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合集下载

关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关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关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一)信度1 、信度的含义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性 , 是指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或多次 , 所得结果一致形程度。

一个好的测验必须是稳定可靠的 , 多次使用所获得的结果是前后一致的。

例如 , 用直尺测量长度 , 其结果是稳定可靠的 ; 用橡皮筋测长度则是不可靠的 , 前后测量结果缺乏一致性。

在测量理论中 , 信度被定义为 : 某次测验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 即实测分数 ) 之比 :22S R xxx ST = 式中 Rxx 表示测量的信度 ,ST 2 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 ( 方差 ),Sx 2 表示实得分数的变异数 ( 方差 )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从上式可看出 , ( 1 )信度是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 , 实测值是指对某物实际进行测量时所获得值 , 也称实测分数 (X); 真值是指被测事物的真实规模取值 , 也称真分数(T) 。

由于各种原因 , 实得分数常不等于真分数 , 两者之差称为测量误差或误差分数(E) 。

从理论上看 , 实得分数由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两部分组成即 :X=T+ERxx 就是对一组测验数据的实测分数与真分数相差程度的最好估计。

( 2 )信度又是指相同的测验对相同的被试再次测量时引起的同样反应的程度。

如果两次测验中 , 受测者所得分数或所处等级前后一致 , 则说明测验结果的信度较高 ; 反之 , 两次测验结果一致性低 , 说明测验结果的信度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信度是任何一种测量的必要条件 ( 但不是唯一条件 ), 只有测量值接近或等于真值 , 用同一工具多次测量同一特性获得相同或相近的结果 , 才能认为这个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关于在校大学生孤独感情况调查

关于在校大学生孤独感情况调查

关于在校大学生孤独感情况调查亲爱的同学: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能够支持本次问卷调查。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七情六欲,我们享受过欢乐、经历过痛苦,也感受过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在面对外界时的一种排他的心理反应,它是一堵心墙,牢牢将自己锁在空洞的内心世界中,排斥、抗拒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

大学的我们或多或少在曾经或现在会有着这种感觉,每个人在面对孤独时候的心境也是各不相同。

我们是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孤独感情况,分析影响孤独感的各种因素,特作此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选出你觉得与你本人相符的选项即可。

你的资料将是我们进行分析研究的有力依据,希望你能够如实填写,给予我们支持。

谢谢!1、你的性别A、男B、女2、你现在所在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你的专业A、文科B、理科C、工科D、文艺体育类4、你是否为独生子女A、是B、否5、你的生源地A、城市B、乡镇C、农村6、你身边的真心朋友有几个?A、1—2个B、3—4个C、4个以上D、没有7、你在与朋友相处中扮演什么角色?A、主动型B、被动型C、从属型D、无所谓8、你最信赖的人是谁?A、家人B、老师C、朋友D、没有9、你有没有与更多人交往、结交更多朋友的欲望?A、很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D、视情况而定10、你与室友的关系如何?A、亲如兄弟姐妹B、比较和谐C、一般同学关系D、老死不相往来11、你跟朋友们一起参加聚会的频率是多少?A、每周至少一次B、两周至少一次C、一个月至少一次D、很少12、你跟以前的同学联系的频率是多少?A、几乎每天都会联系B、一周至少联系一次C、一个月至少联系一次D、很少联系1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羞怯?A、在人多的场合B、在陌生的场合C、任何一个场合D、都不会14、你会上网跟陌生人聊天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从不15、你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是多少?A、每天大部分时间B、每天很少时间C、空闲的时候D、从不16、你的孤独感会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A、个人形象B、身体缺陷C、周围环境D、心理情感17、你的课余生活丰富吗?A、丰富B、一般C、不丰富D、很不丰富18、学习压力给你带来的孤独感大吗?A、很大B、较大C、较小D、没有19、当你遇到困难时,总能够寻求到别人的帮助吗?A、每次都能B、基本上C、很少D、不能20、你怎么样看待孤独?A、很习惯B、比较能够适应C、不适应D、很难受21、你会帮助你的朋友排解孤独吗?A、会每天陪伴他直到走出孤独B、隔段时间联系关心一下C、想起来就联系问候一下D、不关我的事22、孤独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A、积极面对,用乐观的心态排解B、一切顺其自然C、依旧感到困扰,无法自拔D、已经适应了,感到无所谓23、孤独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再次感谢你的支持!祝你生活愉快!谢谢!。

