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金属箔式应变片的性能,包括灵敏度、非线性误差、温度系数等。

二、实验原理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将应变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当应变片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压信号。

实验中,利用金属箔式应变片组成的电桥电路,通过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来反映应变片受到的应变。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金属箔式应变片2. 电桥电路3. 稳压电源4. 电压表5. 数字多用表6. 加载装置7. 温度计8.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将金属箔式应变片安装在实验台上,确保其固定牢固。

2. 将应变片接入电桥电路,连接稳压电源和电压表。

3. 在加载装置上施加一定的力,观察电压表读数的变化。

4. 记录不同加载力下的电压值。

5. 改变加载方向,重复步骤3和4,观察电压值的变化。

6. 测量应变片的温度,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压值。

7. 利用数字多用表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灵敏度测试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变片电压值与加载力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应变片的灵敏度。

2. 非线性误差测试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变片电压值与加载力的关系曲线。

通过曲线拟合,得到线性拟合曲线,计算非线性误差。

3. 温度系数测试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变片电压值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通过曲线拟合,得到线性拟合曲线,计算温度系数。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箔式应变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线性度。

3. 温度对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影响较小,温度系数较小。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对金属箔式应变片进行了性能测试,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通过实验,掌握了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箔式应变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线性度,适用于各种应变测量场合。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

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3o U EK ε=。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都得到了改善。

三、实验器材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1.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3.电桥调零。

4.应变片全桥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重量(g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电压(mv )20.140.160.480.8100.8121.1141.2实验曲线如下所示:分析:从图中可见,数据点基本在拟合曲线上,线性性比半桥进一步提高。

5.计算灵敏度S=U/W ,非线性误差δ。

U=141.2mv , W=140g ; 所以 S=141.2/140=1.0086 mv/g;m∆=0.1786g,y F S=140g,δ=⨯=0.1786/140100%06.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重量(g)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电压(mv)-1.1 19.6 40.4 61.1 81.7 102.4 122.0 142.0 实验曲线如下所示:五、思考题1.测量中,当两组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答:(2)不可以。

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能否及如何利用四组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答:能够利用它们组成电桥。

对于左边一副图,可以任意选取两个电阻接入电桥的对边,则输出为两倍的横向应变,如果已知泊松比则可知纵向应变。

对于右边的一幅图,可以选取R3、R4接入电桥对边,则输出为两倍的纵向应变。

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全桥

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全桥

实验四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全桥四臂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单、双臂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形。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半桥单、双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形。

电阻应变片是最经常使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力灵敏物体(测件)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即为应变),应变片的灵敏栅随同变形,其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经常使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稳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 1、R 2、R 3、R 4中,电阻的相对转变率别离为11R R ∆、22R R ∆、33R R ∆、44R R ∆,当利用一个应变片时, R R R ∆=∑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那么有RR R ∆=∑2;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 1=R 2=R 3=R 4=R ,R R R ∆=∑4。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三、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四片应变片、F/V 表、主、副电源。

四、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 档,F/V 表打到2V 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五、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看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 表的输入插口V i 相连;开启主电源;调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顺时针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旋钮调整到最大),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直至使F/V 表显示为零。

关闭主电源,并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极短接线全数撤去。

(3)、电桥的调零:依照如图1接线。

R 1、R 2、R 3、R 4为应变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研究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研究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研究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类型:研究型实验项目名称: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研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3、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4、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化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形变,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形变转化为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者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形变的的各种物理量的检测。

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

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 0.025mm 左右的金属丝或者金属箔制成,如图所示: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

电阻丝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R=Kε。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为了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转化成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在应用中一般采用电桥电路作为测量电路。

电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线性度好且易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

能较好地满足各种应变测量要求,因此在测量应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路电桥按其工作方式分有单臂、半桥、全桥三种,单臂工作输出信号最小,线性、稳定性较差;双臂输出是单臂的两倍,性能比单臂有所改善;全桥工作时的输出是单臂的四倍,性能最好。

因此,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一般采用半桥或者全桥工作。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工作原理和性能,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

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 EKε/4。

半桥测量电路中,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

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 o=EKε/2。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

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其桥路输出电压U o=KEε。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四、实验步骤: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简介:实验模板中的R1、R2、R3、R4 为应变片,没有文字标记的5 个电阻符号下面是空的,其中4 个组成电桥模型是为实验者组成电桥方便而设,图中的粗黑曲线表示连接线。

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的4片应变片和加热电阻已连接在实验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 和加热器上。

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R1;右下角为R2;右上角为R3;左上角为R4。

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 阻值增加,R2、R4 阻值减小,可用四位半数显万用表2K 电阻档进行测量判别。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 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受力方向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1234R R R R ===,其变化值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3o U KE ε=。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三.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单元电路、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实验箱上电压表)、±4V 电源、万用表。

