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科学5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单元1:观察世界
- 观察的意义: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单元2: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特性:物体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特点,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性。

单元3: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特性: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单元4: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特征:生物可以有呼吸、运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点。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单元5:生物的营养需求
- 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生长和发展所需
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
质在维持生物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单元6: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科学实验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 安全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防止发生意外。

单元7:科学探究
- 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科学问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回顾。

祝大家学习进步!。

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1.人体对刺激的反应1.耳、眼、鼻、舌、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

2.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3.实验活动一:光刺激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究眼睛对光刺激做出的反应。

实验材料:小镜子、台灯。

实验步骤:(1)一位同学手持台灯,两位同学手持镜子站在距离台灯大约20-30厘米处的地方。

(2)持台灯的同学打开台灯,一段时间后关掉台灯,另两位同学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瞳孔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开台灯后,瞳孔缩小;关掉台灯后,瞳孔扩大。

实验结论:眼睛能对光刺激做出反应。

(注意: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

)实验材料:红领巾、粉笔、软尺。

实验步骤:(1)在空旷的地上画两条长长的直线。

(2)让两位同学分别站在两条线的•端,用红领巾蒙眼走直线。

(3)记录员观察现象并记录。

安全员注意在不干扰活动的情况下保护蒙眼同学的安全。

实验现象:蒙上眼后,同学们基本上都无法走直线。

实验结论:眼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视力的缺失会让我们遇到很多危险,会让我们走许多方路。

6、损害感觉器官的行为。

(1)用眼过度会伤眼睛。

(2)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等。

7、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1)不用硬物挖耳朵,不长时间戴耳机,不长期待在嘈杂环境中。

(2)注意用眼卫生和学习姿势。

(3)不用力抠鼻子等。

第二节人体指挥部一一脑1、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错觉。

2、第一张人脑解剖图是比利时医生维萨里根据人体的真实结构绘制的。

1543年,他发表著作《人体的构造》,对脑的结构进行了描述。

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脑干。

3、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

4、脑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思想、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我们要保护脑。

6、大脑损伤的启示:大脑具有控制情绪、记忆的功能。

7、实验活动一:抓尺子实验实验活动1眼疾手快抓尺子实验材料:尺子。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0-21课复习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0-21课复习

1、了解有关太阳的相关知识 答: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很远,约有1.5亿千米。而地 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千米-3000千米厚,也就是说 地球大气层以外遥远的太空是没有空气的。
2、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答: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 传递热的方式称为辐射。
太阳的热不是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地 球的,而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地球的。
能热水器 3.探究太阳能热水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4.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向两个塑料盒或塑料袋中,一个加入热水,另一个加入 冷水,将两个塑料盒同时放入温水中,我们会观察到装热 水的塑料盒上浮,装冷水的塑料盒下沉。 2、实验名称: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
实验猜想:在加热过程中锅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
垂直
4.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
( 上升 ),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 ),通过热
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这种传递热
的方式称为( 对流 )。
5.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盒放进温水中,我
们会观察到装热水的塑料盒( 上浮 ),装冷水的 塑料盒( 下沉 )。
二、选择题
1.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
3、什么是热辐射?
答:热辐射是物体因自身的温度直接向外发射能量的方式, 温度越高,辐射越强。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 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4、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及相同点?
答:太阳能热水器由真空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 配件组成。 相同点:①真空集热管都是黑色的, ②用圆管做的(增大吸热面积), ③斜着放的。
实验现象:木屑在水中都是先往上运动,后往 下运动。放在中间位置加热水温上升的更快, 放在边缘位置加热,水温上升的较慢。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必背知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必背知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我们的脑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刺激。

2阳光下,瞳孔变小;阴影中,瞳孔变大。

3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

4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

5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安全的重要保障。

6有些现象会“欺骗”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错觉。

7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

8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的作用:指挥我们的身体。

小脑的作用:保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的作用:控制呼吸和心跳。

9脑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思想、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

10颅骨的作用:保护脑。

11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

12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

13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要检查睡眠时间,适当的午休可以保护脑。

14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

长期的睡眠不足也会给其他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

良好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规律作息有益于健康。

第二单元沉与浮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向上托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2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

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质量来自由沉浮的。

当水舱注满水时,潜水艇变重就下沉。

把水舱内的水排出时,潜艇变轻,就会上浮。

4相同重量的物体,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5航道浮标漂浮于水面,用锚固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

6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航道浮标:选空矿泉水瓶,里面要装点重物才不会倒,用线绑住它,再放入水中。

7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河ロ、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顺航道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

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

8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水密隔舱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知识点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知识点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单元复习重点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人体胸腔舒张时吸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部。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

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

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

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5.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不锻炼的心跳比经常锻炼人的心要快。

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

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3、我们的大脑1、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大脑的形状: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3、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4、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

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各部得到均衡发展。

5、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6、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1.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主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2.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遗迹或者印模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石头。

3.化石的作用: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4.寻找古生物化石的证据:①,在高山上发现的古代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

②,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菊石化石。

③,喜马拉雅山的某些山峰,每年会长高几厘米。

5.通过收集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做出结论:地壳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6.1912年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7.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研究世界地图时发现,南北美洲东海岸线和非洲西海岸线形状相似,像拼图一样可以拼合起来。

8.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缓慢运动是大陆漂移的原因,同时由于板块运动,使某些板块的边缘受到挤压,从而形成世界上大多数的山脉。

9.海洋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身上?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10.大陆为什么漂移?地球表层是有几个巨大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缓慢的运动是大陆漂移的原因。

1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

12.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震源,震中是地震最强的地方,它位于正源的正上方。

13.地震的危害: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当地震来临时,地貌发生变化,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的破坏。

14.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15.中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发生过破坏性地震,1900年以来,我国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题
第五单元:变化着的地表
第14课:大地的变迁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2、( )进行长期的研究,于( )年第一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第15课:大地的震动
1、地震是一种()。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造成的。

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移动时,大地就会(),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
是震动()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4、中国是地震()发国家。

5、地震时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1)
(2)
(3)
(4)
第16课:火山的喷发
1、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是一种()现象。

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和()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1)
(2)
(3)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

4、说说火山的利与弊
5、选择题。

⑴火山喷发是地球释放()的运动。

A.气体
B.岩浆
C.热量
D.地下火
⑵火山喷出的主要物质是()
A.岩石
B.熔岩
C.水
D.气体
6、判断:地球上所有的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
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1、说说岩石碎裂的原因:
2、像这样岩石不断破碎的现象,就是岩石的()。

3、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流水有()作用。

4、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三个主要河段。

()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
()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
()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5、石笋、()和()都是()沉积物形成的。

6、岛屿不断“长大”的原因:江河的泥沙()作用可以形成陆地。

所以在一些江河的入海口会形成一些岛屿或三角洲。

7、岩石经过漫长岁月而碎裂的过程称为()
A.侵蚀
B.沉积
C.风化
D.火山作用
8、地表上的很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作用而形成的。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D.火山
9、判断:上有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
10、下列人类活动哪些是比较合理的()【多选】
A平整土地B修筑梯田C开山筑路D挖河修渠
E围湖造田F毁林开荒G过度放牧H修建水库I围海造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