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类中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_杜仲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杜仲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药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g/kg。每日给小鼠灌服杜仲叶水煎醇沉液 40g/kg,连服3d,未见有异常现象。杜 仲水煎醇沉液12g/kg给大鼠灌胃,连续21 天,也未发现有组织学的改变。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炮制: 1.杜仲叶:除去杂质,切丝,筛去灰屑。
2.盐炒杜仲叶:取净杜仲叶,用盐水喷匀, 稍闷,炒至有焦斑。每杜仲叶100kg,用 食盐2kg。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贮干燥 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性味: 微辛;性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归经: 入肝;肾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主腰背疼痛; 足膝酸软乏力;高血压病。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药理作用:
30天,有明显抗冻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 在-3℃温度下的存活时间。枝叶水浸膏具 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测定 法观察到杜仲叶水煎剂10g/kg灌胃能显着 提高小鼠血浆中的cAMP和cGMP水平。
8.毒性 杜仲叶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半 数致死量为8.64 ±0.59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杜仲叶
药理作用:
胞减少,但对摘除肾上腺大鼠的外周血中 的嗜酸粒细胞未见减少,说明杜仲叶的作 用有赖于肾上腺的存在。杜仲叶水煎剂 10g/kg,给药5天,可使小鼠血中淋巴细 胞百分率显着降低,幼年小鼠胸腺萎缩; 杜仲叶煎剂10g/kg,连续8天,可使血浆 皮质醇含量显着增加,并可使大鼠肾上腺 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
以完整、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鉴别 本品粉末呈

2024版(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2024版(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21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精品文档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精品文档
马蓝叶
精品文档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 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精品文档
枇杷叶
【来源】 蔷薇科植物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成分 含靛玉红、靛蓝,还有色胺酮等 理化鉴别 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
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有蓝色荧光
精品文档
【附注】 地方习用品:
①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用蓼科植物 蓼蓝的叶入药。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侧柏叶
精品文档
石韦叶
三、性状鉴别: 1、内容:①形状②色泽③质地④气味⑤毛茸 观察叶类中药的顺序一般如下: 形状→大小→叶基→叶缘→上下表面→叶柄→叶
脉(主、侧)→质地→颜色→断面→气味→其他 。 注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叶
精品文档
四、显微鉴别: 观察叶的表皮、叶肉及叶的中脉。 通常做两种制片: 横切片(通过主脉)与表面制片。 1、表面制片观察:(撕取表皮法) ①表皮细胞的形状。
叶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庐山石韦)ຫໍສະໝຸດ 叶柄近方柱形 叶片展开后呈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且
不对称,全缘 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
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叶片具棕色圆点状的孢 子囊群 叶片厚革质 气微,味微涩、苦。
精品文档
庐山石韦 药材
精品文档
叶类中药各论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狭叶番泻树 • 矮小灌木 • 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 • 小叶有短柄,小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
基部稍不对称,两面疏被毛至近无毛 • 托叶卵状披针形。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总状花序腋生,生花6—14朵 • 花不整齐,萼片5,长卵形,不等大 • 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2片较大 • 雄蕊l0,上面3枚不育且小形,中部4枚等长,下
•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 • 各科之间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构造模式 • 常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 表皮细胞纵向排列,呈长方形,易纵向撕列,外壁不
仅角质化,而且含有硅质,呈乳头状突起,粗糙,棘手 • 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运动细胞),有大型
液泡,干旱时失水收缩,使叶卷缩,减少水分蒸发,水 分充足时,叶片伸展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由两个狭长或哑铃形保卫细胞 组成,每个保卫细胞外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副卫细 胞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叶肉: • 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 栅栏组织: • 为一列圆柱形细胞 • 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排列紧密,多位于上表皮下
面 • 少数为2-3层细胞,有时上下表皮内侧各有一列栅
栏细胞(番泻叶),即等面型叶 • 栅栏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部3枚向下弯曲,花药略呈四方形,基部箭形 • 雌蕊弯曲呈镰刀状.子房具柄,疏被毛 • 荚果呈扁平长方形,被缝线的顶端有一明显的尖
突;种子4-7,略呈长方形而扁 • 尖叶番泻树 小叶4-5对,长卵形,荚果先端的
尖突细小不明显。种子6-7枚。
狭叶番泻树
尖叶番泻
尖叶番泻树
番泻叶 ----- 【产地】

