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一颗感恩心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古代名人感恩事例3篇

古代名人感恩事例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古代名人感恩事例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63岁时,曾这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
.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
孔夫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
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济众”和“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孔子栖栖遑遑地奔波了14年,结果四处碰壁。
有时狼狈得如丧正是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子是以道义来真诚地团结人,小人则是以暂时的利害相互勾结在一起。
“周”,是忠诚之意;“比”,是勾结之意。
指彼此真诚相处而不相互勾结。
语出《论语.为政》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曲起来当枕头,学而所得的乐趣也就在其中啊!箪”:盛饭之器。
“瓢”:盛水之器。
形容贫苦的生活。
语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是孔子赞扬弟子颜回不怕吃苦,勤奋好学,乐观的生活态度。
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淡、安宁的心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必须要有“弘毅”。
中国感恩故事

中国感恩故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传统。
中国人民历来注重感恩,尊重长辈,感恩师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朋友,感恩社会。
感恩之情,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中国感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之美。
故事一,屈原投江。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奔波。
然而,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腐败的影响,他遭到了排挤和流放。
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
在他临终前,他写下了《离骚》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之情。
屈原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后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典范。
故事二,孟子救母。
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弘扬仁爱之道,提倡孝道。
在孟子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然而,他始终孝敬慈母,尽孝尽力。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跌入了井中,孟子毫不犹豫地跳入井中救母。
后来,他说,“为人子者,当如孟子救母。
”孟子的孝心感动了天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楷模。
故事三,白求恩医治伤员。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和医学家。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毅然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战士医治伤员。
他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挽救了无数中国抗日战士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求恩的感恩之心,让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感恩英雄。
这些中国感恩故事,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之美。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情怀。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这些感恩典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感恩文化,让感恩之情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感恩,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让我们一起感恩,让世界充满爱。
古代感恩的故事

古代感恩的故事在古代,感恩是一种美德,人们相互之间常常表达感激之情。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古代感恩的故事。
故事一,《孟子》中的感恩故事。
孟子曾经讲述了一个感恩的故事。
有一个人叫做顾武,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在家里照顾她。
有一天,他听说孟子来到了附近,于是他就去拜访孟子,希望能得到一些医治母亲的方法。
孟子见他如此孝顺,便教他一些药方,并告诉他如何照顾母亲。
顾武非常感激孟子的帮助,回去后,母亲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从此以后,顾武更加孝顺,感恩之心更加深厚。
故事二,《三国演义》中的感恩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则感恩的故事。
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在野外行走时迷路了,幸好有一位老者帮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曹嵩感激不尽,便请老者到家中做客,并赠送了许多礼物。
后来,曹操成为了一方霸主,老者的子孙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之心能够换来更多的友谊和帮助。
故事三,《史记》中的感恩故事。
在《史记》中,有一则感恩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叫做孟尝君的人,他曾经在齐国为官,深受国君的信任。
后来,国君犯了一个大错,被囚禁起来。
孟尝君得知此事后,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拯救国君。
他不仅成功救出了国君,还帮助国君重新夺回了失去的领土。
国君对孟尝君的感恩之情,也是无以言表的。
这些古代感恩的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美德,能够换来更多的友谊和帮助。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感恩之心,尊重他人,感激他人的帮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别人的恩情。
只有懂得感恩,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愿我们都能铭记古人的感恩之道,传承美德,让感恩之心在世间永存。
古今中外感恩的故事

古今中外感恩的故事感恩的故事能给我们人生很多启迪和感动,感恩的故事能照进我们的心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能量,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你提供的感恩的故事,欢迎阅读。
想了解更多感恩的故事,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古代感恩的故事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感恩的故事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
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
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
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
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
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6、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关于古人感恩的小故事大全