大学生单身恋爱焦虑问卷的初步编制

大学生单身恋爱焦虑问卷的初步编制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处理大学生的恋爱焦虑 问题 , 有必要单 独研究单 身 水平 。 且各维度与总分相 关大于各维 度与维 度问 的相 关 , 说 明各维 度具有 大学生的恋爱焦虑 , 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 , 为恋爱焦虑研究提 供测评 工具 , 定 的 独 立 性 且 能 反 映 问卷 所 要 测 量 的 内容 。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衰 2大 学生 单身恋 爱焦虑 问誊| 量 度问厦 椎度与 总分问 相关 ( r )
焦 虑。
学生 表示想 恋爱。健 康的恋情对 于大 学生将 来的婚 恋有 重要 的意义 。恋 爱焦 虑是指 渴望或者处于恋爱中 , 由于 内在 、 外在 的某些 因素 的影响 , 不 能 冷静 思考感情相关问题 , 不能把握自 己, 易产 生迷茫 、 躁动 的情 绪体验 。参 考恋 爱焦虑 的定义 , 结合已有文献 本研究 认 为。 单身 恋爱焦 虑是指 目前处 于单 身状 态的人 , 源于恋爱心 理 需求产 生的躁 动 、 不 安、 忧虑 的情 绪体验 。 我 国关于恋爱焦虑的直接测量 工具 目前 只有徐 甜甜 编制 的研究 生恋爱焦 虑 问卷和罗文萍编制的研究 生恋爱焦 虑 问卷 。但两份 问卷 均针对 研究 生 群体 , 对本科生的适用性有待考察 , 因此 , 有必 要编制适合大学 生的恋 爱焦

1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对象。随机向广西 3所 高校抽取单 身大学 生( 须经 同学确认 填写 问卷时处于未恋爱状态 ) 发放初测 问卷 3 8 0份 , 余 有效 问卷 3 4 5份 , 其 中大 1 0 8名 。 大二 8 0名 。 大三 1 1 5 , 大四2 2名 。 男 生 1 5 6名 , 女生1 7 4名 。 2 . 4 . 2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 另外的 1 7 0份有效 问卷 进行验证性 因素分 1 . 2 方法。对 3 O名被 试进行访 谈 , 访谈 问题主要包 括被试 过去 到的 析 , 进一步确 定模型对数据 的拟合程度 ,各项拟 合指标见表 3 。从表 3可 恋爱经历对现在 的影 响、 现在 对恋 爱的看 法和忧 虑 , 对 未来恋 爱发展 的想 知, 模型拟合较 为理想 , 问卷具有 良好的结构效度。 法三方面 。 重点追 问被试在 回答这些 问题 时所提到 的关于恋爱焦 虑的的原 衰 3大 学生单身恋爱 焦虑目誊 结构楼越掇 舍指数 因。依据访谈结果 。 编制 大学生单 身恋 爱焦虑 初测 问卷 , 共 1 6个项 目, 采 鲤 墨 Z 7 5 5 0 . 9 4 4 0 . 9 1 0 0 . 0 7 1 09 3 7 0 . 9 5 9 0 . 9 5 9 用 5点计分从 “ 无焦虑” 到“ 严重焦 虑” 为“ 1~ 5 ” 计分 。 3讨 论 1 . 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7 . 0对 数据进 行项 目分析 、 相关分 析和 本研究依据对 3 O名单身 大学生深 度访谈 , 获得关 于单身 恋爱焦 虑的 探 索 性 因素 分 析 , 采 用 AMO S 1 7 . 0对 数 据 进 行 验 证 性 因素 分 析 。 2结 果 真实信息 , 参考 了相 关理论与测量工具编制 了 1 6个项 目, 并在严格 的项 目 2 . 1项 目分析 。采取 临界 比率值法 , 将被试按总分从高 到低排列 , 取前 筛选和分析 之下最终确定 了大学生 单身恋 爱焦虑 问卷。所编 制的单 身恋 2 7 % 为高 分 组 , 后2 7 % 为低 分 组 , 进行 t 检 验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题1 , 题 9未 爱焦虑问卷共 1 1个 项 目, 包括 人 际魅力 、 未来发 展 、 舆 论压 力三 个维 度。 达到显 著水 平( P< 0 . O 1 ) , 剔除 。采用相 关分析法 , 得 出余 下项 目与总分 的 问卷维度与设想有差异 , 原本设想 的父母观念 和朋友看法两个维度 结合 为 相 关在 0 . 4 5 5 ~ 0 . 7 4 4间 , 均大干 O . 3 0 全部保 留。项 目 分析后余下 1 4 个项 舆论压力一个维 度。差异 的产生可 能是 由于 初步编 制的项 目不够 有代表 目进 行 探 索 性 因 素 分 析 。 性, 这一点需要在以后的研 究中验证 并完善。问卷各维度 内部一致 性系数 2 . 2探 索 性 因素 分 析 。 随机 选 取 有效 问卷 中 的 1 7 5份 进 行 探 索 性 因 素 在0 . 6 8 9~0 . 8 9 4问 。 总问卷内部 一致性 系数为 0 . 8 8 4, 均接近 或大于 0 . 7 , 分析 。 第 一 次 因 素 分 析 , 采用主成分 分析法 萃取共 同因子 。 采用 p r o m a x转 轴法进行因子旋转 。 K MO值 为 0 . 8 9 0, B a r t l e t t ’ S 球形检验达 显著水平 。 说 明 说 明问 卷 具 有 良好 的信 度 。 问卷 的验 证 性 因 子 分 析 拟 合 指 数均 比 较 理 想 ,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ULS-8)的修订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ULS-8)的修订