银杏叶片ppt课件

银杏叶片ppt课件
刘泉坤 王庄 谢均 刘敏 邹伟华 银杏叶片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对照研究
市场部
改善及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及脑细胞代谢 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 降低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提高红细胞SOD的活性 对离体及在体心脏局部心肌缺血以及肥大心脏局部 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紊乱等均有改善作用。
市场部
4
5 6
曹京梅
银杏叶片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银杏叶片
银杏叶片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资料
银杏 叶片
心脏
脑部
眼部
高血压, 老年痴呆 等
肾脏
下肢
冠心病、心 绞痛、心肌 梗塞
中风、脑梗 塞、脑出血
底血管堵塞, 视力下降
动脉硬化, 肾功能衰 竭
肢端溃 烂坏死
何志文,杨大宁
心脑血管疾病病因及体育康复机理探析
市场部
银杏叶片
银杏叶片的作用机制
1 2
3
消除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1
防止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集
34篇符合纳入标准进行Meta分析,纳 入的患者均为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病例, 共有3 402例,其中试验组1833例,对 照组1569例。
总结:银杏叶片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绞痛症状及心电 图异常现象,且安全性良好。
徐媛媛,徐康康 银杏叶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系统评价
市场部
银杏叶片
临床资料
82例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各41例,都给予辛伐他汀治疗,一 次20mg,一天一次,治疗组再服用银杏 叶片,一次一片,一天三次。两组均4周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观察的指标 TC、TG、LDL-C、HDL-C
结论:银杏叶片联合辛伐他汀有效治疗高脂血症,总有效率高达97.6%,并且能明 显降低TC、TG、LDL-C,HDL-C明显升高。

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精品课件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精品课件
马蓝叶
精品课件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 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精品课件
枇杷叶
【来源】 蔷薇科植物
精品课件
有柄石韦药 材:叶片卷 成筒状,叶 柄长度与叶 片长度比例 较大。
精品课件
叶类中药各论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叶。
淫羊藿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一.淫羊藿
1.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 ;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 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 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 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 锯齿。
紧密,其长轴与叶面垂直。 一般位于上表皮 内侧,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 称等面叶。
精品课件
四、显微鉴别: ③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 注意其中是否有细胞内含物有无分泌组织。 ④叶脉:指叶的中脉。 一般中脉的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
组织。中脉维管束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有 的维管束外围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存在。
精品课件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
大, 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可见到厚壁 组织。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类圆形,较周围薄壁细胞为小。
精品课件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
3-4个。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
大青叶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1、主要以基生叶入

中药类药用植物PPT课件

中药类药用植物PPT课件
• 总状花序顶生,花期显著伸长;
• 苞片膜质,长圆状披针形.
天麻
4/15/2021
总状花序顶生
茎单一,直立.黄褐色 块茎,呈椭圆形,肉质
有均匀的环节
天麻
4/15/2021
块茎横生
天麻的功效
• [性味及功效] • 味甘,性微温。有平肝息风功能。用于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症。 • 用量3~9g,研末吞服,每次1.5g。
天南星科的主要科特征
根与茎

