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

合集下载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在乙肝慢性感染的过程中,肝脏受到持续的炎症损伤,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治疗乙肝肝硬化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核苷
类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减少肝脏炎症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可以显著减少肝纤维化的
进展,降低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发生风险,提高生存率。

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预后效果方面,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核苷类抗
病毒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患者的肝炎病毒DNA水平,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长期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有约50%的患者可实现肝功能的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明显减轻,肝硬化的进展速度减慢。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脏炎症损伤,降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风险。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核苷类抗病
毒药物治疗后,应保持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肝炎病毒DNA水平,以监测疗效
和调整治疗方案。

还应进行相关的肝癌筛查和预防,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

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

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病毒可经血液、母婴传播和性行为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表现出轻度甚至没有症状,但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肝炎症状,例如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发生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治疗乙肝的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方法,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之一。

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病毒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乙肝。

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乙肝病毒的DNA合成和RNA 转录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效果更为显著,副作用也更少。

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能够显著减少乙肝病毒的DNA 水平,同时提高患者肝功能指标。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接受血清标志物检测和超声检查来监测病情的变化。

治疗后,许多患者的肝病病情得以缓解,肝功能得到恢复。

除了恩替卡韦以外,还有其他的抗乙肝药物可供选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

但是相较而言,恩替卡韦更为安全和有效。

副作用较少,耐药性较低,治疗效果更好。

总之,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

这种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明显,副作用较小,耐药性较低,广泛应用于临床,并
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疾病的进展和肝损害。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当严格遵循医嘱,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五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比较

五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比较

五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比较治疗乙肝的最终目标是消除或显著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使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避免患者死亡或使其康复。

目前,彻底消灭乙肝病毒尚难以做到。

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降低并使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是可能的。

乙肝患者在持续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基础上,可达到其他的治疗目的,如改善肝脏的组织学表现和维持正常的肝功能等,从而可延缓或阻断乙肝病情向恶化的方向进展。

在治疗乙肝的各种措施中,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一项核心的内容。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批准了五种可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

这五种药物分别是:普通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

1.普通干扰素α-2b:普通干扰素α-2b被应用于临床的时间最长,已经超过了10年。

该药对于非亚裔乙肝患者的疗效较好。

此类患者在使用普通干扰素α-2b 治疗半年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约为40%,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率约为18%。

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都比较认可的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

乙肝患者在服用此药后,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约为60%。

在使用此药一年后,大约有50%的乙肝患者可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

但是,用干扰素(普通干扰素α-2b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亚裔人种中的乙肝患者时,其疗效远不如治疗非亚裔人种中乙肝患者的效果好。

这是因为亚裔人种的乙肝患者多数是由围产期母婴垂存在,但肝功能趋于正常,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载量较高。

最近的随访研究证实,此类患者在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后,即使出现了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的血清学转换,仍有91%的患者在其血清中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测到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其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仍较高。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肝的疗程约为6~12个月。

乙肝抗病毒 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

乙肝抗病毒 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

乙肝抗病毒正大天晴名正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乙肝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重重困难,包括如何选择药物、如何提高治疗依从性、如何进行乙肝耐药监测、治疗药物会出现哪些平安性问题等,为了让抗病毒治疗的获益最大化,正大天晴生产的名正阿德福韦酯是目前乙肝治疗药物中效果最好的,也是很多乙肝患者使用的品牌。

那么,究竟名正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在哪里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名正阿德福韦酯效果不比进口的差用进口药的都是有钱人,相信从效果分析,国产正大天晴的名正阿德福韦酯并不逊色于进口。

而且,慢性乙肝治疗都是要坚持几的,好多朋友都是在抗病毒治疗开始后才感觉到治疗费用方面的压力。

这里我建议新战友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先了解每个药物的特点及价格,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再开始抗病毒治疗。

名正阿德福韦酯名抗病毒治疗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慢性病的长时期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适应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数据说明,约有60%的乙肝患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主要来自于:担忧病情复发、乙肝传染给家人、治疗的经济负担过重、社会群体的歧视、爱情婚育压力等。

由于这些心理负担的影响,局部患者表现出苦闷悲观的情绪,并导致寝食难安、自暴自弃等心理变化。

对此专家特别强调,消极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的营养状况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一旦免疫监视功能变差,病毒感染将会打破新的平衡,病情就会变得难以控制,再加上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药物的抗病毒作用会降低。