为孤独感是 由个体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 孤独的核心感觉并没有质的差异 , 并
编制了 U L C A孤独 感量 表 ( nvrt o af naa ls ne ) 成为使 用 最广泛 的孤 独量 表 。另外 , U i sy f lo i t o gl , e i C ir A s 研 究者 发现 就算是 按 照 Wes i s的理论假 设将 孤独 感 划 分情 感 孤独 和社 交孤 独 两 种不 同类 型 , 它们 都 分 别 与对 孤独 感进 行整 体测量 的 U L C A高 度相 关 。 UL C A孤独 感量 表该 问卷具 有 良好 的 内部一 致 性 系 数 ( rn ah 系数 为 0 9 ) 和重 测 信 度 ( Cobc .6 , 两 个 月后 为 0 7 )并具 有较 高 的 同时 效度 。由于 该 量 表 有 2 项 目, .3 , O个 它会 给参 与者 加 重 答 题 的负 担 。 R s l3和 HasDM to2 us l e【 y, iat _分别 修订 的 U L e C A孤 独量 表 的简洁 版 即 U S一 L 4与 U S一 , 别 包含 4和 L 8分 8 项 目。H y 和 DM to6以 及 Wio , ut 个 as iae _ t ln Ct s s和 Le 将 两 个 简 洁 版 问 卷 与 修 订 版 的 U S( es等 L R— U S 进行 比较 。他 们 的结果表 明 U S一8相对 U S一 L) L L 4能更好 地代 替 U L C A量 表 。 C i h e Wu,GaeY o5 台湾 大学生 中验 证 U S一8的信 效 度 , ha— ui rc al在 L 各项 指 标 表 明 U S一8是 测 L
● 理 学 研 究 心

【问卷模板】大学生孤独感测试量表

【问卷模板】大学生孤独感测试量表

【问卷模板】大学生孤独感测试量表随着现代生活的进一步发展,钢筋水泥铸造的森林城市让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孤独变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孤独似乎变得更加寻常可见。

