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原子的结构-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知识点1:一、原子构成1、原子结构:(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组成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

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2)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③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知识点2:离子1.定义: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失去__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R m+。

Al。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13=2+8+3)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13>2+8)(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得到__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

如氧原子O→氧离子O2-。

(8=2+6)原子结构示意图 (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4.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性__中性________ _带正电荷_________ __带负电荷________稳定性不稳定,金属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稳定符号元素符号:H Al Cl 阳离子符号H+ Al3+阴离子符号Cl-结构示意图特点比对应原子少一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不变与相同电子层数的惰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相互转化知识点3: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非常小,使用起来很繁琐,不方便,一般不采用。

原子构成知识点总结

原子构成知识点总结

原子构成知识点总结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2. 原子核的性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是中性的。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原子直径,但它含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3.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为1.6726×10^-27千克,电荷为基本电荷的正一(即1.6×10^-19库仑)。

4. 中子中子是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稍大于质子,电荷为零。

5. 电子电子是原子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为9.11×10^-31千克,电荷为基本电荷的负一。

电子在原子外部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6. 原子的量子化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它只能具有确定的能量值。

电子的轨道也是量子化的,它只能出现在一定的能级上,不可能出现在介于两个能级之间的状态。

7.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电子质量之比约为1836:1。

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来自于质子和中子,而电子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8. 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中的质子数,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在相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中,原子核的电荷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9.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约为0.1纳米到0.5纳米。

原子的大小由电子云的尺寸决定,它与原子核的大小关系不大。

10.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在不同元素的同位素中,原子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1. 原子的元素符号原子的元素符号由元素的化学符号与原子的质量数组成。

例如,氧的元素符号是O,氧-16的元素符号是O-16。

12.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的相互吸引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离子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的结构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粒子。

本文将从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原子的三个基本粒子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层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围绕在原子核的外部。

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约占整个原子质量的99.9%。

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1/1836个质子的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二、原子的三个基本粒子原子由三个基本粒子组成,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是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种类。

中子是不带电的基本粒子,中子的数量可以影响到原子的同位素。

质子和中子都位于原子核中,它们的质量几乎相同,质子的质量约为1.6726219×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约为1.67492716×10^-27千克。

电子是带负电的基本粒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电子的质量约为9.10938356×10^-31千克。

三、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是由一系列能量不同的电子壳层组成。

以氢原子为例,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的外部,形成一个电子壳层。

电子壳层分为K壳、L壳、M壳等,每个壳层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K壳最靠近原子核,能量最低,最多容纳2个电子;L壳次于K壳,能量较高,最多容纳8个电子;M壳以此类推。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各不相同。

总结: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层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围绕在原子核的外部。

原子的三个基本粒子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它们的性质和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特性。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由一系列能量不同的电子壳层组成,不同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各不相同。

通过对原子的结构和组成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1. 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2. 原子尺寸- 原子的尺寸非常小,一般以皮米(pm)为单位来表示。

- 原子的尺寸可以通过原子的半径来表示,常用皮米或安格斯特罗姆(Å)作为单位。

3. 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来表示。

- 原子的质量一般以原子质量单位(amu)来表示。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或原子数)排列而成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进行分组和分类。

-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

5. 原子的能级和电子排布-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上,能级从内到外依次增加。

- 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以此类推。

- 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填充顺序、分区原则等。

6. 原子的离子与化合价- 原子可以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 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获得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阴离子)。

- 原子的化合价是指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时发生电荷转移的能力。

7. 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

-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和放射性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 同位素常用质量数来表示,即中子数加上质子数的总和。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种类,也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核电荷数。

3.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粒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电子云中。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4. 能层、能级和电子轨道:电子云中存在着多个能层或称为能级,每个能层又包含多个电子轨道。

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运动状态。

5.电子排布规则:电子按一定的规则填充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中,最低能级的轨道首先被填满。

常用的电子排布规则有阿尔尼奥规则和洪特规则等。

6. 层次结构:原子的层次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K层、L层、M层等。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层(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依此类推。

7.同位素:同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情况下,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

8.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序号,也等于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排列顺序。

以上是关于原子的结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结构的知识是理解化学和物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的质子核内,电子则在质子核外围的电子云中运动。

2. 元素和原子序数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原子序数,即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氧的原子序数为8。

3. 原子质量原子质量等于其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

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氢的质量被定义为1 amu。

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而言的,碳-12被定义为12 amu。

4. 原子结构模型有许多原子结构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尔模型。

根据波尔模型,电子绕着原子核以特定能级(轨道)运动。

每个电子能级有固定的能量。

5. 电子排布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电子的量子状态是唯一的。

每个电子在能级中的能量和位置是不同的。

根据能级填充顺序,电子遵循阜那诺定律、洪特规则和保里排斥原理。

6. 原子间互作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来形成,共价键则通过电子对之间的共享来形成。

7. 常见原子结构理论量子力学为理解原子结构和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包括德布罗意假设、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等理论。

这些理论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轨迹和能级分布。

8. 原子光谱原子的结构和能级导致原子能够吸收和发射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形成了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存在、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和进一步理解光和能量的关系。

总结原子结构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领域,涉及物理、化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

了解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和原子间互作用等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物质性质以及电子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洞察微观世界的奥秘,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原子的基本性质: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原子的核结构: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4. 原子的电子结构:
- 电子以壳层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周围。

- 第一壳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 第二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 第三壳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

5. 原子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6. 原子的同位素: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一、原子基本结构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

3. 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存在于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上。

