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精选7篇)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完成预习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二、合作、交流、展示学习导引 (一) ——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1、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学习导引 (二) ——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2、这样写说明什么?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
关键词请你画下来。
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4、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学习导引 (三)——感悟自由的源泉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
我们来看怎么写的。
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
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摘要:
一、祖父的园子的特点
1.园子的位置和布局
2.园中的植物和动物
3.园子的主人——祖父
二、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活动
1.跟着祖父劳动
2.园子里的玩耍
3.学习园艺知识
三、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的影响
1.对自然的认识和喜爱
2.对祖父的敬爱和怀念
3.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珍惜
正文: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地方。
园子位于我家后面,布局合理,分为菜园、花园、果园和动物圈。
园中种植着各种蔬菜、花卉和果树,还有鸡、鸭、猪等动物。
祖父是园子的主人,他勤劳善良,对园子里的每一株植物和每一个动物都充满关爱。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跟着祖父学习劳动,我学会了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等园艺技能,也懂得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在园子里
的玩耍,我捉迷藏、荡秋千、挖蚯蚓,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
祖父还教我识别各种植物和动物,让我在玩耍中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祖父的园子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祖父的园子也让我更加敬爱祖父,怀念他的关爱和教诲。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祖父的园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祖父的园子》一. 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童年的视角,描绘了祖父的园子里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材选取了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写的生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基本情感和主旨。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层次的主题,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各不相同,需要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祖父的园子的热爱,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园子里的景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童年的记忆和怀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6.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二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祖父和作者在园子里度过的快乐时光的回忆性散文。
作者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祖父的园子里的各种景物和活动,展现了作者对祖父、对园子、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热爱,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价值。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情感和体验难以理解和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父、对园子、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热爱,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祖父的园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在爷爷、奶奶家的快乐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祖父的园子》 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祖父的园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篇课文,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园,“我”在这里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作者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以及“我”在园中的活动,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深深的爱。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同时,课文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认识“蚱、嗡”等 8 个生字,会写“蝴、蝶”等 14 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 19 个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等方式,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和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用)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朴实、真挚,充满情感,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园子的景色、园子里的植物、园子里的动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时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描述,课文传达出了作者对园子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寓意,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从中得到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园子里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和怀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童年的视角,描绘了祖父的园子里的美好景物和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生活。
通过回忆童年时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充满诗意,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自由、快乐的童年画卷。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通过时间顺序材料,以园子里的景物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园子里的生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有困难,如“祖父的园子”、“童年生活”等。
同时,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园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园子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学习课文: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祖父的园子教学活动说课稿(精选7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活动说课稿(精选7篇)祖父的园子教学活动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观赏小昆虫,大榆树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用瓢舀水往天空扬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用草帽遮脸睡觉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是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课文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
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带领学生走进萧红的文字,感受语言的清丽和文字中流淌的童年甜蜜,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品味萧红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故乡对祖父的无限思恋。
五、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一座园子。
这是八九十年前我国东北呼兰河边的一座园子,园子的主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课件出示)2、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园子!在这篇课文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
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这个园子给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她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萦的祖父的园子。
【设计意图】:和学生进行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读题目,并针对课题质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很快进入文本学习。
(二)、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給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2、学生自由发言。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自由自在、充满快乐……)【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
这里,让学生初读课文以后,说说对园子的初步感受,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所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认识“自然之园”1、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
首先我们来读第2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齐读。
3、说说你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让你为这一幅画面取一个名字,取什么名字?(蜂飞蝶舞,生命,色彩缤纷……)4、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这一段作者萧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
(板书:自然)【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文段,想像画面,概述画面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园子的自然美丽。
(四)、感受“自由快乐”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第13自然段,老师相信你们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2、读完这段话,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板书:自由、快乐)3、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根据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男生读“愿意”的部分,女生读“就”的部分。
C、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师生对读。
(课件出示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注意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师生对读。
(课件出示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课件出示蝴蝶那一句)A、指名读。
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自由)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课件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她都做了些什么呢?师引读:祖父——,生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设计意图】:本段的学习主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图片和各种虫鸣声音,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园子,感受园子的丰富多彩。
同时,还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从而体会园子里植物、动物的自由,进而体会作者在园子中的轻松自在和无忧无虑,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五)、体会“祖父之爱”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你们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祖父)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画出相关句子,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学生个人独学。
3、小组交流。
(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读、画、写、议”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念。
4、全班交流。
(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5、总结: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
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
(板书:爱)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
它是萧红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爱之园。
再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品味祖父爱的细节,使学生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乐,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六)、总结1、师: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
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
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
萧红18岁时,祖父就去世了。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
(课件出示萧红的资料)【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来认识作者萧红,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祖父那个大园子,萧红就充满了温馨、幸福。
同学们,如果现在再问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你会说——(课件出示填空)这是一个()的园子。
(如:温暖、幸福、充满爱、亲切、让人怀念……)学生每说一个词就带着感情读一遍课题。
(板书:怀念)3、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所以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所以萧红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萧红又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4、是啊,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疼她爱她的祖父。
(七)、拓展延伸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祖父的园子》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请同学们课后去读《呼兰河传》(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将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七、板书设计:7.祖父的园子自然园子自由快乐怀念爱【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1、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2、作者在这个园子里得到爱,告诉我们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板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八、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我通过和学生进行谈话导入新课,并针对课题质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很快进入文本学习。
接着,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认识园子,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感悟祖父对作者的“爱”。
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来认识萧红,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读、思、画、议”等多种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实实在在地与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思维自由洒脱,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异彩纷呈,师生共同走进了祖父的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