这个量表是用来了解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选项。

请注意,这里要回答的是您实际上认为您自己怎样,而不是回答您认为您应该怎样。

答案无正确与错误或好与坏之分,请按照您的真实情况来描述您自己。

您的回答绝对不会向外泄漏,因此您完全不必要有这方面的顾虑。

请您注意要保证每个问题都做了回答,且只选一个答案。

谢谢您的合作!1. 感到过孤独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 你会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3. 你会经常一个人散步吗?从不偶尔经常4. 你常感到缺少伙伴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5. 你一个人在寝室会感到不安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6. 半夜醒来你会有世界仅剩自己的感觉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7. 3.你经常和朋友出去玩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8. 参加集体活动时你会感到不自在吗?从不偶尔经常9. 你常感到羞怯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0. 你常感到有人愿意与你交流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1. 你会经常怀念曾经的日子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2. 即使现在身边朋友众多,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3. 感到过朋友离自己越来越远吗?从不偶尔经常14. 对困难的事情抱有积极的态度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5. 上学期间有思念父母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6. 你常感到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7. 你喜欢一直有人陪伴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18. 常常感觉没有归属感,不能很好融入集体生活吗?从不偶尔经常19. 有心事时父母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0. 在遇到困难时喜欢找朋友和同学倾诉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1. 你总是善于沟通,喜欢与人交朋友?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2. 你常感到周围的人不好相处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3. 你感觉与周围的人不亲密吗?从不偶尔经常24. 你经常感到寂寞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5. 你觉得是朋友群中的一员?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6. 你觉得缺个陪伴自己的人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7. 你觉得和身边的人有很多共同点?从不偶尔经常一直28. 你觉得自己活泼开朗吗?从不偶尔经常29. 你觉得自己和别人的交往有意义?从不偶尔经常一直30. 你觉得自己被别人需要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31. 你觉得自己的意见经常不被采纳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32. 你感到自卑吗?从不偶尔经常一直33. 你想逃离现实生活吗?从不偶尔经常34. 你的性别?男女35. 你是否是留守儿童是否36. 你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37. 你的年龄____________。

大学生孤独感调查

大学生孤独感调查

大学生孤独感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孤独感方面的调查问卷,请花费一点宝贵时间,仔细阅读题目后按您的实际情况作答!谢谢您的合作!1、您的性别①男②女2、您的年级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大四3、您来自①农村②城市4、你是否独生子女①是②不是5、你的人际关系①较差②一般③很好以下每个问题都分为4个等级,请您选择最合适您的情况的等级。

1、*你感到与周围的人和谐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2、你感到缺少伙伴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3、你感到没人可以信赖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4、你感到寂寞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你感到属于朋友中的一员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6、你感到与任何人都不亲密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7、*你感到想要与人来往、结交朋友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8、你常感到与人隔开了嘛?(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9、你感到被人冷落了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0、你感到你与别人来往毫无意义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1、*你常感到当你愿意时你就能找到朋友?(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2、*你感到有人真正了解你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3、*你感到有人愿意与你交谈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4、你会出现正和朋友玩的开心时突然感到孤单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5、你常羞怯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6、*你常感到有人值得你信赖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7、*你常感到与周围的人有许多共同点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18、*你常感到与人亲近吗?(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Ps:问题前有星号的题目:从不=4,很少=3,有时=2,经常=1其余的题:从不=1,很少=2,有时=3,经常=4在回答完所有题目后,把得分相加。

大学生孤独感调查问卷模板

大学生孤独感调查问卷模板

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孤独感这一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程度和影响因素,我们特此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C. 其他2. 您所在的年级: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E. 研究生3. 您所在的学院:_______________4. 您所在的班级:_______________二、孤独感认知5.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感?(可多选)A. 学习压力B. 生活环境C. 人际关系D. 家庭背景E. 自我认知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6. 您认为自己孤独感的程度如何?(请根据以下选项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选项)A. 非常严重B. 较严重C. 一般D. 较轻E. 非常轻7. 您认为孤独感对您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可多选)A. 影响学习效率B. 影响人际交往C. 影响心理健康D. 影响生活品质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三、孤独感应对策略8. 当您感到孤独时,通常采取以下哪些应对方式?(可多选)A. 与朋友聊天B. 参加社团活动C. 去图书馆自习D. 进行体育锻炼E. 听音乐、看电影等放松F. 寻求心理咨询G.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9. 您认为以下哪些方法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可多选)A. 提高自我认知B. 加强人际交往C. 调整心态D. 寻求专业帮助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四、其他10. 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何建议?(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11. 您认为学校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关注和干预?(可多选)A.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B. 增加心理咨询资源C.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D.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再次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祝您生活愉快,学业进步!【问卷结束】。

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教育科学学院本科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科学学院院(系)专业心理系年级10级姓名孙美妍学号10072122 指导教师刘亨荣职称讲师2013年 6 月20日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是指大学生缺少同他人思想、感情以至语言的交流, 从而在内心感到与世隔绝, 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

孤独心理会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寂寞感和躁狂感, 产生心理障碍和悲观厌世的情绪, 从而影响健康成长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对于大学生来讲,积极开展大学生孤独感理论研究,并借此加强实践环节, 从而帮助大学生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就此作了一些探索, 期望能有益于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调查方法(一)调查内容大学生孤独感状况采用UCLA孤独量表。