花与花序
花的构造特点
果实与种子
对年生草本, 单叶或复叶, 花小,两性或单性;单性花无花被,雄蕊1~6, 浆果,密集于花序
常具块茎或 常基生,叶 肉穗花序,具佛焰 常愈合成雄蕊柱,少分 轴上。
根茎。
柄基部常具 苞;单性花雌雄同 离;两性花具花被片4~6,
有膜质鞘, 柱或异株。
状披针形;子房半下位,3室 • 花柱,因基部宽阔而略呈圆锥形。 • 果实浆果状,球形早期绿色,成熟后暗蓝
色。
麦冬的分析
4/15/2021
先端尖
总状花序穗状 浆果球形,成熟时紫蓝色 叶丛生,呈线形
须根中部膨大
药用麦冬
4/15/2021
• 【功效】
• 1.养阴清热 治疗阴虚内热或热病病伤津、心烦口 渴。 2.润肺止咳 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 气逆。
单子叶植物纲的介 绍
禾本科 天南星科 百合科 兰科
小组介绍
• 陈斯琪 • 孙然 • 左唯 • 巴亚彤 • 裴志
制作幻灯片及总结 资料查找 图片查找 图片查找 图片查找
4/15/2021
单子叶植物介绍
4/15/2021
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

叶类中药的鉴定PPT培训课件

叶类中药的鉴定PPT培训课件
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 的数目称为栅表比。
丁香叶的横切面构造
1
4
8
3
9
2
7
5
6
1.上表皮 2.下表皮 3.厚角组织 4.木质部 5.薄壁组织 6.韧皮部 7.气孔 8.栅栏组织 9.海绵组织
迎春叶横切面构造
1.上表皮 2.下表皮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叶脉
3、粉末制片: ①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及平周壁的情况。 ②气孔:形状、类型、副卫细胞数目。 ③毛茸:有无、类型、组成。
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有蓝色荧光
【附注】 地方习用品:
①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用蓼科植物 蓼蓝的叶入药。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马蓝叶
叶类中药各论
艾叶药材
叶类中药各论
侧柏叶
【来源】 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干燥小枝及叶。 【产地】 我国特产,分布广多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叶较佳,阴干。
侧柏叶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成
分为α-侧柏酮、侧 柏烯、小茴香酮等; 其它尚含黄酮类成 分。 【功效】 凉血止血。
性状鉴定
1.长圆形或倒卵形 ,先端渐尖,基部 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
2.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 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下 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 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3.革质而脆。 4.气微,味微苦。
74
番泻叶
【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
5
2、注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叶 ①形状 ②色泽 ③质地 ④气味 ⑤毛茸
.
6
四、显微鉴别: 观察叶的表皮、叶肉及叶的中脉。 通常做两种制片: 横切片(通过主脉)、 表面制片。 1、表面制片观察:(撕取表皮法) ①表皮细胞的形状。
.
18
保卫细胞:比其周围的表皮细胞小,生活的, 有明显的细胞核,含叶绿体。 cw增厚情况特殊: 和表皮细胞相邻的壁是薄壁,其余各方的壁 增厚。
气孔的张开和关闭都受外界环境条件如光线、 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影响。
.
19
.
20
副卫细胞:有些植物的气孔,在保卫细胞 周围还有2个或多个和表皮细胞形状不同 的细胞。
.
31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
3-4个。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
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 珠状增厚。 ③一般无毛茸。
.
32
【成分】 含菘蓝甙约1%。 菘蓝甙易水解形成靛蓝、靛玉红。 【理化鉴别】 1、粉末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
【来源】 十字花科植
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的 叶。 【功效】 清热, 解毒, 凉血。
.
27
大青叶
.
28
【性状鉴别】
1、主要以基生叶入 药,矩圆状椭圆形 ( 长 5-20cm , 宽 26cm)。
2、全缘或微波状。
3、全体暗绿色。
4、叶脉在背面稍突 起。
.
29
11
.
12
.
13
丁香叶的横切面构造
1
4
8
3
9
2
7
5
6
1.上表皮 2.下表皮 3.厚角组织 4.木质部 5.薄壁组织 6.韧皮部 7.气孔 8.栅栏组织 9.海绵组织
.
14
迎春叶横切面构造
1.上表皮 2.下表皮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叶脉
.
15
.
16
3、粉末制片: ①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及平周壁的情况。 ②气孔:形状、类型、副卫细胞数目。 ③毛茸:有无、类型、组成。
