮、游乐一条龙旅游体系。在与老虎山南边相对的小山上,有龙潭,龙潭内设有龙喷水雕塑喷泉,龙潭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docx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回顾历史这条母亲河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喜几多忧,曾几时黄龙肆虐,倾吞粮田,自新中国诞生,这条孽龙才被勤劳的治黄人扼制在九十八湾故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欢乐,引黄灌溉滋润良田、补充水源托起一座座新兴的城市,然而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之后,已很难满足不合理超负荷的用水。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岸引水急剧增加,由此发生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错纵复杂的各种水事矛盾,如何使用有限的黄河水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如何在黄河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一、黄河水资源的管理现状 1.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 198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在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对全河水资源进行了宏观分配,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1997年起黄委开展了不同来水年份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 定工作,编制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分配到年内各个月和不同来水年份的水量分配。 2.取水许可管理 实施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2002年黄委制定并颁发了《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审批的取水总量,扣除回归黄河干支流水量后的耗水量不得超过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的水量指标。这在我国流域取水许可管理中尚属首次。根据水利部、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黄委还开展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从黄河取水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论证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建设项目用水、提高取水许可审批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3.黄河干流水量实时调度 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黄委分别于1992、1996、1997年实施了3次远距离调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黄委成立了专门机构并于1999年3月开始对黄河干流部分河段实施调度。 根据《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规定,黄河水量调度总的原则是: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总的调度思路是:国家统一分配水量,流量断面控制,省(自治区)负责用水配水,重要取水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业分

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业分层 测评 第2节(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2016·宿州调研)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两条河流都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地质不稳,工程建设质量低 B.科技水平低,设计不准确 C.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 D.地震多发,大坝毁损 2.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导学号:78470127】A.科技水平提高,核电成为该国主要能源 B.地势低平,水能资源不足,水电成本太高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该国对生态环境问题非常重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乙图图示区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淤积,水库库容减少,从而影响使用寿命。第2题,水坝建设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导致一些环境问题的出现,拆除水坝主要是恢复原始的生态环境。 【答案】 1.C 2.D 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发生,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3~4题。 3.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 ) 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入湖泥沙增多②暴雨③长江洪水倒灌④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4.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湖③拆除围垸,迁移居民④疏通出湖河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第3题,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湖面萎缩。第4题,要改变水小灾大的局面,就要对河流的上、中游进行综合治理。 【答案】 3.D 4.A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黄河流域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 【导学号:78470128】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 6.符合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上游水位季节变化大,适合建设大型水电站 B.中游地区建设能源基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该限制煤炭资源的开采 D.下游地区水资源缺乏,应限制种植业发展畜牧业 【解析】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黄河流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时要结合流域内自然资源条件。第6题,符合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上游地区开发水能,中游地区建设能源基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下游地区水资源缺乏,应适当发展旱作农业。 【答案】 5.C 6.B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导学号:78470129】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薛松贵尚宏琦张会言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002年3月26-27日

黄河水资源管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2o~42o、东经96o~119o,流域面积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海拔3000m以上;中部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m~2000m;东部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图1 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 黄河流域示意图。 2000年,黄河流域总人口1.1亿,其中城镇人口2900万;耕地面积1300万hm2;国内生产总值(GDP)6365亿元。 1 黄河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1.1 黄河水资源量 (1)河川径流量 根据1919年以来水文统计资料,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量及大型水库调蓄量还原后,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59亿m3,计入花园口以下支流金