同时,不良的心理和营养状态会使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抗病毒治疗难以到达理想效果。

由此可见,不可无视精神、心理、营养对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作用。

正大天晴主打品牌之一——名正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是其主要产品。

作为国内肝病制药的龙头企业,正大天晴药业从研发到生产均按照国际标准。

其车间均按照欧盟和美国FDA标准设计建设,局部产品将出口欧美等主流药品市场。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是国内最大的肝健康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其产品涉及肝病、肿瘤、糖尿病、呼吸、心脑血管、抗感染、消化、神经等多个疾病领域,特别是在肝病药物研究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

乙肝 用药标准

乙肝 用药标准

乙肝用药标准
乙肝用药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的。

以下是一些参考要点:
1. 肝功能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用药:如果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肝功能正常,那么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2. 肝功能异常时需用药:当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如转氨酶值高于正常值的两倍,同时病毒复制呈阳性时,需要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

3. 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包括替诺福韦制剂、恩替卡韦制剂和干扰素制剂。

这些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耐药率较低,能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和复制。

4. 肝癌或肝硬化患者需长期用药:对于肝癌或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乙肝抗病
** 物。

5.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影响用药: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前,乙肝两对半检查为大三阳,然后转为小三阳,那么需要进行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

三年后方可考虑是否停药。

6.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乙肝用药有着严格标准,患者应在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使用药物,切勿盲目服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用药标准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抗乙肝病毒的西药有哪些

临床常用抗乙肝病毒的西药有哪些

临床常用抗乙肝病毒的西药有哪些(1)千扰素(UN》干扰素是一种广讲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侧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INN细胞)、巨曦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挽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在应用外深性干扰素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肝细胞膜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胞的效能。

成人注射(2-5) x 100单位干扰素后.3小时血清中干扰众活性开始侧出.6小时达高峰,拐小时基本消失。

目前可供临床选用的千扰余种类很多。

如国产霞组】FN-a3型和ffN-aq型,进口的干扰能(1FT4-0126) ,罗扰水(WN-0128) .惠福仁(类琳巴毋细胭干扰素)及组合干扰众等。

各种亚型的干扰素。

(含a,戒a=a或alb)疗效近似,干扰家-a(UN-田也有相似效果,但它在肌肉组织中易被灭活。

干扰索币制刘进人血液后,毯定性差,确切疗效尚在观察中,但可作为干扰家一的将代制剂。

当前国内对干扰索,各亚型制剂的常用较佳剂f为(3-s) X 10S单位/日,连续用I周后改为隔日或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3-6月。

干扰家治疗俊性乙a肝炎过程中,初期常见丙氛酸氮基转移醉(ALT)升高,随后乙肝e坑原转阴,网时ALT下降并逐渐复常,全身情况相应改善。

经3-6月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约有40%一,%的乙肝。

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塘核酸(HBVDNA)均可转阴,但停药后能巩固疗效者仅占一半。

有人综合1991 -- 1996年间,全国各医院采用IN-。

各亚型治疗怪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观察效果为乙肝e杭原的转阴率在34%-66%之间,HBVDN^的转阴率可达43%-80%,经脸认为,乙肝病毒水平感染的时间少于2年者,用干扰素制荆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扰原及乙肝病毒脱级核钻核酸的消失比较容易;患者肝脏活检病理改变轻者,没有或稍有肝脏纤维化者的效果较好;青壮年的疗效优于老年人;国产与进口干扰素对照比较,近期疗效相似。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目前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两类:干扰素类和核苷类似物。

两者的优缺点核苷类似物聚乙二醇干扰素口服需皮下注射副作用少副作用常见仅有抗病毒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强力抑制HBVDNA HBVDNA抑制作用较弱HBsAg血清转换率低HBsAg血清转换更常见需要长期治疗疗程确定耐药率咼无耐药风险干扰素(IFN):是机体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受刺激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

干扰素有三种(a,B,Y),分别由人体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目前使用基因工程。

干扰素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抗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a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

干扰素在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防止再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中也有一定作用。

干扰素能激活宿主细胞的某些酶,降解病毒的mRNA,抑制蛋白的合成,翻译和装配。

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较单用效果更好。

我国已批准普通IFN-a和PeglFN-a用于治疗CHB。

普通IFN-a治疗CHB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PeglFN-a相较于普通IFN-a能取得相对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抑制及生物化学应答率。

基于干扰素a,目前主要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lFN-a)的抗HBV治疗方案广泛应用。