.
10
*名词解释:
S.I.(气孔指数):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 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 范围且较为恒定,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 指数(Stomatal Index)。
叶片的栅栏细胞与表皮细胞之间有一定关 系,用栅表比表示:
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 的数目称为栅表比。
.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①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 被角质层。②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 与海绵细胞分化不明显。
.
30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 大, 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可见到厚壁 组织。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类圆形,较周围薄壁细胞为小。
.
7
四、显微鉴别:
②垂周壁:是否弯曲,弯曲程度和增厚情况。 ③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纹理。 ④毛茸:观察叶类中药极为重要的特征。 有无及其类型,如何组成。 ⑤气孔:叶类中药最有鉴别意义的特征。 注意其有无、类型、密度。
.
8
四、显微鉴别:
2、横切面制片观察:(通过主脉) ①表皮:分上、下表皮。 ②栅栏组织:通常为1层圆柱形的细胞,
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下有蓝色荧光。
.
33
【附注】 地方习用品:
①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用蓼科植物 蓼蓝的叶入药。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
34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
23
侧柏叶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成 分为α-侧柏酮、侧 柏烯、小茴香酮等; 其它尚含黄酮类成 分。
【功效】
凉血止血。
.
24
侧柏叶
【性状鉴别】 枝长短不一,多分枝,小
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 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 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 折断。气清香,味苦、涩, 微辛。以叶嫩、青绿色、 无碎末者为佳。
气孔轴式或气孔类型:构成气孔的保卫细 胞和副卫细胞的排列关系。
双子叶植物的气孔轴式常见的有: (1)平轴式 (2)直轴式 (3)不等式 (4)不定式 (5)环式
.
21
.
22
侧柏叶
【来源】 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干燥小枝及叶。 【产地】 我国特产,分布广多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叶较佳,阴干。
.
25
【显微鉴别】 管胞多成束,纺缍形,螺纹、具缘纹孔和单纹孔。 下皮纤维碎片较多,壁厚,木化,胞腔线形,孔
沟多为短线形。 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壁略呈连珠状增厚,
角质层上分布有草酸钙小方晶或砂晶, 气孔凹陷,保卫细胞呈哑铃形。 韧皮纤维较少见,多单个散在。可见树脂道碎片。
.
26
大青叶
排列紧密,其长轴与叶面垂直。 一般位 于上表皮内侧,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 有栅栏组织,称等面叶。
.
9
四、显微鉴别:
③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 注意其中是否有细胞内含物有无分泌组织。 ④叶脉:指叶的中脉。 一般中脉的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
组织。中脉维管束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有 的维管束外围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存在。
.
17
气孔(stomata)
植物的体表不是全部被表皮细胞所密封的,在 表皮上还具有许多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也是调节水分蒸腾的通道。
双子叶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 对合而成的,对合的中间空隙为气孔,气孔连 同保卫细胞称为气孔器。
分布:叶片中最多(尤其是叶背),其次是幼 嫩茎枝,而根中几乎没有气孔。
中药鉴定学
第九章 叶类中药
.
1
第九章 叶类中药
一、含义: 指以叶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中药材。 二、分类: 1、新鲜程度: 鲜叶、干叶 2、植物形态: 单叶、复叶 3、入药部位: 叶片、带柄叶、带枝叶
.
2
2、植物形态:单叶、复叶
.
3
3、入药部位:叶片、带柄叶、带枝叶
.
4
三、性状鉴别: 1、内容:基本内容。 还需注意下列几方面的观察: ①叶基 ②叶缘 ③叶柄 ④叶脉 观察叶类中药的顺序一般如下: 形状→大小→叶基→叶缘→上下表面→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