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科学教与学答案3

合集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①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③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容积应超过试管容积的2/3④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来吹灭⑤滴瓶上的滴管取液后,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应立即放回滴瓶⑥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之前,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在瓶底上铺一薄层细沙2. 某品牌矿泉水做了如图所示广告: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水样中分别浸有pH 试纸后,左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右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绿色(弱碱性)。

广告宣称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3.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下列哪种情形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 )A . 滴入适量FeCl 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 .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 与SO 的个数比为2:1C .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D . 滴入适量BaCl 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4. 校运会上,跑完1000米的小东同学因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大腿酸疼。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5. 下列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均合理的是( )6. 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关注健康饮食、确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

下列关于营养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7. 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 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8. 以下关于功和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9. 晾晒三条相同的湿毛巾,下列做法最有可能让衣架保持水平的是( )10.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11. 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 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机械能 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机械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3.2 机械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3米板跳水运动过程中,其跳水的过程可简化为: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到最低点C,跳板自然伸展的位置B点,运动员向上运动的最高A点,那么运动员从C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A.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B.运动员从C点到A点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C.运动员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在B点的下方D.运动员在A点和C点时处于平衡状态2.在排球比赛中,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运动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A.B.C.D.3.“轰-6N”国产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可以在空中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过程中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加油过程中,“轰-6N”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为()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4.小衢在操场上将一篮球抛出,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a、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皮球在b点时的机械能最大B.皮球在a、c两点时动能相等C.皮球由a到b时,动能逐渐增大D.皮球由c到d时,机械能一直减小5.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 点自由释放后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小石块在C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6.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量,通常用一些直观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下列活动中使用转换法的是()A.研究杠杆五要素B.研究动滑轮实质C.用弹簧具有势能类比分子势能D.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7.火神山医院让全世界人民再次看到了中国速度,也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倍感骄傲和自豪。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上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上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上下)第一章第1节1.A2.C3.D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粒子的大爆炸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6.(1)图略(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1.A2.C3.B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6.气体尘埃物质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1.D2.A3.B4.D5.A6.B7.氢氦8.星云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 11.短 7-9 2.5-3第4节1.星云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 38亿3.B4.D5.C6.A B F E C D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12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上下)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 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一)1.D2.B3.B4.B5.A6.B7.B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二)1.A2.C3.B4.A D5.C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 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章节复习学案(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章节复习学案(含答案)

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了,但不能作为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泡照明时既有发光现象又有热量放出,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变化时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铁生锈的变化中,生成了与铁完全不同的铁锈,因此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例1 (湖州中考)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利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物质发生的变化—实验和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中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

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比较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结合反应的条件,我们就可以得出有关结论,即可探究物质发生的变化。

①反应前,应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②反应中,应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

③反应后,应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等。

例2 (雅安中考)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1)燃烧燃烧产物――→(2)太阳能或生物能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均为物理变化不知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例3(德阳中考)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将爆炸理解为全是化学变化{例4(鄂尔多斯中考)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电灯泡通电发光B.玻璃破碎C.轮胎爆炸D.纸张燃烧例5(威海中考)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 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1.(南通中考)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小明用电子秤进行如图所示的称量活动。

2024版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时练 3-第3课时 酶的催化作用

2024版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时练 3-第3课时 酶的催化作用

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课时酶的催化作用基础过关全练1.(2022山东潍坊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发现,胃蛋白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对淀粉却不起作用。

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A.高效性 B.专一性C.多样性D.稳定性2.(2022云南中考)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浴加热的温度为37 ℃,是为了模拟人的口腔温度B.两试管加入的唾液和清水的量应该相同C.②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是因为水浴加热时间不够D.该实验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3.【新特色·生物医疗】(2023浙江金华南苑中学月考)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阅读后回答。

(1)在该药片中,胰酶和胃蛋白酶分别被不同包衣片包裹成内外两部分,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