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相比,PegIFN治疗具有更低的HCC发生率。

但许多研究表明,干扰素在抑制HBVDNA方面效果欠佳,并且基因C型和D型的患者较A型和B型患者对干扰素反映较差。

另外,干扰素的副反应较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差此类药物具有直接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双重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180u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聚乙二醇干扰素a-2b:1.0-1.5ug/k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IFN-a治疗的禁忌证:IFN-a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精神病史(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性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等基础疾病。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简介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简介

PPT文档演模板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简介
• 3.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 阿德福韦(adefovir)为无环腺苷的单磷酸酯。其本身为核苷单磷酸,可绕过第一步
磷酸化,常是核苷类药物在细胞内转化的关键步骤,影响药物的效果。阿德福韦 在细胞内由细胞激酶逐步磷酸化为其活性代谢物阿德福韦二磷酸,后者为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正常底物dATP 竞争性抑制剂及DNA 链终止剂。阿德福韦具 有抗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HIV)及嗜肝DNA 病毒的广谱抗病毒活性。 阿德福韦 是第一个新型膦酸核苷类抗HBV 药物,阿德福韦是开环核苷酸(开环核苷单磷酸 酯)类药,由于带有负电荷的磷酸基,不利于穿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为遮 盖磷酸基的负电荷,增加药物的脂溶性,制成前药阿德福韦二新戊酸酯(adefovil dipivoxil)。该前药进入细胞后迅速被酯酶水解出阿德福韦。后者经二磷酸活化变 成活化形式,抑制病毒RNA 逆转录酶。阿德福韦长期治疗的结果有2个大型的安 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阿德福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安慰剂进行比较(病例 数为437和438)。在两项试验中,患者分别接受阿德福韦或安慰剂,每日一次,疗 程48周。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德福韦组的患者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均 显示出肝组织学、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 DNA 复制,应用1 、2 和3 年后的HBV DNA 转阴率(<1000 拷贝/mL)分别为28%、45%和56%,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分 别为12%、29%和43%,其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 、1.6%和3.1%,治疗HBeAg 阴 性者1 、2 和3 年后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 、3.0%和5.9%~11%。临床试验中阿 德福韦组肝组织学改善率为53% 64%,安慰剂组为25% 35%(肝组织学改善的定 义为:Knodell炎症坏死分期降低两个分值,纤维化分级没有恶化)。本药对拉米 夫定耐药变异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有效。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 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但10mg/d 剂量对肾功能影响较 小,10mg/d,治疗48 ~96 周,约有2%~3%患者血清肌酐较基线值上升 >0.5mg/dL (44.2 μmol/L)。因此,应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和 血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
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

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

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

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

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

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

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
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

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

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

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

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

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

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

乙肝患者若使用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要在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抗体的血清学转换后才能停药,因此疗程必然会相当的漫长。

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呈阴性的乙肝患者来说,则
必须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后才能停药。

极少数乙肝患者在使用阿德福韦酯会出现肾功能损害,此时必须换用其他抗病毒药进行治疗。

从用药期问出现病毒变异耐药的情况来看,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要优于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

乙肝患者在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2 年后,出现病毒变异耐药的几率为3 % 左右。

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2 年后,出现病毒变异耐药的几率小于1 %
二、应次选普通干扰素a、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进行治疗
1 、普通干扰素a 的疗效。

普通干扰素a的疗效不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在治疗亚裔乙肝患者时疗效更差。

亚裔乙肝患者使用普通干扰素。

进行治疗的有效应答率只有
2 %左右.而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治疗的有效应答率为50 %左右。

2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疗效。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具有较高的病毒变异发生率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第一年的病毒变异发生率为14 % ,第四年为66 %。

替比夫定是刚刚上市的核苷类新药,其抗病毒的效果不错,优于拉米夫定,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几率也小于拉米夫定。

但该药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几率仍高于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这极大地影咧到该药的使用前景。

在临床上,由于每个乙肝患者的病情都不完全相同,医生在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时,会按照具体情况选用抗病毒药物。

因此,在上述抗病毒药物中,其实并不存在哪个药好,哪个药不好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患者在使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有严重的肝硬化、癫痛、精神病史、自细胞和血小板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的乙肝患者均不能使用此类药物。

而且,乙肝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期问还要密切监测血象、转氨酶、病毒学指标、血糖和甲状腺功能,以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此外,乙肝患者在使用核有类药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监测转氨酶等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