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书读后感
关于革命英雄的读后感

关于革命英雄的读后感革命英雄读后感。
《革命英雄》是一部讲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位伟大英雄的传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展现了他的伟大品质和不朽精神。
读完这部书,我深受启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革命英雄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就饱受着贫困和压迫。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在革命斗争中,不畏艰险,不惧牺牲,坚定地站在了人民的一边,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断地奋斗和牺牲。
他的一生是充满了传奇和感人的故事,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
读完《革命英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
他不顾个人得失,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教育,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的一生,是对于人生最深刻的诠释,他的事迹,是对于人性最美好的展现。
革命英雄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艰辛的努力。
革命英雄在革命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为了革命事业奋斗。
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学习革命英雄的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为了梦想和理想不懈地努力。
革命英雄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伟大意义。
革命不仅仅是为了推翻统治者的统治,更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革命英雄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不断地奋斗和牺牲,这种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革命英雄的事迹,让我明白了革命的真正意义,让我懂得了革命的伟大价值。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努力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为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为了革命事业不懈地奋斗。
在读完《革命英雄》之后,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革命英雄的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10篇)

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10篇)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精选篇1)暑假里,我在书架上随意翻看书集,突然一本厚厚的名叫《红岩》的长篇小说映入我的眼帘。
翻看了几页,便爱不释手了。
就这样,我花了整整一天,终于流着泪读完了。
这本书里有许多英雄人物,如机智勇敢的成瑶,如老当益壮的双枪老太婆,还有临危不惧的江姐……其中,我最佩服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许云峰。
他在可怖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在白公馆集中营潮湿、阴暗的地牢里,顽强地用手指和一副断掉的手铐硬生生打通了墙壁,发现这条通道可以脱离敌人的魔爪。
在这生死关头,他首先想到牢里其它的同志,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佩服呢?看完这本书,我不禁发出感慨,激昂的语言,感人的情节,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品到这里,看到这里,我已是泪流满面。
在和平年代中,也有和许云峰恰恰相反的人。
曾经有新闻报道说:一名出租车司机阻止了一名正在行窃的小偷,小偷恼羞成怒,用水果刀去扎司机。
虽然最后被警察制服了,这位司机也受了重伤,但他的心灵伤受的更重,更悲痛。
在记者采访他时,他哽咽着说:“当我和歹徒搏斗时,竟然全是袖手旁观指手画脚的,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和我并肩作战,唯恐引火上身,真是世态炎凉啊!”是呀,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是还有不少坏人。
我们要像许云峰那样与他们斗争到底,绝对不能让坏人为非作歹,不贪生怕死,要见义勇为,不苟且偷生,要铮铮铁骨。
在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去面对,一道坎一道坎的去迈,一座险峰又一座险峰的去攀登,决不轻易言放弃。
失败了,可以重头再来,跌倒了,可以重新爬起,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相信风雨过后必定是彩虹,就像那位伟大的英雄——许云峰。
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精选篇2)夏天的正午,火球般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同学们都纷纷有气无力地来到操场上。
蒋老师笔挺地站在阳光下,铿锵有力的说:“今天我们来跑八百米,测试成绩的,只跑一次,不能补考。
”听到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我就如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迈着沉重的步伐,慢吞吞地来到800米的起跑线后,赶紧插进队伍中。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红色书籍,是包含所有有关中国革命题材的书籍,读这些红色书籍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色书籍读后感1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就是一本讲述一群少年好汉的故事书。
一口吻读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后,令我心潮磅礴,久久不能安静。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每当耳畔响起这首喜闻乐见精美感人的儿童歌曲时,就让我们悼念起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一户贫困的人家,有一个小小的放牛娃,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大家伙叫他二小。
1943年,抗日战斗最严格残暴的阶段,日本鬼子履行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村子里烧杀抢夺,作威作福,滥杀无辜,无所不为。
二小家的茅屋被鬼子炸毁了,二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目击了鬼子的残酷行动,激发了二小对日本鬼子刻骨铭心的冤仇,形容的成语。
只有共产党才干救中国。
二小满怀着对共产党的酷爱,加入了儿童团,随着老师跟连长学了很多常识,他晓得只有把鬼子赶出中国,能力过上好日子,建设本人漂亮的家园。
一个阴沉的上午,二小正在河边放牛,鬼子又来村庄里涤荡,到处寻找八路军和老庶民的踪影。
二小想起了连长的话,心血来潮,佯装出很惧怕的样子,带着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潜伏圈。
鬼子们被毁灭了,而我们英勇的小豪杰王二小却献出了可贵而幼小的性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涯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着英勇,又记载着艰苦;既喷射着光辉,也不失有悲壮。
红色书籍读后感2《红岩》是一本非常经典的革命小说,它出版于1961年,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烈士为革命付出的巨大贡献。
《红岩》让我想到这会不会是一块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石头呢?我想,这应该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吧!它让我懂得中国革命事业的解放是多么不容易,许多人付出了无限的汗水和鲜血。
革命英雄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

