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经络学养生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养生法》课件

《经络养生法》课件
《经络养生法》ppt课件
• 经络养生法简介 • 经络养生法的方法与技巧 • 经络养生法的实践与应用
• 经络养生法与解答
01 经络养生法简介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 支。它们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各个部位联系成一个整体。
针灸法需要掌握正确的针刺技巧和深 度,避免过度刺激或刺激不当导致不 适或损伤。同时,对于有严重疾病或 伤口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针灸。
气功与导引法
总结词
通过调心、调息、调形的方法,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详细描述
气功与导引法是经络养生法中的另一种方法,通过调心、调息、调形的方法,可以起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从而 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呼吸的调整和身体的放松,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详细描述
经络按摩法是经络养生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按摩人体的经络穴位,可以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在按摩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穴位和经 络,采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和力度,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注意事项
经络按摩法需要掌握正确的按摩技巧和力度,避免过度按摩或按摩不当导致不适或损伤。 同时,对于有严重疾病或伤口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
经络养生法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调节相结合,强调根据不同 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通过刺激经络 、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等方法,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 善体质、缓解疲劳、预防疾病等作用。
02 经络养生法的方法与技巧
经络按摩法
总结词
通过按摩经络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注意事项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4.针灸之针
5.艾灸

艾 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 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 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 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灸法 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 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 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 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 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 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 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 经》的《灵枢· 官能》说“针所不 为,灸之所宜”,明代《医学入 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 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 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 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 此流传很广。
中医经络养生
一.认识中医经络穴道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
祖国医学中很多养生保健的观念和现代生命学相似且 更为高明,很多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也卓有成效,比如刮 痧,拔罐,走罐,艾灸,推拿按摩,针灸,大家几乎都耳 熟能详,而其中精髓便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自愈系统— —经络。 经络疗法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有特殊的疗 效.
三、常见实用的几大穴道

1.合谷 2.足三里 3.三阴交 4.劳宫 5.内关 6.神阙(肚脐眼) 7.命门 8.肾腧 9.太溪 10.太冲......
合谷
*合谷穴:合谷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取穴方法;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 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主治: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伤寒大渴,发 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 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一种操作方法,它是延伸 (单纯)拔罐“吸力”为动态 “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 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 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 体表皮层。通过掌握走罐的 速度、频率、密度(面积), 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 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 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 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经络养生案例分享
的正常代谢和经络的运行,要注意避免。
05 常见经络养生问题解答
针灸后皮肤发红怎么办?
1.A 针灸后皮肤发红是一种正常现象,主要是由于 针刺过程中对皮肤的刺激所引起的。如果皮肤 发红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B 冷敷:在针灸后立即用冰袋冷敷15-20分钟
,可以缓解皮肤发红的症状。
1.C 避免抓挠:针灸后皮肤发红时,避免用手抓 挠,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和感染。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各个器 官和组织之间的联系通道 ,它能够沟通内外,传递 信息和能量。
调节气血
经络系统能够调节人体气 血的运行,保持人体气血 的平衡和稳定。
平衡阴阳
经络系统能够平衡人体的 阴阳,调节人体的生理功 能,保持人体健康。
经络系统与养生保健的关系
经络保健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和经络的 运行,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阴 阳平衡,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
调整呼吸:在气功练习中如果 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问题, 可以调整呼吸方式,采用深呼
吸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放松身心:在气功练习中如果 出现心烦意乱、思绪纷飞等问 题,可以尝试放松身心,通过 冥想等方式来平静心情。
寻求指导:在气功练习中如果 出现不适症状或者遇到问题无 法解决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 的指导帮助。
经络养生禁忌
避免过度刺激
1.A 在进行经络按摩时,不要过度刺激穴位,以免 引起不适或损伤。
避免空腹按摩
1.B 空腹按摩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不适,最好
在饭后进行。
避免剧烈运动
1.C 剧烈运动容易使身体疲劳,影响经络的畅通 和气血的运行,最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避免不良习惯

经络与养生ppt课件

经络与养生ppt课件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0.足阳明胃经
(消化不良找胃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 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 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 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 脉
经 络
络 脉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经 脉
十 二 经 脉
奇 经 八 脉
十 二 经 别
十 二 经 筋
一、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1.足少阳胆经
(节结肿瘤通胆经)
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 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 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 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 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 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 症。
二、“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关元穴
功能: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 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 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 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 20~30分钟。
十 络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一、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足少阴肾经
肾上腺,泌尿生殖系统,腰,耳,脑器官与 组织功能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上通于脑 少尿,尿黄,口干,头晕、耳鸣,哮喘,腿 热与倦怠,足下热,腰脊大腿内侧疼痛,劳 热,性欲增强或者减退。尿路感染,前列腺 炎,肾炎,肾功能不全,骨关节炎,骨质疏 松症,附件炎、盆腔炎,神经衰弱等 酉时:17时---19时
守护财富,必须从守护健康开始
守护健康,必须从疏通经络开始
《黄帝内经》灵枢· 经别:夫十 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 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 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手阳明大肠经
鼻、副鼻窦、口腔、牙龈、咽喉、 皮肤、结肠、直肠 吸收水分,传导排泄糟粕 便秘,腹胀,腹泻,腹痛,肠蠕动减弱, 头痛,肩与前臂疼痛,指痛,上肢无力, 皮肤异常(出疹、搔痒),体热,口干。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鼻炎、咽喉 炎),皮肤感染,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卯时:5时---7时