【导语】感恩是每个⼈⾝上都应该具备的美德,哪怕是在古代,有出现了许许多多古⼈感恩的⼩故事。
那你都知道哪些呢?下⾯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古⼈感恩的⼩故事⼤全,希望对你有帮助!【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传说,出⾃《左传》。
前者讲⼀个⼠⼤夫将其⽗爱妾另⾏嫁⼈,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亲为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敌⼿;后者讲有个⼉童挽救了⼀只受困黄雀性命,黄雀衔来⽩环四枚,声⾔此环可保恩⼈世代⼦⼦洁⽩,⾝居⾼位。
后将⼆典故合成⼀句,⽐喻受⼈恩惠,定当厚报,⽣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中写道:⼤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死不负。
【漂母⼀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母双亡。
他虽然⽤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以为⽣,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家吃“⽩⾷”,为此常遭别⼈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就来到淮⽔边垂钓,⽤鱼换饭吃,经常饥⼀顿饱⼀顿。
淮⽔边上有个为⼈家漂洗纱絮⽼妇⼈,⼈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饭之恩,派⼈四处寻找,最后以千⾦相赠。
【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擅长弹奏琴弦,钟⼦期擅长听⾳辨意。
有次,伯⽛来到泰⼭(今武汉市汉阳龟⼭)北⾯游览时,突遇暴⾬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也正在附近躲⾬樵夫钟⼦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每奏⼀⽀琴曲,⼦期都能听出它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惊喜异常。
⼆⼈因此结为知⾳,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
可第⼆年伯⽛来会⼦期时,得知⼦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伯⽛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难得知⾳。
【⼠为知⼰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强调感恩报恩。
因为对⾃⼰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所杀,豫让认为“⼠为知⼰者死,⼥为悦⼰者容”,决⼼刺杀赵襄⼦为智伯报仇。
第⼀次攻击失败以后,他⽤漆疮烂⾝体,吞炭弄哑声⾳,残⾝苦形,使妻⼦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时机。
古代名人感恩小故事

古代名人感恩小故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
在古代,有许多名人以他们的感恩之举,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首先,来说说韩信。
韩信年轻时,生活困顿,常常饿肚子。
有一位在河边漂洗丝绵的老妇人,见他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
韩信感激不已,对老妇人说:“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
”老妇人却生气地说:“一个大丈夫,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指望你报答吗?”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他没有忘记当年老妇人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以千金相赠。
韩信的感恩,不仅是对老妇人善良的回报,更是对自己曾经誓言的坚守。
还有诸葛亮,他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对他委以重任,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的心愿,殚精竭虑,南征北战。
在刘备去世后,他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为蜀汉的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出师表》,言辞恳切,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恩之情,以及对蜀汉的忠诚和担当。
再讲讲李密。
他的《陈情表》流传千古,文中充满了对祖母的感恩之情。
李密自幼父母双亡,是祖母含辛茹苦将他养大。
当朝廷征召他为官时,他以祖母年事已高,无人奉养为由,婉言拒绝。
他在文中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份深情的感恩,让人为之动容。
另外,包拯也是一位懂得感恩的名人。
包拯年少时就立志要为百姓伸张正义。
他的恩师刘筠对他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
包拯在为官后,始终铭记恩师的教诲,清正廉洁,公正执法。
他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恩师的培养之恩,也为百姓带来了福祉。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感恩故事。
比如,子路百里负米,只为让父母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黄香扇枕温衾,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些古代名人的感恩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感恩的力量。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它能让人铭记他人的恩情,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去回报那些曾经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
古代人感恩小故事

古代人感恩小故事古代人感恩小故事有哪些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古代人感恩小故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古代人感恩小故事1包拯辞官侍母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交口称赞。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黄香为父暖被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父亲早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营造出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古代人感恩小故事2韩信报分食之恩《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
古今感恩故事大全