堤河、天然文岩渠、大汶河的天然年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为580亿m3,其地区分布见表1。 表1 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地区分布表(1919年-1975年56年系列) (2)地下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以再生的潜水和浅层地下水,黄河流域及内流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404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可开采量为110亿m3。 (3)总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139亿m3,黄河流域及内流区总水资源量为719亿m3。 1.2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600多亿m3;修建引水工程约9860处,提水工程约2.36万处,机电井工程约38万眼;在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两岸淮河、海河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提水站120多座。黄河供水范围从建国初期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灌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汾河流域,扩大到目前的沿黄九省(区)和河北、天津,引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80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53万hm2(含流域外引黄灌溉面积247万hm2),在约站耕地面积3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此外,黄河还担负着沿黄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人口、晋陕蒙地区能源基地和中原、胜利油田的供水任务。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引黄济津、济冀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次实施了远距离调水。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了上中游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解决了农村近3000万人的饮水困难。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承担了流域内和下游流域外引黄灌区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1988-1992年用水资料统计,黄河河川径流耗用量307亿m3,利用率已达53%。

长江流域图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问题。 (1)长江沿江地带,不但工农业、人口、资源,而且有京沪线、线和线等纵贯我国的南北铁路运输大动脉与号称为黄金水道的交织,便于联运,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今瞿塘峡附近),这句诗描写的是长江昔日的风光,并形容这里江流湍急,其原因是。目前,国家正在这里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之后,将是我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它将为长江沿江地带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 (3)长江沿江地带气候属气候,夏季,冬季,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4)长江沿江地带西部有著名的盆地;东部的平原有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其中图上字母A是湖,B是湖,沿湖地区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它们分别是和。

(15分) (1)长江干流开始于以西宁为行政中心的 省,向东经过以成都为行政中心的 省,西藏自治区,以 为行政中心的云南省,重庆 市,省级简称为 的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西北面的 省,以 合肥为行政中心的 省,江苏省,上海。 (2)图中数字①所表示的是正在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 字母A 所代表的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湖。 (3)长江发源于处在地势第一级阶梯的 高原,依次流经四川盆地, “鱼米之乡”之称的 平原,最后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注入 海。 (4)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交织,形成纵横交错的运输网,其中京广线铁 路、 线、 线与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相交于湖北省的行 政中心 、九江和上海。 (5)5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水上运输 D 、航空运输 读 “黄河流域水系图”,回答问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它应指黄河发源于 高原 的巴颜喀拉山,途经 省、 省、 省、 自治区、 上中游分界处 所在的 自治区、 省、 省、中下游分界点 所在的 省、最后在 省注入渤海,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出此海.............。 2、黄河干流呈一个巨大的“ ”字型轮廓,它与 线(数码③) 和 线(数码②)铁路交汇于 省的行政中心 市(字母B ),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黄河流域文化2009-05-12 20:35:02 阅读43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 阅 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炎帝和黄帝部落 最开始都居住在黄河流域 慢慢向长江流域发展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 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综述 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 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3、调查组织形式 调查团由水文局局长牛玉国同志任团长,委财务局赵春理副局长、委三门峡枢纽局刘红宾副局长任副团长,调查团成员有委机关财务局、防汛办公室、三门峡枢纽局、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三门水文水资源局、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及水文局信息中心、测验处、科技处、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自XX年9月12日开始至XX年9月25 日,历时13天。调查了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西宁勘测局、兰州、玛曲、大水、唐克、久治、吉迈、黄河沿、黄河、唐乃亥等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 摘要: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两河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养育着不用的人,形成着不同种类的城市,发展着不同类型的经济。这些人文现象差异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是息息相关的,而在这些自然地理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涵,因此对长江、黄河流域进行对比研究是相当有必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象的本质,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理。 关键词:长江;黄河;人文;自然;对比 一、长江、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情况对比 基本概况和地形地貌对比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总落差5400m左右,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由河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台阶:第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均在500m以下。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气候水文情况的对比 长江流域气分别属于青藏高寒区、西南热带季风区和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面积约占流域的2/3。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大;西南热带季风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流域内的降水,大都以降雨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mm,降雨空间分布趋势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时间分布多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70%--90%以上。 长江流域水文与降水相适应,青藏区径流补给有一半左右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西南区与华中区径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16亿m3,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干流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自直门达971万t,沿程递增至宜昌为53000万t。宜昌以下有所减少,大通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7200万t。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教学教材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环境与规划学院 08级地理科学辛亮亮 080260029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及影响黄河水资源质量的因素的解释,从理论和实际实践中阐述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沿河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提供充分根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评价标准改善方法综合利用 一、引言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中国人民赞誉为"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与其他四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成为世界文明之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注入渤海。流程共5464千米,落差4480米。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 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千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 水资源不丰富。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