四. 实验步骤:图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1. 保持单臂、半桥实验中的3Rw 和4Rw 的当前位置不变。

2. 根据图1接线,实验方法与半桥实验相同,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1 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3. 根据表1计算系统灵敏度S ,/S u W =∆∆(u ∆输出电压变化量;W ∆重量变化量);计算非线性误差:1 /100%f F S m y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 y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五. 实验结果计算1. 计算系统灵敏度S ,/S u W =∆∆(u ∆输出电压变化量;W ∆重量变化量)表2 全桥测量灵敏度2. 计算非线性误差:1 /100%f F S m y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 y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实验时,测的最大重量为80()g ,因此,0.157()F S y ⋅=电压表测得、=0.15293(LABVIEW )F S y ⋅测得(1) 由电压表测得数据拟合得到的方程为:0.00170.0185y x =+拟合得到数据:拟合得到图像:01020304050607080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为:表3 电压表测得数据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由LABVIEW 测得数据拟合得到的方程为:0.00170.0182y x =+拟合得到数据:拟合得到图像:01020304050607080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为:表4 LABVIEW 测得数据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六. 试验后感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用全桥电路对物体侧重的方便性,以及全桥电路的高灵敏性,相信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帮助我在以后的实验以及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全桥电路。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报告doc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报告doc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报告篇一:自动化传感器实验报告三__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实验三项目名称: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3=KE?。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明显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传感器实验箱(一)中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单元,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砝码、智能直流电压表(或虚拟直流电压表)、±15V电源、±5V电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根据图3-1接线,实验方法与实验二相同。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3-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图3-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五、实验注意事项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

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3=1KE?。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明显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传感器实验箱(一)中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单元,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砝码、智能直流电压表(或虚拟直流电压表)、±15V电源、±5V电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根据图3-1接线,实验方法与实验二相同。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3-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3-1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图3-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2五、实验注意事项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和测试方法。

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理解应变、应力和弹性模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应变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电阻的应变效应。

当金属导体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应变片粘贴在待测物体上,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推算物体的应变。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金属箔式应变片、放大镜、砂纸、酒精、丙酮、吹风机、应变计、电阻表、加载装置(如砝码或液压缸)。

2.选定待测物体并清理表面。

对待测物体表面进行打磨、清洁和干燥处理,确保表面无油污和杂质。

3.粘贴应变片:将金属箔式应变片粘贴在待测物体表面,确保应变片与物体表面完全贴合,无气泡和褶皱。

使用放大镜观察应变片的位置和贴合程度。

4.连接电阻表:将应变片的引脚连接到电阻表上,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5.加载待测物体:采用适当的加载装置对待测物体进行加载,使物体产生应变。

记录加载过程中电阻表读数的变化。

6.数据记录:在加载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电阻表读数,并观察应变片应变的规律。

当应变达到最大值时,停止加载并记录最终的电阻值。

7.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记录的电阻值和已知的应变系数,计算出物体的应变值。

分析应变、应力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应变测量结果:通过电阻表测量得到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量,根据应变系数计算得到物体的应变值。

2.应力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应力和弹性模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实验中,通过测量物体的应变和应力,可以进一步计算出物体的弹性模量。

3.应变片灵敏度的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应变片在同一物体上的测量结果,可以分析应变片的灵敏度和精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和了解了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应变片的粘贴和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理解了应变、应力和弹性模量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 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受力方向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1234R R R R ===,其变化值
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3o U KE ε=。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三. 需用器件和单元:
应变单元电路、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实验箱上电压表)、±4V 电源、万用表。

四. 实验步骤:
图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
1. 保持单臂、半桥实验中的3Rw 和4Rw 的当前位置不变。

2. 根据图1接线,实验方法与半桥实验相同,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1 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
3. 根据表1计算系统灵敏度S ,/S u W =∆∆(u ∆输出电压变化量;W ∆重量变化量);计算非线性误差:1 /100%f F S m y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 y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五. 实验结果计算
1. 计算系统灵敏度S ,/S u W =∆∆(u ∆输出电压变化量;W ∆重量变化量)
表2 全桥测量灵敏度
2. 计算非线性误差:1 /100%f F S m y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 y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实验时,测的最大重量为80()g ,因此,0.157()F S y ⋅=电压表测得、
=0.15293(LABVIEW )F S y ⋅测得
(1) 由电压表测得数据拟合得到的方程为:0.00170.0185y x =+
拟合得到数据:
拟合得到图像:
01020304050607080
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为:
表3 电压表测得数据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
由LABVIEW 测得数据拟合得到的方程为:0.00170.0182y x =+
拟合得到数据:
拟合得到图像:
01020304050607080
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为:
表4 LABVIEW 测得数据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
六. 试验后感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用全桥电路对物体侧重的方便性,以及全桥电路的
高灵敏性,相信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帮助我在以后的实验以及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全桥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