4. 质子:带有正电荷的粒子,存在于原子核中,决定原子的核电荷数。

5. 中子:不带电荷的粒子,存在于原子核中,影响原子的质量和同位素的类型。

6. 电子云:电子在原子周围的概率分布区域,反映了电子出现的可能性。

二、原子性质1.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核外电子排布:电子按照能级和轨道填充,遵循奥布定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3. 电子亲和能:原子吸引一个电子的能力,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4. 电负性: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影响化合物中键的性质。

5. 离子化能:移除原子中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与元素的活泼性有关。

三、原子间的相互作用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形成的键。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5. 键能:形成或断裂一个摩尔化学键所需的能量。

四、同位素与放射性1.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即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2.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通过放射性衰变转变为其他元素或同位素。

3. 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出粒子或能量,转变为新原子核的过程。

4. 半衰期: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其原始量一半所需的时间。

五、原子的表示方法1.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缩写,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原子表示式: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原子的组成,如H2表示氢分子。

3. 电子排布式:表示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轨道分布,如1s2表示氦原子的电子排布。

4.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如2H2 + O2 → 2H2O表示水的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一、研究进程
汤姆孙(糟糕模型)→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
波尔量子化模型 →现代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a 、实验装置得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
b 、实验得结果:
绝大多数α 粒子基本上仍沿原来得方向前进,
少数 α 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甚至超过了90o 。

C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内容:
①在原子得中心有一个很小得原子核,
②原子得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得电子在核外空间里旋转。

原子直径得数量级为m 1010-,而原子核直径得数量级约为m 1015-。

c 、卢瑟福对实验结果得解释
电子对α粒子得作用忽略不计。

因为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远,受到较小得库仑斥力,运动几乎不改变方向。

极少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近,因此受到很强得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d 、核式结构得不足
认为原子寿命得极短;认为原子发射得光谱应该就是连续得。

三、氢原子光谱
1、公式:)11(1
22n
m R -=λ m=1、2、3……,对于每个m,n=m+1,m+2,m+3…… m=2时,对应巴尔末系,其中有四条可见光,一条红色光、一条就是蓝靛光、 另外两条就是紫光。

2、线状光谱:原子光谱(明线光谱)就是线状光谱,比如霓虹灯发光。

3、吸收光谱(主要研究太阳光谱):吸收光谱就是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不连续得暗线。

吸收谱既不就是线状谱又不就是带状光谱(连续光谱)
4、实验表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得特征谱线。

(明线光谱中得亮线与吸收光谱中得暗线相对应,只就是通常在吸收光谱中得暗线比明线光谱中得两线要少一些)
5、光谱分析原理: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与确定它得化学组成。

6、连续光谱(带状光谱):炽热得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得光谱就是连续光谱。

三、波尔模型
1、电子轨道量子化r=n 2r 1 , r 1=0、053nm ——针对原子得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电子绕核旋转可能得轨道就是分立得。

2、原子能量状态量子化(定态)假设——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

电子在不同得轨道对应原子具有不同得能量。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不连续得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中原子就是稳定得,电子虽然绕核旋
转,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取氢原子电离时原子能量为0,用定积分求得E 1= -13、6ev 、
21n E E n =,E 1 = —13、6ev 3、原子跃迁假设(针对原子得线状谱提出)
电子从能量较高得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得定态轨道时,会放出光子。

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能量较低得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得轨道。

末初E -E hv =。

注:电子只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得光子完成原子内得跃迁。

如果要使电子电离,光子得能量 与氢原子能量之与大于等于零即可。

4、局限性
保留了经典粒子得观念,把电子得运动仍然瞧成经典力学描述下轨道运动,没有彻底摆脱经典理论得框架。

→无法解释较为复杂原子得光谱。

5、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得云团,对于具有波粒二象性得微观粒子,在一个确定时刻其空间坐标与动量不能同时测准,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得著名得测不准原理。

习题
1、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得描述,您认为正确得有:( )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
B.金箔得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与真空中都可以
2、在卢瑟福得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就是( )
A.原子得正电荷与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得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就是均匀分布得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得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得能量状态中
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得α粒子,从不同大小得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得这个α粒子( )
A.更接近原子核
B.更远离原子核.
C.受到一个以上得原子核作用
D.受到原子核较大得冲量作用
4、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分析,提出
A.原子得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就是原子得组成部分
D.原子核就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得.
5、图中得圆点代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得原子核,带箭头得曲线代表α粒子得径迹,其中不可能发生得就是:( )
6、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得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得电场得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得运动轨迹。

在α粒子从a运动到
b、再运动到c得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7、用光子能量为E得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得一群氢原子。

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得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得光子,它们得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得单色光得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hν3;③h(ν1+ν2);④h(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
8、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得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得光子总数就是多少?假设处在量子数为n 得激发态得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得原子数都就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得原子总数得11-n 。

A.2200 B.2000 C.1200 D.2400
9、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得能量为eV 6.131-=E ,问:
(1)氢原子在n =4得定态时,可放出几种频率得光?其中最小频率等于多少Hz ?
(2)若要使处于基态得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得电磁波照射此原子?
10、对于基态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 、它能吸收10、2eV 得光子
B 、它能吸收11eV 得光子
C 、它能吸收14eV 得光子
D 、它能吸收具有11eV 动能得电子得部分动能
11、设氢原子得基态能量为E 1。

某激发态得能量为E,则当氢原子从这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时,所________________(填“辐射”或“吸收”)得光子在真空中得波长为________。

12、一些氢原子都处于量子数n=4得激发态,这些氢原子在能级跃迁时
(1)能释放出多少种频率不同得光子?
(2)在这些光子波长中得最小值就是多少?请画能级图来回答这些问题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