亿立米, 全流域1956~1979年年平均降水深毫米,其中约有20%男形成河川径流, 约有80%叮乡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黄河的水资源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恶化,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水资源变化趋势对制定治理好流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 (一)资源量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 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 但。1956~1979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659亿立米, 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占2.6%全国的,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间题。 (二)地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不平衡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不均匀, 东南部多雨, 西北部干旱少雨,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贫减。 2.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南部秦岭山区年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 最高达功毫米西北宁蒙河套灌区年径流深小于700毫米, 基本上属无流区, 为流域的最低值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山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大于丘陵区, 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小。 (三)年内分配集中, 年际变化大

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参考答案】1.C 2.D

解题必备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黄河 利用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 到宜宾段。原因:位于第一、二级阶梯 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 ③灌溉 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 荆江段 ②泥沙含量增多 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 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 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 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 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小浪底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 其次是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学霸推荐 随着2015年7月8日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在山东全部入海,第9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类型

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类型 遗址名称:蓝田猿人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陈家窝地点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地点距今110-115万年左右。 考古地位:我国三大猿人遗址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田猿人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把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溯了五六十万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 遗址名称:仰韶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距今5000-7000年前 考古地位: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为人们揭示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主流文化的面貌,中国近代考古学也由此开端。 遗址名称:半坡遗址 距今历史:5600-6700年 考古地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也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 遗址名称:大汶口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4600-6100年前后 考古地位: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否定了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学术界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二元对立学说,使对中国文明起源进程的研究又前进了一大步。 遗址名称:殷墟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3000多年前 考古地位: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素有“中华第一都”之称。 遗址名称:元谋人遗址 距今历史: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在附近出土的东方人距今210万年,蝴蝶腊玛古猿距今400万年。 考古地位: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发现遗址,云南元谋因此享有“人类童年摇篮”之美誉。 遗址名称:河姆渡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6500-7000年

考古地位: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其发达的农业文化,为研究古代农业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遗址名称:三星堆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2800-4800年 考古地位:三星堆文化遗址曾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出土的大量器物为研究古蜀历史及古代祭祀提供了大量资料,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遗址名称:金沙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3000多年 考古地位: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古蜀国历史和成都城市发展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遗址名称: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约20-70万年 考古地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的古人类遗址。 遗址名称: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距今历史:约18000年 考古地位:是人类发展史上“新人阶段”的代表者,对于研究北京猿人也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环境与规划学院08级地理科学辛亮亮080260029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及影响黄河水资源质量的因素的解释,从理论和实际实践中阐述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沿河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提供充分根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评价标准改善方法综合利用 一、引言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中国人民赞誉为"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与其他四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并成为世界文明之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注入渤海。流程共5464千米,落差4480米。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 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千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 水资源不丰富。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亿立米, 全流域1956~1979年年平均降水深毫米,其中约有20%男形成河川径流, 约有80%叮乡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黄河的水资源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恶化,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水资源变化趋势对制定治理好流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 (一)资源量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 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 但。1956~1979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659亿立米, 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占2.6%全国的,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间题。 (二)地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不平衡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不均匀, 东南部多雨, 西北部干旱少雨,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贫减。 2.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南部秦岭山区年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 最高达功毫米西北宁蒙河套灌区年径流深小于700毫米, 基本上属无流区, 为流域的最低值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山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大于丘陵区, 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小。 (三)年内分配集中, 年际变化大 由于河川径流主要由降水所补给, 因此它的年内分配趋势与降水量相应, 也都集中于风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