革命英雄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革命英雄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1杨根思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位连长,牺牲后被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带领队伍坚守阵地,打退了美军的八次进攻。
最后阵地战上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战斗,在第九次美军攻击中他与敌人同归于尽。
当时他一个人面对着四十多个敌人,他毫不畏惧,在打光所有弹药后,毅然拿起炸药包冲向敌人。
敌人也没有想到他是来同归于尽的,纷纷往回跑,但是已经晚了。
在这种情况下,杨根思一往直前,奋勇的冲向敌人。
在他抱起炸药包的那一刻起,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敌人也被他的精神给吓住了,一个人居然有那么大的能量。
正是因为有了像杨根思这样的革命英雄才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向英雄学习为祖国添光。
革命英雄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精选篇2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在书香闵行网站上看到的红色经典连环画“赵一曼”尤其令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后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得魔掌,但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革命英雄红色故事读书心得和启发【20篇】

革命英雄红色故事读书心得和启发【20篇】革命英雄红色故事读书心得和启发【篇1】最近,我读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让我对中国的工农红军肃然起敬。
他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独一无二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
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爬雪山,走草地,挖野菜,啃树皮,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饱受了多少次的风霜雨宿。
这些都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时刻激励着我们传承长征的伟大精神。
在长征路上有许多的无名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是《七根火柴》这个故事。
它描述了长征路上一位生命垂危的无名战士,把党证和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7根干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让战士们能在最困难的时候烤上火。
当他将党证和火柴交给战友的时候,眼里迸发出喜悦的光芒,竭尽全力举起手来直指红军前进的方向。
这个故事中的无名战士自己带着火柴不用,为了大部队的安全宁愿牺牲自己,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和革命事业的高尚品质。
这个故事的作者亲自沿着长征道路完完整整走了一遍,采访了三百多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所以作者深刻体会到了长征的艰苦,了解到了红军战士们坚毅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除了《七根火柴》,还有《半解皮带》,《飞夺泸定桥》等故事,这些故事都让我深深感动,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让人敬佩。
最后,红军战士们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想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我相信一定能克服。
革命英雄红色故事读书心得和启发【篇2】翻开《风展红旗如画》这本书,里面每个故事都是讲先烈们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让我惊叹不已。
那个年代老百姓们的生活真是苦,没饭吃没地种,跟他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课,周未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们去逛公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红军来到洪田镇,他们在墙上写标语时,村民们从不理解到帮助红军一起写标语,通过红军的宣传,知道只有和红军一起才能打土豪分田地。
革命英雄的读后感

革命英雄的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革命英雄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前行。
当我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时,内心涌起的不仅仅是敬佩,更是一种对信仰和勇气的深刻思考。
革命英雄们所处的时代,往往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的。
他们面对着敌人的残酷镇压、恶劣的环境以及巨大的压力,但他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定地为了理想和正义而奋斗。
杨靖宇将军就是其中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杨靖宇将军以他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英勇。
还有赵一曼烈士,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
她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遗书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让人读来潸然泪下。
董存瑞,这位年轻的英雄,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他的英勇行为,展现了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决心。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的冲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他的英勇壮举,成为了永恒的光辉典范,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一切的伟大情怀。
这些革命英雄们,他们有的出身贫寒,有的家境优越,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而在于他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多少贡献。
革命英雄读后感

革命英雄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革命英雄读后感(一)纵观世界历史长河涌现无数杰出人物,他们的内心只想着:为共产主义的崛起而奋斗!他们,为国家的未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现在回想当时浴血奋战的年代,那么多人,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以自己的血肉,造出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他们,可以舍去自己的一切,但,他们永远不会舍去党的事业!生命的每时每刻,他们都不会忘记:为中国共产主义崛起而奋斗!在每一天,他们从不想着自己的宝贵生命,时时时刻刻想着党的利益。
他们,为信仰奋斗过程中而奉献生命。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无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一个个无私奉献的英雄,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的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等英雄。
他们,不惜在枪林弹雨中严守党的机密,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万众,来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
信念为了让你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发奋图强……”是这句话,让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英雄读后感(二)暑假里,我看了《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书中描写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们的光荣事迹,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被捕之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面色不改,宁死不屈。
这些英雄人物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坚贞不屈,傲骨凌霜的江竹筠。
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就是她。
江竹筠十岁的时候就到袜厂当了童工,后来到一所学校边工边读,抗日战争暴发后,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8年春,她的丈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她勇敢地接替了她丈夫的革命工作,6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在一次审讯中,特务拿来一把特制的四棱筷子,用力夹在江竹筠的几个手指间。
大汗淋漓,疼痛难忍的江竹筠使尽全身力气喊道“你们可以整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我说出组织,永远办不到!”几天后,江竹筠伤口未愈,特务分子又用竹筷子猛夹她的手指,看她还是不说,就残酷地把竹签子钉进她的指尖,竹签撕裂着血肉,可江竹筠斩钉截铁地喊道“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然后就疼痛地晕了过去。
革命英雄的读后感