该问卷共20个项目, 问卷采用4 级计分,9个项目进行反向计分。

该量表有三个特点,第一孤独一词未见于任何条目中,有助于减少回答的偏向;第二量表所有的孤独概念是一维的情绪状态,测查受测者的人际关系质量;第三研究表明该量表的测定具有特质成分。

(二)调查程序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结构性半封闭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取哈尔滨学院的土木工程、财务管理、艺术与设计、师范等专业100(男44人女56人)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 份, 收回100份, 回收率为100%, 回收合格率为100%. 这次问卷调查, 基本上采取以系( 班) 为单位, 采取统一发放、分别填写并收回问卷的方式, 让学生集中在教室独立地进行, 相互间不进行讨论, 提问时不带有任何诱导性和倾向性, 问题的语言简单易懂、标准规范, 问题的内容具体而又单一, 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回答, 在答卷时学生的态度是认真的, 也是实事求是的. 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可控性和选择性, 对影响回答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控制和判断, 再加上从问卷的设计、调查的组织到结果的统计等全过程都给予严格的把握和严密的组织, 这就大大提高了本次调查的信度和效度.二、调查结果(一)大学生孤独感总体情况在100名被调查者中, 有15人经常感到孤独, 占15%, 有68 人偶尔感到孤独, 占68%,经常或偶尔感到孤独的学生比例高达83% , 只有17 人没有感到孤独, 占17%, 这说明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覆盖面很广.(二)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表1 不同的性别与出现孤独感的人数比例男女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经常孤独 7 15.91 8 14.29偶尔孤独 28 63.64 40 71.42无孤独感 9 20.45 8 14.29合计 44 100 56 100从表1可看出, 女生经常和偶尔产生孤独的比例分别为14.29% 和71.42% , 而男生则分别为15. 91% 和63.64% , 女生经常产生孤独的比例和男生差不多, 但偶尔产生孤独的比例明显比男生高, 这可能与他们的被动心理定势和狭小的社交圈有关. 经拟合优度的卡方独立性检验, X2= 5. 63,p>0.05, 孤独感与性别不存在显著性关系.(三)大学生孤独感的专业差异表2 不同的专业与出现孤独感的人数比例文科理工艺体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经常孤独 6 17.65 4 10.81 5 17.24偶尔孤独 22 61.76 26 62.16 20 65.51无孤独感 6 20.59 7 27.02 4 17.24合计 34 100 37 100 29 100从表2可看出理工生经常产生孤独感的比例比文科生和艺体生要低. 经拟合优度的卡方独立性检验, X2 = 16.32,p<0.05 很明显, 孤独感与学生专业存在着显著性关系. (四)大学生孤独感的年级差异表3 年级与出现孤独感的人数比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经常孤独 3 12. 5 4 14.29 5 16.13 3 17.65偶尔孤独 16 66.67 17 60.71 22 70.97 13 76.47无孤独感 5 20.83 7 25.00 4 12.90 1 5.88合计 24 100 28 100 31 100 17 100 从表3可看出, 学生经常产生孤独的比例基本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递增 , 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年级的增加, 课程日趋减少, 闲暇时间增多而不善利用, 且困扰着学生的就业问题考虑得越来越多之故. 经拟合优度的卡方独立性检验, X2 = 13.78,p<0.05, 显示出孤独感与年级存在着显著性关系.(五)大学生孤独感的生源地差异表4 不同的生源与出现孤独感的人数比例农村城镇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经常孤独 9 15.51 6 14.29偶尔孤独 41 70.69 27 64.29无孤独感 8 13.79 9 21.42合计 58 100 42 100从表4可看出, 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感到孤独的比例要高于城镇. 主要原因可能与他们过去接触外界较少、现在生活环境变化大而不太适应城市生活等因素有关. 经拟合优度的卡方独立性检验, X2 = 3.96,p>0.05,孤独感与生源没有显著性关系.(六)大学生孤独感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表5 独生子女与出现孤独感的人数比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经常孤独 4 10.26 11 18.03偶尔孤独 27 69.23 41 67.21无孤独感 8 20.51 9 14.75合计 39 100 61 100从表5可看出, 非独生子女经常产生孤独感的比例明显高出独生子女,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绝大部分来自城镇, 非独生子女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感到孤独的比例要高于城镇. 经拟合优度的卡方独立性检验, X2 =9.07,p<0.05 孤独感与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性关系.三、分析与建议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孤独心理,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后果, 正确加以对待,并及时给予调控, 帮助他们走出孤独, 超越孤独, 且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成才, 使其逐步走向成熟.大学生的孤独调控依赖各方面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黄国萍1姚本先2(1池州学院教育系, 池州247000 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241000)摘要从内部结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三个维度研究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编制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

