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3.2《离子键的形成》教案(沪科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69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69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离子键教学设计案例一、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课标版高中化学高一上册“3.2离子键”。

内容标准是,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前一节原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较为陌生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化学概念多且容易混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用具体的实验等宏观辨识入手,引导学生向微观探析过渡,利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进行微观探析。

二、教学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等宏观角度建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等概念,根据物质在熔融状态导电这个事实,学会从微观角度推导该物质内部存在的微粒及其成键类型。

(2)通过实验数据等证据推理,过渡到模型认知,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会用电子式、结构式等符号表征正确表示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结构,并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同时新键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水平。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教学重点:理解离子键、电子式。

教学难点: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拟安排1课时。

四、教学设计构想本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思想。

(1)从具体物质的宏观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探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类型,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通过证据推理上升到模型认知,并能用符号去正确表征。

(2)通过对比迁移归纳,启发学生发现微粒种类不同,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不同,通过模型认知,去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归纳出常见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类型。

高一化学:3.2《离子键》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

高一化学:3.2《离子键》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

3.2 离子键(共2课时)第2课时离子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学会判断一般离子化合物的方法。

(2)理解离子化合物的一些特征,如熔点、导电性、溶解性等,理解某些物理性质与结构的简单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常见离子化合物组成特点观察,归纳离子化合物组成一般特点,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影响钠、氟离子半径大小的一般因素归纳,判断其他类似结构离子半径大小,培养学生演绎能力。

(3)通过离子带电荷量、离子半径对离子化合物熔点的影响数据分析,感受简单粗略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层层深入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

(2)通过同伴讨论互相协作,增强分享个人观点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离子的结构特征2.难点理解离子化合物一般物理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简单联系。

三.教学用品使用多媒体,利用Flash软件以及相应3D模型图片模拟抽象微观过程。

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通过离子键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学习,学生已经理解离子键形成的原理,掌握典型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归纳出了其形成条件,学会了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的抽象过程。

但是学生对由这些离子键联系而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并未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高一的学生并不十分清楚结构与物性之间的一些联系。

为此,本课时着重从简单的物理关系――点电荷之间的作用为切入点,层层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能构从离子结构上的一些简单推论获得。

诚然,一些推论也只是建立在比较简化了的模型上,但是对于高中生需要的一些定性结果已经足够,并且也希望借此改变部分学生认为的化学知识点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才能获得的错误想法。

在本课时学习过程中涉及比较多的都是物理学中的同、异性电荷之间作用的关系,学生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离子结构、离子内外的静电力作用等是微观的、抽象的,因此在建立起一些简单的模型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离子键》word学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离子键》word学案

3.2《离子键》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2 掌握离子键的实质和特征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实质和特征。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共价键的实质和特征2共价键的分类和键参数一.离子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A.10和19B.6和16C.11和17D.14和18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C.离子键只有活波的金属和活波的非金属原子化合时才能形成D.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二.离子键的实质1.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离子键强弱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比较NaFNaCl NaBr NaI物质中离子键的强弱.练习2.比较NaCl和MgO两种物质中离子键的强弱.三.离子键的特_______,_________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杂乱无章的堆积B.CsCl晶体中存在单个CsCl的分子C.离子化合物中每个阴离子周围有6个阳离子,每个阳离子周围有6个阴离子D.离子键没有饱和性是相对的四.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例题3.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练习4.用电子式表示MgO,MgCl2的形成过程【随堂练习】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C.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数目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电子有关D.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小,而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2. 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2O B.HNO3C.HCl D.NH3分析上表可以得出A.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大,越易分解B.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越易分解C.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大,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D.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64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64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第1课时离子键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设疑,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重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1.定义: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做离子键。

(1)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2)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形成条件: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二.电子式1.表示原子:2.表示简单离子:3.表示离子化合物:4.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活动【思考与交流】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形成稳定的氯化钠呢?【讲解】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氯化钠的形成。

【视频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学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投影】现象:钠燃烧、集气瓶内大量白色烟方程式:2Na+Cl22NaCl【讲解】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讲解】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讲解】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投影】视频演示NaCl的微观形成过程【讲解】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由宏观展示,引入学生微观思考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抓住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离子键》word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离子键》word教案