革命英雄的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黑暗的岁月,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他们就是革命英雄,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伟大人物。
最近,我读了不少关于革命英雄的书籍,内心被深深触动。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
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她却心怀天下,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她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记得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赵一曼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包围。
敌人的兵力数倍于他们,武器装备也精良得多。
然而,赵一曼没有丝毫退缩。
她目光坚定,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同志们,咱们不能怕!咱们身后是千千万万的同胞,咱们要是退缩了,他们可怎么办!”她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响亮,让每一个战士都燃起了斗志。
战斗异常激烈,赵一曼亲自指挥作战,她敏捷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丝毫不顾个人安危。
“砰!砰!”子弹在她身边飞过,她却毫不畏惧,沉着地应对着敌人的进攻。
她大声呼喊着战术指令,战士们在她的指挥下,顽强抵抗。
可最终,由于敌众我寡,赵一曼为了掩护部队撤退,不幸受伤被俘。
日军为了从她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他们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一道道血痕布满了她的身体,可她咬着牙,一个字也不说。
敌人又用辣椒水灌她,用竹签钉进她的手指,那种痛苦简直无法想象。
但赵一曼依旧守口如瓶,她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我仿佛看到了她那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身体,看到了她那充满坚定和不屈的眼神。
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在那个残酷的环境下,赵一曼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始终没有屈服。
她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信仰,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像赵一曼这样的革命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炮火的袭击;我们走在大街上,不用担心会有敌人的追捕;我们享受着美食,穿着漂亮的衣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英雄书读后感
革命英雄书读后感一20世纪初期,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人们都过着衣不遮体,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民不聊生,祖国的土地也正一步步地被资本主义家吞噬,这时的中国急需一大批英勇的革命战士把祖国从水深火热当中解救出来。
《革命英雄的故事》就讲述了一个个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救世英雄。
就像本书封面上写的: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信念让你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发愤图强……这些革命英雄的内心无不蕴含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或是为民族的崛起而奋斗,或是为人民的解放而努力,抑或是为探索宇宙的奥妙而孜孜不倦,不管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些信念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他们的心底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他们要付出毕生的心血为这个不灭的信念而不懈努力。
在这其中既包括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地主阶级逆子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我党的杰出女革命家向警予,平民的”劳工律师”的施洋,为革命斗争到最后一刻的王尽美……
这些英雄人物是我国千百万先驱英杰的代表,为了心中
的信念,他们不惜在敌人的狱中忍受各种酷刑而严守党的机密,不惜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千百万疾苦大众的幸福。
他们宁死不屈,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阅读这些英雄的人生经历,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些革命英雄们不畏困难险阻,生命安全,努力地扭转当时不堪入目的局面,实实在在地为百姓服务的场景,也感受到了我们现在那安逸,丰衣足食的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此,我向这些革命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革命英雄书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我非常感动。
他们都十分勇敢,面对残酷的环境他们宁死不屈,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刘志丹
刘志丹在1903年冬生于陕西保安县。
他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
于是,他想改造社会,复兴中华。
通过努力,他考进了黄埔军校。
1926年他毕业了,之后随军东征,在这期间,他带领着革命军打土壕,分财物。
这时敌人带领大批部队向革命军发起了进攻。
他带领革命军英勇阻击,将敌人打了回去。
恼羞成怒的敌人组织大批部队再次攻击,这次他们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之后,他带领着部队在三交镇展开战斗,他的部队从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大顺利,总是攻不下三交镇。
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指挥战斗。
结果,在指挥部队发起进攻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左胸,
伤到了心脏。
在临死前他让其他战士告诉政委,请他带兵,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攻下来。
他为了革命出生入死,百折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董存瑞1925年10月15日出生在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出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有三个姐姐,排行老四。
父亲租种了地主的几亩山坡地,全家老小终年累月苦干,还吃不饱肚子。
由于家里很穷,董存瑞上不起学,七岁就和大人一起下地干庄稼活。
春天,他冒着风沙往地里背粪;夏天,顶着烈日跟姐姐下地除草;秋收时,他跟着母亲拾谷子、捡柴禾;入冬后,他常常扛上小扁担,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割荆条,回来编箩筐。
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存瑞成为了二十四团二营六连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1948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三颗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炮声。
这时六连正在吃早饭,董存瑞和战友们蹲在地上,边吃边看着被解放军炮火轰击的苔山。
下午3时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
董存瑞拿着炸药包去炸碉堡,他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底,从容镇定地用右手拉开导火索,导火索冒着白烟急速地烧向炸药包。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进去。
在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前进,一会又站了起来一阵猛跑。
他把炸药包扔进了碉堡里,敌人碉堡前的铁丝网全炸坏了。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
敌人的机枪打紧了,
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也的向前沃进几米。
董存瑞的脚受了伤,他看了看桥底,又看了一眼从上来却纷纷扑倒下的战友,他焦急万分,为了消灭敌人,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敌人的碉堡炸掉!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大批后续部队冲进隆化中学,歼灭了敌人,红旗插上了隆化城,隆化解放了!董存瑞用鲜血和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发出了悼念董存瑞的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身上是无私的革命军人精神,我们要学习他身上的舍身为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