古今感恩故事大全一、引言: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
它让我们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激发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今感恩故事,感悟感恩的真谛。
二、古代感恩故事分享:1.孝感动天在我国历史上,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有舜帝孝感天地的事迹,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最终感动了天地。
舜帝的父亲瞽叟和继母痛恨他,屡次加害,但他始终以孝心对待,最终赢得了家族的尊重。
2.颜回谢恩孔子弟子颜回,家境贫寒,生活艰辛。
有一次,颜回在路上捡到一枚金币,他高兴地拿回家,准备献给孔子。
孔子知道颜回家境贫寒,便问他为何要献金币。
颜回说:“这枚金币是我捡到的,但我知道您一直教导我们节俭、诚实,所以我把金币交给了您。
”颜回的诚实和感恩之心让孔子十分欣慰。
3.岳飞孝母民族英雄岳飞,一生忠诚报国,英勇善战。
在他离家投军之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寓意着他要为国家尽忠,为民族献身。
岳飞在外征战多年,始终心怀感激,不忘母恩。
每战胜一仗,他都会向母亲报告战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现代感恩故事分享:1.抗洪英雄在历年来的抗洪抢险中,无数英勇的战士们奋战在一线,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民的感恩。
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一位战士在抗洪过程中救起了一名落水儿童,而这位孩子正是他久未谋面的亲生儿子。
2.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我国医护人员冲锋在前,英勇抗疫。
他们告别亲人,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用医术和爱心拯救患者。
不少医护人员在抗疫过程中写下请战书,誓言生死相依。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感恩。
3.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在社会上,有一群志愿者,他们关注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
他们义务支教,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
这些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和感恩。
四、感恩的方法与实践:1.感恩父母的做法:① 多回家陪伴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② 主动承担家务,分担父母的辛劳;③ 时常给父母送上祝福,表达感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的诗歌朗诵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荡,
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那是大树感恩大地对她的滋养
浪花在大海中翻腾歌唱
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那时浪花对哺育塔的大海的颂扬
不要抱怨上苍给予你太多的坎坷与沧桑
也不要悲叹命运中有太多的曲折和跌宕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体验生活的快乐,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
有人说——
善良的本质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也有人说——
感恩是人世间的美德,它至高无上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的成长
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叫我放飞青春的梦想
感恩亲爱的党,因为它为我们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播洒阳光让新苗茁壮
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它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次满含着感动得泪花把未来畅想
学会感恩,就会虔诚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会感恩,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
感恩,是一种力量
感恩,是一种境界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感恩的心》
我们劳碌于世事,应酬于凡俗,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繁杂中,心灵日渐麻木。
虽然时光流逝,岁月流转,但有一种东西叫作感恩,是我们不应忘记的。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人的乐章,那是树叶对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天上飘荡,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不要抱怨上苍给予你太多的坎坷与沧桑,也不要悲叹命运中有太多的曲折和跌宕。
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感恩是对心灵最好的运动。
善良的本质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人世间的美德,它至高无上。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他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待人的人。
感恩大自然,因为她给了我们生长的环境,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和无私的爱,让我茁壮地成长!
感恩我的妻子,因为她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让我拥有休憩的港湾!
感恩我的亲人,因为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
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叫我放飞青春的梦想!
感恩我的公司,因为他给了我起飞的平台,让我有了用武之地!
感恩我的同事,因为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专业知识,助我更快的成长!
感恩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友谊和支持,让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力量!
感恩亲爱的党,因为他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她赋予了我们中国人的尊严,让我们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们最常忘记的,是对父母的感恩。
父爱是天下最广阔、最博大、最真诚的爱;
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父爱是一条长长的道路,宽阔而深远。
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畅游。
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保你一路走好。
母爱是一池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
无论你身在何方,她都陪你漂流、闯荡。
那浓浓的思念,那丝丝的真情、让你魂牵梦绕,护你一生平安。
父爱是执着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他总是掏心吐哺、从不打折。
母爱是坚强的,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她总是默默承受、决不退缩。
父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
母爱之情,能惊动天地,能感泣鬼神。
愿天下父母,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
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父母那一缕浓浓的芳馨。
让我们真诚地祝愿天下父母:健康快乐!
感恩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感恩的观念,是智慧的财富;感恩的习惯,是做人处世的榜样。
感恩,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希望感恩的种子已经在你的心里播种、生根、发芽…,懂得感恩的人,终会幸福。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
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
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
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
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
份让给他吃。
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
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6、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8、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励志故事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9、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10、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
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11、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
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
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
”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
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