3.2《离子键的形成》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5、让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电子式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引言]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也就是说这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间万物,这一百多种元素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这就是我们第三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电脑幻灯]在讲引言的同时打出元素周期表[板书] 离子键[演示] 实验钠与氯气反应[提问] 请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试用已经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软件演示] NaCl的形成过程[讨论] 1、在NaCl晶体中Na+、Cl-间存在有哪些作用力?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软件演示]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软件演示] NaCl晶体的结构[展示] NaCl的晶体结构模型[电脑幻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健[讨论] 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有哪些?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电脑幻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碱、低价金属氯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过渡] NaCl的形成过程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示−Na+[ .Cl∶] -[板书] NaΧ + .Cl∶−→[电脑幻灯]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电脑幻灯]原子电子式:H·、Na·、·Ca·、O 、∶Cl∶离子电子式:Na+、Mg2+、[∶Cl∶ ] -[∶O∶]2-离子化合物:Na+[∶Cl∶]-、[∶Cl∶]-Mg2+[∶Cl∶]-[电脑幻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KBr Na2S CaO[讨论]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与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有何不同?[随堂练习] (略)[小结] 由学生小结,教师完善。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78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78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离子键的概念;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总和概括能力。

⑵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⑵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来源:]⑶培养学生由个例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实验]见课本19页实验1—2。

描述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⑴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⑵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⑶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能否画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⑷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⑸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类型?[归纳与整理]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1.定义:叫作离子键。

⑴成键微粒:。

⑵成键实质: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⑶存在:。

2.形成条件:活泼金属MMn+化合离子键活泼非金属XXm-通常情况,活泼金属形成的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离子。

3.离子化合物:由构成的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定。

4.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类型:。

[思考与交流]⑴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⑵所有非金属化合都不能形成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⑶什么是电子式?[归纳与整理]二、电子式: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电子的式子1.表示原子:。

2019-2020年沪科版化学高一上3.2《离子键》教学设计1

2019-2020年沪科版化学高一上3.2《离子键》教学设计1

2019-2020年沪科版化学高一上3.2《离子键》教学设计1前言现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科学探究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学生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通过检索,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所要学的课程中去,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

因此,网络教育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

在初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和它们的一些化合物,学习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性质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密切关系,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合价的实质。

高中碱金属和卤素的学习,又清楚地说明了在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而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也更进一步地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离子键的知识。

虽然,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还是有些模糊。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66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166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3.2《离子键》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达到稳定的途径(2)掌握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3)能熟练地书写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对具体物质的分析,感受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学习重点:离子键的形成、电子式的书写学习难点:离子键就是一种静电作用。

学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原子趋向稳定的途径:1.,通常是元素2.,通常是元素二.离子键的形成:1.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方程式:。

2.离子键:定义:电子式:写出O,C,K三种原子的电子式:【课堂学习】【问题探究一】一.原子趋向稳定的途径有哪些?(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点评后,多媒体展示答案并板书。

)(1)得失电子——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2)共用电子对——非金属元素2【问题探究二】1.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写出其反应方程式(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点评)2.在此反应前后,钠和氯的原子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展示](用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后,教师再进一步讲解NaCl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多媒体PPT演示其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二.离子键的形成:(一)离子键1.定义:[讨论]在NaCl晶体中Na+、Cl-间存在有哪些作用力?①.②.2.构成离子键的粒子:3.成键条件:4.成键元素:(例外)[问题思考]1.离子键的相互作用只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这样理解正确吗?2.如何判断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离子键?【课堂练习一】【课堂探究三】电子式(二)电子式:1.原子的电子式:NaOCN2.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Ca2+Na+Mg2+NH4+1.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0与12B.8与17C.11与17D.6与142.下列各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5、让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电子式
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也就是说这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间万物,这一百多种元素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这就是我
们第三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电脑幻灯]在讲引言的同时打出元素周期表
[板书] 离子键
[演示] 实验钠与氯气反应
[提问] 请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讨论]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试用已经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软件演示] NaCl的形成过程
[讨论] 1、在NaCl晶体中Na+、Cl-间存在有哪些作用力?
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
[软件演示]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力
[软件演示] NaCl晶体的结构
[展示] NaCl的晶体结构模型
[电脑幻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健
[讨论] 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有哪些?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
[电脑幻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碱、低价金属氯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过渡] NaCl的形成过程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示
−Na+[ .Cl∶] -
[板书] NaΧ + .Cl∶−→
[电脑幻灯]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电脑幻灯]原子电子式:H·、Na·、·Ca·、O 、∶Cl∶
离子电子式:Na+、Mg2+、[∶Cl∶ ] -[∶O∶]2-
离子化合物:Na+[∶Cl∶]-、[∶Cl∶]-Mg2+[∶Cl∶]-
[电脑幻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KBr Na2S CaO
[讨论]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与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有何不同?
[随堂练习] (略)
[小结] 由学生小结,教师完善。

[作业] 1、阅读资料
2、课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