有效抽取1502名大学生进行孤独感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是一个包含内部结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复合体系,内部结构是一维的一般孤独感,纵向结构上包含短期孤独感与长期孤独感,横向结构上包含发展孤独感、生活孤独感、社交孤独感、师情孤独感、爱情孤独感、友情孤独感、亲情孤独感等7个因子。

大学生孤独感的内部结构模型、横向结构模型和复合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自编的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可以用于测量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

关键词孤独感;大学生;结构;维度;问卷编制分类号B844.21 引言孤独感已成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影响因素(Cacioppo, Hawkley&Berntson, 2003),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状态(Adam, et al, 2011)。

孤独感对个体的影响呈“∩”形,在青年期达到顶峰(Pinquart&Sörensen, 2003)。

正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普遍有较高水平的孤独感(李萌,2013)。

关于孤独感的结构与维度,国内外学者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他们往往把孤独感的产生限定在社会交往领域(Michela, Peplau&Weeks, 1982; Doane&Adam, 2010),并据此编制了各种孤独感测量工具。

Russell把孤独感视为单维度的情绪反应即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Vinceniz, 1987),并编制了测量一般孤独感的UCLA孤独量表(Russell, 1996)。

在UCLA孤独量表(第二版)的修订和使用过程中,Austin等人发现了孤独感的三因子模型:友情孤独感、社交孤独感和归属孤独感(Hojat, 1982; Austin, 1983; Mcwhirter&Benedict, 1990)。

Weiss把孤独分为两种类型:社交孤独与情感孤独,Vincenzi和Grabosky设计了情绪——社交孤独感量表(ESLI)旨在区分Weiss所提出的两种孤独感类型。

Kenneth等编制的SELSA孤独感量表由亲情孤独、爱情孤独、社交孤独三个维度组成。

李艺敏等将孤独感的产生初步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把大学生孤独感分为社会孤独感、社交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和发展孤独感,并编制了测量问卷(李艺敏,*本研究得到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1SQRW149ZD)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33)的资助。

作者简介:黄国萍,女,池州学院讲师,硕士,E-mail:yunmeng19792004@。

蒋艳菊,李新旺,2006)。

Perlman对孤独从时间上作了区分,认为孤独既可以是短期的、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特质性的(Gerson&Perlman, 1979)。

Young将孤独区分为:长期性孤独、情境性孤独和暂时性孤独(Young&Rogers, 1998)。

Gierveld把孤独分成三维:强度、时程、情绪特征,设计了Rasch式孤独感量表(Gierveld&Tilburg, 2006)。

文化对孤独感有着重要影响,留学生体验到三种孤独,即社交孤独、情感孤独和文化孤独(Sawir, Marginson, Deumert, Nyland&Ramia, 2008)。

四十多年来,国内的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热度持续上升,但大多直接以国外的孤独感理论和测量工具为研究基础,而这些理论本身及测验结果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

目前,使用最广的UCLA 孤独量表只能测量一般孤独感水平,不能全面反映个体孤独感的状况,更无法揭示群体孤独感的共性和规律,对孤独感辅导也不能提供更为细致的数据支持。

整合国内外孤独感结构理论及研究成果,从内部结构(一般孤独感)、纵向结构(短期孤独感与长期孤独感)和横向结构三个方面初步构建大学生孤独感的理论结构。

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编制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实施交叉验证,探索并检验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以期建立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孤独感状况的测量工具,详细和直观的展示大学生孤独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大学生孤独感干预和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2.1 对象样本1:从安徽省某两所高校随机抽取150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各50名,其中男生63人,女生87人。

抽取其中30人进行访谈。

样本2: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大学的300名大学生进行小样本预测,有效被试250人,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38人。

样本3: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安徽两所大学的500名大学生进行初测,有效样本495人,其中男生210人,女生285人。

样本4:在五个省份的10所高校随机抽取170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有效问卷1502份,男生550人,女生952人,专科生529人,本科生652人,研究生321人。

其中600人同时施测校标问卷,有效数据513份,其中男生248人,女生265人。

将1502人的施测样本随机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先用一部分(751人)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构建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然后用另一部分(751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所得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验证理论模型。

