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可是他十分爱学习。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小猴觉得自己不含糊,志在必得。结果可想而知,状元是小猪!
3、齐背今天学的两句弟子规
结束: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互相关爱、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下水文
范例:
反思
与总结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谁写的?又是根据什么写得呢?
而怎样得到大家的敬重呢?下面我们来学下一句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得到什么启发?
2、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正是深知此道,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才是名垂青史的根本。就连相学家都说,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大家熟知的晏子使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课题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课环节一、故事导入经典朗读第 1 课课时第一课时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波及到的故事。
3.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遇到熏陶。
1.经过朗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经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经过学致使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长。
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课内容及活动及反省1.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二、介绍《千师:好的书本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字文》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成效。
下边我们先认识学习《千字方法文》的方法。
1. 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必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洪亮。
三、学习《千 2. 载歌载舞读节奏字文》前八句。
能够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3. 借助资料知其意利用图片,说明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摆尾出感情能够学习先人那样摇头摆尾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必定急不可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日我们就一同来领会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一)字正腔圆知读音1.学生自由朗诵文章,当碰到难读的或许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余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互相纠正要点字的读音。
师要点指导“ 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论一下?5.学生评论。
(响亮,正确,有节奏等)(二)载歌载舞读韵律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
我们不单能够用声音去找这类声韵的感觉,还能够用手打节奏。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流利的阅读语音和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
- 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读练。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拨和辅导:
-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 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结束活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会根据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重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朗读练。
2. 在家庭作业中引导学生写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2. 诗词背景介绍、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并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2. 难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古诗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讲解诗句含义,分析古诗意境。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分享感悟。
4. 朗读展示:邀请学生上台朗读古诗,点评并指导。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朗读录音,评估他们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古诗,加强记忆。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家庭朗读,家长签字确认。
3. 结合古诗的意境,创作一幅画,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及注释。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朗读背景音乐。
4. 作业评价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一周完成两首古诗的学习。
2. 课堂时间为40分钟,其中朗读、讲解、讨论各占一部分时间。
3. 课后作业在下一节课前完成。
十、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选材: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古诗,包括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的作品,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等。
2. 修辞手法:讲解古诗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作用和美感。
3. 表达方式: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描写、叙事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感受语言美和节奏美。
2. 讲解法: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 第二周:学习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忆舍弟》。
3. 第三周:学习苏轼的《赤壁怀古》和《题西林壁》。
4. 第四周: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第五周: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开展古诗知识问答活动,测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举办古诗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古诗书籍:提供给学生一些经典的古诗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方便学生查阅和阅读。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寻找一些相关的古诗学习资源,如古诗讲解视频、古诗配乐朗诵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诵读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四、练习延伸
节奏也拍得不但读得准,师:同学们真棒!准!既有好听的韵脚,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师:《千其实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了!下面唱起来也朗朗上口,字文》不但读得好听,我们就欣赏一下吧!看《千字文(片段)》唱诵的视频。4.知其意(三)三读成诵
1
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出感情4.摇头晃脑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知读音(一)字正腔圆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多读几遍。会读的字,其他同学听读注意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生字的读音。师重点指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尹”侈”“磻”的读音。导“听老师范读。4.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同学们,师:一下?(响亮,准确,有节奏等)5.学生评价。读韵律(二)手舞足蹈“黄、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师:éng”īng(课荒、张……”都有一个“音,””我们不仅可以用声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全体学生拍手读。1.男女生合作拍手读:2.
板书设计
6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1.>>
儿丑奴2.<<
课题
经典诵读第3课
课时
3课时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美,并尝试背诵3.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1.学生读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并观察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有什么共同特点?īng”音,我师:本文每句的押韵仍然是“
5
三、学习古诗
们继续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用手打节奏。全体学生拍手读。2.变换声调读。3.变换节奏读。4. 5.打节拍读。6.开火车的形式接龙读。知其意(三)借助资料同桌间相互交流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解决。教师点拨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七雄争霸3.适时拓展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1.现在请你学着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2..其次扩展到填3.采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最后扩展到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层逐步背诵句,课文。教师范读、领读全诗。1.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2.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3.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4.习。
3
五.学习古诗
六、谈收获。
教师范读、领读全诗。1.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2.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3.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4.师: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1.请个别学生说说学到的知识。2.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是奇妙,3.师:做个生活多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1.然浩赠孟。2.背诵《》
课题
课经典诵读第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能够背诵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千字文》的兴趣,3.
同时了解气象物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PPT
程过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及反思
一、故事导入二、介绍《千字文》的学习方法《千学习三、字文》前八句。
老师给大家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1.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简介《千字文》2.(自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然章)前面八句。这样才会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千字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文》的方法。知读音字正腔圆1.就是字腔圆,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要发的圆润,宏亮。读节奏2.手舞足蹈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借助资料3.知其意
课题经典诵读第1课
课时第Βιβλιοθήκη 课时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4.
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教学重点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讲解与课文内容相连接的中国古代故事,同时了解课文中涉及中国古代历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PPT
4
程过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二、学习《千字文》第二章
背诵《千字文》第一篇章。1.展示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2.赠》。复习学习千字文的方法。3.知读音①字正腔圆读节奏手舞足蹈②借助资料知其意③出感情④摇头晃脑(一)字正腔圆读准音。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1.看谁学得最快,要多读几遍,忙,遇到难读的字,读得最准。其他同学听读注意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2.生字的读音。3.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桓匡倾乂”的、“”、“音。师重点指导““”、”读音。(“调”与“藏”都是多音字)4.听老师范读。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5.学生评价。
”我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同桌间相互交流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解决,然后反复诵读。教师点拨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2.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出感情(四)摇头晃脑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1.现在请你学着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评出表现最佳的小3.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组。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但读得好,背得也很有感情。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1.“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成语里,如“天”、语,请看屏幕。(看课外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2.师: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