足阳明胃经
眼、鼻、 口腔(齿)、口唇、乳腺、食道、 胰腺、胃肠道、 大腿、膝关节、足 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和降 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 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胃酸不足,餐后 腹痛或腹泻或呕吐;腿(或膝关节)疼痛, 忧郁,倦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 疡,反流性食道炎,胰腺炎,贲门松驰症, 胃瘀积症、胃癌,食道癌,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等 辰时:7时---9时

★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医经络理论
支撑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健康史;在治疗慢性 病方面,西方国家也为之震惊、赞叹称绝!
★相信自身经络系统:人体自身的御医
健康、长寿的保障 大量实践验证:经络治百病。打破了现代医学所 谓的“绝症”、“终身服药”的断言;

中医---经络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中医经络养生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中医经络养生PowerPoint演示文稿
17
12、丑时:凌晨1点— 3点(肝经当令)— 气血留注,推陈出 新
宜:熟睡 忌:熬夜;生闷气;
久视
18
19
夏季易出现症状
中暑、呕吐、腹泻、腹痛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容易出汗、头晕、心烦
昏昏欲睡,皮肤病
这些都是细胞 缺氧的表现。 怎么办???
20

是 可 以 这 样 补 充 的
21
---艾瓦雷特.史多雷 独家秘传配方

6
2、卯(mǎo)时:早上5 点—7点(大肠经当 令)—定时排便清 除毒素
卯时经络锻炼:大肠 经要好好敲,合谷 更是宝中宝
7
3、辰(chen)时:上午7 点—9点(胃经当令)
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 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 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 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 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 早餐后:敲打足阳明胃经,
8岁以下儿童,原则上一岁一 滴,需要时可增加2~3倍用 量。
肿瘤、肝病、代谢性疾病宜 长期服用,至少12~18个月
以上。退热用量是保健用量
的3倍。
25
外用:
• 创伤部位 以1:10左右水分进行 稀释;
• 无创伤部位 用原液涂抹; • 滴鼻腔 以1:20~30水分稀释; • 滴眼睛 以1:40~50水分稀释。
4
智慧养生—时辰养生
5
十二时辰养生 十二时辰养生从早到晚
1、寅(yin)时:早上3点— 5点(肺经当令)—导 引吐纳调理肺经。寅时 醒来睡不着,大多是气 血不足。
老年人不要早起,静静躺 着让气血活动,阳气就 会慢慢生发起来
患有咳嗽、气喘的人要多 按摩太渊穴
寅时经络锻炼:列缺鱼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内脏的区别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与中
医的关系及其在养生学中的应用
2020/4/27
8
中医脏腑的内外相应观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疏泄 血、神 纳、化 气之主 藏精
有 诸 五味
(后天之本)
(先天之本)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 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 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2020/4/27
7
中医基本理念
理论依据:“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生方面:如起居生活、饮食调养 最佳养生的年龄:男子五八女子五七 最佳养生的时节:冬至、夏至或二十四节气
2020/4/27
12
养生方法之2:形神共养
形和神的关系:如“病”字的涵义、情绪致病 (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悲忧伤肺、过思伤脾 恐惊伤肾)
养形:劳逸结合,小劳为宜(“久视伤血、久立 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养神:“憺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是非审于己、毁誉归于人、得失在于天)
2020/4/27
13
养生方法之3:扶正为主
保精护肾 健脾和胃 调养气血
2020/4/27
14
人体经络简况
经络的定义(人体气血的通路。“内 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因人而论 因时而论 因地而论
2020/4/27
10
养生方法
依据:《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 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 去。”
方法:1、顺应自然 2、形神共养 3、扶正为主
2020/4/27
11
养生方法之1:顺应自然
胸腹部(任脉):三丹田(膻中、中脘、关元)
2020/4/27
21
经典的养生穴位之4
背腰部(督脉):大椎、命门、百会
2020/4/27
22
谢 谢!
2020/4/27
23
2020/4/27
4
养生目的:以平为齐
中医养生思想:中庸为美 WHO的标准: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
2020/4/27
5
养生原则
未病先防(《黄帝内经》生理规律)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2020/4/27
6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规律的描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 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经络系统十二个经典养生穴
手 部:合谷、养老、内关 足 部: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胸腹部:膻中、中脘、关元 背腰部:大椎、命门、百会
2020/4/27
18
Hale Waihona Puke 典的养生穴位之1手部:合谷、养老、内关
2020/4/27
19
经典的养生穴位之2
足部: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2020/4/27
20
经典的养生穴位之3
---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红-----黄---白----黑
必 形 诸外外
五体
五音----角----徵-----宫---商----羽 ---爪----面-----肉---皮----发
五窍----目—--舌-----唇---鼻—--耳
2020/4/27
9
养生观念:以人为本,合则贵
经络的作用(“决死生、处百病、调 虚实,不可不通。”)
经脉的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2020/4/27
15
十二经脉
经脉的命名(阴阳、四肢、脏腑)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2020/4/27
16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循行 奇經八脈的作用 人中穴急救之涵义
2020/4/27
17
论中医经络养生保健
2020/3/12
1
我们应该知道的---
什么是养生?为什么需要养生? 怎样科学的养生? 为什么传统医学在养生方面有优势? 中医经络养生的方法是什么?
2020/4/27
2
健康概念
现代医学的健康标准 传统养生家的健康标准
2020/4/27
3
传统文化对养生的影响
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的研究方法 养生思想的精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