样本5:在正式施测样本中抽取100名大学生进行重测,两次施测间隔一个月,有效被试73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23人。

2.2 初测问卷的编制2.2.1 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在开放式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项目:①在什么情景下,或发生什么事情时,你会感到孤独?②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对样本1中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离线与在线两种形式对其中30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

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发现大学生孤独感在内容上主要涉及14大类:遭遇挫折和困难而无助;生活贫困与经济拮据;被误解或不被理解;失恋;失去亲人或好友;无事可干;无人陪伴;被老师批评;生活压力太大;被出卖或背叛;面临重要选择;遭遇失败;与别人(亲人、恋人、好朋友、同学)闹矛盾;被人忽略、冷落或遗忘。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境,如初到陌生环境、生病、夜深人静时,想家时和想到未来时等。

这些情况或情景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不仅仅是人际交往领域,而且与个体的社会需要与社会比较密切相关。

2.2.2 初测问卷的形成根据文献分析,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初步编制了77个项目的问卷。

每个项目按5级计分:1=从不如此,2=很少如此,3=有时如此,4=经常如此,5=总是如此。

每个项目按照两个时间维度(“最近两周”与“多年以来”)分别进行填写。

为了降低问卷的表面效度,施测时问卷标题改为“大学生活体验问卷”。

为了保证问卷内容的代表性和全面性,没有按照理论构想对项目进行删减,而是以此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某大学的300名大学生(样本2)进行小样本预测。

根据鉴别力指数D和高低分组的差异性系数进行项目分析,将D<0.20 的项目和差异显著性系数 p>0.05 的项目删除,再次寻求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并根据理论构想对问卷的维度和项目顺序略作调整,最后形成的大学生孤独感预测问卷由56个项目组成。

抽取两所大学的500名大学生(样本3)进行预测。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共因子。

根据因子分析和项目分析理论并结合理论构想修正大学生孤独感的项目,形成包含30个项目的大学生孤独感初测问卷。

2.3 校标问卷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共20题,其中5个反向计分项目,高分表示孤独程度高,适用于大学生群体时α系数为0.94(Russell,Cutrona,1999),此次测量中α系数为0.87。

应用UCLA孤独量表考查自编问卷的效标效度。

2.4 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效标效度分析和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Amos17.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 结果3.1 问卷得分情况短期友情孤独感10.00 50.00 24.46 7.66 27.5 短期生活孤独感10.00 50.00 25.51 7.61 30.3 短期社交孤独感10.00 50.00 23.19 7.65 20.8 短期亲情孤独感10.00 50.00 19.15 8.35 24.8 短期发展孤独感10.00 50.00 22.61 8.39 24.7 短期师情孤独感10.00 50.00 26.17 8.24 40.2 短期爱情孤独感10.00 50.00 30.55 9.85 64.5 短期孤独感总分10.00 44.67 24.20 5.28 24.4 长期友情孤独感10.00 50.00 23.14 7.36 20.5 长期生活孤独感10.00 50.00 24.17 6.93 32.4 长期社交孤独感10.00 50.00 22.65 7.26 18.3 长期亲情孤独感10.00 50.00 19.26 8.42 14.4 长期发展孤独感10.00 50.00 21.06 8.02 19.2 长期师情孤独感10.00 50.00 24.70 8.06 31.8 长期爱情孤独感10.00 50.00 29.89 9.33 63.0 长期孤独感总分10.00 44.33 23.24 5.20 10.5 孤独感总分10.00 44.50 23.72 5.00 10.7图1 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得分图3.2 问卷效度分析3.2.1 项目区分度分析选取项目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以及“临界比率”(CR值)来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短期孤独感问卷中有5个项目的指数在0.32~0.40之间,其他83.3%项目指数均超过0.40;长期孤独感问卷中有7个项目的指数在0.31~0.40之间,有76.7%项目指数超过0.40。

30个项目的决断值在0.001水平上都达到了的显著性,项目的区分度非常理想。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样本4的第一部分样本进行初步的因子分析,30个项目在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两个时间维度上的因子负荷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两个维度确实存在。

因此,分别对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1)短期孤独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在短期孤独感维度的因子分析中,KMO系数0.89,球形检验χ2值6094.18(df=435,p<0.001),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旋转进行因子分析,抽取出7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量的54.28%(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