(2)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

能力提升全练4.(2023浙江永嘉崇德实验学校月考,13,★★☆)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甲乙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因为麦芽糖含量增长最快C.图乙中T b到T 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含量不再上升,此时淀粉酶已失活D.若两支试管中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分别在温度T a、T b催化一段时间后,再调整实验温度从T a→T0、T b→T0此时两支试管中酶的活性相同5.【新题型·创新实验】(2023浙江永嘉崇德实验学校月考,26,★★☆)近来“果蔬酵素”深受广大减肥、爱美人士的追捧,经查阅酵素的实质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观察某酵素的食用说明,发现需温水冲饮。

为探究温度对酵素活性的影响,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提供以下器材:试管若干、淀粉溶液、酵素溶液、碘液、烧杯若干、胶头滴管、热水、冰块等。

初三科学教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科学教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科学教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制取O 2 、H 2 、CO 2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2.1959年法国人类遗传学家李求恩第一次发现先天愚型患者的染色体是47条,比正常人46条多了一条小型染色体。

请问该病会遗传吗?( ) A .不遗传 B .不一定遗传 C .遗传 D .以上都有可能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柴”指燃料,植物茎秆、天然气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热量,这些热量最终来自于阳光B .“米”指粮食,大米、面粉等主食中富含淀粉,我们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C .“油”指脂肪,大豆、花生种子中脂肪的消化主要依赖胰液、胃液和胆汁在胃内完成D .“盐”除了指食盐外,还包括含钙、铁、碘等无机盐,人若缺铁易患贫血症4.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

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 )A .只有体循环B .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C .只有肺循环D .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5.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6.小王去测血型,将他的血滴入含有抗A 凝集素的液体中时,无凝集反应,但与含有抗B凝集素的液体发生了凝集反应,问小王的血型是()A.A型 B.B型 C.AB型 D.O型7.下列有关血管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身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接小动脉,一端连接小静脉B.肺静脉是全身含氧量最高的静脉,肾静脉是全身含尿素最少的静脉C.动脉和静脉内的血液都不会倒流,因为动脉内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D.被毒蛇咬伤后,要用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包扎,以防止蛇毒沿静脉流回心脏8.一个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它的()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势能增加D.动能增加,势能不变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D.物质W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10.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

初三科学教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科学教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科学教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板块学说和地壳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之一 B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有亲缘关系是大陆漂移的证据之一 C .板块与板块之间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D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软流层位于地核中2.下列物质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的是( )。

A .铁制文具盒B .铅笔芯C .钢制直尺D .橡皮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B .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C .③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D .④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4.善于梳理科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 暗淡,故又称假银箔。

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如图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以表示的信息是 ,并作出解答。

6.烧杯中盛有x 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 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 值变化如图所示。

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7.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A .代代使用的结果B .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C .繁衍后代的结果D .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8.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 2CO 3、Na 2SO 4 B .在pH=2的溶液中:KCl 、Na 2SO 4 、HNO 3 C .在pH=13的溶液中:BaCl 2、Na 2CO 3、NaOH D .在pH=14的溶液中:FeCl 3、Ba(NO 3)2、CaCl 29.如图甲,R 1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A )。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一、选择题1.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3.如图所示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A.冰雪消融B.葡萄酿酒C.粮食霉变D.烟花爆炸5.下列说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B.用木炭除中冰箱中的异味C.用酒精擦拭衣服上的油渍D.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6.“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蒸馏B.木炭吸附C.干冰升华D.玉米酿酒8.图表示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

栅栏(阴影部分)纵向宽度越宽,表示)A.土壤酸性越强,植物对三种元素的吸收率越高B.土壤碱性越强,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率越高C.土壤pH=8时,植物对三种元素吸收率最高的是钾D.植物同时吸收三种元素的土壤pH最佳范围是5~69.小贝对柠檬汁、肥皂水、食盐水、草木灰水的pH分别进行了测定,其中pH最小的是()A.柠檬汁B.肥皂水C.食盐水D.草木灰水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可燃冰"燃烧C.浓盐酸挥发D.洗洁精除油污PH <7 <7 =7 =7 >7 >7 A.pH<7有可能不是酸溶液B.pH>7有可能不是碱溶液C.pH<7有可能是碱溶液D.pH>7有可能是盐溶液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正确的是()A.向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中加水,所得溶液呈紫色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C.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D.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绿13.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